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女裝淵源

女裝淵源

發布時間:2021-07-26 14:16:58

旗袍的來歷!

希望對你有幫助:旗袍的樣式起源在民間一般認為改良於清代旗女之袍,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換掉
清朝的服飾,並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特點: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❷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❸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3)女裝淵源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❹ 韓國古代服飾的起源、發展、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韓國的傳統服裝,
優雅且有品位。
近代被洋服替代。
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
看上去很優雅:
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最近,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宮中服裝
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
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
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
穿冕服。
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里穿的衣服。
王妃穿大禮服一翟衣。韓服的美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一樣。
韓服的特徵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范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
詳情見
http://www.der8.cn/article/83/84/2006/200609122463.shtml

❺ 韓國古代服飾的起源,發展,特點,意義

韓國的傳統服裝, 優雅且有品位。 近代被洋服替代。 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 看上去很優雅: 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最近,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宮中服裝 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 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 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 穿冕服。 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里穿的衣服。 王妃穿大禮服一翟衣。韓服的美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一樣。 韓服的特徵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范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
更多的韓國資訊請關注【韓游網】

❻ 外貿女裝的來源

「真正的外貿女裝一般來源於出口服裝生產企業。」外貿女裝款式設計大多由客戶提供,面料則根據客戶的要求在國內選購或從國外進口。廠家在生產時,往往會比客戶要求的數量多出幾件,防止因為女裝質量問題而造成的件額不足,但是這種多加工生產的女裝數量不會太多。 更多的外貿女裝則來自於出口之前經過多道嚴格的檢驗淘汰下來的「殘次品」,這些女裝大多都流向了外貿女裝店。
除了那些比訂單多做的部分或者是次品、檢驗不合格者,其他的外貿女裝就是仿造品了。
仿造品和真正的外貿女裝之間的差別,其實大體上說就是品質上的差別,一般說來,假的外貿女裝如果在品質上與真的外貿女裝看齊,其成本肯定會超過真的外貿產品的價格,也就無法體現造假者的需求了。
假外貿女裝中也有優劣之分,這些衣服的做工質地非常粗糙,普通的消費者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買這些商品的人往往就是喜歡它們的便宜。
還有一種質量比較好的「深圳貨」,他們大都是來自廣東深圳一些專門生產仿造世界名牌的廠家,其實中深圳的世紀廣場,錦都等批發市場為最多!他們又有多年生產仿冒產品的經驗,對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非常清楚,如何包裝、如何定價、仿什麼牌子他們都很有數,這些貨色式樣新穎、做工和面料相對較好,在普通市民看來是非常好的,不是內行很難看出破綻。但是,細看之下,還是有漏洞的,
真正的外貿女裝一般會隨衣帶著印刷精細的紙牌,表明服裝的品牌、面料、規格、洗滌說明等等,衣內的洗滌帶、成分標等也都是缺一不可,假的外貿女裝衣內的洗滌帶、成分標識或者缺少,或者與真貨有差別,但真貨的這些標志上的文字必然是外文,至於使用中文的就絕對是假貨。

❼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❽ 祆裙起源於什麼時代

藍色上衣+黑色下裙,感覺好像是民國時期女學生的打扮啊。你說的襖裙是漢服中的「襖裙」吧?一般指的是明代有里子的雙層的上襦和下裙(裙子一般為單層)的服裝。

❾ 有關女裝的知識

一、衣服尺寸
女裝----號型:前者表示身高/後者表示胸圍
針織號型:
155/80---S
160/85---M
165/90---L
170/95---XL
梭織號型:
155/80B---S
160/84B---M
165/88B---L
170/92B---XL
一般B省略。
英尺和厘米的換算:1英尺*2.54=2.54厘米
36*2.54=91.44約等於90的胸圍,你說很瘦那針織服裝穿L,梭織穿XL吧。
順便解釋下針織和梭織。
1、機織物(梭織):是指有經紗和緯紗,在織機上按一定的規律交織成的紡織品。如牛仔面料,西服類面料,襯衫面料,窗簾面料等。
2、針織物:是用織針使紗線構成線圈,再把線圈相互穿套而成的織物。如一般的T恤面料,毛衣等
歐碼/亞碼 - 尺碼對照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裝--------------------↓
尺寸 XXS XS S M L XL
尺碼 34 36 38 40 42 44
上裝 145/72A 150/76A 155/80A 160/84A 165/88A 170/92A
下裝 145/52A 150/56A 155/60A 160/64A 165/68A 170/72A
↓--------------------女褲--------------------↓
inch---英寸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市尺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m---厘米 55--58 58.5-61.5 62--65 65-68.5 69-71.5 72--75 75.5-78.5 79-81.5

