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代表了中國女性的優雅與溫柔、美麗與嫻靜。它是中國民國時的國服,流行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它不僅是民國時期女性服飾的代表,經過時間沉澱,現在旗袍也已成為國際中東方女性服裝中的經典扮相。它的身上承載著過去和未來,也銜接著生活和藝術。
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中國的古代婦女服飾,基本都是保守為主,在辛亥革命運動之後,上海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當時上海的女學生們無不年輕、時尚,是旗袍文化內涵傳播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們的打扮。
旗袍的文化內涵就在於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濃縮符號,表達著女性含蓄的美感和個性魅力。低調中有張揚,唯美中有親和,表達著東方女性的神秘和溫婉。旗袍的象徵意義在於,東方女生含蓄地表達對美和性感的詮釋,傳統保守的設計細節中,張揚出更多的曲線美和優雅魅力。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旗袍,現在已經快成為國服了,很多女性越來越喜歡旗袍所表達的古雅魅力和線條美感。低調的張揚,高調的內斂。是旗袍所給予人的美感。符合中國女性骨架特點,讓溫柔,溫婉,優雅,迷人集於一身,特別是這種貼合度很好的旗袍,一動一靜之間,把女性的美和高級統統地表達了出來。
現在我們穿的旗袍大都是改良版的,更有利於我們行走和搭配。有略修身的款式,也有寬松版的樣子,看個人的喜好。哪一種都有不同的氣質美感,沒有誰比誰更高。特別是它小立領的細節,手工盤扣的獨特,以及側開叉的迷人,不僅把女性的腰身線條妥妥地展現,還讓女性行走之間的腿部線條微露,滿滿的欲露還休。
無論是旗袍上的印花還是它所表達的古色古香氣質,都代表著我們這個民族的審美和喜好。特別是女性出國的時候,不穿一件旗袍,彷彿都不完美一樣。而旗袍這個單品,熟齡女性更能把優雅和迷人沉澱在骨子裡,在氣質中散發出來,形成迷人的氣場。對旗袍的喜愛,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對自己審美的自信,也是我們骨子裡的血脈相承。它形成一種大氣的格調感,也讓女性從小女人的境界中跳脫出來,表現出大女主的逼格腔調來,把大氣,迷人詮釋得淋漓盡致。
旗袍其實是上海的女人們非常鍾愛的一款服飾,其中蘊含了中西文化,我認為開叉的旗袍會比較好看,並且中式的旗袍也會很好看,我相信愛美的女士們穿上一定會顯得很有女人味的。
說到旗袍,旗袍的樣式和種類都非常多。分為高領,低領,雙排扣,單排扣,高腰,低腰,開胸等種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愛的款式來穿旗袍,旗袍對身材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並且在搭配旗袍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單品的搭配,以及發型和鞋子的搭配。我們可以選擇大波浪發型,也可以選擇盤頭的發型,來彰顯女士們的氣質。
Ⅲ 旗袍開始流行的原因
民國旗袍風行的原因,有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被視為封建禮教迫害歧視女性罪證的《女兒經》中就寫到:
「為葚事兩截衣女人不與丈夫齊
百凡事體須卑順不得司晨啼母雞」
民國建立初期的一段時間里,由於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大量湧入,國家飽受列強侵略和軍閥戰爭之苦,思想先進的年輕人積極學習西方,特別是女性勇敢地追求解放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當時爆發的「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以年輕人為參與主體的社會運動,為當時女性尋求思想解放和平等權利提供了巨大推動力。
有許多學者在研究旗袍的緣起時,也是站在當時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比如吳昊的著作《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一書。這種觀點的支持者還有WESSIELING。
