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是不是真有個鐮倉戰神
鐮倉戰神就是源義經。 提到源義經這個名字,熱愛時代劇的讀者想必並不陌生。自去年初日本播放了大河劇《義經》之後,近幾年在日本稍有減退的義經情結又再紅火起來,游戲市場上也接連推出了《義經英雄傳》及其資料篇《修羅》、《源氏》、《義經記》這一系列以平源合戰以背景的游戲。經過了這么一個「義經年」,相信這一位戰爭天才的悲劇故事此時是更加地深入人心了吧。 判官義經 在區分日本史古代與中世的平安朝末期——源平時期,戰爭造就了不少活躍於歷史舞台上的英雄,而其中「鐮倉戰神源義經」更是以其立下的赫赫戰功在群雄之中脫穎而出,甚至可以誇張一點地說,此後由源賴朝創立的武士集團掌權的鐮倉幕府(即日本幕府時代的濫殤),便是義經替他打出來的天下。 但這位智勇雙全的戰術家之所以能博到後世的長久喜愛,並不單是因其功勛,更為主要的原因是其坎坷的一生,特別是功成名就之後卻被兄長賴朝追殺的晚年,史載其死時年僅三十一歲(以虛歲記,下文同)。人們敬愛且同情義經,甚至有了「判官贔屓」一說,這里的判官是代指曾在京都任判官,即左衛門尉檢非違使的義經,原意為同情義經,後被引申為同情弱者。 既然是英雄,當然就會有佚話。關於義經和其家臣的許多傳說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流傳下來,幸若舞,能,人形凈琉璃,歌舞妓等日本傳統文藝中都有講述義經主從的故事。 師從天狗 源九郎義經,大將源義朝九男(一說八男),生於賓士元年(1159年)乳名牛若丸。在賓士之亂中源義朝敗於平清盛後,因清盛垂涎義經之母常盤的美貌,以常盤三子的性命為交換收其為妾,方出生不久的義經這才倖免這場殺身之禍,卻與兩名哥哥一起,小小年紀就被逼出家於鞍馬寺,改名遮那王。 就是在這座寺廟中,義經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並且拜棲身寺中的鞍馬天狗為師學習兵法與劍術——第一次聽到這個非常有名的傳說時,筆者不禁聯想到了傳說中向張良傳授兵法的黃石公,那可比人家日本的天狗更稀奇,真身竟然就是一顆黃石。或許在當時的人們眼中,義經後來運用的那些不可思義的戰術根本就不是人能設想出來的,只有師承神靈才會有此成就。當然,正式的記載並非如此,史載義經是跟隨鞍馬流劍術兵法家鬼一法眼學習。 三郎與弁慶 在鞍馬寺待到了約十五、六歲的時候,義經逃出了鞍馬寺,之後便形蹤成謎,只在他後來寫給兄長賴朝的書信中提到「輾轉各地、四處流浪,倍嘗辛酸」。關於他的青年時期,最多的說法是他投奔了當時平家勢力鞭長莫及的北方奧州,得到以平泉為都支配全奧州的藤原秀衡的庇護。 在這段時期中,最為主要的是他先後得到伊勢三郎義盛、武藏坊弁慶、佐藤繼信、忠信這些非常重要的部下。 先說三郎,在眾位家臣中或許他的名氣沒有弁慶那麼盛,但他與弁慶一樣是義經不可或缺的左右手,而且有不少說法是義經在去奧州的途中為了收三郎為家臣而專門繞道而行。三郎出生於伊勢,原為盜賊,雖然曾經被流放上野,在流放地依舊還是干著老行當,直到跟隨了義經。伊勢三郎的名字在不少史料中都有出現,在鐮倉時代的史書《吾妻鏡》中也有出現(相反弁慶的名字就極少有史料提及)。三郎的名字義盛中的「義」字便是義經從自己的名字中賜與他的,他跟隨義經沖鋒陷陣,立下的戰功自不必說,擊敗平家的決定性一戰——壇之浦海戰當中,擒獲當時的平家之長平宗盛及其子清宗的便是三郎。在後來義經被兄長賴朝追捕時,三郎雖未追隨到最後,卻也為保主公與鐮倉的追兵抗戰到了最後一刻,有說法是他自盡於敵前,也有說法是被捕斬首。 弁慶,這大概是個提到義經時必然要提到的名字。「在京都的五條橋上,壯漢弁慶揮舞著長刀,對准牛若丸砍去」——這是描寫少年義經收伏破戒僧弁慶時的場景;若是看過《柯南》劇場版7《迷宮的十字路》的讀者或許還會記得,在京都平次偶遇柯南時便是一邊念著這首詩一邊用竹刀從背後偷襲他。在關於弁慶的眾多傳說當中,最為有趣的是他在比睿山出家時惡名昭彰的前半生,和他追隨義經之後忠心耿耿的後半生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或許人們認為正是義經感化了這名殘暴的破戒僧人吧。關於兩人的初遇,雖然五條大橋的那一出非常有名,但《義經記》中卻是寫著兩人初遇於五條天神,當時決定收集一千把刀的弁慶看中了義經所帶的刀作為他收藏品的最後一把,奪刀時卻被義經走脫,羿日方於五條大橋再次碰上身著女裝的義經,這一次他被義經擊敗於橋上,並心悅誠服地做了義經的家臣(亦有說法是他為義經的美色所惑,不過以筆者身為同X女的立場來說,寧願相信他們之間是有真情存在的,否則一時之惑又豈能讓人一生忠心相隨-v-)。