在這里還要給大家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均碼」。所謂均碼,是指這個衣服只有一個號,但是 這個號不是固定的一個尺碼,而是根據不同的衣服不同的款型分別對待的。比如說一款衣服只有「胸圍80 衣長60」這一個碼,那麼可以說這個就是均碼。同樣如果一款衣服的大小是另外一個尺碼,但是這款衣服就一個碼,那也可以說是均碼。均碼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說均碼都是適合大多數人穿的尺碼。一般就是M號左右了。呵呵!

二、衣服檔次1原單貨(也叫余單、尾單): 國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國內尋找廠家生產。質量合格的,就是專賣店裡的「真貨」。 「原單貨」就是生產廠家從不到3的「計劃報廢物資」(舉個例子,國內工廠接下ONLY的國外訂單1萬件衣服,但是在之前他們會提供大概1萬零300件的衣服布料,以防止在生產過程中的損耗。這樣,在交貨後,300件的衣服就餘下來,一部分是多的),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貨」的惟一區別,不過是「庶出」而已,數量很少,碰著了算你運氣。還有一種「原單貨」,是因為種種問題,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轉內銷」,有時數量頗多。最常見的是顏色差異,線頭問題,即與外商要求的不一致,但是質量仍然能夠保證,外商對產品要求極高一點線頭問題都被劃為瑕疵品。大品牌代加工工廠會把這些貨品銷給我們這些做外貿的,還會把一些積壓的貨物或者去年的款式在倉庫還有積壓的銷給我們

2跟單貨: 「原版」面料,搭配一批國內輔料,還是由這些大品牌的在中國代加工工廠合成原來的款式,這就是「跟單貨」。雖然「跟單貨」做工馬虎點,細節稍差,但畢竟與正品有一樣的版型和面料。」

3追單貨: 當廠家的原版面料全部用完,商家又追著要貨,怎麼辦?好在版型仍在手上,就在國內采購一批類似的面料充數,這就叫「追單貨」。

4仿單貨(老仿,A仿,精仿): 市面上最多的一種。
你可能會看到同樣是一個品牌的衣服,款式大約也是一樣,為什麼價格會不一樣呢?因為原單,跟單,追單,仿單他們的進貨價格是不一樣的,原單進貨價格最高,其次是跟單. 追單.仿單...

一般來講,正品只佔市場的3,原單也比較少,因為老外不是那麼大方的,實際都控制很嚴,所以如果你用幾十塊錢買到了原單貨或者什麼櫃台正品那些,可以很榮幸的告訴你你中獎了----仿品,幾個檔次的價格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正品ONLY的話是賣1500到3000的,原單就只要幾百塊錢,跟單在60到200不等,看是什麼ONLY的話褲子比較好所以較貴,仿品就是20到40間的價格,所以說MM沒以後買東西可要理智點哦,別在安慰自己用30買了件原單哦!

三、衣服洗滌
洗衣不掉色的妙法
有色衣料會掉色,這各染料性質、印染技術有關。如一般染料大多容易在水裡(尤其是在皂水、熱水和鹼水裡)溶化。潮濕狀態下染料也易受陽光作用褪色。染料和纖維紋路結合不夠堅固,洗滌也易褪色。

為使衣料不掉顏色,一是洗得勤洗得輕;二是用肥皂水和鹼水洗的話,必須在水裡放些鹽(一桶一小匙);三是洗後馬上用清水漂洗干凈,不要使用肥皂或鹼久浸或殘留衣料中;四是不要在陽光下曝曬,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巧防衣服褪色

