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時尚服裝品牌 阿瑪尼 創始人 giorgio armani (喬治·阿瑪尼) 1934 年出生於義大利學習醫葯及攝影專業,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 1975 年創立喬治·阿瑪尼。曾獲奈門 - 馬科斯獎、 全羊毛標志獎、生活成就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獎、庫蒂·沙克獎等獎項。喬治·阿瑪尼現在已是在美國銷量最大的歐洲設計師品牌,他以使用新型面料及優良製作而聞名。 迪奧 品牌一直是華麗女裝的代名詞。大 v 領的卡馬萊晚禮裙,多層次兼可自由搭配的皮草等,均出自於天才設計大師迪奧之手,其優雅的窄長裙,從來都能使穿著者步履自如,體現了幽雅與實用的完美結合。迪奧品牌的革命性還體現在致力於時尚的可理解性;選用高檔的上乘面料如綢緞、傳統大衣呢、精紡羊毛、塔夫綢、華麗的刺綉品等。而做工更以精細見長。幾十年來,迪奧品牌不斷地為人們創造著 「新的機會,新的愛情故事」。在戰後巴黎重建世界時裝中心過程中,迪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gucci 自 karl lagerfeld 接管 chanel 以來,最吸引人最令人震驚的要算是 tom ford 接手 gucci 的故事了。時尚必備 : 古孜盡管時裝牌子令人眼花繚亂,風格卻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時尚之餘不失高雅,這個義大利牌子的服飾一直以簡單設計為主,尤其是今季的男裝,剪裁新穎,彌漫著十八世紀威尼期風情,再融入牛仔、太空和搖滾巨星的色彩,讓豪邁中帶點不羈,散發無窮魅力。 Prada Prada可謂說是一個老字型大小,但由於它的出品追求完美,所以無論老少,對此品牌的認知度絕不遜於其它任何牌子。要回溯 Prada 的歷史,必須從二十世紀初談起…… Prada 草創於 20 世紀初,因當時活絡的商業貿易與交通商旅頻繁,創立人 Mario Prada 開始製造一系列針對旅行的手工皮件產品,並於 1913 年開設一間精品店。 1978 年 Miuccia Prada 與其夫婿 Patrizio Bertelli 共同接管 Prada ,帶領 Prada 邁向全新里程碑。 范思哲 著名義大利服裝品牌 代表著一個品牌家族,一個時尚帝國。它的設計風格鮮明,是獨特的美感極強的先鋒藝術的象徵。其中魅力獨具的是那些展示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華麗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款式。這些款式性感漂亮,女性味十足,色彩鮮艷,既有歌劇式的超平現實的華麗,又能充分考慮穿著舒適性及恰當地顯示體型。 范思哲以金屬物品及閃光物裝飾的女褲、皮革女裝創造了一種介於女鬥士與女妖之間的女性形象。 夏奈爾 一個有 80 多年經歷的著名品牌 , 夏奈爾時裝永遠有著高雅、簡潔、精美的風格 , 她善於突破傳統 , 早 40 年代就成功地將「五花大綁」的女裝推向簡單、舒適 , 這也許就是最早的現代休閑服。 夏奈爾最了解女人,夏奈爾的產品種類繁多,每個女人在夏奈爾的世界裡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東西,在歐美上流女性社會中甚至流傳著一句話「當你找不到合適的服裝時,就穿夏奈爾套裝」。 GUESS 品牌由來自法國南部的馬西亞諾兄弟創立。他們將浪漫熱情的法國設計與風格融進了他們對美國西部文化的理解與鑒賞之中。 GUESS 誕生於 1981 年,成立時只是一家牛仔褲製造商,現在已發展成當今世界最受認可及最具影響的知名品牌之一,在五大洲均有代理和分銷商。有著專為男士、女士、兒童及家庭設計服裝和配件的 GUESS ,將主人的精緻生活品質詮釋得淋漓盡致。 Valentino: 永恆的優雅驚嘆號 華倫天奴是時裝史上公認的最重要的設計師和革新者之一。從1962年在皮濟廣場上令人難忘的首次時尚秀,到2000年獲得由美國時尚設計師委員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華倫天奴的創作和企業家生涯成為義大利時尚界的重要部分。他的名字代表著想像和典雅、現代性和永恆之美。 Burberry:濃烈的英倫色彩 品牌傳奇 典型的英國傳統風格品牌---柏帛麗 著名雜志《男裝》很好地概括了柏帛麗服裝的性能特徵:「柏帛麗服裝最能承受冷風、熱風、雨、風暴,在寒冷氣候下能形成良好的服裝人體環境。 柏帛麗是英國老資歷的服裝品牌。1835年托馬斯·柏帛麗設計了一種防水大衣,把它稱為「軋別丁」,因為愛德華七世的習慣性命令「給我柏帛麗」而得名「柏帛麗」。 