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帽子店》是一篇記敘文,也是一篇童話故事。
方帽子店 本文通過記敘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興起,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墨守成規,要大膽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適應人們的要求。
Ⅱ 《方帽子店》讀後感是什麼
首先簡要敘述原文內容,對所讀文章做一個簡要的概述。寫作部分主要是為寫自己的感想做一個前期鋪墊。這部分寫作的重點一定要突出「簡」。接著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觀點。圍繞觀點寫出能支撐觀點的事實,展開聯想。一篇簡單的讀後感就完成了。
正文: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方帽子店》。這本書講的是:有一家帽子店,他們賣的帽子全是方帽子。這種帽子緊的地方太緊,寬的地方太寬,冬天戴著不太熱,夏天戴著卻滿頭大汗,一點兒都不舒服。小孩子們都不喜歡戴這種帽子,可是帽子店老闆卻認為很好。
但是因為只有一家店,人們也沒有選擇,面對小孩的質疑,大人們總是這樣回答:「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後來,帽子對面也開了一家帽子店,這家帽子店的帽子有圓、尖的等各式各樣的帽子。人們最後選擇了新帽子店買帽子,方帽子店還是不改變,依然賣方帽子,最後方帽子成了古董。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方帽子店的主人應該不要這么固執,也應該要變化。帽子是用來戴的,如果戴著不舒服,又不好看,肯定就要改變,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懂得變化,不考慮別人,凡事固執己見,就有可能會走進死胡同,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Ⅲ 方帽子店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方帽子店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篇課文告訴人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方帽子店》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們覺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於是人們嘗試著做圓帽子像碗一樣扣在頭上,很舒服。再後來在方帽子店的對面開了一家各式各樣的帽子,卻沒有方的。人們逐漸的進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3)方帽子店是什麼文學體裁擴展閱讀
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們戴著方帽子並不舒服。
第二部分(5-15自然段):孩子們不喜歡方帽子並且做出了許多式樣的帽子。
第三部分(16-21自然段):新開了一家帽子店,人們慢慢地喜歡戴舒服的各式各樣的帽子,而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從來都是做方帽子」說明他們一成不變,不知變通;「方帽子才是好帽子」是他們一直以來對帽子的看法;「不能改」更說明了他們不知變通的性格。
因為方帽子雖然年代久遠,但是戴起來並不舒服,所以會被各式各樣的新帽子取代,變成「古董」。由此也能看出人們是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改變老觀點的。
Ⅳ 方帽子店是童話故事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Ⅳ 三年級下冊《相差不多》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內閱讀
課文1 古詩三首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用雙語詞依次寫出詩歌中的景物:
遲日、江山、春風、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鴛鴦
3、作者描寫景物所選擇的角度有(A、B、C、D)
3.詩中所寫景物構成的意象色調是( D )
4、詩中有遠景近景 構成景象的層次。
寫遠景的句子: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寫近景的句子: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5、詩中有兩句詩不合我們說話的習慣,這兩句詩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這首詩所題的惠崇的畫,是一幅以早春(時間)景物為背景的春江晚景圖。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即 竹子、 桃花、江水、鴨、蔞蒿、 蘆芽
2、這首詩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句詩是詩人的想像。
3、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 對春天來臨的贊美。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1、這首詩寫的是初夏(填寫季節)時寧靜的景色。
2、此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山行時的愉悅歡快的心情。
課文2燕子
1、這段話寫的是從近處看到燕子烏黑光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和輕快有力的翅膀,是對燕子的外貌描寫,突出了小燕子可愛活潑的特點,表達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
2、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2)
1、請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詞:黃色 、青 、綠
2、概括這段的主要內容: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趕回來了。
3、……有的……有的……
下課了,同學們有的做游戲,有的散步。
4、「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說明什麼?
