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潮州人出嫁穿睡衣

潮州人出嫁穿睡衣

發布時間:2022-05-21 09:54:01

⑴ 潮汕風俗女人出嫁用給未出嫁的小姑子送禮嗎

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來說,當然是需要的
潮汕結婚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潮汕結婚習俗大致如下:
一、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二、合八字(合婚)。舊俗的合婚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如果相剋,婚事只好告吹。當代人崇尚自由戀愛,雖然青年男女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交換庚帖這一舊俗也已被廢棄,但不少人還保留「合八字」這一環節。

三、合「八字」擇吉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也稱「定」。禮物通常是金耳環、金戒指、金項鏈等金銀首飾,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訂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禮。男女雙方都要給親朋鄰里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
四、定親後便行聘禮。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當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備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衣服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也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里,報告結婚喜事,親朋鄰里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送給新娘禮物,這叫「送花粉」。
五、擇日。行聘禮後,男方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潮州人所選擇的時辰大多在深夜裡,潮俗保持深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在古時候,婚禮總是以昏為期,因此迎親一定要在黃昏之後,甚至深夜。
六、迎親。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舊俗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當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親。在迎親前前後後整個過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舉行一些習俗活動,包括以下幾方面:
臨嫁前,新娘要用仙草、石榴花等十二種花草泡水沐浴,浴後穿上「五裾齊」的上衣,也稱「上轎衫」,意取五福齊全。有些地方的新娘在沐浴後,要坐在浴盆里吃下兩顆熟雞蛋,以祈婚後產育順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縫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運帶走。
迎娶之前,新娘要「分錢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錢幣的大米,均分給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財富分給大家。新娘出門前的早上,娘家會煮一頓四道菜或九道菜式的早飯供新娘享用,其中必定有煮豬腸、豬肚、鹵菜及好合菜等四款尋常菜式,而給新娘的飯要裝得滿滿,但新娘子只可吃一邊(即半碗),表示出嫁後,也要有餘錢留給娘家。
迎親前,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庄嚴的「安床」儀式。安床要選擇吉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安床完畢,要將一條「安床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條聯貼在床上,然後叫一個男孩到床上躺一會,意味著早生貴子。結婚當日,新郎到新娘家,用自行車、摩托車或汽車把新娘載回,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而至。阿舅要備有禮品到男方家,這禮品除要有雌雄雞一對外,特別要備上一瓶燈油,其意為男方「添丁」,現在,有的用化妝油代替燈油。小舅子到了親家家裡,會受到熱烈款待。
出嫁時,新娘要帶上嫁妝。嫁妝中,必須有燈、木屐、針線、鏡子、梳子、尺子、米筒、草頭肚兜(肚兜中夾上兩株連根的草頭香,即莎草)等,要備上送給兒童的玩具、文具,送給親朋好友的襪子。其中帶木屐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帶梳子象徵著新娘做事有如梳頭,有條不紊。現在有的用小孩用的小被子疊成肚兜狀,在被中夾上草頭,便成草頭肚兜。
進洞房後,新娘要吃「五碗頭」:龍箭魚、豬肝煮蔥、韭菜炒豬肉、肉丸、甜碗——糯米飯或芋泥。桌上四角放四個甜杯,杯里放紅糖,每挾一菜都粘一點紅糖,意取從頭到尾件件甜。龍箭魚象徵能幹,豬肝煮蔥象徵有官做、聰明、通情達理,韭菜象徵長命和快發,肉丸象徵團圓,甜碗取生活甜蜜,都屬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新郎新娘要坐在床的兩端吃「合房圓」,即吃甜湯圓,在吃一半之後將剩餘的交換著吃。

睡衣潮汕話怎麼

潮汕話:睡(sui6)衣(i1)