早期的獵裝和釣魚裝必須要有理想的防風雨效果,能承受相當大的風雨,同時又要有良好的透氣性。柏帛麗服裝滿足了這一要求,提供優異的服用性能。 汽車發明後,柏帛麗馬上推出駕駛穿著的男裝、女裝,不管是敞篷汽車還是封閉汽車,柏帛麗都能調整自己使與之相適應,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和風格。 實際上,滿足顧客對「品味和風格的要求」正是柏帛麗設計的源動力。傳統的「柏帛麗格子」以及「新豪斯格」受到英國商標管理局的登記保護,目前已廣泛應用在柏帛麗設計上,以prorsum horse(普朗休·豪斯)為商標的系列配件、箱包、化妝品以及在瑞士製造的手錶也都是典型的柏帛麗風格特徵。 時裝界的雷諾阿:KENZO 世界時裝舞台,長久以來一直為鼻挺目深的歐美人所壟斷。曾幾何時,幾個來自東方島國——日本的設計師帶著一點神秘,一點莫測,更帶著震世的驚嘆站到了這個舞台的中央。成衣設計師高田賢三(TAKADA KENZO)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這群黑頭發黑眼睛的亞裔設計師的成功,不僅為歐美本位文化吹入了一股清新而淵長的東方之風,而且給在東方本土「奮戰」的時裝業同行以莫大的鼓舞與信心,他們開辟了一條由東方通向「時裝盛世」的路。 著名的運動品牌 adidas 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是Adidas AG的成員公司。阿迪達斯以其創辦人阿道夫·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命名,在1920年於接近紐倫堡的赫佐格奧拉赫(Herzogenaurach)開始生產鞋類產品。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記。阿迪達斯的服裝及運動鞋設計通常都可見到3條平行間條,在其標志上亦可見,3條間條是阿迪達斯的特色。 在運動用品的世界中,adidas一直代表著一種特別的地位象徵,而這種象徵有人稱之為「勝利的三條線」。自1948年創立至今,adidas幫助過無數的運動選手締造佳績,成就了不少的豐功偉業。因此,adidas也可以說是集合了眾人信賴及尊敬的最佳典範。 特別是在世界足壇上,adidas所受的支持度更是沒有任何一家運動用品廠商可以比擬的。尤其當adidas發表了第一雙釘鞋後,更是受到頂尖足球員的支持與喜愛,由1974年於西德所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中,80%以上的出場球員都選用了adidas的足球鞋便可得知當時adidas在世界足壇的威力。而在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足球賽中,地主法國隊更是憑借adidas足球鞋優越的性能,發揮了超水平的實力,擊敗群雄勇奪冠軍,法國足球明星Zidane更榮獲1998年世界足球先生頭銜,再次證明adidas「勝利的三條線」的權威保證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足球以外,adidas在籃球、田徑、網球、棒球、拳擊、游泳以及最新潮的極限運動等運動項目亦佔有一席之地。許多知名的頂尖運動選手都為adidas的品質折服:在籃球聖殿NBA眾球星中,曾經叱吒一時的賈霸、知名的Antoine 以及目前相當受矚目的最有潛力球員Kobe Bryant;在職業網壇中則有已退休的瑞典名將艾柏格、曾經傲視群雌獨霸後座的德國」玉羅煞〃格拉芙,以及近年倔起的」英國新希望〃Tim Henman與俄羅斯美少女Anna Kournikova以及剛剛網羅的小天後Martina Hingis;在棒球場上有奪得1998年美國職棒總冠軍的紐約洋基隊、拳擊場上則有本世紀最偉大的重量級拳擊手阿里;在田徑場上,adidas的口碑更是由1930年代的Arthur Jonath 延伸到現在的Donovan Bailey、Ato Boldon與 Haile Gebrselassie等人。 此外自1970年世界盃開始,阿迪達斯成為了國際足聯官方用球指定贊助商,並為其後每一屆世界盃提供比賽用球。 阿迪達斯還贊助了許多運動隊伍,比如一些知名足球隊及欖球隊還有NBA聯盟。 今日,adidas依然秉持Adi Dassler完美製鞋的理念,不斷的與世界級的頂尖運動家與教練交換心得與需求,經過一連串反覆的測試與考驗,發展出符合人體工學的各項產品,不但能幫助各類專業運動家們提升運動表現、更能滿足一般市場消費者對高品質運動商品的需求。近年來,adidas不僅在設計上、功能上有新突破,代表性的三條線設計概念亦在流行趨勢中掀起另一股風潮,席捲時下的年輕新世代形成流行新風格,帶領全球運動商品邁向更多元化的遠景。 