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是如何改掉拖延症这个毛病的
我理解的拖延症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不行动,能偷懒就偷懒,甚至于到最后一刻也不行动,最后直接放弃。这是现代人应对快节奏生活的消极反应,也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通病。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被拖延症控制的我们真的很无奈,想做却做不到真的让人很不爽。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B. 磨人的小妖精,要怎么才能好弄掉一点
额额。。。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心里喜欢的感觉罢了
C.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克服拖延症
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该词的最初出现在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拖延症”正式成为病症,相关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 - 成因拖延症的成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特质论拖延症 研究者把拖延视为个性特质的反映,受个体尽责性、特质焦虑、懒惰、低自我效能感等个性根源影响。动机论 研究者认为期望水平、恐惧失败、完美主义定向、自我妨碍和自律需求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拖延行为。调节论 研究者将拖延视为行为自我调节的失败,是个体不能很好地协调个性、动机、认知与情境因素的结果拖延症 - 生理 关于拖延症的生理学根源研究,目前(指2009年)大多围绕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拖延症 - 类型拖延症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安吉拉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弗拉里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1、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2、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3、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拖延症 - 表现拖延症 1、没有自信。 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2.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5.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6. 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拖延症 - 影响拖延症1、因拖拉耽误工作或学业;2、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3、拖垮身体。 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4、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 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拖延症 - 对策对症解决1、完美主义型的拖延者:做事情要尽善尽美,所以不愿匆忙开始。解决办法: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每有一点进步都鼓励自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因此不必要求自己达到完美。2、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解决办法: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的心态,每天尽可能多完成任务。3、自我贬低: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当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却认为是运气。 解决办法:对自己有信心,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对症解决 1、完美主义型的拖延者:做事情要尽善尽美,所以不愿匆忙开始。解决办法: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每有一点进步都鼓励自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因此不必要求自己达到完美。2、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解决办法: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的心态,每天尽可能多完成任务。3、自我贬低: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当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却认为是运气。 