⑶ 潮汕有哪些習俗 具體點

潮汕具有悠久歷史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潮汕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潮州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高端的菜系,其作為粵菜(即潮粵菜)的中堅力量,有最上得廳堂菜式之稱;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州話編寫第一文學巨著。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普寧、潮陽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而歡慶喜人的潮州大鑼鼓更是聲震海內外;「潮州厝,皇宮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緻。 紛繁薈萃的潮州文化是數千萬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其起源於潮州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話)、潮州戲劇(潮劇、潮州鐵支木偶戲、正字戲以及由陸豐一帶唯一遺產的潮州皮影戲等)、潮州音樂、潮州菜系(包括功夫茶、涼茶在內的潮州飲食)、潮州工夫茶、潮州工藝品(如潮綉,潮州木雕,貝雕,石雕,抽紗,潮汕剪紙等)、潮州民俗(如普寧英歌)和潮州特有的慈善結構(如潮州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潮汕人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和發展中甚至有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過這個宗教現 精雕細刻的潮汕藝術
在只能在東南亞找到。
經濟
汕頭市澄海區的特色產業是玩具跟羊毛衫,潮陽區的谷饒鎮與潮南區的陳店鎮的特色產業是內衣,潮南區峽山鎮的特色產業是化妝品跟文具,潮陽區和平鎮的特色產業可刻錄光碟。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稱。中國瓷都、中國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潮安縣庵埠鎮是中國食品第一鎮,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古巷鎮是中國衛生潔具第一鎮,彩塘鎮是中國不銹鋼之鄉,楓溪區是中國瓷都,饒平縣黃岡鎮的特色產業是水族機電,海產品加工出口。 揭陽市的特色產業是玉器,是亞洲玉都。榕城漁湖還有電機廠,揭東縣的特色產業是不銹鋼製品,惠來打造重化工產業能源港。普寧市的特色產業有中葯材和紡織產業,中葯材市場是全國首批八個國家定點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紡織產業以襯衣、T恤、內衣、毛織、睡衣為代表的系列服裝走在國內同行前列,普寧擁有「襯衣第一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潮汕人對於婚禮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⑷ 潮汕式的嫁娶,你喜歡嗎

潮汕式的嫁娶方式,個人覺得是非常喜歡的。

潮汕大多數人心中,結婚結婚是人生的大事。各地的婚姻習慣也不同,鄰居們知道潮汕地區的婚姻習慣嗎?開頭是定親儀式中最盛大的禮物,男性必須在婚禮的前半部分帶上禮金和結婚禮物。其次,女性在收到聘禮後必須送禮給男性。收到婚禮後,女性在婚禮的前一天嫁到男性家裡,即嫁出去。 婚禮開始的幾天,選拔良成穀旦,好命婆將新床安放在對新人有利的吉位,這就是安床。

一個是感謝養育孩子的恩情,另一個是回收新人確認成為家裡的成員,前輩喝完茶後送給新娘金飾。 進了新房後,新人坐在床前,抱著男孩子,在新床上再次走到最後,這就是踩床。新郎新娘坐在床上,兄弟姐妹推著新人在床上滾動,把以前鋪在床罩下面的喜果,即床壓扁。

上述婚禮各有各的講究,但其篇幅有限,編輯只簡化了下潮汕地區婚禮風俗的一切框架,具有傳統的中國婚俗特色和地方特色。

⑸ 男方家長在未定親之前上女方家門是潮州人一種習俗是叫認門樓在此時男方家長該如何稱呼女方家長

按朋友的方式

⑹ 潮汕女孩出嫁當晚穿什麼

我就是潮汕的。穿睡衣。

⑺ 【潮汕】新娘出嫁作四句怎麼說

潮汕傳統婚俗 愚人拾珠 「xiaka(音)」是用來裝聘禮的,非常精緻且有多層,一般是一些糖果、水果,上面疊放一些現金

有婚嫁的人門上就要貼上「麒麟到此」、「鳳凰到此」、「鳳凰於歸」之類的貼紙
『麒麟到此』:
傳說與唐朝羅成之子羅通與北番竇儂公主的愛情故事:竇儂公主對羅通一見鍾情,但羅通卻因為其曾有殺弟之仇而不接受,雖經太宗說服後仍於洞房把竇儂公主羞辱得自刎身亡,唐王大怒之下下旨不準羅通再娶,將竇儂公主葬於麒麟山下,後程咬金說服唐王讓羅通再娶但為傻女,結婚當天新娘花轎經過麒麟山竇儂公主化身到傻女身上使其變得聰明漂亮,後來,人們為了求得媳婦變成一個像竇儂公主一樣美麗的新娘,便都寫上『麒麟到此』的紅條貼於門頂和轎前。
(但「鳳凰到此」又怎麼解釋呢?)

