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需介绍日本着装礼仪的书籍,特别是职场所穿的。麻烦懂的人告知一声,谢谢
服饰礼仪: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其特点是一般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现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职业者外,在公共场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妇女喜欢描眉,她们普
商务洽谈
遍爱画略有弯度的细眉,认为这种最具现代女性的气质。
到日本从事商务活动,宜选择在2-6月,9-11月,其它时间当地人多休假或忙于过节。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赠送礼品时,当地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乘电梯和扶梯自动扶梯在日本极为普遍,日本人搭乘自动扶梯时,一般习惯站在左侧(关东的东京地区,而关西大阪地区习惯右侧站立,左侧急行),将右侧让出留给急于前行的人。如两个人同时并排站在自动扶梯当中,将会阻塞信道,妨碍其它人行动。搭乘自动扶梯时,一般应和前面的人(特别是男性前面有女性时)相隔一个台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不必要的误会。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以大米为主食,他们爱吃鱼。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鸭子。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种富有参禅味道,用于陶冶情趣的民族习俗——茶道,虽然不少现代日本青年对此已不感兴趣,但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仍受到社会的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东京汤岛神社里挂满了学生升学祈愿牌汤岛神社类似中国的孔庙,祭奉着在日本素有“学问之神”之称的菅原道真。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各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手势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中国人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有"顶呱呱的意思,而对日本人来说,这个动作表示骂他"你这个老爷子"毫无赞赏之意,在中国伸出小拇指表示"差劲,落后"之意,而在日本则指"女朋友"还有,用拇指和食指做成圆圈表示钱,把它放到嘴边则表示喝酒,食指弯曲是指小偷,朋友分手时握手告别
我家还有个日本制服文化的,
㈢ 关于日本风俗的书
《物语日本》》、《江户日本》、《平安日
本》。
1 说话日本 日本纵横 曹金波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5出版)
2 日本旅游 徐丽娟
中国地图 (2007-09出版
3 漫话日本(新) 李元馥
中信出版社 (2006-05出版)
4 日本风俗习惯 马兰英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3出版)
5 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 李雪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2出版)
6 日本与日本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插图本) 小泉八云
九洲出版社 (2005-11出版
7 日本纵横(日汉对照) 学习研究社
上海外语教育 (2007-03出版)
㈣ 日本人的制服观相关的文献资料哪里有啊,日语文献更好
写论文的?
这种东西最好自己去图书馆去查
㈤ 关于日本风俗礼节的书
我觉得茂吕美耶的书不错,她自己是日本人,又会中文,写的东西很地道。她在新浪上有博客,可以看看哈~
另外,旅美作家张燕淳写了一本《日本四季》,写的是她在日本居住的故事,很好看的书,涉及很多日本民间的风俗。强烈推荐。
下面这个貌似是专业的,我没看过。供楼主参考吧~
㈥ 高分悬赏-急求关于日本服饰文化的书籍、站点、论文!谢谢
来这个贴吧
大量关于日本服饰知识和图片,日本古代史,日本风景,日本文化知识的介绍。
应该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http://tieba..com/f?ct=318898176&tn=KeywordSearch&sc=1278519&pn=0&rn=50&lm=4&rs3=0&word=%B6%AF%C2%FEmtv%B0%C9
㈦ 有没有关于日本文化原型的服装打版书籍
日本文化原型照搬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关键是要能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要求上面,在学习中能有所提升,在工作中能用得上。
而且服装打版是一个需要不断挑战的职业,不能一成不变,工作或学习当中,平时除正常工作学习外,还需要自己有适当的充电能力及渠道以求更大突破,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实用的专业工具书来系统化自己的知识面,以求更大突破.推荐高鸿老师的《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基础入门工具书,实用为主,139元.如果这本书能消化,那么《服装厂纸样大全》可以作一个更好的巩固.也是139元.贵在实用,书中通俗易懂的原理表达结合大量企业实例(这是同类书一般不具备的)对你以后的正式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比较有实用性的帮助。是日本原型结合实际应用的实用工具书。详细介绍你可以上这两本书的网络了解.
㈧ 关于日本的书籍有哪些
日本历史?
战国的行不?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
日本文化
《菊与刀》
㈨ 关于二战日本军服的书
98式热带军服,这种是为了适应日本《帝国方针-南洋作战攻略》而设计出来的太平洋热带制服主要给南方总军下属部队配发
㈩ 关于日本和服的参考文献 要出版的书籍 不要别的乱七八糟的资料
[1]吴宇 陆斌. “和服现象”暴露中国外贸软肋[N]. 中国纺织报,2004-03-11
[2]于佳婕. 日本和服的审美情趣[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1).
[3]何伟,李洪琴. 浅谈日本和服的文化传承[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2).
[4]高岩. 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J]. 辽宁丝绸,2006,(3).
[5]辛艺华.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6]姜淑媛,顾平.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J]. 国外丝绸,2005,(6).
[7]樊宁. 做生意就是做人——记苏州的日本和服大王韩锦途[J]. 中国外资,2003,(10).
[8]邢宇新. 趣谈日本和服[J]. 北京纺织,2002,(2).
[9]顾和华. 日本和服销售回升绉绸、大岛紬用量增加[J]. 丝绸技术,1997,(1).
[10]朱晓春. 从传统走向现代の日本和服[J]. 江苏纺织,1998,(8).
[11]日本和服[J]. 丝绸通讯,1973,(7).
[12]日本和服里料绸的刷染加工技术[J]. 丝绸,1979,(4).
[13]陆国忠. 漫谈日本和服[J]. 世界知识,1980,(9).
[14]周卫中/编译. 借重组提升企业价值[N]. 中国服饰报,2006-02-10(C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