耐克(Nike ) 是一家美國體育用品生產商,主要生產運動鞋、運動服裝、體育用品,以自己的品牌銷售,包括耐克(NIKE), Air Jordan, 耐克 Golf(NIKE GOLF), NIKE 360,Team Starter 等,亦包括屬下全資擁有的品牌Bauer, Cole Haan, Converse,Umbro 與Hurley International等。 耐克為世界多間足球會及國家足球隊提供球衣套件,包括阿森納、尤文圖斯、曼聯、國際米蘭、巴西、葡萄牙等。 耐克的郵寄地址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近郊的比弗頓(Beaverton),公司總部則設於華盛頓郡。耐克的名稱原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刻(尼克)。 Nike氣體鞋上市的聲勢浩大,不惜重金以數百萬美元禮聘NBA超級巨星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on)為產品代言人,從事各項行銷廣告活動,創下了有史以來運動用品贊助價碼新高第一例,舉世驚羨。廣告訴求則以Nike氣體鞋與喬丹的形象和幾近神乎其技的籃球絕活捆綁在一起。此後,Nike在市場上逐步地收復失土,銳步迫於形勢,倉皇推出「彈躍鞋」(Reebok Pump Shoe)應戰,以NBA第二號當紅球星夏奎爾.歐尼爾(Shaquille O』Neal)為代言人,惜大勢已去。這時Nike的佔有率從1989年的25%,翻升至1990年28%,銳步則從24%下滑至21%。這次的反撲行動出奇地成功,讓Nike深切體認到,促銷確是品牌最有力的法寶,因而在隨後的幾年當中,Nike不斷地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例如: Nike於1995年的運動行銷(Sports Marketing)花費即高達10億美元,銳步則接近4億美元。 繼邁克爾.喬丹的贊助活動之後,又以天價簽下了高爾夫球天王巨星老虎.伍茲(Tiger ),1996年再與巴西足球隊簽下一紙十年2~4億美元的合約,創下世界足壇贊助活動最高價碼的歷史記錄,包括買下了巴西國家隊五個世界級錦標賽的電視權利。此後,Nike鉤形標志如影隨形的出現在許多世界高爾夫大賽、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電視轉播中。 運動行銷固然是Nike的主力,但在品牌傳播上亦十分重視。80~90年代,Nike牢牢的掌握住了目標市場的脈動 – 青春、性格及挑戰現實的青少年,所有的Nike產品都特別彰顯它的「鉤形」品牌標志,同時發展出「Just Do It」傳播主題,伴隨著「以你的方式去贏」的廣告口號,由世界頂尖的運動巨星代言背書,很快地就擄獲了全球青少年的心。Nike的產品並不便宜,在美國一雙運動鞋的賣價可飆到100美元,這種高價策略為Nike打下不少江山,卻也帶來莫大的麻煩,一些美國民間團體發起了抗議活動,逼迫Nike必須提高海外廠製鞋工人的工資,盡管Nike非鐵石心腸之流,但生意究竟還是生意,費爾.奈特並無意讓步。 氣體鞋在市場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後,加深了Nike對新產品研發的力度,僅一年的光景,即有300多種新款式在美國市場上市。Nike宣稱: 「科技化的產品研發是Nike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在發展新的製鞋材料、纖維及現代設計不遺餘力」。換個角度說,促使Nike全神貫注於新產品研發的動力,還是在於目標消費者求新求變的行為態度。事實上,業界並非只有Nike一家特別重視新產品研發,許多知名品牌為了抓住年輕人追求時尚的心態,也只能讓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別無他途。 1996年Nike的全球總銷售額達到9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產品製造商。90年代末,Nike因青少年逐漸將運動鞋視為是一種時尚的休閑用鞋而蒙受短暫的挫折,此外,亞洲陷入經濟蕭條期,對Nike來說,亦是一項嚴重打擊,致使庫存過多,利潤下降,不得不採取精簡人事措施,但Nike當局對未來的發展仍持相當樂觀的態度,費爾.奈特退居幕後任Nike集團總裁,CEO的棒子則交由湯姆.克拉克(Tom Clarke)接管。新任CEO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亦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Nike成長很快,一旦碰上了經濟不景氣,我們需要一段時間調整。請別忘了,我們是一群自我要求很高的Nike人,公司的經營是長期永續性的,絕非僅是為了未來幾年讓大家拍拍手高興一下而已。」 