在日本播放的大河劇《義經》中,這一段劇情處理得異常地唯美——義經與弁慶兩人在飛撒漫天的櫻花花瓣中對決,這大概也代表著在日本人民的心中這段傳說的美麗與感人吧。弁慶對義經的赤膽忠心一向是最為人所稱道的,他一直追隨義經到了最後一刻,在義經自刎的衣川之館門前,弁慶萬箭穿身,保持站立之姿死去,這便是著名的「立往生」傳說。 佐藤繼信與忠信兩兄弟則是義經離開奧州時秀衡賜與他的奧州武士,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倆與弁慶、三郎共稱為「義經四天王」,同樣也是義經既勇武又忠心的家臣。 靜御前 關於義經本人有一件很有趣的事,那便是他的相貌一直沒有定論,《義經記》里描寫他是一位美貌會得讓女人忌妒的翩翩佳公子,《平家物語》里卻說他只是個其貌不揚的矮個子,從同時期的人物留下的雜記中只記載著義經的武勇仁義,也未提及其面容如何。不過,既然是號稱京都第一美女常盤的兒子,想來該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吧,在此請容喜歡義經的筆者私心地表示一下支持「義經帥哥論」。 而在坊間流傳著義經不僅有個京都第一美女的娘,還有一個京都第一美女的寵姬——靜御前。相傳靜是京都著名白拍子磯之禪師的義女,長大後也因一場祈雨之舞成了一代聞名的舞姬(白拍子是當時頭戴立烏帽以男子裝扮跳舞的藝妓),在義經率軍進京時被後白河上皇賜給了他。義經與靜的愛情故事最為感人的是他們生命的最後一段路,跟隨義經出逃的靜在吉野山與義經別後被捕(因為接下來義經要逃往的名山大澤是禁止女子進入的)。其後被命令於神社前跳舞的靜在賴朝面前高聲歌唱著她對義經的思念,惱羞成怒的賴朝雖被其妻所勸沒有當場斬殺靜,卻沒有放過隨後靜所生的義經的孩子。失去了孩子的靜雖然獲釋,卻鬱郁寡歡,年方二十便撒手人寰(一說出家為尼)。 義經活躍在歷史舞台上的時間並不長,從他二十二歲時離開奧州前往黃瀨川投奔在鐮倉起兵的賴朝,到他三十一歲自刎於奧州衣川之館,僅過去了九年時光,他創下一連串最為輝煌的戰跡的時間也只不過是短短兩三年。然而就是在這很短的時間內,義經成就了一個日本戰史上的傳奇。 源義經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他為其兄源賴朝立下的輝煌戰功不僅從未得到承認與嘉獎,反而不斷地遭到猜忌直至被逼自殺。而其本人在戰場上的意氣風發與在政治生涯上的不得志,也是他短暫人生當中對比極為鮮明的兩面。 兄弟初會 賴朝生為義朝三子,被認作是源家嫡系。承治四年(1180年),賴朝在富士川大敗平維盛率領的平家軍隊,義經便是在這時從平泉千里迢迢地趕到了黃瀨川與賴朝相會,成為史上一段感人佳話。兩人相會的時間多傳是在賴朝於富士川大捷的後一日,而大河劇《義經》中兩人卻是相會於開戰前,義經還被派往富士川邊探查,並表現出了出色的情報收集與分析能力。 而關於富士川一戰的傳說也頗為有名,因為平家不僅帶了京都的歌妓舞妓來戰場尋歡,最後還是被富士川中數萬只水鳥的振翅之聲驚嚇,以為是源軍夜襲而倉惶逃走。當然,傳聞總是帶有神秘的色彩,而實際上平軍敗走當是有其必然的原因,一則當時因京都飢荒而軍糧短缺的平軍面對源氏大軍本就人心惶惶,二則,說不定這正是源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計呢。 義經進京 富士川一戰後跟隨賴朝回到鐮倉的義經其實並不受寵,只是被當作家臣一般對待。關於此,有一則賴朝命義經牽贈與工匝的馬的傳說。牽賜給下人的馬匹,這本該是家臣的事,賴朝卻命令義經去做,明顯是要強調其家臣身份。且在義經居於鐮倉的幾年間,賴朝也曾出兵,卻從未指派義經出戰。直到壽永二年(1183年)末,義經才受令率兵上京,可諷刺的是,他的初戰並不是與平家對戰,而是討伐將平家趕出京都的源氏堂兄弟源義仲。 平家自大家長平清盛於養和元年(1181年)過逝之後便開始衰敗,面對多方對平家不滿的勢力節節敗退,最終被於木曾起兵的義仲所逼,棄京西走。但率先進京的義仲卻不知節制軍隊,在京都胡作非為,還逼迫後白河上皇封賞自己征夷大將軍之位,忍無可忍的上皇於是密令賴朝討伐義仲。當六萬鐮倉軍駐扎在近江之時,原本幾萬的木曾軍已經出逃得只剩幾千人馬。在鐮倉軍必勝的勢態之下,義經率領著五百騎迂迴防守薄弱的宇治,彷彿一陣神風快速渡過宇治川殺進京都,搶在義仲協迫上皇出逃之前堵截住他的後路。在雙方的主力還在正面戰場勢多激戰之時,京都內的戰斗卻早已結束。 從初陣開始,義經便展現出了他運用騎兵的高度機動性實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襲戰術思想。在那個講究正規對戰的年代,義經的奇襲並不被看重,甚至被污衊為賊人之術。