答:說明春天來了,花草樹木都競相開放。
5、……像……似的…… 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燒著。
(3)
1、描寫燕子飛行的動詞有:掠過 、 叫著、 飛到、 橫掠、 沾。
這些動詞突出了燕子的 輕快、 機靈。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一掠(lüè)過 沾(zhān) 唧(jī)唧 盪漾(yàng)
課文3 荷花
1、劃線的句子寫荷葉顏色的詞語是( 碧綠),寫荷葉形態的詞語是( 大圓盤 ),寫荷葉多而密的詞語是( 挨挨擠擠 )。這兩個自然段描寫了荷花各種優美的姿態。
2、「冒」原指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涌,在這里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里,白荷花突現出來。
3、怎樣理解"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荷葉」比作「大圓盤」;
挨挨擠擠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一個挨著一個,十分擁擠的樣子。這里說明荷葉非常多。
照樣子寫一寫:挨挨擠擠(來來往往)( 許許多多 )( 明明白白 )
4、怎樣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眼前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畫。我們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競相開放的勃勃生機;二是創作這一幅活的畫的畫家了不起。
表現了作者對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贊嘆。
課文5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
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給下面加點的字讀音。
株(zhū) 頸(jǐnɡ) 耒(lěi) 冀(jì)
2、解釋下列句中的「走」字和「釋」
兔走觸株(跑)
因釋其耒而守株(放下)
3、用「—」畫出文中的議論句,並翻譯這個句子。
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課文6 陶罐和鐵罐
1、《陶罐和鐵罐》一文的體裁是 寓言 ,作者通過了對比的方法來寫 陶罐與鐵罐的不同態度 ,開始時,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陶罐對鐵罐的態度是 謙虛,和睦共處 ,二者形成了鮮明的 對比 ;許多年過去了,陶罐 被人們視為珍寶 鐵罐 被氧化的無影無蹤 二者形成了對比,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驕傲自大是不對的,任何時候都必須謙虛謹慎,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
2、「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這句話是陶罐說的,說明陶罐很謙虛,希望彼此友好地相處。
3、請你用幾個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
陶罐:謙虛 毫不軟弱
鐵罐:傲慢無禮 狂妄自大
課文7 鹿角和鹿腿
1、「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3)課文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鹿覺得自己的鹿角很美?
精美別致
(4)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麼?
美麗的珊瑚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1)小鹿為什麼會認為腿是難看的?
太細、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從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別不滿意自己腿?
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
3、多危險啊,經歷了獅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觸地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這時,鹿又會對角和腿說些什麼?
鹿對角說:「你雖然(美麗),但是(讓我險些送命)。」
鹿對腿說:「你雖然(難看),但是(讓我獅口逃生)。」
4、學習了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一味欣賞長處而看不見短處,是不對的;因為它的短處完全否定長處也是不對的,我們要做到揚長避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課文8 池子與河流
1、《池子與河流》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講的寓言故事,池子喜歡清閑,不喜歡忙忙碌碌,河流遵循水要流動才能保持清潔這個自然規律,永遠奔流不息,結果池子完全乾枯,河流長流不斷。
2、「池子」為什麼提議「河流」拋開原有的生活?
池子以為自己過著安逸、清閑、平靜的生活,所以讓河流放棄那種奔流不息,負載船隻的生活。
3、「河流」為什麼會受人們的尊敬?
因為河流拋棄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斷清潔的水,帶給了人們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們的尊敬。
4、讀了這首詩歌,你懂了什麼道理?
這首詩歌諷刺了池子的懶惰與滿足,贊美了河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使我懂得了只有正確認識人生,積極進取,才能擁有一個燦爛輝煌的人生。
課文9 古詩三首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詩中描寫的是春節,即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詩中寫了燃放爆竹 、飲屠蘇酒、更換桃符等一系列的儀式,紅日高照,春風送暖,渲染了一種喜慶、歡樂的節日氣氛。
2、《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詩中描寫的是清明節,表達了作者郁悶的思想感情。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作者是唐代王維,詩中描寫的是重陽節,即農歷九月九日深切地表達了詩人對兄弟的思念之情。
課文10 紙的發明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 東漢 時代,有個叫 蔡倫 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 改進 了造紙術。他把 樹皮 、 麻頭 、 稻草 、 破布 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裡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 曬干 ,就成了一種 既輕便又好用 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 容易 得到,可以 大量 製造,價格又 便宜 ,能滿足 多數人 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 傳承 下來了。
課文11 趙州橋
1、用「——」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
趙州橋非常雄偉。
2、「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建築物上呈弧形的結構,大多中間高兩側低。
3、這段話的第二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4、文中的「這種設計」指的是哪種設計?
