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最初是谁设计的 又是在哪一年开始盛行的
仅供参考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 , 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 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装。
“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 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 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特征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2.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3.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清代男人旗袍以蓝、黑二色为主,但读书人却有相当一部分人穿白、红、紫色的。至于黄色,因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的。
清代妇女的旗袍色彩鲜艳复杂、对比度高,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且认为越多越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用料等花色品种就更是多样。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⑵ 旗袍根据哪个民族
旗袍是根据汉族的民族服饰特点设计的。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汉族的民族服饰。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起源于清朝末年,受到汉族女性服饰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女装。它融合了汉服与其他民族服饰的元素,展现出优雅、端庄的特点。
二、旗袍与汉族服饰的关系
旗袍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汉族的传统服饰,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服饰特点。其开衩、立领、侧摆线条等设计元素,都体现了汉族服饰的特色。同时,旗袍也融合了其他民族服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旗袍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演变为多种款式和风格,但无论怎么变化,其核心设计理念依然是对汉族服饰的继承和发扬。现代旗袍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展现出更多的魅力和风格。
综上所述,旗袍是根据汉族的民族服饰特点设计的,并融合了其他民族服饰的元素。旗袍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⑶ 旗袍分为哪几派
1. 海派旗袍起源于上海,这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大都市。海派旗袍的设计理念在于展现女性的身姿美,强调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和谐。它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西方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海派旗袍的肩袖设计大胆创新,能够根据个人身形量身定制,使得每一件旗袍都如同量身打造的艺术品。其图案设计常常采用精致的刺绣或是各种花纹,使用的面料也是多种多样,充满了丰富的变化。此外,海派旗袍还引入了诸如翻领、V领、荷叶领等西式领型,以及荷叶袖、开衩袖等多样化的袖型。
2. 京派旗袍承袭了北京地区的宫廷文化,因此在风格上显得更为内敛和官方。这种旗袍结合了满族的传统服装与汉族的立领设计,整体造型以直立宽松为特点,颜色偏好深色调,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京派旗袍的边缘装饰常用宽边的滚边设计,长度一般过膝,整体风格较为保守。其图案设计多采用传统的牡丹、梅兰、青瓷等元素,面料主要使用绸缎等高档材质,整体呈现出一种高雅的传统美。
3. 苏派旗袍起源于江南水乡苏州,其风格与京派和海派形成鲜明对比。苏派旗袍的特点在于融合了苏绣的精湛技艺,以及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其面料选用上乘,刺绣工艺复杂且种类繁多,针法细致入微,色彩搭配典雅而纯洁。在传统的基础上,苏派旗袍还进行了创新,引入了斜襟、琵琶襟、双开襟等多样化的设计,深受年轻女性的喜爱。
4. 粤派旗袍,又称广派旗袍,是受西方风格影响较深的旗袍流派之一。它主张“露、亮、奇”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旗袍风格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广东和香港地区,旗袍被称为“长衫”,其样式更为简约,色彩更加丰富,适合日常穿着,同时也适用于特殊场合,如婚礼。粤派旗袍有时会无图案装饰,无绲边盘扣,但在婚礼或重要场合,人们会选择更为繁复样式的旗袍来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