然而,義經正是貫徹著這一思想相繼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勝利。不過,反而觀之,筆者認為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義經無法率領大軍,只能指揮小股機動部隊,為了取勝也不得不採取一些險策。 一之谷 離開京都的平家趁著源氏內哄的時機在一之谷修養生息,不僅再次聚集起十萬大軍,還築起了堅固的要塞。東西狹長的一之谷北靠斷崖南面大海,本身便是一座天然的要塞,加之平氏擁有強大的水軍(平氏以水軍見長,源氏水軍則很弱),要以弱勢兵力攻破這樣的一之谷,可以說聽起來就像是痴人說夢。 壽永三年(1184年)二月初五,源軍主力五萬向西經山陽道往一之谷東面的生田森林進發,而義經率領的一萬機動部隊則向北迂迴,走丹波道前往一之谷西面的須磨,約定於初七卯時共同夾擊平軍。(關於此役中雙方兵力眾說紛紜,此處取《義經》中所寫數量。) 義經改變路線發起奇襲的契機出現在三草山,那是一之谷合戰的前哨戰。看穿了源氏夾擊戰術與行軍路線的平氏著名智將平知盛,派遣平資盛領軍設伏,意欲將義經牽制在三草山上。雖然義經所率之部在數量上並不懼資盛伏兵,但為保證初七的合擊,必須盡速通過三草山。《修羅之刻》、《戰神源義經》與大河劇《義經》對三草山一戰做了不同的設想,《修羅之刻》中資盛奉知盛之命詐敗,欲將義經誘入平教經布於夢之谷的第二層埋伏;《戰神源義經》中義經只留了少量精銳與平軍死戰(書中改成了由維盛領兵);而《義經》當中義經是藉由燒毀無人的民居,佐以隆隆戰鼓之聲,以聲勢嚇退了資盛。 經過三草山遇伏,發現到平氏已看穿己方戰術的義經毅然決定另闢戰場。他一方面讓本隊繼續西行,另一方面親率精銳七十騎轉而南下,預計從一之谷北面的絕壁鵯越發動奇襲——這便是震驚戰史的一之谷奇跡。 「鹿有四條腿,馬也有四條腿,鹿能走,馬當然就能走。」這是義經在一之谷合戰中發出的著名豪言。初七清晨,義經七十騎抵達鵯越時,腳下一之谷東西兩端戰事已起。迎著沿陡崖峭壁卷上的海風,義經率先策馬下崖,七十精銳有如神兵天降,直襲平軍陣營防守最薄弱的中央地帶。後方的戰火讓原本在東西兩面皆占優勢的平軍背脊發寒,以為有源氏大軍攻入中央而產生了極度的混亂,很快平軍便全線崩潰,倉皇逃於海上。 源軍在一之谷奇跡般地獲勝讓義經名聲大噪,此戰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筆。的確,從懸崖上縱馬躍下,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僅僅帶上七十騎,雖說個個精銳,面對駐守本陣的數千平軍也實在是微不足道。即使義經必是經過慎思,行此凶險萬分之計也當是抱定了破釜沉舟之心,這又需要何等的膽識!憑此一戰,「戰神」之名義經當之無愧。 滅平家 經過一之谷一役,平家退守到了屋島。而在源氏陣營中,義經功高鎮主,一直未被召回鐮倉受賞,且因私自接受了上皇所賜的判官一職,被賴朝凍結了起來。但在其後不久源軍在繼續討伐平氏卻連連戰敗的情況下,賴朝不得不再次啟用了義經。深深明白通過海戰是無法戰勝有「海上的平家」之稱的平家水軍,義經下令用船載著人馬繞到平軍身後,雖然途中遇到風暴吹散了船隻,義經還是以剩餘的兵力再次成功地發動了奇襲。 在這一戰中有兩段非常有名的傳說。相傳當兩軍正在酣戰之時,從海上駛來的一艘船上有名盛裝女子手持摺扇向源軍揮擺,隨即被源軍中有名的神射手那須與一射落摺扇。在《義經》當中,這名女子便是平清盛之妻時子,為了鼓舞士氣而向源軍挑釁,卻弄巧成拙。另一段傳說是義經在海邊不慎掉落了弓,卻不顧危險地拚命把弓撈了回來。事後家臣們問起,義經的回答是:「我用的弓是張弱弓,若被平軍拾去必遭恥笑,於軍心不利。」也就是在這一戰中,一直追隨在義經身邊的佐藤繼信死在了平家有名的強弓手能登守平教經的箭下。 屋島一役後,平家逃往壇之蒲負隅頑抗。為了徹底粉碎平家的勢力,義經說服了精通水戰的熊野水軍首領別當湛增加入源氏的陣營。據《吾妻鏡》所載,這是第一次源軍在數量上優於平軍的戰斗,也是義經第一次擔任全軍大將。這場戰斗中傳出過義經為與教經決斗而「飛躍八船」的傳說。 平家在壇之蒲一役後徹底覆滅,而義經的命運也彷彿跟隨著平家的沉沒一般,來到了轉折點。 義經之死 義經曾經在壓解平家之長宗盛及其子清宗回鐮倉之時,因被禁止進入鐮倉,於是於腰越寫了表明忠心的書信與賴朝,這便是有名的「腰越狀」。然而賴朝完全不予理會,義經的人生也轉而走向了漫漫的逃亡之路。 義經最後逃回了奧州平泉再次得到藤原秀衡的庇護,相傳秀衡去逝時還將國家傳與了義經。之後不久,秀衡之子泰衡迫於賴朝的壓力,為確保奧州獨立,派兵包圍了義經居住的衣川之館。然而在獻上義經頭顱後,賴朝依然舉大兵攻打奧州,將之收入囊中。 