趙州橋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5、根據文意概括趙州橋設計帶來的好處。
這種設計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課文1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1、第一自然段介紹了畫的基本概況,我們知道這幅名揚中外的畫是
《清明上河圖》;作者是北宋張擇端;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2、第二自然段中,「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好幾百個。」這句話表現了畫中人物的繁多。作者連用了多個「有」來表現人物的不同身份,這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其後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
3、第三自然段是一個(總—分)結構的段落。這一段中,作者通過寫各種各樣的店鋪 和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 來表現街市的熱鬧。
4、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畫中橋北頭的情景,在這個情景中的事物有騎馬人、被嚇的小毛驢、一乘轎子、受驚的人。通過描述這個具體的情景,表現了張擇端畫的畫非常傳神。
5、這幅畫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13、花鍾
1、用「—」畫出擬人句。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2、用直線劃出文中的中心句。
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3、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詞。
察看—觀察 伸展—舒展 爭妍斗艷—爭奇斗艷
1、下面的字是多音字,請用它們的另外讀音各組一個詞。
悶(煩悶) 幾(幾個)
2、捉蜜蜂 做記號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3、把正確的選項寫在括弧前面。
做法 目的
(B)捉自家花園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C)給蜜蜂做上記號 B.便於觀察
(D)兩里外放飛 C.與其他蜜蜂區分
(A)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 D.路遠更能說明問題
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法布爾做事嚴謹的品質。
4、「我」從這個試驗中得到了什麼樣的結論?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5、根據短文內容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蜜蜂有超常的記憶力。( × )
(2)我叫小女兒去放蜜蜂,我在窩旁等著。( × )
(3)到第二天為止,二十隻蜜蜂都飛回來了。( × )
(4)「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是一個比喻句。( × )
(5)起風時蜜蜂飛得很低,是為了減少阻力。( √ )
16、宇宙的另一邊
1、照樣子,寫詞語。
汩汩流淌(AABC式) 津津有味 濟濟一堂 哈哈大笑 默默無聞
2、用「—」畫出宇宙另一邊的秘密。
很遠很遠的地方,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那裡有座一樣的城市,有條一樣的街道,街角處有棟一樣的房子,房子里有個一樣的孩子。
3、用「那裡有……有……有……」造句。
那裡有個一樣的家庭,有個嚴厲的爸爸,有個溫和的媽媽,還有一個一樣調皮的我。
(2)
1、照樣子,寫詞語。
白茫茫(ABB式) 黑乎乎 紅通通 綠油油 香噴噴 甜津津
2、把文段中的古詩補充完整。
「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兩枝」,再乘以「春雨貴如油」,等於「春風又綠江南岸」』又等於「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最後等於「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宇宙另一邊的乘法與我們的乘法有什麼區別?
宇宙另一邊的乘法脫離了數字乘法,講乘法與古詩詞巧妙地結合起來。「早春二月」點明時間是初春,「竹外桃花三兩枝」寫的是江南早春的景色。「春雨貴如油」寫的是南方春耕時需要足夠的雨水,前三句詩都是從小處著眼來寫江南初春的,而後面的詩句則是從大范圍來寫江南春天的,講前面三個初春相乘,得出了後面更大范圍的春天。
十二、字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呢?發揮自己的想像說一說。
在宇宙的另一邊,樹都是很矮小的,樹冠都特別的大,像一把巨大的雨傘;在宇宙的另一邊,車子都是行駛在半空中的,每個車子的兩邊都有一個翅膀;在宇宙的另一邊,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的,而且都距離地面十幾米。
17、我變成了一棵樹
賞析下面的句子。
1、我在樹下玩得好好的,一點兒都不想吃飯。
「一點兒都不」強調英英只想玩兒,不想吃飯。
2、「英英,吃飯了!」媽媽的嗓門又大了許多。
(1)「嗓門」是嗓音的意思,說明媽媽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飯。
(2)作者為什麼在文章的開頭就寫媽媽喊英英吃飯的聲音?
作者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媽媽只想讓英英趕緊吃飯,英英只想好好玩兒,為下文英英想變成樹做鋪墊。
3、為什麼英英希望自己變成一棵樹?
英英想變成一棵樹,完全是因為不想自己在玩兒的時候有人叫自己吃飯。
4、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各種形狀」說明樹上的鳥窩是各種各樣的,這是多麼有趣啊!
5、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
(1)「它們」指的是各種形狀的鳥窩。鳥窩在枝頭跳起了舞,這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反映了英英豐富的想像力和快樂的心情。
(2)作者為什麼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搖晃」或「晃動」呢?
