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0月10日零時起,至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制式服裝配發前,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警種學院人員停止使用武警部隊制式服裝和標識服飾,統一穿著無武警標識的作訓服,並在作訓服左兜蓋上方佩帶消防救援隊伍身份標識牌。
標識牌由應急管理部統一製作,配發對象為在編在職幹部、隊員和消防專業院校學員。凡不在配發范圍內的人員,一律不得佩戴消防救援隊伍人員標識牌。
消防救援隊伍管理指揮幹部、專業技術幹部、高等專科學校學員佩戴幹部標識牌,消防救援隊伍隊員、消防員學校學員佩戴隊員標識牌。
(1)改制後伍的制服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2018年3月21日,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全部退出現役;公安消防部隊轉到地方後,現役編制全部轉為行政編制,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充分發揮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
應急管理部是此次改革中新組建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將原分屬於13個不同部門的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職責整合,包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職責和國家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相關職責,武警消防部隊和森林部隊按計劃也要並入該部門。
Ⅱ 消防改制士官怎麼改
士官變為公務員,行政事業編制。士官在消防部隊建設中應充當技術尖兵和業務骨幹兵的角色 。
由於部隊崗位和專業技術的需要,一些有專長、有技術、部隊工作需要的人才套改為士官繼續留在部隊。士官要麼就是軍事訓練骨幹,要麼就是班長管理骨幹,要麼就是各個崗位上的能手,要麼就是特種技術(如特種車輛技術兵,特種器材裝備技術能手等)骨幹。
2018年3月21日,國務院改革方案落地公布,公安消防部隊轉制敲定,現役官兵集體退役轉制移交,其編制由現役編制轉為行政編制,整體移交應急管理部,繼續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
根據公安消防部隊整體移交應急管理部隊工作安排,2018年10月9日上午10時舉行「公安消防部隊移交應急管理部交接儀式」。武警消防部隊將成為一段載入史冊的歷史。
Ⅲ 消防改制推出的幾套衣服顏色
春秋(冬)常服、作訓服顏色選用深火焰藍色
據了解,消防救援隊伍這套火焰藍制服今年11月初已經在人民大會堂公開亮相,而昨日在湖北省亮相則尚屬首次。據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相關人士介紹,新的服裝總體沿用傳統制式服裝樣式。
突出消防救援隊伍的職業特性。夏常服上衣和內襯衣顏色,指揮長以上採用白色,其餘的採用淺火焰藍色。
Ⅳ 消防救援隊伍轉改後穿著的服裝被大家親切稱為什麼
消防救援隊伍轉改後,穿著的服裝被大家親切稱為迷彩服。
Ⅳ 民國時男人穿什麼衣服
長袍馬褂,洋裝,中山裝,唐裝。
長袍馬褂的男性造型,其實早在清末就有了,不過民國其實並未因其曾經在前朝廣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國男性的常禮服。
民國18年所定《服制條例》中的「男子禮服」,由於該條例一直到民國92年才廢除,而後也沒公布新的服制條例,所以在一些需要傳統禮服的地方,仍然會穿著袍褂。
民國元年的大禮服(級別高於常禮服袍褂)所採用的就是洋裝,並且在常禮服中也可採用洋裝,其餘各種行政職務的制服,也是採用洋裝,民國主流力量對於洋務的推崇可見一斑。
一般來說,民國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長袍打扮,而短裝因為行動便利,一般都是社會下層及勞動人民的裝扮。
袍褂不見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著,但是相對於短裝自然是正式了許多。
中山裝起源眾說紛紜,但是這種極具軍裝風格的服飾,對於當時處於戰時的中國,為了標榜軍中職務,常有領導人穿著。如蔣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軍裝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會穿著袍褂,他的西裝形象反而極為少見。
(5)改制後伍的制服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服飾風格:
由於當時社會呈現出動盪不定,混亂無序,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隨之出現。需要了解著一些社會問題,得應用歷史方法,考察當時人民的社會風尚變化。通過生活細節,可以看到大時代背景下的整體社會狀況 。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尤其便現在東部沿海港口城市,由於沿海口岸城市較早開放,得風氣之先。
以京師宮眷顯貴為代表而被全國效尤的傳統京派服飾,漸漸失去了領導服飾潮流的優勢,轉而仿效蘇杭、上海。這一現象也表現出了西方文化滲透的方向。全國總體表現在,從東向西男子服飾由大量的中山裝和西裝向大量馬褂長袍的變化。
男子服飾這一變化主要還來源於,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國留學,國內也大辦新式學堂,社會上出現了服裝西洋化得趨勢。各個學堂服飾皆效仿西式。
社會上的西服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軍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軍服,第二類是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所穿的西服。在一類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學生服裝。這些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
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因此,傳入中國後,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風行一時。
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它拜託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吸收了西裝的貼身、干練的風格,但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給人以一種朴實莊重之感。各個階層皆可以穿,出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它的活力。