雖然史載義經於三十一歲自刎而亡,但民間對義經的死卻是傳言不一,最為荒謬的一種說法是他逃到了蒙古成為了後來的成吉思汗。或許是人們對這么一位英雄就此死去的結局感到太過悲傷,才傳出了他活在各地的說法。不過從義經四月自盡到其頭顱六月才送到鐮倉,在盛夏的天氣里經過了這么久的日子,那究竟是真是假也的確是個未知之數…… 各人的義經 在《修羅之刻》中,川原正敏先生塑造了一位以仁心為骨的義經。這位義經雖然心懷復仇之念,為人卻正直坦盪。觀人以目,感人以心,雖然也因用直覺識人而被稱為笨蛋一個,但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為了突出這點,川原先生讓義經身上的智與勇全向後退了一步——智,有暗中相助的奧陸鬼一,勇,有忠心護主的弁慶;而讓人甘願追隨至死的義經本人的魅力,在脫離了這兩點之後,閃爍出了更為璀燦的光芒。 北崎拓先生的《戰神源義經》中的義經則是一個憤世妒俗的少年,他深感自己命運多粲,努力地想與命運抗爭卻又苦於力量過於薄弱,在被金子商人吉次拐到奧州平泉之前,對他人一直懷有極重的戒心。在這位義經身上,勇形於外而智斂於內,彷彿不需要任何人支持也能獨自一人傲立天地。可惜的是這部作品只畫到了義經人生的顛峰——一之谷合戰便宣告完結,實在是件讓讀者遺憾的事。 而在大河劇《義經》中,由於少年時在鞍馬寺是過著雖然清苦卻也舒心的生活,而且深受清盛「以海上通商締造一個全新國家」之理想的影響,於是造就出了一位胸懷寬廣的義經。親和力,是這位義經的最大特點。無論走到哪裡,他與家臣們都過得其樂融融,既讓人羨慕也令人感動,卻也更加突出了其後半生的悲情。 斗轉星移,桑田滄海。或許過往真相已湮沒於歷史,傳聞佚錄卻仍在紅塵流轉。是非成敗其實已不重要,彌足珍貴的,是人們依舊緬懷的心情。
記得採納啊
㈡ 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畫片
《妖精的旋律》吧
《妖精的旋律》是日本漫畫家岡本倫所創作的漫畫,以及改編自漫畫原著的動畫作品。
Elfen Lied在德語里意思是妖精(Elf)的歌曲(Lied)。台灣長鴻出版社代理的漫畫版將本作名稱譯為《變異體少女》。
[編輯本段]作品概要
漫畫版
* 在周刊少年Jump上,從2002年的27號刊開始每周連載,直到2005年的39號刊完結。漫畫單行本全部共發行12本。
* 順道一提,岡本倫的處女作品也使用與本作相同的名稱,但該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故事。因為事故而放棄鋼琴的一位不按常規的男鋼琴師,和一位原本是天才鋼琴家,後來轉向小提琴而成為一流演奏者的女孩所發生的故事(詳情可參考本頁讀切版介紹章節)。
動畫版CS帶
* 在2004年7月25日,動畫版於CS放送局的「AT-X」開始播出,然而因為過於激烈的暴力內容描寫,被歸類為未滿15歲禁止觀賞的輔導級節目。
* 在AT-X播出的節目宣傳中,同時存在有萌化版本(旁白敘述:能登麻美子)和殘虐版本(旁白敘述:細井治),共兩種類型的宣傳廣告;由於這種極端差異的組成方式,對於沒有欣賞過原作的觀眾,幾乎看不出來兩種宣傳片其實是指相同一部作品。
動畫版UHF帶
發售紀念摘要版(Digest)
* 在神奈川電視台(簡稱tvk)於2004年10月以「DVD發售紀念」為題,從DVD所收錄的第1話與第2話中,剪掉殘酷描寫的場面而播出所謂的簡易摘要版。
電視台版
* 對AT-X版的內容進行更嚴格的修正,將部分鏡頭畫面剪掉而成的電視台版,自2005年4月3日開始,在神奈川電視台、千葉電視台、崎玉電視台、SUN電視台開始播出。
* 此外,第4話中娜娜被截斷四肢的場面,以及第11話中真理子進行實驗的場面,在本作中屬於足以競爭前兩名的極端殘虐鏡頭,因為這個原因被判斷為不可能播出,結果都被剪掉;然而後來因為故事時間不足的緣故,不得已在次回開頭或者前半部的摘要中進行播出。
[編輯本段]作品特徵
* 在沒有任何背景知識和沒有「ネタバレ」的情況下觀賞本作,會認為這是個集合怪異風格、耍萌、性愛、暴力、血腥等特性,感覺混沌不清的作品,這是多數人很容易有的想法。
* 關於漫畫的部分,在初期發表時被讀者給予「構圖和設計稍嫌拙劣」的印象,因為聽到此風評而先入為主討厭本作風格的傾向也是存在的。然而,因為獲得許多支持者「只要讀過一次就會改觀並且深陷其中」的評價,使得本作品具備了獨特的自我魅力。舉出一個例子,明明似乎是一個地位相當重要的角色,卻在剛翻到下一頁後,發現該角色瞬間被殺死了… 像這類的劇情發展在故事中可謂大量存在,而之後的發展無論是好是壞,都由一些完全無法理解的事情來展現出來。(作者和當時負責監督的編輯,對於討論故事發展的協商動作是全盤皆無的,僅是判斷每周新出的連載篇名是否有趣而已,這被認為是其中一個原因。)