「跳起了舞」是擬人的寫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而且表達出對這些鳥窩的喜愛之情。「搖晃」「晃動」則沒有這種效果。
6、你怎麼住進來?別擔心,我會彎下腰,讓鳥窩離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輕輕一跳或者輕輕一爬,就像平時上你的小床那麼容易。
「只……就……」表明住進鳥窩里是極其容易的事情。對人們提出的疑問給出明確的答案,「彎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時候,媽媽背著一個大包過來了,我的心嗵嗵地跳著,震得樹上的鳥窩都一動一動的,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
心跳震動的鳥窩「一動一動」,甚至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顯然是一種誇張的寫法,突出英英緊張的心理。
8、一些樹枝輕輕地垂下,媽媽順著這些樹枝爬了上來,坐在那個三角形的鳥窩里。
「順」在這里是「沿著」的意思,媽媽沿著輕輕垂下的樹枝爬上來。9、英英變成樹以後發生了什麼奇妙的事,畫出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想像。
樹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鳥窩;
媽媽住到了樹上的鳥窩里;
媽媽把好東西分給小動物和它們 一起嘖吧嘖吧地吃;
小動物們討論哪裡來的水滴。
10、你是怎樣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這句話的?
從「小饞貓,肚子餓了,對吧?」「對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媽媽早已經知道這棵樹是英英變的,聯系課文開頭,媽媽知道英英不喜歡吃飯才變成了樹,於是帶了很多好東西住到鳥窩,又故意分給小動物,和它們一起嘖吧嘖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慾。英英終於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11、「當然不是蘋果啦,梨也不對——對了,鳥窩!」
這句話中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
12、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如果我會變,我要變成神筆馬良。我拿起神筆畫一條神龍,騎著神龍來到了沙漠。在那畫一個強效吸塵器,對著沙漠,說聲「吸」,這些沙子全部被吸進強效吸塵器里。然後畫上綠草、大樹、小河、藍天……什麼?環境好,可是太冷清?別著急我還會畫上地上跑的小動物,天上飛的鳥兒,再畫上房子、游樂園、電影院……
如果我會變,我想變成一把大傘,遮住半個天空。突然,空中一陣電閃雷鳴,我真的變成了一把巨大的太陽傘。我張開臂膀,碩大的圓頂被我撐開,我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白天,人們在我的庇護下進行著各種活動,老人們在下棋,小朋友在讀書。到了晚上,我這里更熱鬧了。大人們津津有味地聊著天,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玩著,真是其樂融融。
18、童年的水墨畫
1、「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山溪比作玉帶。
2、《溪邊》這首詩中小朋友在釣魚(干什麼)。
3、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垂柳、山溪、人 、釣竿、紅蜻蜓和魚兒。
4、這首詩有靜、有動,如兩幅水墨畫。請把寫「動態美」的語句用「﹋」畫一畫。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5、《童年的水墨畫》的體裁是詩詞,這首兒童詩通過「溪邊」、「江上」、「林中」三個小標題,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俏皮的生活場景,靜、動交織,構成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純真童年畫面。
19 剃頭大師
1、給上面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
2、請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他一會兒唱一會兒跳,忙個沒完。
3、結合上文,說一說小沙害怕理發的理由是什麼?
老掉牙的推剪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
20 肥皂泡
1、冰心奶奶小的時候最喜歡的游戲是吹肥皂泡。
2、吹肥皂泡的技巧:慢慢地吹 、輕輕地」提。
3、課文主要寫了(做 )肥皂泡、(吹)肥皂泡和(看)肥皂泡,其中重點寫的是(吹)肥皂泡和(看)肥皂
4、製作肥皂水的過程 :我們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
一隻小木碗里,加上點水,攪拌攪拌,使它溶化。
5、吹起來的肥皂泡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
21 我不能失信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准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准備送她一隻呢!
1、本段話共有4句話。
2、 「特別高興」、「早就盼著」說明宋慶齡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
3、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寫宋慶齡非常想去那位伯伯家的原因。
22 我們奇妙的世界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有時,雲彩在(藍色)的天空中飛行,如同經過(雕飾)一樣,呈現出(各種奇妙)的形狀,告訴我們許多奇妙的故事。
2、冬天,我們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們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劍 )在陽光下閃耀。等到(積雪)融化時,從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顆顆珍珠。
二、下面破折號的的作用是分別是哪個?
