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是民間對於清朝世襲罔替王爵的稱呼,整個清朝一共只有12個,其中8個是滿清開國之初戰功赫赫的皇親宗室,另外4個是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有大功於國的皇親。實際上「鐵帽子」一點都不保險,因為爵位雖然不會被皇帝除去,但是繼承爵位的人是隨時可以換的,整個清朝「鐵帽子王」被治罪後換人的有不少。
「鐵帽子王」比其他的爵位要多享受3項特權。
1、王爵可以世襲罔替,繼承的時候不降低爵位等級;
2、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死後配享太廟;
3、「鐵帽子王」有朝廷賞賜下來的世襲罔替王府。其實「鐵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夠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於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權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不然也只是一個清閑的皇室宗親罷了。
2. 在清朝的時候,鐵帽子王爺到底有什麼特殊的權利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末年的時候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百姓們民不聊生,但是清朝還是出現過盛世的,例如「康乾盛世」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封建社會中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會有貴族,雖然每個朝代的制度不同,但是貴族在封建社會中是一直存在的,熟悉清朝歷史的都知道,清朝有十二位鐵帽子王,那麼清朝的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鐵帽子王究竟有多大的權力呢?
清朝的鐵帽子王就是在爵位繼承的時候不會降級,可以「世襲罔替」,鐵帽子王手裡是擁有一定權力的,但是還都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3. 清朝的鐵帽子王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鐵帽子王,這個稱呼在清朝才有的皇室爵位專稱。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兒子們的爵位。
鐵帽子王雖然說有"鐵"字,但變數還是很大的,比如說犯了罪,式得罪了皇帝的,也是褫奪封號,甚至殺頭。
這群王爺如果能力強還好,如果沒有什麼治國平天下的本領,在這養尊處優的皇城也就混吃等死吧!
4.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整個清代共有十二家鐵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鐵帽子王」的由來
「鐵帽子王」是努爾哈赤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和至親的,因為在清朝初期創立的過程中,這些人都出了不少力,可以說居功至偉。雖然努爾哈赤的意思是希望這些「鐵帽子王」的爵位能夠代代相傳下去,能夠和大清的江山一樣永遠穩固不倒。但是事與願違,隨著皇權想要集中,」鐵帽子王「成了一種阻礙,漸漸地」鐵帽子王「失去了原來的性質,變成了一種榮譽而已,而且還隨時可以被皇帝剝奪,實際上」鐵帽子王「和普通親王也就沒太大區別了。
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六、和碩庄親王
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七、多羅克勤郡王
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八、多羅順承郡王
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
一、世襲罔替,永不降級
爵位從親王、郡王丶貝勒、貝子、輔國公由高到低排列。第一代的如果從親王傳下去,第二代就要降一級,那就是郡王,由此往下傳最後就是輔國公這個爵位了。為什麼這么傳呢,那個是因為人家皇帝也要換人,位子不能老讓別人占著,都要換成自己的兒子。但鐵帽子王就不一樣了,世襲罔替,永不降級。如果這個鐵帽子王家族幸運,只要這個王朝存在,這個鐵帽子王就永遠是他的後代的。鐵帽子王不但世襲罔替,永不降級。
二、待遇好,奉祿也高。
還可開府建衙,更是死後建有太廟,享有皇室的祭祀與祭拜。許多人可能認為開府建衙沒什麼,但你要知道清朝的皇子們所往的王府多半是只有居住權而沒有產權和繼承權的,當這家人的爵位傳到了貝勒,不再是王爺的時候就得搬出王府,另尋住處了。你說這鐵帽子王的這項殊榮得羨慕死多少王爺。
清朝鐵帽子王每天都幹嘛?