* 雖然並不怎麼被談論到,不過動畫版在音效方面的表現也是十分講究,而且堪稱煞費苦心。特別是於殘酷虐殺場景中所使用的,像是骨頭碎裂的聲音和肉體被切斷的聲音,這些聲音結合起來所呈現的音效,對於本作擁有的特異風格而言,在效果上起了加分作用(本作的音效在動畫版『血戰』(BLOOD+)與『寒蟬鳴泣之時(亦譯為秋蟬鳴泣之時、暮蟬悲鳴時)』(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中有疑似被利用的現象)。
* 無論漫畫原著或者動畫版,同樣都是以日本神奈川縣的鐮倉市為中心點來設定故事舞台。尤其是動畫版,和監督神戶守的另一部動畫作品『彗星公主』(此作品同樣以鐮倉市做為故事背景)相較,一般認為大致上有相同的「場景搜索」表現,鐮倉市內實際存在的神社、海岸、江之島電鐵等場景,都在作品當中登場。
* 在周刊少年Jump的結尾評論中,從「因為太貧窮而買不起電視…」(極貧でテレビが買えません…)、「一個人在馬達加斯加…」(一人でマダガスカル…)之類的謙虛評論可看到的人物像中,另外特別是在網路上的主要支持者之間,不管作者是男兒身這件事,大家都以「小阿倫」(倫たん)來親切地稱呼他。「本漫畫不只是劇中的角色,連作者本身都很萌。」因為這樣的評論,而讓本作得到許多人氣度。
* 知名漫畫家冨樫義博也是本作品的影迷,這件事是經由其妻子武內直子而得知的,有傳言指出,這對於冨樫在『HUNTER X HUNTER』的NGL篇的創作上造成了相當巨大的影響力。
* 本作品在日本當地是屬於知名度不高,只有少部分人非常清楚的作品(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就不知道);然而在海外地區,本作的特異風格和女主角的強大力量廣泛受到歡迎,具有非常高的人氣度。
* 在2004年的「AnimeReactor Community Awards」當中,本作品獲得 最佳OP/ED組合、最佳劇本、最佳驚悚片(神秘+恐怖)、最佳影迷服務 等數項榮譽,而女主角露西也榮獲最佳女性角色獎。此外,2007年在美國紐約Comic-Con(初回)的「American Anime Awards」當中,本作品也獲得「最佳短篇系列」的提名(總共有5個作品被提名,但本作最後並沒有得獎)。
* 本作有一個特色,即完整全名有被交代的角色極端稀少,關於這件事,作者有提到這是為了對《亞基拉》致敬。
[編輯本段]故事概要
頭部兩側各有類似貓耳的角,被稱為二觭人(ディクロニウス)的女性變異人,因為具有毀滅人類的力量,位於日本神奈川縣鐮倉市外海的離島上的國立生態研究所,便機密地將這些女孩隔離起來並加以研究。
某日,研究所內發生了重大的意外事故。原本被隔離的二觭人少女-露西,因為不明人士的暗中幫忙,得以突破拘束裝置,並分屍了所內23位武裝警衛[5],連研究所室長-藏間的女秘書-如月都慘遭殺害。雖然狙擊手以穿甲彈瞄準她的頭部開槍,卻僅擊破其鐵頭盔;露西雖然頭部受傷流血並墜入海中,仍得以倖存並成功逃亡。
事件發生的次日,為了讀大學而前往鐮倉找親戚幫忙的青年-耕太,和年幼玩伴的堂妹-由香久別重逢。相偕出遊至充滿回憶的海濱,碰上了因頭部受傷故造成另一個人格取而代之的露西;她只會發出「にゅう」的聲音,因此被取名為妮悠(Nyu)。妮悠對於自己是使人類滅亡的存在一事完全無知,耕太和由香兩人便決定帶到他們居住處的「楓庄」暫時定居下來。
此時,研究所出動了SAT(特殊突擊部隊)欲獵殺逃走的露西,SAT的隊員-坂東在海岸邊發現了人格轉換的妮悠。原本任務即將成功,卻因為妮悠恢復了露西的人格,與坂東同行的隊員全數遭殺害,僅存戰敗後身受重傷(失去右臂與雙眼)的坂東一人。誓言對露西復仇的他,藉由研究所的科學技術重新復活,後來逃出研究所、脫離SAT並回到鐮倉,不擇手段地搜尋露西的下落。
隔天,妮悠在清掃走廊時不小心跌倒撞倒頭部,受到沖擊而在楓庄恢復了露西的人格。當她正打算殺死耕太時,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少年拚死命叫她住手的畫面,因此放棄殺掉耕太的念頭。其實那個少年就是8年前的耕太。
隨後,在研究所同樣身為變異人的少女娜娜找上了露西,准備將她帶回研究所,兩人談判破裂後展開了戰斗。對戰的結果,娜娜的雙手與雙腳慘遭截斷而失敗,不過她成功將露西的「手」能力暫時封印(在施展「手」的腦部重要器官上給予一些損害)。
到了後來,離家出走的少女真由、被拋棄的小狗汪太,以及本應該被處死但被蔵間室長從研究所放出來的娜娜,大家都因為耕太的接納而紛紛來到楓庄居住下來。接納了素昧平生的女孩以及個性溫順的變異人少女,發生在楓庄的奇妙同居生活就這樣展開了。
