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3年前汶川地震时,背着儿子遗体走25公里回家的父亲,现状如何
说起地震大家都能想起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时候的灾情之重让我们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但也就是在那时候,我们证明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地震改变了程林祥一家人的生活,也让程林祥重新认识到活着的意义,家人的重要性,程林祥带着对大儿子的思念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起色和盼望。
最后的话
一辈子能做一家人就是最大的缘分,活着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逝去的人,但也不要因为挚爱的亲人逝去而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生活总是要继续,不管前路有多少泥泞,抱着希望前进吧。
② 12年前的汶川地震,他背儿子遗体,走25公里回家乡埋葬,后来如何
父母的爱,终究是难以回报的。我们永远会是父母眼中最突出、重要的存在,或许他们不善言辞,也会用行动付出对我们好。在他人眼中无论多平凡的我们,却总能是父母看来最为骄傲的存在,会闪闪发光,是他们生活中可以看见的希望。所以,在父母眼中如此重要的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这份感情。我们的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谁都预想不到明天,更决定不了自己未来的发展。那些拼命努力的人,那些幸福的家庭,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意外之所以叫意外,是因为它就是在意料之外,不给我们任何准备的机会。
在地震中,程林祥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但庆幸的是二儿子程勇及时跑了出来。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名字叫做天乐。尽管这样,在地震中逝去的儿子一直都在他心中,从未忘记。作为父亲,他仍旧要承担起许多的责任,要照顾家庭,要坚强地走下去。我们也要学会与自然相处,注意保护环境,不要让自然灾害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到我们爱的人。大家都知道生命的珍贵,不仅是因为自己,也同时为了爱着你的人。
③ 汶川地震时背着儿子遗体走25公里,带儿回家的父亲,现今如何
我国在建国之后,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国家大发展中,我国迅速发展。后来成功申奥,就在万众期盼着奥运会到来时,一个噩耗发生了。2008年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死伤无数,幸存者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一时间神州大地,黯然失色,人民群众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虽然在灾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救援工作,汶川重建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地震带给那些灾民们的伤害,有些是无法抹去的。比如有些人因为地震而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当初汶川地震时,那位背着儿子遗体走25公里,带儿回家的父亲,现今如何?
父母的爱让人感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也让人落泪。父爱如山,这位父亲在儿子去世之后,所表现的镇定与执着,实在让人们敬佩。父母为孩子撑起了半边天,孩子在长大之后也会孝敬父母。这种相互的照顾、互相之间的关爱,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温情。
④ 当年汶川地震背儿子遗体走回家的父亲,如今过的怎样了
汶川地震中背儿子遗体走回家的人叫做程林祥,他是一个普通人。老程的家在大山的深处,每天上山下山都得走一条,不怎么好走的土路,每天的翻山越岭,绝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但是对于他的大儿子程磊来说,这条土路是他每天的功课,是他的求学之路。
⑤ 12年前汶川地震,背儿遗体走25公里带儿回家的父亲,后来如何
在把大儿子程磊的后事处理好了,程林祥夫妻打算抚养一个孤儿,好让他们的生活不会那么孤单,也好让他们忘掉这悲痛的回忆。可有人劝他收养一个孩子,还不如自己生一个孩子。程林祥夫妻考虑到他们的年纪也不算太年老,也完全有能力自己生育、抚养一个孩子。
于是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不久,程林祥夫妻俩的三儿子“天乐”降临世上,他的到来,也让夫妻俩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重新认识了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昨已逝,明未来,不如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⑥ 当初汶川地震那位背儿子遗体,徒步25公里背儿回家的父亲,后来咋样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类无疑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往往重大的自然灾难皆会给人们带来难以估量的重创,无论是生命,还是心灵,皆会承受巨大的冲击。正是因为有不可预测的灾难,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何为人间真情。灾难从来都不只有痛苦的色彩,亦是亲情、爱情、友情展现得最为浓烈的时候。
程林祥夫妇费尽千辛万苦,最终却也只能找到儿子的尸体,与幸存者比,是不胜的悲伤;与失踪之人比,又多一丝慰藉。带着无限的悲伤与沉痛,程林祥不忍心将儿子丢弃在隔家甚远的异地,决定带儿子回家,哪怕是最后一次,也要归家。
于是,在那段悲伤逆流成河的灾难岁月里,可以看到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背着裹着毯子的儿子,踩着坚定的步伐,穿越25公里,只为把自己的孩子背回家。如此遥远的回家之路,是一位父亲以坚韧的脊背,背负起对自己孩子的无尽之爱,不是惊天动地之举,却充满了沉甸甸的爱,真挚而可贵。
跋涉千山万水的最后一次合家团聚,对在家等候的奶奶和弟弟而言,其心之痛难以言喻。程林祥夫妇将儿子的遗体带回家后,年迈的奶奶哭得泣不成声。只能等回哥哥遗体的程勇,哽咽着将一把手电筒和两本课本放进棺材之中,作为哥哥的陪葬。似乎如此,另一个世界的哥哥再也不惧怕黑暗,又是那个坐在教室里,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少年。
灾难的无情,给万千家庭笼上了一层悲伤的雾纱,让人无助又无奈。时光飞逝,距离惨痛的5.12大地震,已有十二年之久,灾区的震后重建亦取得显著成果。同样的一块土地,它曾历经苦难与泪水,如今在人们的团结与努力之下,重新建起了新的家园,再次有了欢声笑语。而那些不幸逝去的人,依然是万千亲友的心中所念。当时程林祥背着儿子遗体走过的漫长道路,也不复荒凉崎岖的样子,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与生机。