潮汕女人出嫁,不管嫁粧多少,都應有三桶,即:腳桶、腰桶和屎桶。
腳桶,是木製的大而矮的圓桶,直徑兩尺多,桶壁六、七寸高,木板底,上桐油而不會漏水,是婦女在房裡洗澡用,小孩洗澡也用這腳桶,婦女洗衣服,男人洗足有時也用這腳桶。
出嫁的時候必備的腳捅、腰桶等
腰肚也是傳統嫁妝必備的,現在即使在城裡也還繼續流行著
竹笙放在槲裡面, 在插上一根尺,表示節節高升的好意頭

油燈現在生活中雖然不用到了,但婚禮中還是需要的。
「燈」,在潮語中與「丁」音。這盞燈帶到婆家之後要放在床頭,意思是為婆家帶來了男丁。
鏡子更不用說也是嫁妝之一了
龍鳳燭

結婚前搶眠床:四角放黑豆、龍眼乾、硬幣,小孩子上去搶 晚上撒花生、糖、煙讓小孩哄搶,分得好小孩子就講許多好話
結婚後用紅棕線系一塊豬肉與吊簾上,由貧苦人來拿並給予紅包
還得備些龍眼乾。龍眼乾,潮汕人稱之為「桂圓」,除含有富貴圓滿的意義外,也含著早生貴子的願望。
婚筵席上,禁忌動吃席上三鳥的「四點金」,即頭、尾、兩翅。
潮汕嫁娶婚俗一定要舉行各種儀式,女家要專聘一位有福氣的老婦女來主持各種儀式,這位老婦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種儀式中要唱祝頌語叫做「四句」,也稱青娘歌。比如新嫁娘出閣前拜別雙親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等神位時唱:「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兩家富貴福祿春。……」食出嫁宴時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當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花轎出嫁吉時到,青娘母扶著新嫁娘出門,新娘哭別爹娘,青娘母牽著新娘邊行邊唱著:「花轎停在大門庭,拜別爹娘養育恩。堂上雙親靠兄嫂,女兒四月正回程。」抬到新郎家門口,青娘母引新郎踢轎門,揭下轎門前貼的「紅封」「麒麟到此」,唱道:「蔞葉紅,就請娘仔進君房。今朝黃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青娘母引新娘出轎,唱道:「轎簾捲起喜萬分,阿娘貌美又溫存;新郎來牽新娘手,雙雙舉步入府門。阿娘身披紅羅紗,君今娶娘來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歲做擔家。」,青娘母牽著新娘入房內,踏火煙時,青娘母唱道:「新娘舉步踏火煙,早得貴子是男嬰,夫唱婦隨同心腹,孝敬爹媽宜殷勤。手牽新娘進新房,燈燭光輝對聯紅,厝邊嬸姆來賀喜,慶賀鴛鴦結成雙。」新郎在接收妝奩完畢後,新婚夫婦坐在床沿,各人捧著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湯丸。青娘唱著:「夫妻雙雙坐床沿,共慶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雙雙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貴子狀元兒。」……
青娘母做「四句」的習俗
潮汕男女嫁娶舊俗,一定要舉行各種儀式,女家要專聘一位如戲劇中的賓相一樣的老婦女來主持各種儀式,這位老婦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種儀式中要唱祝頌語叫做「四句」,也稱青娘歌。
女子在母家出閣前要沐浴更衣然後拜別雙親,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這時青娘母邊教新嫁娘跪拜,邊唱著:「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兩家富貴福祿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祿壽全。
在食出嫁宴時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當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
在吃菜時,青娘母代新嫁娘夾萊,就唱著:「十個碗頭夾到透,留給兄弟好家檔;十個碗頭夾到齊,今後歡聚游御街。」
花轎出嫁吉時到,青娘母扶著新嫁娘出門,新娘哭別爹娘,青娘母牽著新娘邊行邊唱著:「花轎停在大門庭,拜別爹娘養育恩。堂上雙親靠兄嫂,女兒四月正回程。」
