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泉福木雕工艺品,就在我这里
喜欢黄泉福木雕的可以来红遍天木雕工艺品佛株 来看看
『贰』 贵州图南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贵州图南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徐鑫
成立时间:2012-12-1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2230000002521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瑞金路富康国际商务公馆1804
『叁』 广州文德路,为什么叫文德路
文德路书画街
在清代文德路已俨然“字画一条街”,裱画、售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的店铺鳞次栉比,知名的书店、古玩店、文具店多达几十家,文人雅士都喜欢来这里买笔墨纸砚等文具,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十分热闹。
文献资料显示,文德路字画街兴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18世纪广州“外销画”的出现。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被今天的绘画界称为“外销画”的艺术品开始在广州街头出现,地处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
20世纪上半叶,时局变化急剧,神州大地风雷激荡,历经战火洗礼的文德路,虽然仍然氤氲着自远古而来的深厚文化气息,这条路上不断的毁坏与重建,也见证着这条书画长廊的数度巨变,编织出一幕幕令人或悲或喜的景观。
据周元峥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7年,文德路仍然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街道。当时广东省文联大楼就在文德路,音乐、戏剧、美术协会等在那里设了办公机构。创办于1960年的广州文物商店,即现在的广州文物总店,是全国较早的文物商店之一,出售宋、元、明、清等历代名家字画、玉器、陶瓷等等,粤雅堂、博古斋等店铺是它的门市部。
1953年出生在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五三说,小时候这里很清静,当时有一个在整个广州都很有名的书画装裱社,在那家店,他经常可以碰见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容庚、商承祚二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文德路上的书画商业开始复兴,以出售装饰工艺品较多。如今的文德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经营古玩、字画、陶瓷、裱画的文化市场,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的企业有200多间。这些街铺以小面积为主,但每天有不少画作和工艺品新鲜出炉,一些店铺也以现场作画、现场制作的方式招徕顾客。同时,还有大量产自外地或本地的画作和工艺品从这里转运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尤其是装饰画市场,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从这里进货。
文德路字画文化街
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开发相结合,发展具有浓郁南越历史文化氛围的文化街。
资 料:
文德路是广州书画艺术品的专业街市,有“广州画廊”之称。满街均是装璜颇为精美的字画和工艺品。如果喜欢时尚前卫的风格,可以挑选一些复制西方名家的油画或抽象画。如果对中国传统情有独钟,众多的中国山水画或嵌玉艺术画。此外还有大量如非洲木雕、艺术干花等风格各异的工艺品。
文德路是广州著名的文化街,但经营布局比较分散、文化含量较低。为此,东山区政府将提升文化街的经营档次,重点发展金石古玩、字画、古旧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经营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精品、老字号品牌。目前广州尚未形成一个规范、成熟的古玩、艺术品鉴定和交易场所,该区将大力支持文博单位和投资者在文化街内开设文物鉴定、展示、交易等文化经营项目,市民随时可以到这里进行咨询、鉴定,还可以进行古玩、艺术品的交易。
文德路:百年风雅有余韵
文德路是以前广州文教的中心区。路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旧址,古木参天、荒烟蔓草,南汉皇帝曾在山上修筑宫苑,后来宋军攻陷城池,烧为废墟。宋绍圣三年(1096)在废墟上兴建广州府学,又称广府学宫,规模十分宏大,从市一宫到十三中,都属学宫范围。很多广州人都叫它夫子庙,因为学宫里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七十二贤牌位。学宫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街,西边叫府学西街,东边叫府学东街。府学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米,我们可以想象,府学东街大概也相差无几。
在1918年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中,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因为在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扩路时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为文德路。
从清代至民国年间,文德路一直是书香之地。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来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兴里,一个是卫边街邝家祠,还有一个就是广府学宫里的仰高祠。民国时,广法学院、留法学会、中德学会、律师公会、大同中学、北大同学会,都先后设在学宫之内。诗书礼乐,翰池书帐,真是个风雅之林。
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南馆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贤坊内、清水濠畔,是蜚声四海的南园诗社旧地。元末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这里结南园诗社。孙蕡有“岭南诗宗”之称,才华横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诗人,但他的一生却倒霉透顶,先是受人牵累入狱,获释后又遭人诬陷,谪戍边关,最后竟因曾为大将军蓝玉题画而受株连,被朝廷处死,临刑时仰天长叹:“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记得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读至最后十字,已是泪眼模糊。