用直接染料染制的條格布或標准布,一般顏色的附著力比較差,洗滌時最好在水裡加少許食鹽,先把衣服在溶里浸泡10--15分鍾後再洗,可以防止或減少褪色。

用硫化燃料染制的藍布,一般顏色的附著力比較強,但耐磨性比較差。因此,最好先在洗滌劑里浸泡15分鍾,用手輕輕搓洗,再用清水漂洗。不要用搓板搓,免得布絲發白。

用氧化燃料染制的青布,一般染色比較牢固,有光澤,但遇到煤氣等還原氣體容易泛綠。所以,不要把洗好的青布衣服放在爐旁烘烤。

用士林燃料染制的各種色布,染色的堅牢度雖然比較好,但顏色一般附著在棉紗表護林面。所以穿用這類色布要防止摩擦,避免棉紗的白色露出來,造成嚴重的褪色、泛白現象。

巧除衣物上的蠟燭油
先用小刀輕輕颳去表面蠟質,然後用草紙兩張分別托在污漬的上下,用熨斗熨兩三次,用熨斗的熱量把布纖維內的醋質熔化,溶化的醋油被草紙吸收掉。反復數次,蠟燭油印即可除凈。
巧除衣物上的口香糖

對衣物上的口香糖膠跡,可先用小刀颳去,取雞蛋清抹在遺跡上使其鬆散,再逐一擦凈,最後在肥皂水中清洗,清水洗凈。

可用四氯化碳塗抹污處,搓洗後再置肥皂水中洗,清水洗漂。
巧除衣物上的口紅漬

衣物如染上口紅印,可先用小刷蘸汽油輕輕刷擦,去凈油漬後,再用溫洗滌劑溶液洗除。

嚴重的污漬,可先置玩弄汽油內浸泡揉洗,再用洗滌劑溶液洗之。
巧除衣物上的汗漬

將衣物浸於10的濃鹽水中,泡1-2小時,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凈。注意切勿用熱水,因會使蛋白質凝固。

具有弱酸性3.5的稀氨水或硼砂溶液也可洗去汗跡。用3-5的醋酸溶液揩拭,冷水漂洗亦可。

毛線和毛織物不宜用氨水,可改用檸檬洗除。絲織物除用檸檬酸外,還可用棉團蘸無色汽油抹擦除之。
巧除衣物上的血漬

剛沾染上時,應立即用冷水或淡鹽水洗(禁用熱水,因血內含蛋白質,遇熱會凝固,不易溶化),再用肥皂或10 的碘化鉀溶液清洗。

用白羅卜汁或搗碎的胡蘿卜拌鹽皆可除去衣物上的血跡。
用10的酒石酸溶液來揩試沾污處,再用冷水洗凈。
用加酶洗衣粉除去血漬,效果甚佳。
若沾污時間較長,再用冷水強洗。如仍不幹凈,再用10—15的草酸溶液洗滌,最後用清水漂洗干凈。

無論是新跡,陳跡,均可用硫磺皂揉搓清洗。
巧除衣物上的膏葯
用酒精加幾滴水(或用高梁酒亦可),放在沾有膏葯漬的地方搓揉,待膏葯去凈,再用清水漂洗,或用焙過的白礬末揉,再用水洗亦可。

用三氯鉀烷洗,再用洗滌劑液洗,最後用清水洗凈。
用食用鹼面撒於污處,加些溫水,揉搓幾次,即可除去。
若將鹼面置鐵勺內加熱後撒至污處,再加溫水揉洗,去污更快。
巧除衣物上的高錳酸鉀漬

用一片維生素C蘸上點水在污漬處輕擦,高錳酸鉀的紫紅色污跡即可除掉。
巧除衣物上的碘酒漬

對碘酒漬可先用澱粉浸濕揉搓(澱粉遇碘立即呈黑色),再用肥皂水輕輕洗去。

淡的碘漬可用熱水或酒精,也可用碘化鉀溶液搓拭。濃碘漬可浸入15-20的大打溫熱的溶液中,約2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漂洗。