確實,Nike的運動產品及服裝,無論是研發技術,或是品牌行銷,隨時都有可能在全球市場再掀起另一波高潮,並持續保有世界第一的地位。 PUMA 是個自德國發源,以生產鞋與運動服為主的大型跨國公司。 魯多夫・達斯勒於1924年加入了弟弟阿道夫・達斯勒(昵稱阿迪Adi)位於赫若拉赫的達斯勒公司,並即將公司更名為達斯勒兄弟公司。1930年代中期,達勒斯兄弟公司成長為具有近百名員工、有三十餘種款式的全球運動鞋領導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勒斯兄弟公司復業,有47名員工,並以帆布與美軍燃油槽提煉出橡膠,製成戰後第一款運動鞋。 1948年阿道夫·達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組合Adi與das將達斯勒兄弟公司更名為adidas,兩兄弟從次分道揚鑣,哥哥魯多夫·達斯勒另成立了PUMA公司,與adidas的方向相同,都以體育用品生產為主,兩人從此成為競爭對手。 1986年PUMA加入慕尼黑與法蘭克福的證券交易所。今日,PUMA有3,200名員工,並販賣產品至超過80個國家。2003年公司的資產達到12億歐元。 PUMA的鞋與服飾在嘻哈塗鴉文化中,無論是美國內外,都受到極度歡迎。PUMA也與adidas同為1970與1980年代嘻哈文化代表物之一。 一個年輕人喜歡的運動裝品牌 PUMA五十年來的歷史一頁頁寫在偉大的運動成就上。PUMA陪伴球王貝利進軍世足冠軍決賽、陪伴網球好手貝克在溫布敦的草地稱雄。與最頂尖的運動員合作並不斷追求最新的技術製作最佳的運動配備。創辦人魯道夫?達斯樂在1948年建立了PUMA這個德國品牌,數十年來PUMA一直在運動界位居要角,近幾年來更成功的結合流行運動,躍升為年輕人最愛品牌之一。
② 怎樣學習服裝陳列
在眼球經濟來臨的時代,唯有打破慣性思維和固有知識,才能學習好服裝陳列。風銳視覺主打的是陳列實戰能力和陳列師就業率,可通過線上+線下的OMO課程模式學習!
③ 求問Kickstarter 如何重新發明 iPhone 經濟體系
京東?淘寶?還是蘋果商店?可能有很多地方,但是有另外一個地方 - Kickstarter - 你一定要去看一看。
Kickstarter 是一個眾包集資平台,它邀請用戶以很小的金額去投資不同的項目,只有當一個項目達到融資數目之後才會啟動。而 Kickstarter 的用戶似乎對蘋果周邊的硬體很感興趣。
GigaOM收集整理了 Kickstarter 平台上一些優秀的 iPhone, iPod 和 iPad 相關的配件:1、Tiktok + LunaTik
Tiktok 和 LunaTik 是二款基於 iPod 的多點觸摸手錶。在去年年底他們通過 KickStarter 開始融資,計劃是融資 15000 美元,結果最終他們卻
融到了 94 萬美元
,現在他們的二款產品已經開發完成並在蘋果商店有售,零售價分別為 39.95 美元和 79.95 美元。
2、GlifiPhone 4 已經是 Flickr 上使用最多的相機,由 Dan Provost 和 Tom Gerhardt 設計,Glif 目的是讓人們使用 iPhone 拍照更簡單並解決一些問題,Glif 一端由硬橡膠製作貼在 iPhone 4 上,另一端由金屬製作,可以與任何標準的支架搭配。零售價 20 美元。
3、GoPano micro
另一個跟 iPhone 照相相關的設備,GoPano micro 在 Kickstarter 上也很成功,獲得了 17 萬美元的融資,它是一個配件組合,允許 iPhone 4 錄制 360 度視頻,然後你可以上傳到 GoPano 網站上分享給別人。上市後價格在 80 美元左右。
4、PadPivot這個 Pivot 跟
創業公司產品的 Pivot
不同,但肯定都是轉換的意思,基本上把 iPad 長時間拿在空中對胳膊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設計師 Bernie Garham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然後他製作了 PadPivot,讓 iPad 可以更好的放到你的大腿上。
5、The Cosmonaut
The Cosmonaut 可以算是一個 iPad 畫筆,從 Kickstarter 上獲得 10 萬美元的融資,這個項目不同的地方在於,你只要支付最低 1 美元,當項目完成後,你就能夠收到一支成品。
The Oona 成功的融資 12 萬美元,現在接受預訂,預訂價 25 美元,產量上去之後零售價將是 29 美元。