那位被父亲背着最后回一趟家的少年,也依然是父母时刻牵挂着的宝贝。程林祥夫妇经历大地震后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从一开始的难以释怀,逐渐转变为无言地接受。他们二人皆是普通工人,亦是普通家庭的父母,失去大儿子后,他们将后来的第三个儿子取名为”天乐”。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述说着人世间最普通的父母对那早早去往天堂的孩子的祝愿和期盼。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父母爱子之心,不论卓著或细微,点点滴滴,皆是拳拳的爱意。所说这世界最珍贵的东西,答案无疑是父母之爱,其无价,且不求回报,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得到的最美的礼物。
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父母之爱如此柔软温馨,却自有磅礴之势,可以超越一切灾难,超越生死。如同程林祥夫妇一般,万千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未明说半个字,却在一句简单的“回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泪目。
⑦ 那位汶川地震背着儿子遗体,走25公里带儿回家的父亲,过得怎样
有时候人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你能力再强,也无法逃避生老病死,特别是面对自然灾害带给人类影响,真的是无能为力。《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有时候可能一场天灾,就会把辛辛苦苦努力获得一切都毁掉。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的国人都难以忘怀。面对这种情况,人类显得多么渺小,有人还没有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就永远地长眠了,有人连尸体都能找到。那位汶川地震背着儿子遗体,走25公里带儿回家的父亲,过得怎样?
总结
中国很多男人其实蛮疼爱孩子,只是因为不善言辞,不喜欢将感情表达出来。不过在危险的时候,他们能够选择担当,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⑧ 当年汶川地震背儿子遗体走回家的父亲,如今怎样了
但是第二年,他的父亲也遭遇了不测。本来就是平常的一次出门,谁知道就遇上了车祸。他年迈的父亲就在车子的撞击之下,整个人从土路上被撞飞,葬身在百米高的悬崖之下。
整个家都笼罩在父亲死亡的阴影之下。
新修的路,新的希望
上天是残忍的,命运中总有痛苦,但是总不至于叫人绝望。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程林祥很挫败,很痛苦,但他只能把这些都死死地压抑在心里,为了这个家再继续奋斗。正当他整理悲伤面对生活时,一个好消息从天而降——有好心人愿意资助他们修一条新的水泥路。
对于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来说,有一条好路能帮助他们自由上下山是一件很方便的事。对于在车祸中失去父亲的程林祥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新修的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也有了基本的安全防护。程林祥看着崭新的水泥路,感慨万千。他经历了接连失去亲人的痛苦,本以为人生是这么无情,但是又在最无助的时候感受到了外界无私的帮助。他很感激,也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更叫人开心的是,几年以后,他的妻子再次怀上了。新生命的出生,总算是基本扫去了这家人过去的痛苦,给他们的日子添上了新的希望。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程林祥和妻子带儿子回家的行为,是人性中伟大的父爱与母爱,是父母对孩子最无私的温暖与付出。他们的儿子是不幸的,在废墟里丧失了生命。他们也是不幸的,多日的寻觅,最终换来的却是生离死别。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背着儿子回家,实在叫人心酸不已。
但幸运的是,社会的关爱最终回报了这对不幸的父母。这是社会的大爱。正是这些小爱与大爱,人性才显得美丽而动人,人才会觉得温暖与幸福。
⑨ 汶川地震后,走25公里,背儿子遗体回家的父亲,如今还好吗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诗经》
始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有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自幼丧父,孟母为了给小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顾麻烦,多次搬家。起初,他们家住在墓地旁,经常有人来办丧事,拜祭先祖,孟子就和小伙伴学着大人的样子,跪拜,哭叫,玩模拟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不好,不适合小孩子居住,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
并且,程林祥和妻子后来又幸运地生育了一个孩子。孩子的活泼好动像极了他的哥哥,两夫妻有时也忍不住恍惚,思念他们逝去的大儿子,但好在,还有养子和幼子陪伴在他们身边,慰藉他们内心的伤痛。
终
程林祥的行为,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对于孩子无私又深沉的爱。你尚在时,我用一生来疼爱你;你不在了,我用一生来纪念你。幸好,上天又给了他两个如此乖巧可爱的孩子,也算是对于这个父亲,最大的安慰吧。
⑩ 汶川地震父亲身背儿子遗体,徒步25公里带其回家,如今怎样了
人的一生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接受来自世界的挑战。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悲惨的事莫过于亲人逝世,这大概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对于他们来说,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或许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就曾描述过这种痛,在《别鄞女》中,“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而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夫妻俩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为他取了“磊磊”做小名,以此来怀念自己的大儿子。如今,他们的生活也还算不错,每当他们看到和程磊一辈的人成家立业,就会想起自己苦命的儿子,但尽管如此,生活还是要继续。《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里,有一句话是可以被当成格言的:“这一切都会过去”。时间不会抹除程磊存在的痕迹,但希望总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