五先生死后,南园变成了总镇府花园。后来,诗人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五子遗风,重起炉灶,再结诗社,被称为“后五先生”。人们在南社遗墟上,建抗风轩祀南园前后五先生。
据《粤台征雅录》描述,南园“池榭幽胜,后临清水濠。今有僧居守,读书习静者,多假馆之。”张之洞主政广东时,买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风轩建东南西北前后校书堂六所,以“十峰轩”为总汇,后来由提学使于式枚扩建为名动儒林的广雅书局藏书楼。一批学术名流在这里校刻“广雅丛书”。典藏之丰富,在岭南首屈一指。1912年藏书楼改建为省立中山图书馆。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国父纪念图书馆”,由广东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在学宫翰墨池原址上奠基兴建,1933年建成。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从外部看,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但内部又透出某些欧洲宫廷建筑的影子,虽然已日显残旧褪色,但仍不失庄严典雅。
清水濠已被填为内街,中图南馆亦拆为平地,当年前后五先生引吭悲歌、题诗吟咏之地,如今做了临时停车场。文德路除了广州文物总店(粤雅堂、博古斋)和孙中山文献馆,还为人们保留着一缕昔日的风雅余韵之外,大部分店铺卖的都是廉价的装饰画了。我每次到文献馆,看着那两株拔地倚天、浓荫蔽日的百年古树,默默地耸立于尘嚣之中,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却无从诉说。
『肆』 男生168适合哪套dk制服
你可以去看一下贩卖元气和柴兔入侵图南制服馆。
『伍』 辽宁省沈阳市科技馆和科学技术馆是一个地方吗
一个是沈阳科学宫,在市图南面。
一个是辽宁省科技馆,在浑南,新开的
宁省科学技术馆是辽宁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2011年7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为69,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2,50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1.9米。场馆由常设展览、短期展览、科普特效影院、培训实验室、科普报告等项目组成,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馆。是全省科学普及的阵地,学术交流的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
辽宁省科技馆座落在沈阳市青年大街与文艺路的交汇处。
1982年开工,1988年建成开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全省科学普及的阵地,学术交流的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2011年4月28日爆破拆除。2011年7月在拆除的原址上重建一座新的科学技术馆。新建科学技术馆占地面积为69,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2,50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1.9米。2015年1月18日,辽宁省科技馆新馆试运行。2015年1月辽宁省科技馆对外公布,2015年2月2日起闭馆,重新开放时间暂未确定。
『陆』 科学技术馆属于什么场所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中国科学技术馆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并经常举办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技术馆遵循科普宗旨,按照“确保安全、优质服务”的承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4A级旅游景点”、“首都文明旅游区”和“青年文明号”等。
中国科学技术馆向观众开放三个场馆——A馆(常设主展厅)、B馆(穹幕影厅)和C馆(儿童科学乐园、临时展厅)。
中国科学技术馆设有观众餐厅,餐厅位于科技馆广场西侧,由专业餐饮公司管理为广大观众提供膳食。餐厅总面积1000平米,可同时容纳约300人就餐,就餐环境干净、明亮、整洁,空调以及各种设施齐全,顾客用餐采用方便、卫生的刷卡式消费。在科技馆A馆地下一层和C馆一层还设有可分别容纳80人和100人的快餐厅,旅游团用餐可提前预定。A馆东门北侧设有纪念品部,出售百余种精美的科技馆纪念品和科技特色纪念品。
该馆与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国科技馆建立了定期的情报交换,并进行了人员互访,重视与国外科技馆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技馆出版不定期刊物《科技馆》,编写有《国外科技馆资料汇编》等。
展厅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馆主要由古代传统技术展厅、现代科学技术展厅、电影厅三部分组成。
科技馆设计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陈列着反映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成就的珍品,介绍四大发明及天文、陶瓷、建筑、青铜、冶铸、纺织、刺绣、中医中药、机械、手工艺等学科内容。并陈列有古代的火箭、战船,天文学的浑仪、简仪,设计精巧的水磨、水车、指南针等。
现代科学技术展厅包括大量现代化的,可让参观者亲自动手实践的展陈设施,展示了电磁、力字、机械、声光、信息、核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科技成果,。
中国科技馆的穹幕影厅我国最大的穹幕影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穹幕影厅之一。它的穹幕直径27米,银幕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 470个坐位。 影厅建筑按加拿大IMAX标准设计,采用日本AstrovisionDome70mm/10P 放映系统和美国SPITZ穹形银幕。经中国电影技术研究所检测各项技术指数均优于国家标准。影厅良好的设备组合和科学的建声处理保证了一流的画面质量 和声音效果。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穹幕影厅。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厅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生命与环境,声、光与信息技术,能源与交通,材料与制造技术等各学科不同领域的展品500余项,并陈列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约400项。