解决办法:对自己有信心,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4]行为纠正拖延症1、主次有序。 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类,把它们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本上列出来,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2、有效切割。 把大任务或完成时间比较长的任务切割成一个个小任务,按时间进程确定一系列的具体目标,然后再逐个攻破,并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对自己的执行力在内心奖励一次。3、消除干扰。将这一切可能影响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屏蔽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4、互相监督。 有拖拉习惯的同事或朋友相互间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约相互鼓励和督促,这样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会有效降低拖延的概率。如何积极地克服拖延症呢?心理学家给出了很赞的答案。马里兰的律师唐娜怀特(Dana Moylan Wright)被恶性循环搅得焦头烂额——工作堆积得越多,她工作的动力就越低。 “那一刻,我所有的工作都到了交付的截止日期,然而我却没办法让自己开始动手做任何事情。”她说,“我的焦虑情绪已经完全进入了咆哮帝的水平。” 2005年的一天,42岁的怀特小姐正在网上冲着浪,而一边压在手头的东西已经被她抛到外太空去了。她输入搜索“拖延症”,希望能够找到解药。然而相反的,她发现了一个开发拓展自己这一习性的方法——“结构化拖延法”(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拖延也可以很艺术 这一独创观念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姜佩里。结构化拖延法包括从小件的、优先性低的事情做起,从而建立一种成就感,然后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佩里先生作为一个慢性拖延症患者,建议同类们选择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在攻克其他工作之前先推迟一阵。“不要为自己这样的操作安排感到羞耻。”他说。提倡“结构化拖延法”的佩里教授 佩里先生说,人们总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最大的并且最重要的职责上,然后把时间浪费在无收益的活动上,比如上上网,看看电视什么的。佩里的网站放置了一张“工作没做但是仍然在用海草跳绳”的照片。他建议拖延症患者们用比较不艰难的(而且很有用的)工作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跟进客户,完成开支报告或者阅读行业新闻。他说,聪明的拖延者可以获得“高效”的好名声,同时也可以继续“屈服”于自己拖延的冲动。佩里正在实践“工作没做但是仍然在用海草跳绳”。 但是如果遇到了重要工作怎么办?佩里先生说,要么不可变更的截止日期会逼着人行动,要么拖延者会获取足够的信息和观点支持他们去直面任务。完成一部分工作并不妨碍我们对拖延的热爱 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根源及经济效应研究,其中之一就是佩里的拖延理论,佩里的理论虽不是由严密的科学推导得来,但好在源于自身,有实践为证。研究拖延症的心理学家们估计80%-95%的大学学生会拖延,其中的一半是日常性的拖延者;介于15%到20%的成人也是习惯性的拖延者。皮尔斯·斯蒂尔(PiersSteel)是卡里加尔大学副教授,也是即将出版的《拖延等式》(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一书的作者。他估计拖延使美国经济每年经受了数千亿的损失。斯蒂尔先生说仅仅电脑游戏扫雷和纸牌就为虚耗的时间和失去的生产力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这个世界上既没有“为什么人们会拖延”的单一解释,也没有“如何克服这种行为”的单一方法。各种建议包括设定目标,或者分割大块任务成一系列小任务,以及精力规划——也就是计划在处理较难任务的时候选择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刻,通常选择在早上10点左右。有些人推荐复杂的时间管理和组织系统;另一些则强烈推荐拖延者集中精神在积极正向的目标上,比如花更多精力在专业进修或者家庭的团聚时光上。“拖延症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拖延研究组主管提摩太·皮奇乐(Timothy Pychyl)说。虽然如此,皮奇乐先生很欣赏佩里先生玩世不恭的方法,也认为或许这个方法很实用。“也许这并不能解决每个人的问题,但是……有些人则可能会在拒绝做某些事情的同时就把一堆工作做完了。” 马里兰的律师怀特小姐说,结构化拖延法帮助她能够更谨慎并且有效地关注并处理工作。“只要我能感觉到我在拒绝做某件事,我就能赶驴子赶马地让自己去干活。”她说。讨厌拖延?你可以有快感,也可以很成功特麦透普·寇乐多耶(Temitope Koledoye)是费城的一名市场部主管,2003年她被诊断出注意力不集中症(ADD)。她认为“结构化拖延法”的技巧帮助了她在自己和大项目之间建立了一个精神空间用来协调处理自己。“当我在处理很小的事情的时候,脑袋里仍然想着那些我必须要做的大事情。”她说,“我要专注我的思想。” 