巧除衣物上的紅、紫葯水漬
紅葯水漬可先用白醋洗,然後用清水漂凈。

紅葯水漬先用溫洗滌劑溶液洗,再分別用草酸、高錳酸鉀處理,最後用草酸脫色,再進行水洗。

先將紅葯水污處浸濕後用甘油刷洗,再用含氨皂液反復洗,若加入幾滴稀醋酸液,再用肥皂水洗,效果更佳。

處理紫葯水漬,可將少量保險粉用開水稀釋後,用小毛刷蘸該溶液擦拭。反復用保險粉及清水擦洗,直到除凈(毛粘料、改染衣物、絲綢及直接染料色物禁用些法

巧除衣物上的霉斑
衣物上的霉斑可行在日光下暴曬,後用刷子清霉毛,再用酒精洗除,或用綠豆芽搓洗。

把被霉斑污染的衣服放入濃肥皂水中浸透後,帶著皂水取出,置陽光下曬一會,反復浸曬幾次,待霉斑清除後,再用清水漂凈。

用2的肥皂酒精溶液(250克酒精內加一把軟皂片、攪拌均勻)擦拭,然後用漂白劑3-5的次氯酸鈉或用雙氧水擦拭,最後再洗滌。這種方法限用於白色衣物,陳跡可在溶液中浸泡1小時。

還可用5氨水或松節油揩拭,再用水洗滌,即可除去。
絲綢衣物可用檸檬洗滌,後用冷水洗漂。
麻織物的霉漬,可用氯化鈣液進行清洗。

毛織品上的污漬還可用芥末溶液或砂溶液(一桶水中加芥末二湯匙或硼砂二湯匙)清洗

巧除衣服上的黃油漬因黃油漬的主要萬分昌脂肪,故要用苯、四氯化碳及揮發油等洗擦。如黃色不凈,可用酒精或氨水再進行洗除。
巧除衣物上的蛋白、蛋黃漬

蛋液新漬,可放冷水中浸泡一會,待蛋液從凝固態變軟化,再用水輕輕揉擦,即可除去。如不幹凈,可取幾粒酵母,撒在污漬處輕輕揉搓,再用水洗,即可除凈。

消除蛋白污漬,可先用洗滌劑或氨水洗。開始前如放上一些新鮮的蘿卜絲,效果更佳;也可用濃茶水洗,再用溫洗滌液洗凈。

清除蛋黃污漬,可先用汽油等揮發性溶劑去除脂肪,再用上述清除蛋白的方法處理。也可用微熱(35度)的甘油進行揩搓,然後再用溫水和肥皂酒精混合溶液洗刷,最後用清水漂凈。

絲織品上的蛋黃漬,清除時可用10的氨水1份、甘油20份和水20份的混合液,用棉球或紗布蘸拭擦洗,再用清水漂凈。
巧除衣物上的荼、咖啡漬

被這些飲料污染,可立即用70-80的熱水洗滌,便可除去。舊茶跡,可用濃食鹽水浸洗,或用氨水與甘油混合液(1:10)揉洗。絲和毛織物禁用氨,可用10的甘油溶液揉搓,再用洗滌劑洗後用水沖凈。

舊茶及咖啡跡,可用甘油和蛋黃混合溶液擦拭,稍干後用清水漂凈。或在污漬處塗上甘油,再撒上幾粒硼砂,用開水浸洗。亦可用稀釋的氨水、硼砂加溫水擦拭。

舊咖啡跡可用3的雙氧水溶液揩試,再以清水洗凈,亦可用食鹽或甘油溶液清洗。

巧除衣物上有印泥、印油
如被印泥污染,可先用洗滌劑。對紅色顏料,可在加苛性鉀的酒精溫度里洗除。但對粘膠纖維織物,只能使用酒精而禁用苛性鉀。

當毛料或布料沾上印油時,應先用熱水或開水沖洗,然後用肥皂水搓洗,再用清水漂凈,即可干凈。千萬不要用涼水洗,因為這會使顏色浸入纖維,很難再少洗凈。
巧除衣物上的鐵銹

用15的醋酸液(15的酒石酸溶液亦可)揩拭污漬,或者將沾污部分浸泡在該溶液里,次日再用清水漂洗干凈。用10的檸檬酸溶液或10的草酸溶液將沾污處潤濕,然後泡入濃鹽水中,次日洗滌漂凈。