『柒』 太极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陈氏太极的另外一个分支是:中国温县南冷架太极拳
学太极,到温县,尽人皆知。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奥,古风浓郁,架式的纯正内家拳。南冷架一直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功夫大师,秦毅风的改良修正了古传太极的繁杂,使南冷太极更加突出实战的作用。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严谨,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
“南冷架”严格按照古法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促代谢,鼓荡真气,强筋壮骨。对敌实战搏击,则攻防兼并,长于“四两拨千斤”,周身劲气,劲若缠丝,绵绵不绝,认真习练2--3年,功力渐深,犹如“临深渊履薄冰而气定神闲,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体会。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酷爱武术,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后来,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出手见红”,在京都留下“拳打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佳话,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有“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为太极拳在高手如云的北京树立了威名,并继而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因出手打死洋人,无法再在北京而返回乡里,所以传博范围不广,实为憾事,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三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据统计,全球有三亿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而从李亦畲的著作,武禹襄是因公到赵堡,一月即回。可见武还是主要从杨处习得太极拳。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李圣端、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陈固安、吴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极拳高手。
5.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 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 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
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有人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8.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 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 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9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禅太极,其原型是佛门古老、神秘、稀有的大悲陀罗尼拳,世人称之为“禅门太极拳”据传是由唐太宗年间少森寺昙宗和尚所创。其风格古朴高雅、慈悲庄严。它不仅蕴含着技击的妙用,更融入了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易理学说,是历代高僧们修身养性的无上法门。禅门太极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采古太极阴阳之法,出入于释、道、儒三教之论。上可成正党,下可得长生,中习保安宁。实为达极乐之径也。
10八卦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有两类:一为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一代掌门赵增福师父所公开的,该拳架系赵堡架第六代宗师张彦。张彦在山东广收门徒,使太极拳拳艺代代相传,传至山东聊城的马永胜先生。马永胜先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最为古老、最为实用的赵堡太极拳创立八卦太极拳,传拳王怀德老先生,王怀德师爷传拳赵增福师父。
由于该拳架在编排上吸收了八卦的理论与形式,使外象具体量化:如按太极分两仪,故拳为二节;两仪生四象,故拳架分四段;在拳架的运动路线上,按:干(开门)西北;离(景门)南;坎(休门)北;兑(惊门)西;震(伤门)东;巽(杜门)东南;艮(生门)东北;坤(死门)西南,严格布阵,故拳为八路,而成外象之八方五位之图。其拳架招势,又取上五禽;下五兽。上五禽:凤;鹤;鹰;燕;雀。下五兽:龙;虎;狮;马;猴。该拳架盘炼起来,颇为壮观。
赵增福师父传授的八卦太极拳有上中下三盘,九十八实战法。
另一种被称为“八卦太极拳”的情况是:当年杨禄禅与八卦拳(掌)祖师董海川;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切磋技艺。董海川发现三种拳艺虽练功方法不同,然则理为一贯,萌生了取太极拳之长,弥补八卦拳之不足的想法,便自编了一套走直趟的类似于太极拳的练功方法,传给了程廷华;刘德宽等弟子。
10.忽雷太极拳.
是从赵堡太极衍生过来,在理论当中包含清代出版的科技书籍<灵台易象志>(一说:<灵台仪像志>),受到书中,三角,杠杆等力学原理影响,在清朝中期诞生,发展于清朝末期.
正式名称是" 方圆活步架".
忽雷意思是该太极演练时所发出之声音犹如"忽如雷咋",是骨头间的摩擦声而已.
忽雷太极是所有太极最强的一种,击败无数拳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它能击败当今西洋所认为最厉害拳种-咏春.
宗师李景延 (1825-1898)
忽雷有特别的忽领(灵)劲,这是其他太极不及的原因.