在真由、汪太和娜娜加入楓庄之前,耕太曾因為大學里的角澤教授的一番話所壓迫,不得已將妮悠交由角澤教授處理;但耕太無論如何無法接受妮悠被帶走的事實,稍後返回大學欲和教授交涉。接著,在地下室的研究室中,耕太和研究助手荒川一起發現角澤教授被慘殺的屍體,並且被荒川交代要當作沒遇到這件事情。耕太精神恍惚地離開研究室,而當時妮悠已經不知去向(後來是在神社的台階處找到妮悠)。
藏間室長幫助娜娜逃離的單獨行動被知道後,角澤長官將所有變異人中被稱為最強的年幼女孩,其真實身份為藏間室長親生女兒的真理子給解放,准備出動她對抗露西,並藉此做為對藏間室長的背叛行為的懲罰。
耕太在和妮悠、娜娜等變異人少女的相處下,原本封印起來的那段發生在8年前的鐮倉的悲慘事件,開始逐漸回憶起來。而極欲捕捉露西的角澤長官,以及欲找露西報復的坂東,這些勢力的行動正慢慢地讓楓庄原本平穩的生活遭到破壞……
㈢ 有關日本服裝發展史
由於其他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日本服裝發展史可以被分為以下三個主要的階段:
a)中國文化的重大影響(Asuka,奈良)
b)日本本土風格
平安時代.鐮倉.Muromachi(正志),Momoyama(桃山町)和Edo(江戶)
c)對西方文化的適應
(明治,Taisho(大正),Showa(昭和)和Heisei(平成))正是在平安時代日本本土文化開始蓬勃發展.而在Edo時期,日本的文化已經進入全盛階段。
一.彌生,Kofun,Asuka,奈良時期(到公元794年)
養蠶技術和紡織技術在彌生時期開始興起(約公元前500年到約公元前300年)。在Asuka時期(552—646)派到中國的使團為日本帶來了佛教、儒家學說和其他許多
隋唐時期的文化。比如在710年建立的奈良(Nara)就是嚴格按照當時中國長安的模式建造的,當時日本政府的組織結構、貴族以及法庭官員的服飾規則也遵循了中國的
風格。
二.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
794年,皇宮從北奈良遷到了Heian-kyo(即現在的東京)。在平安時代的早期(794—897),日本一直與中國唐朝保持著聯系。894年以後,與中國的來往終止了。而從897到1185這段時期被稱為後平安時期,或後Fujiwara(藤原)時期。當時日本試圖發展其自有的藝術風格,織物設計形式和社會各個階層服飾風格的發展清楚地證明了當時的變化。在許多正式的場合,平安時期宮廷中的女人穿著多層的服裝,她們小心地搭配各層的顏色,這些顏色在頸部、袖口和衣服的下擺是可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Utiki這一層,即被稱做Kasane-irome或Kasane的帶襯里的長袍。每一層都比它外面的一層更長,從而露出每一種顏色的邊緣,產生吸引人的效果。
三、鐮倉時期(1185—1333),Muromachi(正志)和Momoyama(桃山町)(1333-1600)時期
隨著代表武士階層的鐮倉政府的建立和皇族特權的衰敗,硬朗的軍服取代了奢侈的絲綢。Muromachi(正志)時期的女人開始穿著Kosode(一種在平安時期代表貴族身份的內衣),而不再穿著帶有很多裝飾的和服。Kosodo逐漸被各個階層的女人們接受為標准服飾。在Muromachi(正志)時期,No play產生了。高度精緻的No play服裝成為日本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Edo時期(1600-1868)
Edo時期(1603一1868)是歷時久遠、平和穩定的一個時期。由於德川政府的隔離政策,這個時期日本幾乎完全不受外來的影響。武士的正式服裝是Kamishimo。妓女和歌舞妓競相穿著精緻的、多彩的服裝,而由於她們對服飾的追求產生的影響,對Kosode的廣泛接受在Edo時期得到了加強。為了不喪失和服本身的美感,Edo(江戶)時代早期的Obi(與Kosode一起穿的腰帶)形式簡單,僅由編成鞭子形狀的繩索製成。
五、現代的發展情況
明治時期(1868—1912),很多西方服飾風格充斥了整個日本,特別是長禮服和長褲。同時,和服風格和Obi風格已經被標准化了。隨著日本對西方服飾風格的逐漸採納,穿和服的情況在戰後的頭二十年達到了最低點。現在的孩子、年輕人和女人在一些儀式性的場合才會穿和服,比如婚禮、Coming-of-Age Day(成人節)、畢業、Sitigosan節和新年的時候。
Kosode和kasane