服裝上的差別不僅僅是因為審美觀的不同,其中還有經濟因素和個人生活習慣因素,穿中山裝和西服的人,沿海多於內地,城鎮多於農村。在一,不論城鎮還是農村,沿海與內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鮮,穿著入時,窮人則大都維持溫飽而已,穿著也沒法講究,以衣禦寒。
女子服飾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隨著清末革命運動和女子解放運動的興起,一些新型知識分子把服飾變革與女子解放聯系起來,認為傳統服飾是束縛婦女的枷鎖,主張予以改革。民國初年,女子衣著特點:首先是取消了服飾上的等級差別,這一舉措無疑不成為婦女解放運動推向成功的訊號。
其次滿族婦女的服裝遭到摒棄。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服裝改變了傳統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變得更加稱身合體,並能體現女性的秀體之美。於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服裝,可以說是百花爭艷的服飾大潮流,歐洲國家時尚代表的巴黎各種流行服飾在當時應經到上海。上海的交際市場中女裝層出不窮,當時同樣在流行時尚推廣過程中,女裝很安裝有同樣的問題,這也是主要的社會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們需不需要有國服 (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Ⅵ 三軍儀仗隊服裝改革過程是什麼樣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日,許多國家宣布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10月16日,我國迎來了第一位外賓,就是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羅申要正式向毛澤東遞交國書,中央確定用儀仗隊和軍樂隊舉行歡迎儀式。由於時間緊,臨時組建的儀仗隊來不及做禮服,在歡迎羅申大使時,為了顯示儀仗隊威武雄壯,決定上身著繳獲的日軍呢料軍衣,下著馬褲,腳穿馬靴,頭戴鋼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
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隊首長簽署命令,抽調公安警衛師警衛營和第二團三營組建儀仗隊,並在各野戰部隊中挑選儀仗隊員,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
儀仗隊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國誕生不久的困難時期。盡管戰士們都是來自全軍的優秀骨幹,但儀仗隊的服裝卻與其他部隊無異,衣服布料為棉平布,顏色為草綠色,左胸佩戴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章,儀仗用槍為蘇式762步槍。
1956年9月30日,時值國慶節前夕,首都機場到中南海的路上,幾十萬群眾夾道歡迎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在隊伍的盡頭,身著新式禮服的三軍儀仗隊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威武。
歡迎儀式開始後,蘇加諾總統在毛澤東的陪同下,檢閱了著新裝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這是儀仗隊歷史上第一次統一著禮服。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全軍軍服也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設禮服、常服,簡稱55式軍服。
55式軍服,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儀仗隊就是從這次軍服調整開始穿著禮服的,其樣式為當時的軍官禮服。
在這次軍服換裝中,儀仗隊也由原來迎接外國元首隻是陸軍儀仗隊改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儀仗隊著裝也由陸軍軍服改為陸、海、空三種軍服。
1965年6月1日,隨著我軍軍銜制的取消,儀仗隊禮服也即廢止,改為統一著三軍常服,幹部為上下四挖袋,戰士為兩胸袋,軍服上佩戴著紅領章、紅帽徽。
三軍儀仗隊在經歷了第一個10年禮服時期後,迎來的卻是長達近20年的沒有禮服穿的時代。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門打開,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不斷出現在世界禮賓場上,檢閱他國的儀仗隊。比較之下,他們都感到「我國儀仗隊的服裝還可作些改進」。
1983年8月1日,三軍儀仗隊正式配發新式禮賓服。從此也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服裝改革的序幕。
伴隨當時的服裝改革,陸、空軍儀仗隊隊員戴大檐帽;海軍戰士戴水兵帽,幹部戴大檐帽。帽頂和帽牆有標志軍種的牙線和帽牆絲帶。
三軍的帽徽均為圓形,正中有「八一」字樣的五星,外圍是麥穗和齒輪,海、空軍分別加襯鐵錨和飛翅圖案。陸、空軍禮賓服上衣為立翻領,袖頭外側有標志軍種的牙線和兩道黃線。
海軍戰士著披肩式水兵服。海軍幹部服與陸、空軍相同。三軍禮賓服褲中縫處均有標志軍種的牙線和兩道黃線。
儀仗隊禮賓服陸軍為棕綠色;空軍上衣為棕綠色,軍褲為藏青色;海軍上衣為白色,軍褲為藏青色。三軍儀仗隊員均佩戴肩章。
新式服裝用料是毛滌混紡凡爾丁。改革後的服裝莊重、樸素、大方,符合我國的民族習慣和我軍的傳統。
1987年,軍委領導考慮到新形勢下的外交需要,再次要求總後對禮服進行改革,但這次改革後的禮服試穿不久,便被淘汰了。
1992年10月1日,三軍儀仗隊換著新式禮服。這是三軍儀仗隊第四次禮服改革。
新改革的禮服不僅第一次脫離了當時現行軍服的樣式,顏色也由原來的3種改為6種,區分了軍種,結束了陸海空軍混色的模式,同時提高了主料的檔次。
中國走進新世紀,三軍儀仗隊禮服改革也走進了新的世紀。
2007年7月3日,全軍軍服調整改革工作會議暨新式服裝發放儀式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三軍儀仗隊身著新式禮服、高擎著八一軍旗走在13支新式服裝展示方隊的最前列。
新式儀仗禮賓服,既與07式軍官禮服保持了基本統一,又凸現了儀仗禮賓服的特點,與舊式禮服相比,更是脫胎換骨般的改進。與普通軍服一樣,儀仗禮服的顏色也進行了調整。
陸軍由過去的棕綠色改為松枝綠,既保持了我軍傳統的綠色,又加入了紅軍、八路軍軍服的顏色。海軍和空軍的軍服顏色改動較小,分別由藏青、藍灰加深為深藏青、深藍灰,使三軍色調更加協調。同新軍服一樣,儀仗禮服整體上還是傳承了解放軍「紅」的元素,包括帽徽、臂章、國防服役章等多處都有體現。