7、MySaver最後一個項目,Thomas Lehman 的 MySaveer,目前融資數額還沒達到要求,但我有信心它一定會獲得超額融資。MySaver 解決了 iPhone, iPod 和 iPad 數據線兩邊接頭處容易磨損斷裂的問題,這問題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數據線上,MySaver 一共有 2 個部分,其中一部分你可以自己在家 DIY 完成,另一部分是一個底部連接器。
④ 用什麼軟體可以設計出傳奇的裝備外觀比如:武器的設計,服裝。
一般用3D max就行了,那些大型的3D游戲製作軟體都是要收費的。。 這里給你推薦個軟體,3D游戲製作工具,簡單易用,你先湊合下吧。。。 下載 http://club.it.sohu.com/r-program-61678-0-0-10.html補充:八個3D游戲製作工具軟體!八個國外3d游戲製作軟體分享! 一共2.5G3d game maker starter pack 6in1 3d game studio v4.18 commercial edition 3d gamestudio a6 v6.22 pro blitz basic 3d full version 1.94 darkbasic professional first person shooter creator quest3d vr edition v4.0.0 xna game studio creators pack 2008 種子地址: http://www.mediafire.com/download.php?t9jxmnt9mly本地:參考資料:游俠網論壇
⑤ 為什麼一個設計得很好的Kickstarter項目沒能達到目標金額
· 不了解什麼是眾籌
一些項目的發起者無法理解普通的電子商務銷售與通過眾籌進行的電子商務銷售之間的區別。眾籌支持者通常是早期種子用戶和願意等待交付產品的人。他們有時會在購買決策上沖動,尤其是在50美元以下的產品。
· 不了解相似的競爭產品
你要看看在平台上取得成功的類似產品,看看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看看他們的社交媒體平台,看看他們收到的公關信息,看看這是否是他們的第一次眾籌發布或第二次發布,了解他們的受眾是誰等等。關注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一舉一動,看看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 產品和用戶之間的關系
有時侯,有些產品不值得消費者的金錢或時間。產品研發者和項目發起者需要問自己,這個產品是否觸及到消費者願意支付的痛點。這同樣適用於了解產品的受眾,誰最有可能購買該類產品……這些痛點是否完全由產品本身可以解決。
在考慮發起眾籌項目之前,需要花時間好好研究和了解用戶。找出他們是誰,他們做什麼,他們喜歡在哪裡閑逛,他們喜歡看什麼,他們訪問什麼網站等等。
· 缺乏項目計劃
隨意在平台上發起眾籌項目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那些籌集到大量資金的項目都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來發展潛在用戶。他們花錢去建立它,或者通過現有的用戶基礎建立一個新的用戶群體。
· 賭博的心態
人們總是在尋找這些快速賺錢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利用快速賺錢的騙子正在賺大錢。
人們不想把事情做好,他們要麼認為公關是成功的關鍵,要麼認為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x、y、z。
現實情況是,發起一個成功的項目需要多種策略,而不是孤注一擲。你做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成功。
· 不切實際的目標
人們常說他們想籌集100萬美元,想問他們你以前做過眾籌項目嗎? 你收集了多少郵箱地址? 你打算花多少錢等等。你需要現實一點,如果你研究過類似的項目,他們籌集了多少錢,你就能算出一個大致的平均數。
如果你的產品的競品項目只籌集了10萬美元,那麼你很難將你的項目增加到100萬美元。你的目標和決定必須是現實的,你需要根據你想要的籌集的金額來相應地花錢。你不能指望不花錢就能達到100萬,大部分項目都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來把項目做好。
· 找幫助
如果你想籌集5萬美元以上的資金,你應該找一些常駐具有海外背景的眾籌服務公司(例如知了創新)。他們會幫助你確保你的效率,也會幫助你達到你的目標。這就像蓋房子一樣,你可以自己通過看YouTube視頻建一個房子。一個專業的房屋建造師會確保他們能更快地建造一個房子,同時也會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