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服有哪幾種
常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朱子深衣
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貳』 中國民族服裝的簡介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
在一些民族國家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的時間雖然多以西裝打扮為主,但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
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綉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
漢族服飾的起源
考古發現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陝西臨潼白家村遺址中都發現骨針、紡輪,說明當時人們已會紡布制衣。到了約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不但大量發現紡輪,還在陶器上發現大量布紋的印痕。
同時期的遺址中還發現了薴麻、蠶繭。說明此時已經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用薴麻織成的麻布和飼蠶得到的絲紡來做衣服。只是在考古發掘中未發現此時期的實物。
『叄』 漢族最典型的民族舞是什麼服裝呢還有歌曲
漢族的舞蹈也叫漢舞
現在大致包括現在舞蹈界所劃分的漢唐古典舞(踏歌,相和歌等等)和漢族民間舞(如山東秧歌,膠州秧歌,雲南花燈,安徽花鼓燈等等)。
樓樓若有興趣可以去漢服吧逛逛哦,那裡是研究和復興漢服的一大平台~~~~~
『肆』 漢族的民族舞蹈是什麼
民族舞蹈的歷史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即使是相同種類的歌舞,因地區的不同,也會在風格、裝扮和表現形式上各有特色、獨具魅力。現在大致包括現在舞蹈界所劃分的漢唐古典舞(踏歌,相和歌等等)和漢族民間舞,現在比較有名的漢族民族舞蹈有龍舞,秧歌舞,祭老樂舞,祭孔樂舞等。
一、《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在浙江,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接成的《百葉龍》,有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專門舞耍年節深夜的「草龍」。
漢族的民族舞蹈歷史悠遠。《呂氏春秋》中也有一段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舞者拿著牛的尾巴,跺著腳邊舞邊唱。漢族民族舞蹈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勞動場面的虛擬性再現。亦見於彩陶盆上的原始集體舞。
漢族民族舞蹈物種繁多,像,萬舞一一發端於夏商盛行於春秋的舞種之一。雩(yfi)舞一一巫舞的特殊形式,儺舞一一種驅逐役鬼的舞蹈,文舞——表現漁獵收獲的喜慶舞蹈,武舞——表現以武力征討異族而建功的舞蹈,雅舞——義稱「稚樂」.指宮廷樂舞。俗舞——又稱「俗樂」民間舞蹈。
現代仍流行的漢族民族舞蹈有:《龍舞》、《獅舞》、《高蹺》、《花燈》、《金錢棒》、《採茶舞》、《春牛舞》、《綢舞》、《茉莉茶舞》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文藝工作者又改編了《紅綢舞》、《小車舞》、《花鼓舞》、《勝利腰鼓》等舞蹈節目。
『伍』 漢服的形制有多少(最好有配圖)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
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5)漢民間舞蹈服女裝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後六服相加不僅象徵天之大數十二,分別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別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陸』 漢服是什麼樣的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柒』 漢服女裝正確穿法是什麼
1、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領 」;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2、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3、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 不顯露在外面 , 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 。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 , 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多用於宮廷男士權利高低。
(7)漢民間舞蹈服女裝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採用幅寬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然後再 縫合後背 ,成為一條中縫線。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 , 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
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 內衣 )、 中衣 、大衣。
『捌』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玖』 漢服有哪幾種最好附圖片和說明
三種。
1、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頂部和底部最典型的是深色衣服。 因為它上下連接,所以「身體很深」,稱為深衣服。 包括直下蹲,下蹲,禮服、,銬,蠍子,禮服等,這些都是長袖的。
(9)漢民間舞蹈服女裝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拾』 漢服的種類有哪些
漢服主要分為三大種類,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襦裙」制。
由於深衣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種實用的服飾,既可以日常穿著也可以當做禮服。在非正式場合君主和百官及士人都會穿著。襦裙一般是用於常服的,一般為傳統女子的服飾。
漢服,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漢服的裝飾紋樣多採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採用平面裁剪方法制衣。布料主要有薴麻和蠶絲兩種。
(10)漢民間舞蹈服女裝圖片擴展閱讀
文化內涵: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後六服相加不僅象徵天之大數十二,也分別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別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