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的部首:戈
二、拼音:dài
三、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帽子。披星~月。~圓履方。不共~天。
2、尊奉,推崇,擁護:~仰。愛~。擁~。感恩~德。
四、筆順: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豎、橫、撇、點、斜鉤、撇、點。
(1)戴帽子的戴是什麼結構啊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戴目
[dài mù]
猶側目。戴,通「載」。
2、大戴
[dà dài]
稱漢戴德。詳「大小戴」。
3、戴任
[dài rèn]
見「戴勝」。
4、戴干
[dài gàn]
一種奇異的相貌。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
5、欣戴
[xīn dài]
欣悅擁戴。
6、愧戴
[kuì dài]
感謝。
7、擎戴
[qíng dài]
雜技的一種。
❷ 戴是不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戴」字是半包圍結構,偏旁部首是戈。「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戴」本義指增益,後引申為加在頭、面、頸、手等處;尊崇、愛戴;豎立;正對等。
字源演變:
形聲字。「異」本是「戴」的初文,像雙手舉物於頭的形象,表示頂在頭上。後來詞義起了分化,在表示「戴」義的「異」上加了表音偏旁「弋」。「異」與「弋」古音聲、韻並同。《說文》籀文雖是訛變之形,但基本上保存了古字的結構。其所從的「戈」,清代人已指出是從「弋」聲。古文字中「弋」、「戈」形近互訛的例子極多。「戴」後來轉入「之」聲,聲旁由「弋」變成了「𢦏」。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出土文字材料都是漢代以後的,都是從「𢦏」聲的形聲字了。
「戴」字本義是產生額外收益的田畝。「戈」指像軍隊方陣一般整齊劃一的田地,「翼」本義指兩家或多家共同擁有的田畝、共田,合起來表示處在整齊劃一的公私田畝包圍之中的共田。現在,「戴」字指擁護,即從各方面給予支持,如「愛戴」;也指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
❸ 戴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帽子。
「戴」帽子、「戴」圍巾、「戴」口罩。顧名思義「帶」所謂攜帶,「戴」所謂穿戴。「戴」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ài、四角碼:43850
部首:戈、總筆畫:17、部首外:13
98五筆:flay、86五筆:falw、鄭碼:eheo
統一碼:6234、倉頡:jiwtc、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
2、尊奉,推崇,擁護。
3、姓。
戴組詞
披星戴月[pīxīng dài yuè]
身披星光,頭頂月色。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也作「披星帶月」、「戴月披星」。
張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dài]
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戴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在承當某種罪名的情況下建立功勞。
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
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很深,誓不兩立。
❹ 帽子的結構是什麼
帽子,一種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帽子主要用於保護頭部,部分帽子會有突出的邊緣,可以遮蓋陽光。帽子有遮陽、裝飾、增溫和防護等作用,因此種類也很多,選擇也有很多講究。
帽子亦可作打扮之用,首先要根據臉型選擇合適的帽子。其次要根據自己的身材來選擇帽子。戴帽子和穿衣服一樣,要盡量揚長避短。帽子的形式和顏色等必須和服飾等相配套。
帽子也可以用來保護發型、遮蓋禿頭,或者是作為制服或宗教服飾的一部 分。可不同種類,例如高帽、太陽帽等等。有些帽子會有一塊向外伸延的檐蓬。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
按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
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❺ 戴字的部首是什麼
【漢字】戴
【拼音】dài
【筆劃】17
【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部首】戈
【五筆】falw
【基本解釋】
戴
dài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詳細解釋】
戴
dài
【名】
(形聲。本義:增益)
同本義〖gain〗
分物得增益曰戴。——《說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
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DaiState〗
宋人、蔡人、衛人伐戴。——《春秋》
戴
dài
【動】
加在頭、頸、面、肩上、胸上〖wear;puton〗
戴,覆也。——《爾雅》
日抱戴。——《孝經·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勝降於桑。——《禮記·月令》
垂發戴白。——《後漢書·鄧禹傳》。注:「戴白,父母也。」
頒白者(老人)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無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戴朱纓寶飾之帽。——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聞喜宴獨不戴花。——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頭識臉(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頭);戴巾的(指士大夫階級);戴假發;戴耳環;戴金戒指;戴盆(將盆覆戴在頭上);披星戴月(頂著星星和月亮);戴白(滿頭都是斑白的發絲。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發現它們戴不上了