鐵帽子王作為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顯赫的一波人,不僅僅俸祿高權力大,最主要是他們的子孫每一代都有這樣的權力,可以說是永世不衰,所以到了清朝的中後期,以鐵帽子為首的腐朽集團就這樣誕生了。
他們每天無所事事,依靠祖上給予的權力,把持朝政,還經常貪污公款阻止國家的改革,成為了清朝發展的一個絆腳石。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八旗旗主,很長一段時間國家也奈何不了這些所謂的鐵帽子王。
他們之間還相互達成了一個協議,形成了一個利益集體,對於清朝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消極作用。清朝初年為了避免朝廷稅收的累贅,所以摒棄了明朝的中式世襲制度,改為另外一種制度。
清朝的親王去世之後,只有兒子可以繼承爵位,但這個職位必須要下降一個等級,也就是說兒子繼位的時候就是郡王了,其餘兒子則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同的職位。
在清朝,鐵帽子王也有很多犯罪的,比如多爾袞功勞赫赫,他頭頂上的鐵帽子王爵位以及前一個皇帝封的頭銜,照樣都被順治帝給拿掉了。所以鐵帽子王就是親王里的特等親王,榮譽比普通的親王要高,但是依然還是受制於皇帝。
結語
「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王爵的稱呼。「鐵帽子王」只是能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有多大權力看皇帝是否重用,否則只是清閑的皇室宗親罷了。
5.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
清代時期的鐵帽子王總共有三大特權,第一特權是後代永遠都能夠世襲爵位,永遠不會被降爵,第二特權是鐵帽子王的地位比一般的王爵還要高,一般都是每個旗的旗主,第三個特權就是一生都有花不完的榮華富貴金銀財富。
三、第三個特權就是有花不完的財富,每一位鐵帽子王每年都可以領白銀一萬兩,大米300萬斤,在清朝時期擁有非常大的購買能力,而在當時普通的一品大臣年薪僅有一百八十兩百銀,普通人的月收入只有1兩至2兩,全年最多也超不過20兩,由此可以得知鐵帽子王的待遇有多麼的好,這三項特權是鐵帽子王非常顯著的特權,在當時所有的王公貴族都想當鐵帽子王,而隨著鐵帽子王不斷傳承逐漸開始衰落,而清朝滅亡之後他們更是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能力。
6.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呢
滿清建國初期,有8大鐵帽子王:6位和碩親王、2位多羅郡王。
這8個人中,有6個人是努爾哈赤的兒子,2個人是皇太極的兒子。
中期,滿清加封了4個鐵帽子王,和碩親王。
這4個人中,1個人是康熙兒子,2個是道光兒子。剩下1個比較特殊,是滿清滅亡前才封的慶親王。慶親王是乾隆曾孫,並不符合以往的慣例。
但當時滿清已經一塌糊塗,瀕於滅亡,而慶親王多少有些能力,後來還是清朝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也就只能依賴他。所以,隆裕太後才將他提拔為鐵帽子王。
搞笑的是,最後慶親王貪圖袁世凱的巨額行賄,逼迫隆裕太後退位。
溥儀懂事以後,極度仇恨慶親王,甚至超過了仇恨袁世凱。
7.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什麼官銜有多大權力
清朝的“鐵帽子王”並不是一個官銜,只是對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的一種尊稱而已,雖然“鐵帽子王”的稱呼看似非常霸氣,但實際上“鐵帽子王”並不能帶來什麼權力,只不過能讓擁有“鐵帽子王”的親王能夠享受到比普通親王更優厚的生活待遇而已。在清朝的十幾位“鐵帽子王”中,早期的七八位”鐵帽子王“確實擁有很大的權力,但那是他們用開國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贏來的,並不是因為得封“鐵帽子王”才有了很大的權力。
簡而言之,”鐵帽子王“只不過仍是擁有更高生活待遇的親王而已,段位比親王高了許多,但對皇帝來說,依然只是一個比親王高級些的奴才而已,擁有”鐵帽子王“並不代表擁有了權力。
8. 清朝鐵帽子王是一種怎樣的爵位擁有什麼權利
清朝最初的八位鐵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這些鐵帽子王權力還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鐵帽子王還是非常有權力的,雖然鐵帽子王都是王爺。清朝對宗室諸王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動輒獲咎,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鐵帽子王其實是清朝對對宗室的嚴格管理,隨著辛亥革命爆發,清代的鐵帽子王便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