A、表示解釋說明; B、引出下文;
C、表示語音的延長。 D、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
1、你看天空的珍藏—— (B)
2、我們領略秋分的勁吹——樹枝顫動,樹葉飄落。(A) 3、我們能看到植物生長的奇跡——極小的一粒種子到地里,生根、發芽,不久就開花了,花很漂亮。(A)
三、說說你對「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
大自然里的事物多種多樣、多姿多彩。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仔細尋找,就能從極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小鳥的歌聲婉轉優美,稻田裡的青蛙像衛士一樣守護著莊稼,小河嘩啦啦地流著,像在只要我們用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去體悟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就會像訴說著久遠的故事個個小生命一樣陪伴著我們,與我們共同和諧幸福地生活。
四、作者通過具體描寫天空絢麗的色彩、多變的形態以及大地豐富的色彩、形態,表達了對奇妙世界的喜愛、贊美之情。
23 海底世界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這樣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2、多音字組詞。
參cān ( 參加 ) cēn( 參差) shēn( 人參 )
噴pēn(噴泉 ) pèn(噴香 )
3、這段話中介紹了海參、梭子魚、烏賊、 章魚 、貝類和深水魚的活動特點。
4、選擇。A打比方 B作比較 C列數字
(1)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C)
(2)梭子魚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要快。(B)
(3)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A )
24 火燒雲
1、在「□」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2、劃線句子運用了排比手法,說明了火燒雲顏色變化多的特點。
3、文中說火燒雲像馬、像大狗、又像獅子„「又像這個,又像那個。」這說明火燒雲的又一個特點是形狀多。
4、「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結句嘎然而止,餘音縈繞,有什麼作用?
這樣寫給讀者意猶未盡的感覺。更表現出火燒雲變化多而快的特點。
5、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把雲比作火,突出了 火燒雲變化多而快。
25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1、給下列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1)顧客感動極了 :「那太謝謝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2)「您可別忘了 ,」裁縫提醒他說,「我是個慢性子裁縫啊 。」
2、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裁縫說:「那麼,您( 要是 )在別的季節拿到新棉襖,( 也 )不得不由著性子穿上,可是您無論在秋天、夏天還是春天穿一件棉襖,人家都會笑話您的。我呢,決不會讓人笑話您。( 非但如此 ),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觀大方的新棉襖的時候,大家還會圍著您直誇獎,( 甚至)羨慕您呢。」
(1)用無論……還是…… 造句。
他無論是學習還是運動,都非常出色。
(2)從文中找出一對反義詞:( 笑話 )——( 誇獎 )
3、《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寫的是急性子與慢性子兩種性格的人。急性子 的人不切實際地講求效率,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拉。
4、 默讀課文,填寫下面的表格。
時間 急性子顧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縫的表現
第一天做棉襖,等不及 明年冬天,最適合
第二天改成夾襖,秋天穿上 答應了
第三天改成短袖襯衫,夏天穿上 好辦得很,沒問題
又過了一天改成春裝,春天就能穿上不用接袖子,還沒開始裁料
26 方帽子店
孩子們慢慢地長大了,想出了許多帽子的樣式,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夏天戴寬邊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圓筒形的(呢絨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省略了帽子的其他形狀。
3、你覺得孩子們造出的帽子怎麼樣?
好, 非常的創新,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帽子,帽子的樣式也非常多。
27 漏
1、根據課文內容為下列故事情節排序。
( 5 )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
( 2 )虎馱著賊,賊騎著虎。
( 4 )賊和虎都認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 1 )老爺爺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
( 3 )賊和虎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2、根據課文理解填空。
讓賊害怕的「漏」,實際上就是 老虎 ,讓老虎害怕的「漏」,實際就是 賊 ;而老爺爺和老婆婆口中害怕的「漏」實際上是怕 屋頂漏雨。
28 棗核
1、從這段中找出棗核動作的詞語,並抄寫下來。
蹦、抓著鬍子、盪鞦韆、大搖大擺地走。
2、你喜歡棗核嗎?為什麼?