抬到新郎家門口。此時青娘母和新郎站在一旁佇候。當花轎停下,青娘母引新郎踢轎門,揭下轎門前貼的「紅封」「麒麟到此」,唱道:「蔞葉紅,就請娘仔進君房。今朝黃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
青娘母引新娘出轎,唱道:「轎簾捲起喜萬分,阿娘貌美又溫存;新郎來牽新娘手,雙雙舉步入府門。阿娘身披紅羅紗,君今娶娘來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歲做擔家。」,青娘母牽著新娘入房內,踏火煙時,青娘母唱道:「新娘舉步踏火煙,早得貴子是男嬰,夫唱婦隨同心腹,孝敬爹媽宜殷勤。手牽新娘進新房,燈燭光輝對聯紅,厝邊嬸姆來賀喜,慶賀鴛鴦結成雙。」
新郎隨同新娘進新房後,馬上又返回花轎旁向陪同新娘一起來的青郎把榕枝、紗燈等物接進新房。青娘母唱道:「新郎接榕到轎邊,夫妻齊眉到百年,麒麟投胎生貴子,他日榮耀振門閭。新娘喜接紅燈籠,夫妻相惜心相同,公媽食到二百歲,子孫滿堂名聲香。」
新郎在接收妝奩完畢後,新婚夫婦坐在床沿,各人捧著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湯丸。青娘唱著:「夫妻雙雙坐床沿,共慶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雙雙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貴子狀元兒。」
合房丸食後,夫妻雙雙到大廳中拜司命君,拜天地,祭拜祖宗,並向上輩人獻茶,敬檳榔,受敬者必以紅包回贈,作見面禮,各禮儀的四句是:
「夫妻同拜司命公,早得貴子早抱孫。
世代同堂賽鄉里,合家大少笑吧畋。」
「夫妻成對拜天公,勤耕力作五穀豐。
上和下睦人快樂,世世代代好門風。」
「夫妻大廳拜祖先,兩姓今日結和諧。
想對做對人長壽,榮華富貴耀門楣。」
「手捧甜茶跪廳中,敬奉爹奶上輩人。
請飲甜茶添百福,四時如春永平安。」
「捧起檳榔到廳來,奉敬諸位老叔台。
來請檳榔增福壽,兒孫代代中秀才。」
「檳榔捧起到廳邊,敬請諸位老姑姨。
恕吾情理欠周到,做錯之事請教示!」
在廳堂中各種禮節完畢,新娘被青娘母引至廚下,作搗米頭,攪泔缸,在搗米頭時青娘母唱著:「阿娘舉步搗米頭,夫妻相惜意相投。生得五男共二女,兒孫世代穿紅袍。米頭搗好摸碓頭,摸臼底,孫兒讀書都及第。」「米頭搗好撈泔缸,兒孫世代坐鈐堂。堂上公媽食百歲,夫妻偕老早抱孫。」「泔缸撈浮浮,飼豬大過牛;泔缸撈深深,大小戴銀又戴金。泔缸撈邊邊,生意大賺錢。泔缸撈透透,做人公媽食伙頭。」
新郎新娘做好以上禮節後,鄰居嬸姆、兒童,到新人房看嫁妝、看新娘。兒童要討香包,新郎應從箱囊里拿出一些手工藝品送給兒童,並將衣物等讓人觀賞。青娘唱道:「開箱開囊新郎爹,錦綉衣裳實在佳,珍禽異獸樣樣有,鳳冠霞帔掛滿廳。」
婚禮晚上,是看新人最熱鬧的時刻。青娘母唱「四句」,看新娘者也唱「四句」,常有對唱。青娘母引新娘出房讓人觀看,開始常唱:「新娘移步出房中,叔伯兄弟賀新人,阿娘向前行一禮,恭祝眾位身安康。」接著觀者接唱,如「新人生來似觀音,新人娶來做夫人,來年定然生貴子,好像山兜林大欽。」(林大欽是明代潮州狀元)
在看新人的過程,有的人以諧謔的戲言作四句,如:「新人新床,新被新郎,二人睡落相扒癢,相耍未夠天就光。」「木工師父實名家,眠床做來似戲棚,頭出絳玉來摜棵,二出和睦來成家。」
有些青娘母專用古人名或用詩謎做四句詩,看新娘者也應以專題對下去,如其不然,即被看成鄉里無賢人,沒臉色。但有的青娘,只學幾句簡易的套句,看新人的就要奚落她一番,如唱著:「欲做青娘不會做詩,欲做豬母不會撬籬,紡紗織芋唔去學,怎呢好來賺這錢。」
在鬧洞房中,有時直至深夜,青娘母為勸看新娘者回歸,便唱著:「手捧甜茶來到邊,時鍾短針指上天,此時更深夜已晚,各位請茶歸返圓,諸位詩才我拜服,來日赴京中高第。」看新人者如還不願回,便唱著:「聞說青娘好才華,四句一做成大籮,今晚特地來請教,請勿推辭假行外。」
最後,看新娘的人便命一個男孩將紅燭送上,新娘馬上上前來接,這叫「接燈」。看新人者便唱:「紅燈送給新娘郎,慶祝你倆今成婚,眾人賀喜便至此,願恁雙雙早上床。」鬧洞房至此結束。
青娘母做好最後一個環節是牽被角。她邊拉著被角邊唱:「頭個被角綉牡丹,夫妻二人心相同,雙雙食到二百歲,一品夫人男狀元。」「第三被角福如綿,如意郎君配嬋娟,偕老百年同相守,桂子蘭孫滿堂前。」「綉被來蓋娘共君,琴瑟和鳴得男孫,舉案齊眉偕白發,壽比彭祖八百春。」新婚之夜的婚禮至此結束。
作 者: 李錦炎