Ⅶ 全國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將換制式服裝,新制服有什麼特點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全新制式服裝首次正式亮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全新制式服裝
根據報道稱:這次換新的制式服裝為全國統一配備,主色調為藏青色,按照規定佩戴胸號、胸徽、帽徽、肩章、臂章的標志,臂章圖案由山水組成,象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整體表達了環保人守護藍天、綠地、凈水的理念,彰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是改進著裝管理方式。採取按規定的種類、標准統一換發與個人在年度定額內自主選配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嚴格自主選配的管理規定,使之更加符合執法工作實際,避免福利化傾向。
這一次的改革採用兩者相結合的管理,和去年軍隊應用的管理模式一致,能夠較好的提高配發制服的利用、使用率。
四是實行財政全額保障。明確制服和標志所需經費由本級財政全額負擔,取消此前由個人負擔制服工料費30%的規定。
原來制服還要自費,那可能有的人選擇好幾年都不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執法形象,這次的改革還是很有必要的!
Ⅷ 公務員警察,穿著什麼鞋子、什麼衣服
近日,國家財政部、司法部聯合印發了《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辦法》,對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文化市場、市場監管、應急管理6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制服進行統一、對其樣式、預算金額、換發頻率等都予以明確。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些制服都有哪些?都是什麼樣的?
整體來看,這次制服和公安的制服款式很像,顏色也差不多。這次最大的變化是制服費用全部由財政承擔,原來的個人承擔30%的規定取消。
1.這是常服,基本就是西裝款式,樣色是藏青色,襯衣是晴空藍,領帶是藏青色。衣服挺精神的,特備是女士的小蠻腰,露的挺明顯的,價格是448一套。
2.這是執勤服,也是常說的查驗服,基本及是夾克造型,穿上之後更加干凈利索,執法也更加方便。這種衣服顏色也是藏青色。冬季執勤服價格是最貴的490元一套。
3.夏天制式長袖襯衣,顏色為晴空藍,個人感覺現在海關、海事的白色更為好看,藍色有點太普通,不上檔次。81元一件。
4.夏天短袖制式襯衣,這個顏色和長袖一樣,還是淺藍色,談不上好看,但是床起來應該還算舒服,80元一件。
5.冬季防寒服,款式大方,材料 不錯,防寒效果應該相當不錯,而且穿上顯得很精神,很利索,當然看價目表,這個價格也是比較貴的,356元一件。
6.冬季長款防寒服,看著很帥,穿上顯得很精神,很利索,這個是所有衣服裡面最貴的,400元一件。
Ⅸ 消防部隊改制後,如何招錄新的消防員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消防部隊於2018年10月9日上午10時正式完成了移交儀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全權接管,武警消防隊成為史冊。同時,當時的武警消防官兵集體退役,由現役編制轉變為行政編制,現在消防隊已屬於事業單位。 現如今消防員分為兩類——一:政府專職消防員。二:現役消防員
政府專職消防員可以去當地的消防救援站(中隊)報名,現役消防員需要報考,考上之後有編制,專職消防員是沒有編制,不想幹了也可以辭職,但現役消防員就不行,現役是有約束的。
我們知道消防員是一個比較高危的工作,他們拿多少工資都是應該的,這樣的標准其實也不算是很高的。
Ⅹ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顏色不一定,灰的,黃的,綠的都有,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後換發國民革命軍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由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對兩黨合作抗日的態度轉向積極。中共中央應國民黨邀請,派周恩來、朱德和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等,飛赴南京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並就紅軍改編等問題繼續同國民黨談判。8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了「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的決心,並下達總動員令。於是,兩黨最終就紅軍改編問題達成了協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當日,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簡稱「集總」。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沿稱八路軍的番號,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
1938年初,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到皖南與皖東,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志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軍佩戴「八路」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標准尺寸為8.5厘米×6.5厘米,白底藍字。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志符號等。軍帽為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為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為西式褲,士兵為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為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衩,士兵大衣短開衩)。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當時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