現代和服的原型是Kosode,意思是「小袖子」。准確地說,Kosode是一種袖口開口較小的服裝。Kosod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中期(十世紀),當時它是平民的日常裝束,也被作為皇宮貴族的內衣。平安時代皇族的女人的裝束具有更多的層次,她們精心地搭配每一層的顏色。與Kosode相比,Kasane的袖口一般開口較大。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㈣ 鐮倉襯衫上海店
鐮倉是今年在武漢剛成立的服飾企業有限公司。一幫情況下,這種有點名氣的在沿海基本都有賣的,摩登格達襯衫在沿海都有賣。
㈤ 求助日語武林高手翻譯一下!
お勧めのお鐮倉と言えば、「鐮倉雕り」が有名ですが、...
說起您工作的地方鐮倉,那兒的「鐮倉雕り(鐮倉雕漆器)」倒是很有名。
鐮倉を楽しんでくださいね。
在鐮倉好好玩兒吧。
王さんの帰りを待っていますよ。それでは、お大事に。
我等著您回來。那麼就這樣啦,您多保重。
慌てて勉強しても、日本語が上手くなりません。
就算急急忙忙的學習,日語也不會提高。
そうかもしれません。
說不定是這樣。
ハンバーグ定食をお願いします。
我要一份漢堡包套餐。
--------------
「を」可以換成「で」,但是意思有一點點不一樣。
「を」的時候,鐮倉是楽しむ的對象,意思是好好享受,或者欣賞,觀賞鐮倉這個城市吧。
「で」的話,鐮倉就作為地點存在,有一點楽しむ的對象是另有其物的感覺。意思就變成,在鐮倉好好享受…(溫泉等等)吧。
㈥ 正裝和服和浴衣和服區別
1、依據價格來分辨
浴衣價格基本在3000——10000日元。但是和服價格比較貴,是浴衣價格的十倍左右,一些高檔的和服甚至要幾百萬日元。不過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就是高檔浴衣的價格和低檔和服價格相近,因此由價格辨別浴衣和和服的准確率大致只有70%。
2、依據襪子來分辨
一般情況下,和服需要穿襪子,日語中叫做足袋(たび);而穿浴衣的時不需要。但有的時候,夏天人們也可能不穿足袋,所以說,依據是否穿了足袋來分辨浴衣和和服的話,准確率只有80%哦。
3、依據領子來分辨
一般來說,和服的領子有兩層,里層叫做襦袢(じゅばん),浴衣只有一層領子。不過,近年來日本的浴衣也流行起了一種裡面有一層蕾絲領子的設計,所以說,用這種方法辨別的話,准確率只有90%。
和服穿著注意事項:
和服著裝時需要注意的是和服的左襟和右襟的蓋法,一般來說,穿時右襟領貼胸口,左襟領再蓋在右襟領上,此穿法稱為「右前」;反之則為「左前」。
和服穿法,生人是「右前」即左搭右(襟領),由於日本人認為,死後的世界與生前相反,因此死者的穿法是「左前」即右搭左。
「右前」穿法,有一說是受到中國古代服裝影響,也有一說是日本人慣用右手,因此慣將刀在配在左腰間,若採用「左前」穿法,拔刀時受左襟領影響,動作會不順暢。
很多人不知道這一說法,穿和服時右襟搭左襟,甚至很多明星的穿著都是右襟搭左襟,比如說伊能靜、楊丞琳參加某節目時就都出現這個錯誤,這是不正確的。
㈦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鞠躬禮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二、稱呼
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7)鐮倉襯衫回來了擴展閱讀
日本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微笑相迎精神歡喜; 見面問好鞠躬行禮, 謙讓禮貌講求規矩; 語言文明說話客氣, 交談樂於輕聲細語; 白色、黃色受人愛昵, 綠色、紫色民間為忌;烏龜、鶴類長壽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厭棄。
日本人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1、日本人在社交活動中,愛用自謙語言,並善於貶己怡人。「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是他們經常使用的客套話。
2、他們很重視衣著儀表的美觀,在公開場合,一般都要著禮服,以西裝套服較為常見。他們最喜愛的服裝是和服。
3、他們有崇拜、敬仰「7」的風俗,據說這與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給人間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命有關。
㈧ 想入手一件襯衫,好的男士襯衫品牌有哪些