喜歡,因為棗核是一個勤快、有本領、勇敢、聰明的人。
相關文章推薦
每天堅持陪孩子學習十分鍾,影響孩子的一生
Ⅵ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6課《方帽子店》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也要敢於改變,勇於創新。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板書課題《方帽子店》,指名學生讀。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3、是啊,怎麼會有這樣的店呢?這些方帽子有人買嗎?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嗎?……讓我們打開課本,跟著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尋答案吧。
【設計意圖】題目中的「方帽子」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是沒出現過的,學生看到就會產生很多疑問。一開課,就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這樣使學生帶著好奇和問題走進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長句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指名讀。
櫥窗 不能改 奇怪 不舒服
碗 扣在頭上 舒服 漂亮
香蕉形 圓筒形 各式各樣 古董
①齊讀詞語。
②誰來選用上面的這些詞語,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強。為了降低學習難度,這一環節設計了三組詞串,分別圍繞「方帽子戴著不舒服」「圓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這三個內容,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只要把這三個內容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降低了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讓學生知道概括內容有法可循。
三、對比,呈現故事內容
1、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認識這一家店。
(1)出示:「這家帽子店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
①「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嗎?
②他們做的是什麼帽子呢?
(2)出示:「他們的櫥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頂是方的,第二頂是方的,第三頂還是方的……」
你知道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嗎?
(3)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家店嗎?
2、這家店賣的方帽子,大家喜歡嗎?默讀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樣的表現。
(1)出示:「他們圓圓的腦袋藏在方帽子里,緊的地方太緊,寬的地方太寬,冬天戴著不太暖,夏天戴著卻熱得滿頭大汗。」
①這樣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從哪兒能看出來?
②誰來讀讀這句話?
③既然這樣,那大人們為什麼還戴著方帽子呢?(「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④這些大人們給你怎樣的印象?
(2)出示:「小孩子們可不喜歡戴方方的帽子,他們喜歡用紙做出圓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頭上,又舒服又漂亮。」
①孩子們喜歡的是什麼帽子?你覺得這樣的帽子好嗎?
②「假如我們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像一下,孩子們會做出什麼樣的帽子呢?
③這些孩子們又給你怎樣的印象?
(3)這些大人們寧願戴著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著做些改變。孩子們可不這樣,他們動手做出了自己喜歡的圓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些大人和孩子嗎?
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現了幾頂圓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驚。」
(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為什麼吃驚嗎?
(2)分角色朗讀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兒子的對話。
(3)為什麼方帽子店主人要讓兒子把舒服的圓帽子丟掉呢?
4、後來,人們還喜歡方帽子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默讀課文16~20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出示:「孩子們慢慢地長大了,想出了許多帽子的式樣,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從這句話中,你想還會有什麼形狀的呢?
(3)出示 「專賣從不改變的方的好帽子」和「專賣各式各樣的舒服的好帽子」兩個句子。
同學們,你們覺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
(4)在競爭中,圓帽子最終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Ⅶ 方帽子店全書多少字
2萬多字。
方帽子店是兒童文學,也可以歸為小說。
這篇課文講方帽子店的主人,因為堅持作方帽子,不肯接受其他款式的帽子,而最終導致自己的方帽子無人問津,成為古董的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因循守舊。
Ⅷ 學完了《方帽子店》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像這樣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一、道理:
《方帽子店》這篇童話故事通過講述方帽子店老闆一成不變地只賣方形帽子,以至於自己家的帽子賣不出去而成了古董。
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世界一天天在改變,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二、相關的故事: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方帽子店》、《漏》、還有《棗核》。
(8)方帽子店是什麼文學體裁擴展閱讀
一、《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內容:
講述了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顧客在幾天內不斷變化縫制新衣的要求,想盡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的裁縫卻始終不緊不快地應對,嘴上滿口答應,但其實布仍在櫃子里,還沒有裁料。
二、《方帽子店》內容: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們覺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於是人們嘗試著做圓帽子像碗一樣扣在頭上,很舒服。
再後來在方帽子店的對面開了一家各式各樣的帽子,卻沒有方的。人們逐漸的進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Ⅸ 漏,方帽子店,棗核都是民間故事嗎
《漏》《棗核》是民間故事,《方帽子店》不是民間故事,它不符合口頭相傳這一特點。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統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
民間故事的主要類別有:神話傳說,傳奇故事,才子佳人......
民間故事的經典故事有:牛郎織女,白蛇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