潮汕傳統婚禮的基本程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汕人的婚禮已越來越富於時代氣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然而,傳統婚禮還存在。
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合婚。這里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占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
定親。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里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里,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里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一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這里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庄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
當新娘艷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托車、小轎車了。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新娘過門後,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一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里和諧相處。
鬧洞房: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綉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綉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詼諧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過去,潮汕地區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婚姻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形形式式的婚姻習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雖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經完全改觀。
指婚(也稱娃娃親):舊交或要好親友,由雙方父母作主,指定懷胎的二家嬰孩出世後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來夫妻,稱指腹婚。男女雙方長大後不管中意與否,由雙方父母擇日完婚,謂之『轉屋」。
潮汕送聘與回禮習俗
潮汕地區送聘禮俗,送聘也叫聘傳時,即在男女雙方協商嫁娶日期之後,由男方托媒送去聘金禮物。送古禮者具寫迎娶貼式和婚書門符,一般人家僅是送聘金禮物。聘金禮物和女方的嫁妝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給女言父母的;禮物如金銀首飾、服裝、布疋、則是送給兒媳的;錦糖、餅食、發粿是送給女方贈送親鄰的。如女方有祖父母健在者,須專敬送豬腿;父母健在者,則敬送豬肉(俗稱洗屎肉),表示報謝父母養育之恩。
女方回禮從簡,僅以糖餅回贈,讓男方贈送親鄰,告知迎娶日期。男方有送貼式、婚書者,則回帖,並交換婚書。
今送聘則除紙幣金銀首飾服裝布匹外,尚有電器、縫衣車、鍾表等物,皆據男方經濟力量不同而定,女方回禮也同。

⑻ 潮州人訂婚結婚的風俗規距是怎麼樣的

鑒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懂現在訂婚結婚的行情,取現社會現狀行情,按訂婚前的准備和結婚當日的情況給大家做個介紹:

訂婚:

1.雙方父母見面協商訂婚事宜,主要是訂下黃歷和男方的聘禮多少。目前比較大眾化的是10.8萬,但主要視雙方經濟條件而定。所收禮金按經濟條件情況返還,如果女方條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話返還給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條件不錯,就直接收下全部禮金並購置一輛轎車給男方。

2.到訂婚日之前肯定還有大把的時間的,在這段時間里就是要添置兩人訂婚所需要的東西,我們以男方給女方的東西開始。

(1)金飾一套。包括耳環,手鐲,(腳鏈),項鏈,對戒一對,鑽戒一枚(鑽戒現在大概價格買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實也可以去金器店買裸鑽選擇自己喜歡的式樣打造價格相差很大,大約可以節約35%,註:前提先問過家長,有些家長喜歡買24K的純金覺得可以保值,年輕人就不喜歡了覺得土氣)。

(2)喜糖。包括糖金杏一對。溫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負責包括喜糖內的紅包(目前紅包50-100都有人放,視雙方條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3)手錶。過去為對表,現在鑒於各種電子產品都有手錶的功能,只買一隻給女方也很多。價格視各自對款式的喜好和經濟條件而定,通常為一萬左右。

而女方要購買的東西為:

(1)男方結婚訂婚時所穿的西裝一套,襯衫兩件,領帶兩條,鞋子兩雙(休閑跟皮鞋各一雙)休閑裝兩套,襪子一打,金器:手鏈和項鏈各一條(如果給伴郎的紅包少於580就需要再買條襯衫給伴郎)。(金器這個偶不知道,我那時也沒這么做)

(2)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選擇,視情況購買。建議多跑幾家,多比較,不然各方開價差別不小。送碗也得挑個日子,有「穩當」一說,「穩」諧音溫州話的「碗」。現在市場的碗分骨質瓷和陶瓷,建議還是買陶瓷,耐高溫不易裂,而且還不像骨質瓷那樣日子久了容易積污垢。還有就是注意,最好買微波爐適用的,這點日後很實用。

(3)六樣分柑橘,糕點,棗子,桂圓,蓮子,花生。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隻給男方(六樣在專門的店可買,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專門用臉盆和包裝紙包好,需提早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去預定)。

3.訂婚日:現在訂婚酒席分兩種,一種是中午女方家擺設酒席宴請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則由男方回請女方。另一種就是雙方父母加上至親好友一起於某酒店設宴訂婚。一般現在市區選擇後者的比較多,下午男方驅車盛裝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並給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錢(皮箱錢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讓姐姐出嫁拉著皮箱不肯走,你要給他錢他才肯放人,上輩人這么解釋的,還有就是女方要是獨生子女,就給女方的媽媽)。關於皮箱錢,也有是在結婚日給的。皮箱錢大概在5800-10800不等。到酒店後給雙方父母敬茶,向親朋好友敬酒以見證你們的愛情。

⑼ 我想知道,潮州人 是不是都不太樂意把自己的女兒嫁外地呢。。。 謝謝

是的,從一個潮州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潮州人的人生觀都比較樸素,在我們看來,親人間的關系是無比珍貴的。每個父母都會非常心疼自己的女兒。希望就算女兒出嫁後依然經常往來。能夠及時了解女兒的生活進展和看到女兒的面貌,這會讓他們很滿足。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出嫁到外地以後,要幾年才可以見一次面。
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你有足夠的魅力,讓你的岳父岳母感到踏實,他們也會改變主意,因為他們會相信就算他們看不到女兒,也能確定她會過得很幸福。打個比方,如果你很普通,很容易在本地找到一個類似的或者更好的,那他們幹嘛要把自己的心頭肉嫁到外地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⑽ 關於廣東潮州人結婚習俗的問題,請知道的長輩們教教我吧。。。

潮汕婚禮習俗(只是閑談)
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汕人的婚禮已越來越富於時代氣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然而,傳統婚禮還存在。 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合婚。這里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占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 定親。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里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里,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里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 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一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 。 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這里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庄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
當新娘艷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托車、小轎車了。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新娘過門後,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一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里和諧相處。 鬧洞房 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綉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綉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詼諧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過去,潮汕地區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婚姻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形形式式的婚姻習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雖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經完全改觀。
指婚(也稱娃娃親):舊交或要好親友,由雙方父母作主,指定懷胎的二家嬰孩出世後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來夫妻,稱指腹婚。男女雙方長大後不管中意與否,由雙方父母擇日完婚,謂之『轉屋」。

與潮州人出嫁穿睡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其色上衣配什麼顏色裙子好看 瀏覽:530
t恤領鎖邊 瀏覽:450
童裝門面裝修有哪些類型 瀏覽:257
穿校服的女學生 瀏覽:921
校服裙裝冬季怎麼辦 瀏覽:584
工人工作服制服圖片 瀏覽:925
株洲校服好看的學校 瀏覽:977
女白鞋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285
旗袍中二班動物 瀏覽:766
百聯童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721
凌志旗下的女裝 瀏覽:168
賣童裝年尾有什麼技巧 瀏覽:585
男式蠶絲棉襯衫 瀏覽:55
廣東童裝便宜的 瀏覽:173
濼口服裝批發童裝批發 瀏覽:302
裙子怎麼畫美麗的 瀏覽:170
韓國新款盆帽子價格 瀏覽:966
羽絨服沾到葯膏怎麼弄 瀏覽:36
玫紅的旗袍配鞋子圖片 瀏覽:793
開封市十三中校服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