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些不明白的问题
回答1:
因和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果,指的是因缘果报一个整体过程,在佛法中没有什么“注定”的概念,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由于缘(各种内外影响的条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响新的因。人的一生都是处在无数的因、缘、果的交汇中。因来源于自己以前的行为,或是前生,或是今生,但主要是今生的作为。因,只是以前的一切业行种下的推动力,只是一种发起的种子,没有后来的缘(也就是条件),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和发展、乃至成熟。缘来于自己和身边一切偶然的变化,结合自己的内心意识而生起行为,成为促进前因得以成熟的力量。果是有因有缘而来,并对下一个问题、下一个情况形成新的因。因此一切果都可由于我们的主动作为而改变,也就是说,一切生活的顺和不顺,都是自己当下无知无明的结果,无论是远亲债主找麻烦还是自己的业障太深,其实都是这个无明烦恼能否产生结果的“缘”。
回答2:
在佛法正见中,并不在意鬼或是远亲债主之类说法,这些是佛教流行后与有些民间习俗结合后的产物。鬼道众生只是受报,并没有什么能够影响我们的特殊意识,一切意识感受不过是我们在人道这一生的妄念,是我们自己的恐惧,是我们自己的忧虑、对既往罪错的畏惧。原因还是看第一点的回答,即,冤亲或鬼道众生,其实是我们自己思维的“缘”,而后才有了我们自我感受的种种所谓干扰和折磨。心不生烦恼,不产生妄念妄见解,那么谁都不会去折磨你。
回答3:
这类真言的本意是提醒自己不要说错经文、漏断经文,并不是说做一个代替经文的偷懒方法。如果是正确的去读诵,那么多读几遍补缺真言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是说以读这个来代替学习佛经,或者是弥补自己的念经功课,似乎就有些投机取巧吧?关键还是在于发心。心中有正见正思维,读经是为了自我的修养,则不在于读多少遍经文,也不在乎中间是否脱漏几句文词;如果正确的认识并不清楚,读的再多再好听也没有意义,顶多积些福德而已。
回答4:
精神分裂症等情感类疾病,既有前世的因,也有今世的因,更多的还是在今生,是自己不能应对外界无常的五蕴而产生的情志上的疑惑,疑惑加深则成混乱,混乱不绝则成疾病。正常人能够不受干扰,是因为心志明确,外缘不生,自然后果不起。精神问题,与其他的病一样,也是属于五蕴盛苦,也是心生妄念而起。所谓的因,有前世业行的果报,更多的是今世作为在自己内心产生的矛盾冲突,因无法排解,而使无明烦恼产生,或嗔,或喜,或悲,或痴,都是心病。心病由心治,需要了解的其中的根源。或是有惧怕,或是有贪恋,或是有痴迷。心治需才佛法灭妄心执著来解。佛法讲,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认识并除去心中是妄想杂念,就可以免除精神问题。排除的办法就是一个:制心。只要能够制服妄动的心念,就可以由静生定,由定生慧,最后做到如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