方圆活步架属内家拳,刚拳系. (除杨式以外其他太极都是刚拳系)
『捌』 好看的日本动漫
少年向动画:
[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这三部堪称JUMP的三座大山
,一定要看的
[灌篮高手]经典中的经典,永远都不会被忘怀的作品
[头文字D]相信你就算没看过周节伦演的也听过,动画比电影精彩N倍,不过人物就不怎么好看了
[钢之炼金术师]
这个我高中时曾火了整整一年,今年四月出了第二季,你应该会喜欢,但这个的漫画就算了,太拖沓了
[杂烩武士]
超经典,渡边信一郎的神作
[七武士]
曾被久藏迷的晕头转向
[闪灵二人组]
在当时的我看来,一直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他们的友情,可是自从知道什么是暧昧,一切都变了味~~~~~~~~
[新撰组异闻录]
我可爱的总司~~~~~~~~
[银魂]
超恶搞,和[新撰组异闻录]对应着看会有无穷乐趣
[柳生十兵卫]
大地丙太朗很早的作品了,人物也说不上美型,但是绝对精彩
[LOVELESS]
想了半天还是把他归在了少年向里,重点提醒的是这是耽美动画,不喜就别看,但没有H画面就是了
[高达00]
既然看鲁鲁修,那么就没道理不看高达00,人设是画[loveless]的高河宫,不会让你失望,这就是我把loveless归在这的原因
[幕末机关说]
蛮好看的
[犬夜叉]
关键词:穿越.耳朵.爱情.战斗
[家庭教师reborn]
前半部更象搞笑故事,后边开始比较正
[soul
eater]
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黑猫]曾经也很火了一把,属于很正规的少年动漫
[网球王子]帅哥那么多,网球的打发那么多,绝招那么多,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棋魂]同[网王]掀起网球热一样,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围棋热
[死亡笔记]推理与反推理,侦察与反侦察,很精彩,很好看,考智力啊
[名侦探柯南]这应该是大家都必看的吧
[驱魔少年]团队的力量,帅哥的力量
[全金属狂潮]机甲类,不过也有讲爱情,也很搞笑
[最游记]当然是翻[西游记],但除人物名字也没什么想象的了,很暧昧
[Fate
stay
night]很好看,有爱情,有格斗
[鬼眼狂刀]就是名字上给人的感觉
[浪客剑心]也是曾经大红大紫的动画
[隐王]也是讲忍术的
[圣魔之血]是说吸血鬼的,那叫一个华丽
[僵尸借贷]很好看
少女向动画:
[NANA]首推,有动画也有漫画,漫画还在连载,因为本人是矢泽的铁杆FAN,所以推漫画,动画不及漫画
[水果篮子]&[我们的存在]
都是大地丙太郎监督的作品,很温馨唯美,音乐也很好
,原作漫画也很好看
[蜂蜜与四叶草]
经典中的经典,快乐中透着淡淡忧伤的大学生活,力推!
[公主公主]
一部比较适合制服控看的动画片
[skip
beat]
是去年十月的新番,动画到25回,第一季完结,漫画已经到139话了,本人很喜欢,就是故事进度太慢了
[他和她的XXX]
男女灵魂互换,只有漫画,森永爱的漫画一向都不错
[砂时计]有电影,电视剧和漫画,但没动画,我也是最近补的漫画,哭得我淅沥哗啦的,很感人
[色诱中毒]
绝对正常向的少女漫画,不要被名字骗了,没有动画
[彩云国物语]
[凉宫春日的忧伤]&
[lucky
star]
不过这两部对初涉动漫的人可能不怎么适合
[学院爱丽丝]很可爱,都是LOLI,正太
[吸血鬼骑士]就是很火拉
[会长是女仆]不过只有漫画,很精彩
[夏目友人帐]通灵的人与鬼魂门的故事,画面很漂亮,故事很感人
[虫师]很感人
复制的
『玖』 广州文德路历史文化
文德路书画街
在清代文德路已俨然“字画一条街”,裱画、售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的店铺鳞次栉比,知名的书店、古玩店、文具店多达几十家,文人雅士都喜欢来这里买笔墨纸砚等文具,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十分热闹。
文献资料显示,文德路字画街兴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18世纪广州“外销画”的出现。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被今天的绘画界称为“外销画”的艺术品开始在广州街头出现,地处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
20世纪上半叶,时局变化急剧,神州大地风雷激荡,历经战火洗礼的文德路,虽然仍然氤氲着自远古而来的深厚文化气息,这条路上不断的毁坏与重建,也见证着这条书画长廊的数度巨变,编织出一幕幕令人或悲或喜的景观。
据周元峥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7年,文德路仍然是充满文化气息的街道。当时广东省文联大楼就在文德路,音乐、戏剧、美术协会等在那里设了办公机构。创办于1960年的广州文物商店,即现在的广州文物总店,是全国较早的文物商店之一,出售宋、元、明、清等历代名家字画、玉器、陶瓷等等,粤雅堂、博古斋等店铺是它的门市部。
1953年出生在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五三说,小时候这里很清静,当时有一个在整个广州都很有名的书画装裱社,在那家店,他经常可以碰见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容庚、商承祚二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文德路上的书画商业开始复兴,以出售装饰工艺品较多。如今的文德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经营古玩、字画、陶瓷、裱画的文化市场,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的企业有200多间。这些街铺以小面积为主,但每天有不少画作和工艺品新鲜出炉,一些店铺也以现场作画、现场制作的方式招徕顾客。同时,还有大量产自外地或本地的画作和工艺品从这里转运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尤其是装饰画市场,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从这里进货。
文德路字画文化街
以经营字画、文物及装饰工艺品为主,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开发相结合,发展具有浓郁南越历史文化氛围的文化街。