傑尼亞這種全品類的奢侈品就不說啦,他們雖然也有襯衫品類,但襯衫不見得是他們的專長。TOPMEN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襯衫界比較出名的吧,價位會稍高一些,即使你現在不買,它們也可以放在你的d像七匹狼、雅戈爾、海瀾之家、柒牌等,襯衫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品類。海瀾之家的襯衫面料很一般,這款好的保羅·史密斯-爆款短袖襯衣,倫敦熱銷單品!
㈨ 《鐮倉物語》評價怎麼樣值得去電影院看嗎
今年是中日簽訂友好協定30周年,所以今年內地引進的日本電影較往年多了不少。而隨著2016年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內地賺取5.76億票房,讓內地的電影公司也看到了優質日本電影的票房吸金能力,所以也更願意引進日本電影進入內地市場。
就在9月14日,就有《鐮倉物語》和《戀戀手紀》兩部日本電影在內地上映,可謂是風頭無二。
本片畫面充滿了各種奇異的生物,畫面風格有些怪誕,但是充滿著想像力和趣味,所以觀看這樣一部影片是非常有意思的。
影片把「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的主旨用非常怪誕的方式展現出來,叫人耳目一新,非常符合日本電影的調性,我個人表示非常喜歡哦,所以推薦大家一看。
㈩ 日本襯衫有哪些品牌
日本的潮牌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在二次大戰之後,美國為了幫助日本恢復經濟體系,灌輸了很多的美式文化,其中包含滑板文化及嘻哈音樂,後來演變成一些擁有理想流連在原宿地區的年輕人開始創業成立工作室,誕生了很多神奇影響力的潮流品牌。
1、Neighborhood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Neighborhood品牌成立於1993年,是以軍事機車裝工裝、迷彩、戶外,破洞、牛仔、質感十足的口袋褲為主的潮牌,創始人非常喜歡機車和搖滾文化,服飾當中也加入了許多類似的元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2、comme des gacon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成立於1969年的comme des gacon,形成理念是基於創造和無止盡探索新事物,它永遠無視規則和既定規范。將它歸於現代街頭休閑風還不如是自成一類。隨性、自由又飽含傳統美的人生觀也是創始人川久保玲的品牌精神。
3、Bape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街頭時尚品牌之一的Bape,其猿猴形象更是根深蒂固的落在人的心中,是日本潮牌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品牌之一,BAPE、Aape、Baby Milo」是旗下的三個狗子形象,更是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像劉德華、陳冠希等等藝人對於此品牌也是青睞有加,
4、KENZO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KENZO不僅結合了東方文化的含蓄沉穩之美,也包含了拉丁民族的熱情大膽,以此創造出了色彩明亮、優雅美麗的作品。最為知名的日本男裝品牌之一,KENZO在1993年加入了LVMH集團,從此它旗下的服飾、飾品等產業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
5、Fragmentdesign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Fragmentdesign是由日本的潮流教父藤原浩所創辦成立的品牌,常常與Nike,HEAD PORTER等品牌合作聯名,產品賣到脫銷更是常有的事,藤原浩既是服裝設計師又是音樂製作人,為很多知名藝人創作過歌曲,到如今,Fragmentdesign不僅僅只有服飾,還有飾品、家居用品等等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6、福神evisu
日本男裝潮牌品牌排行榜 去日本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潮牌
設計師山根英彥創辦的福神evisu品牌,是街頭人氣牛仔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