擁護,從各方面給予支持〖support〗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又如:愛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誠意);戴仰(擁戴仰望);擁戴(擁護推戴)
敬奉,尊奉〖respect〗。如:戴日(敬奉太陽);戴德(感戴恩德)
戴大帽子
dàidàmàozi
〖stigmatize〗比喻給人加上誇大了的罪名
有些醫務人員怕戴「走白專道路」的大帽子
戴高帽
dàigāomào
〖makecompliment;flatter;eulogize〗比喻對人說恭維話
戴綠帽子
dàilǜmàozi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戴帽子
dàimàozi
〖stigmatize;callsb.badnames〗強加給人罪名
戴盆望天
dàipén-wàngtiān
〖workblindly;〗頭戴盆子而想看天上。比喻行動跟目的相反,願望無法實現(語出司馬遷《報任安書》)
戴盆望天,不見星辰。——《易林·小過之蠱》
戴頭識臉
dàitóu-shíliǎn
〖dignity;face〗體面;有面子
戴月披星
dàiyuè-pīxīng
〖toilnightandday〗形容不分晝夜地在野外奔波
這期間戴月披星,禁寒受冷。——元·無名氏《鄭月蓮秋夜雲窗夢》
亦作「披星戴月」
戴孝
dàixiào
〖beinmourning〗同「帶孝」
戴罪立功
dàizuì-lìgōng
〖makeamendsforone'swrongdoing;atoneforone'scrimebydoinggooddeeds〗指身背罪名而立功,以圖減輕罪名
戴罪立功,以贖前衍
❻ 戴結構是什麼
右上包圍結構。
基本釋義:
1、把東西加在頭、臉、頸、胸、臂、手等處:戴帽子。
2、頭上頂著;承當著:披星戴月。
3、擁護;尊敬:愛戴。
組詞:
1、愛戴
敬愛擁護。李准《馬小翠的故事》:「她在學校里是個非常受同學愛戴的紅領巾。」
2、擁戴
護推戴。茅盾 《子夜》三:「就是不知道眼前這幾個人是否一致把他當首領擁戴起來。」
3、穿戴
穿著;佩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忙取一件舊衣服,一頂舊帽子,穿戴起來。」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鳳頭冠,送人穿戴。」 冰心 《分》:「外面又穿戴上一色豆青絨線褂子,帽子和襪子。」
❼ 戴字什麼結構
戴是右上包圍結構。
戴拼音dài
簡體部首戈部,部外筆畫13畫,總筆畫17畫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
2、尊奉,推崇,擁護:戴仰。
3、姓。
相關組詞:
1、蓋戴[gài dài]
覆罩。
2、銜戴[xián dài]
報恩。
3、扶戴[fú dài]
扶立擁戴。
4、戴角[dài jiǎo]
頭頂上生角。
5、披戴[pī dài]
做道士。
❽ 戴是什麼結構的字
「戴」是右上包圍結構的字。
基本釋義:
1.把東西加在頭、臉、頸、胸、臂、手等處:戴帽子。戴眼鏡。
2.頭上頂著;承當著:披星戴月。戴罪立功。
3.擁護;尊敬:愛戴。感戴。
組詞:愛戴、擁戴、穿戴、佩戴、戴孝
(8)戴帽子的戴是什麼結構啊擴展閱讀:
1、愛戴
敬愛擁護。李准《馬小翠的故事》:「她在學校里是個非常受同學愛戴的紅領巾。」
2、擁戴
護推戴。茅盾 《子夜》三:「就是不知道眼前這幾個人是否一致把他當首領擁戴起來。」
3、穿戴
穿著;佩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忙取一件舊衣服,一頂舊帽子,穿戴起來。」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鳳頭冠,送人穿戴。」 冰心 《分》:「外面又穿戴上一色豆青絨線褂子,帽子和襪子。」
4、佩戴
插戴;佩掛。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千萬條黑紗,千萬朵白花,在人們的臂上胸前佩戴起來了。」
5、戴孝
戴孝。指死者的親屬在一定時期內著孝服或纏黑紗、扎白帶等表示哀悼。《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吳銀兒道:『爹故意又問個兒,與娘戴孝一向了。』」楊朔《「閱微草堂」的真面目》:「要是喪事,大家還得戴孝。」
❾ 「戴」字的漢字結構是什麼
半包圍結構
❿ 戴的部首是什麼,是什麼結構
戴的部首是十,戴的結構是半包圍結構,戴的拼音是dài。
基本釋義:
一、形聲。本義:增益。
二、同本義。
分物得增益曰戴。——《說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
三、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
宋人、 蔡人、 衛人伐 戴。——《春秋》
四、加在頭、頸、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爾雅》
五、擁護,從各方面給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六、敬奉,尊奉 。
如:戴日(敬奉太陽);戴德(感戴恩德)。
相關組詞佩戴插戴戴白戴星戴陽
一、佩戴
[pèi dài]
(把徽章、符號等)掛在胸前、臂上、肩上等部位:~校徽。~肩章。也作佩帶。
二、插戴
[chā dài]
女子戴在頭上的裝飾品,即首飾,特指舊俗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首飾。
三、戴白
[dài bái]
頭生白發。形容人老。《漢書嚴助傳》:「戴白之老,不見兵革。」
四、戴星
[dài xīng]
頂著星星。喻早出或晚歸。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或時與舟人漁子方潭並釣,俯仰極樂,戴星而歸。」
五、戴陽
[dài yáng]
中醫學術語。指下焦虛寒而面赤體熱、下虛寒而上假熱的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