張愛玲女士就曾在《更衣記》里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王宇清先生也持有這種觀點:「旗袍,這後來流行大半個世紀的女裝,卻原來竟是新潮女子們爭女權爭平等的副產品呢」。
辛亥革命前夕的許多積極參與革命團體的青年女性也喜穿長袍,周亞衛在《光復會見聞雜憶》中回憶1907年秋瑾的裝束:「當時身穿一件玄青色湖給長袍(和男人一樣的長袍),頭梳辮子,加上玄青辮穗,放腳,穿黑緞靴。那年她三十二歲。光復會的年輕會員們都稱呼她為『秋先生』」。
所謂女子為求與男子平等的權利而穿男子長袍之風氣,並沒有隨著革命的勝利而結束。1920年《民國日報》刊登朱榮泉寫給楚倫先生的信,討論女子著長衫的文章——「女子著長衫的好處」,「長衫」最初是廣東一帶對男子長袍的稱呼,可見當時上海地區女子著長衫者已經不罕見。
經過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女子放足、剪發運動,女性的解放到了20年代中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伴隨女權運動的發展,女子服男子長袍的現象在全國也越來越普遍。北京的報紙載文:「如今的女子剪發了,足也放了,連衣服也多穿長袍了。我們乍一見時,辨不出他是男是女,將來的男女裝束必不免有同化之一日。」
不僅北京如此,「在廣州通衡大道之中,其穿長衫之女界,觸目皆是。……而無論貧富貴賤之家,若系女界之年少者,一若非具備一長衫,即不足以壯觀瞻。"由此可以看到當時年輕女性著男子長袍已是成為一種風氣,但是在當時輿論之中並沒有太多的鼓勵,反而批評者不少。
到了後來,北伐勝利之後,旗袍便己經完全恢復了女性的氣質,很少再能見到服男子長袍的女性了。
Ⅳ 上海女人具備什麼特點使她們穿旗袍特別有感覺和味道
環境所致,傳統觀念,還有大家的心裡已經默認了,潛意識就覺得上海女人穿旗袍最合適,電影電視里演繹了太多,明星本身就漂亮,扮演上海人,給人錯覺,上海女人穿旗袍就是漂亮,上海是租界嘛,開發的早,在老外眼裡旗袍第一個穿的就是上海人,諸多因素決定的!其實很多人穿旗袍都好看的!因人而異!我從來不覺得穿衣打扮和哪個地方的人有關,只是和人的氣質,味道就關!
Ⅳ 上海的女人在衣著妝容上都有哪些特點
上海女人在衣著,妝容上都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她們追求衣著的靚麗和質感,在妝容上則以淡雅莊重為主。上海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也素來有“魔都”的稱號,而上海女人則是魔都麗人,作為魔都麗人,她們當然要有自身獨特的特色才能擔得起這個稱號。
上海,是很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但也是很多年輕人想要逃離的地方。無數的機會充值在上海,但寸土寸金的地方也讓人壓力倍增。
但是不論是哪種情況,上海女人都始終保持自己的優雅和精緻,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上海女人的精緻。
Ⅵ 為什麼女人愛穿旗袍
只要生是中國女人就該愛穿旗袍!就像韓國女人愛穿韓服、日本女人愛穿和服一樣,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國服。民族意識已經遠遠大於個人喜好。加上旗袍確實是很美,只要稍稍有點品味的人都會體會得到!
Ⅶ 美女一身紫色旗袍,高貴典雅,你感覺到強大氣場了嗎
美女一身紫色旗袍,高貴典雅,我感覺到強大氣場了!說到旗袍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灘,因為上海灘的女人把旗袍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的,各種各樣優美的身姿都展現了出來。這種古典的穿搭自古以來就是女性們最喜歡的款式,尤其是在民國時期的時候,旗袍的造型基本上已經定型了,那種特別立體的盤扣設計以及修身的剪裁和洋氣的裙擺,把美的氣質通通通過服飾來展現出來。
這個顏色選得非常好,這種紫色比較大氣,而且是一種無袖款的修身的版型,可以穿出優雅的氣質。而在衣服的表面採用的是黑色的綉花,看起來有一份古樸的感覺,立領的設計不僅突出了自己脖子的美,都是通過一串白色的珍珠項鏈來搭配出一種端莊典雅的視覺美。因為小姐姐的身材非常好,完全把旗袍的魅力展現了出來,穿出來的感覺是高雅又時髦,整體的穿搭風格是特別的好看的,非常的簡單,也非常大氣。
Ⅷ 上海女人的有什麼特點使她們穿旗袍特別有味道
是一種裝B氣質,上海人自以為自己是大城市人,有自己的自信,故就會頭抬得很高,胸很挺,這正好符合旗袍的穿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