白色棉及與棉混織的織品沾上鐵銹,可取一小粒草酸(葯房有售)放在污漬處,滴上些溫水,輕輕揉擦,然後即用清水漂洗干凈。注意操作要快,避免腐蝕。

最簡便方法:如有鮮檸檬,可榨出其汁液滴在銹漬上用手揉擦之,反復數次,直至銹漬除去,再用肥皂水洗凈。
巧除衣物上的油漆、瀝青

若沾上溶劑型漆(如永明漆、三寶漆等),應立即用布或棉團蘸上汽油、煤油或稀料擦洗,然後再用洗滌劑溶液洗凈。若沾上水溶性漆(如水溶漆、乳膠漆)及家用內牆塗料,及時用水一洗即掉。

污染上油漆或瀝青,如時間不長,污物尚未凝固,可用松節油(或苯及汽油等)揉洗。舊漬(已凝固的)可先用乙醚和松節油(1:1)的混合液浸泡,待污漬變軟後(約10分鍾),再用汽油或苯搓洗,最後用清水沖凈。

衣物上沾上瀝青,可先用小刀將瀝青颳去,用四氯化碳(葯房有售)略浸一會,或放在熱水中揉洗即可除去。

清除油漆或瀝青等污漬,尚可用10-20的氨水(也可另加氨水一半的松節油)或用2的硼砂溶液浸泡,待溶解後再洗滌。另一法為浸入苯或甲苯內,浸溶再洗。

若尼龍織物被油漆沾污,可行塗上豬油揉搓,然後用洗滌劑浸洗,清水漂凈。

巧除衣物上的圓珠油
將污漬處浸入溫水(40度)用苯或用棉團蘸苯搓洗,然後用洗滌劑洗,清水(溫水)沖凈。

用冷水浸溫污漬處,用四氯化碳或丙酮輕輕揩拭,再用洗滌劑,溫水沖凈。

污跡較深時,可先用汽油擦拭,再用95的酒精搓刷,若尚存遺跡,還需用漂白粉精洗。最後用牙膏加肥皂輕輕揉搓,再用清水沖凈。但嚴禁用開水泡。

❿ 中國古代服裝起源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知縫衣,周口店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曾發掘出骨針。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不同地區和族別的人們中間,服飾款式已各不相同。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漢族服裝

清初清兵入關,遷都北京後,為強使人民臣服,民族壓迫嚴酷,不久就有薙發易服法令,特別對南方人民嚴厲。從明、清間畫跡分析,居官有職的,雖補服翎頂,一切俱備,婦女野老和平民工農普通服裝卻和明代猶多類同處,並無顯著區別。

康熙耕織圖》是當時宮廷畫師,作本畫時,生產程序部分受樓瑞《耕織圖》影響,但是作農民及農家衣著,實多就江浙富庶區田家現實生活取材。衣著還近似江南明末農家裝束,惟男子頭上多露頂椎髻,用明式巾裹網巾和瓜皮帽的不多,但並無曳長瓣的。

婦女衣著變化更少。男女衣服背間多齊領綴巾一方,晚明作勞動人民形象為常見標志。

與女裝淵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碎碎花的衣服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276
大版衣開衫多少錢 瀏覽:927
軍綠色包裙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967
古代人把女人褲子扒了 瀏覽:757
ins超火春季新品男士襯衫 瀏覽:219
夢幻手游女裝 瀏覽:522
男士黑色高幫怎麼配褲子圖片大全 瀏覽:489
睡衣少女裝廠家 瀏覽:459
男孩子送女孩子手套什麼意思 瀏覽:438
洗衣機襯衫模式是什麼意思 瀏覽:435
什麼牌子的背心式文胸 瀏覽:398
我們周一必須穿校服英語 瀏覽:598
大紅女襯衫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959
機車皮夾克搭配褲子鞋 瀏覽:121
白色褲子配綠色雪紡 瀏覽:762
內衣童裝男 瀏覽:540
襯衫銅插竹領尖黃金色領角片 瀏覽:386
富婆穿破褲子 瀏覽:507
棉氨面料的褲子好不好 瀏覽:149
網站購買高仿品牌男裝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