资 料:
文德路是广州书画艺术品的专业街市,有“广州画廊”之称。满街均是装璜颇为精美的字画和工艺品。如果喜欢时尚前卫的风格,可以挑选一些复制西方名家的油画或抽象画。如果对中国传统情有独钟,众多的中国山水画或嵌玉艺术画。此外还有大量如非洲木雕、艺术干花等风格各异的工艺品。
文德路是广州著名的文化街,但经营布局比较分散、文化含量较低。为此,东山区政府将提升文化街的经营档次,重点发展金石古玩、字画、古旧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经营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精品、老字号品牌。目前广州尚未形成一个规范、成熟的古玩、艺术品鉴定和交易场所,该区将大力支持文博单位和投资者在文化街内开设文物鉴定、展示、交易等文化经营项目,市民随时可以到这里进行咨询、鉴定,还可以进行古玩、艺术品的交易。
文德路:百年风雅有余韵
文德路是以前广州文教的中心区。路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旧址,古木参天、荒烟蔓草,南汉皇帝曾在山上修筑宫苑,后来宋军攻陷城池,烧为废墟。宋绍圣三年(1096)在废墟上兴建广州府学,又称广府学宫,规模十分宏大,从市一宫到十三中,都属学宫范围。很多广州人都叫它夫子庙,因为学宫里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七十二贤牌位。学宫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街,西边叫府学西街,东边叫府学东街。府学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米,我们可以想象,府学东街大概也相差无几。
在1918年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中,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因为在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扩路时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为文德路。
从清代至民国年间,文德路一直是书香之地。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来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兴里,一个是卫边街邝家祠,还有一个就是广府学宫里的仰高祠。民国时,广法学院、留法学会、中德学会、律师公会、大同中学、北大同学会,都先后设在学宫之内。诗书礼乐,翰池书帐,真是个风雅之林。
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南馆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贤坊内、清水濠畔,是蜚声四海的南园诗社旧地。元末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这里结南园诗社。孙蕡有“岭南诗宗”之称,才华横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诗人,但他的一生却倒霉透顶,先是受人牵累入狱,获释后又遭人诬陷,谪戍边关,最后竟因曾为大将军蓝玉题画而受株连,被朝廷处死,临刑时仰天长叹:“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记得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读至最后十字,已是泪眼模糊。
五先生死后,南园变成了总镇府花园。后来,诗人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五子遗风,重起炉灶,再结诗社,被称为“后五先生”。人们在南社遗墟上,建抗风轩祀南园前后五先生。
据《粤台征雅录》描述,南园“池榭幽胜,后临清水濠。今有僧居守,读书习静者,多假馆之。”张之洞主政广东时,买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风轩建东南西北前后校书堂六所,以“十峰轩”为总汇,后来由提学使于式枚扩建为名动儒林的广雅书局藏书楼。一批学术名流在这里校刻“广雅丛书”。典藏之丰富,在岭南首屈一指。1912年藏书楼改建为省立中山图书馆。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国父纪念图书馆”,由广东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在学宫翰墨池原址上奠基兴建,1933年建成。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从外部看,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但内部又透出某些欧洲宫廷建筑的影子,虽然已日显残旧褪色,但仍不失庄严典雅。
清水濠已被填为内街,中图南馆亦拆为平地,当年前后五先生引吭悲歌、题诗吟咏之地,如今做了临时停车场。文德路除了广州文物总店(粤雅堂、博古斋)和孙中山文献馆,还为人们保留着一缕昔日的风雅余韵之外,大部分店铺卖的都是廉价的装饰画了。我每次到文献馆,看着那两株拔地倚天、浓荫蔽日的百年古树,默默地耸立于尘嚣之中,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却无从诉说。
『拾』 马陆丰登工业园
商场:银行:上海农商银行ATM 餐饮:封顺饭庄、川味家常菜、湘味人家、申岗酒家、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华茂机械经营部、三峡风情川菜、大唐江鲜土菜馆、盛唐饭店、喜悦酒楼、图南饭店 酒店:阿露玛咖啡(上海)有限公司、明古连(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碧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上海展图旅店、丰茂日吉宾馆、图南宾馆浴场 超市:骏发生活购物中心丰登店、嘉联超市赵家店、华联超市NO.2497、照俊综合经营部、葛家宅超市、家家乐超市、沃尔美鞋服超市马陆店、好又多彭封店、联华丰登店、联华仓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