就算是小小的成就,比如在线缴纳一些款项或者为出差的旅行打包,都能为她提供的一整天的满足感。她说:“你不会感觉到失败,因为你确实把事情做成了。人生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佩里先生认为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做事习惯而感到不快,因为罪恶感会打消干劲儿,反而强化要延迟的欲望。墨西哥城的犹安裘德·瑞古雷斯(Juanjode Regules)曾因厌工而寻求治疗。在读了斯坦福教授的文章后,他感到“罪恶感减少了一大半儿”。作为某墨西哥建筑公司工作的前人力资源主管,德瑞古雷斯先生说,他长年依靠雇员们为他解决可怕的任务,他使用的这个大招则被调侃为“拖延领导力”。 德瑞古雷斯先生四月份离开了他的前雇主转去做自己的软件生意。他赞扬佩里先生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拖延模式,“我觉得很好。一边赚钱,一边还在拖延。”德瑞古雷斯先生说。
D. 如何搞定一个有拖延症的人
拖延症,还是拖延症。
你一定也会有某个想要完成的目标,这目标如此重要,以至于时常就要在脑中响起。
可是,在做这件重要的事情之前,得需要先整理一下桌面,打扫一遍卫生,或者不行再整理一圈家务。最后,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呀,要做的事当然还没开始。带着悔恨、歉意,完成了一次拖延。
拖延是生活中的常事。拖延,会带来焦虑、不安、自责。我们为自己的没有按计划行事,而感到焦虑、后悔,就仿佛这焦虑能够约束我们,下一次不再拖延。
可是,往往恰恰相反。
拖延之所以能成为”症“,就是因为我们会深陷其中,不光是行为上,而是在情绪上,也陷入怪圈。
针对拖延,江湖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解法。而在所有针对拖延的分析中,我倾向于认为应该认识拖延背后的情绪。
人做一件事情需要动机。有些事情,不用别人催,自己也不用纠结,很快就完成了。你应该有这种类似的感受吧?而你也许不知道的是,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内心也同样会有某种动机。只不过,在意识层面,这样的动机并未浮现。
也就是说,人是在对事务进行“选择性”拖延。被“拖延”的事情,自然有被拖延的内心逻辑和内在道理。
不要单纯因为某一件事的拖延,而陷入“自责-重复”的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拖延的过程中,人也能创造价值。很多作家都是在交稿的最后期限来临前,灵感爆发,奋笔疾书。
我们的生活是由多种需求构成的。在拖延某一件事的时候,你大可以安排其他事。轮换着做一些事情,换换脑子,你可以把生活安排的更好。下次记得在待办事务的清单上,多列几个可以做的事情。这样,即便上面那个“最紧迫”的事情暂时不想做,记住还有下面很多事情可以任意选择。
还有的时候,你什么事都不相干。而什么都不干——也是人众多需求的一种。这个时候,就放松下来,哪怕是关了灯,放一段舒适的音乐,静静地休息也好。
众多拖延中,晚睡,也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地球一如既往的照常速运转,而人类却越睡越晚。我的好多朋友,白天忙一天,加班。下班了回去,吃完饭收拾完,其实已经不早了,却挺着不睡。不是不困——而是觉得就这么结束一天,活得太没有意义了。
恩,那什么是意义呢?挺大后半夜,又获得了什么意义呢?
我们甚至没有勇气结束一天,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整。多少工作狂不仅累坏了自己的身体,也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必须指出的是,拖延,是绝大数人的共性。拖延症,目前在学界还没有将其定义为心理或精神疾病。
拖延症,是一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其背后的原因,则可能与心理的不良状态或疾病有关。比如,当你陷入焦虑、抑郁时,无法安排好生活的节奏,造成拖延。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有一句话说,关于焦虑,最大的不应该就是,因为陷入焦虑而感到焦虑。
对于拖延,也或是如此。对待它,就像对待生活,享受它,体验它。
记得时常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E. 如何改掉拖延症有经验的朋友进来说说
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和治疗拖延症。但我倾向于将他的理论简化一些。
你的行为似乎受两个人支配,一个是“应该”,一个是“愿意”,但最终“拍板”的那个人是“愿意”。不知你是否能理解。
“应该”就是你根据你的所学,你的经验以及亲戚朋友对你的希冀,会有一个理性的计划——比如每天晚上要背20个英语单词,因为你知道,学好英语,就眼前而言,你会取得好成绩,就将来而言,可以开阔眼界,和国外同行交流等等。“应该”的优点是有长远眼光,缺点是有时会考虑不周,比如无视你己经很疲劳,比如无视你前十天背的单词都忘光了,再这样背下去,你也记不住多少单词。“应该”还有一个特点是他做的决定都很有根据,你很清楚地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背单词”这个决定。
“愿意”指挥你的行动主要出于“本能”,他是直接作出决定的人,“愿意”和“应该”正好相反,“愿意”会综合衡量各种因素,你是否很累,你这样背单词以前有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你背了单词是否会得到奖赏等等。但是“愿意”的目光比较短浅,他不会考虑你所作的决定会有什么什么长远影响,是“应该”告诉他你的决定对将来有什么影响。“愿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他做的决定,他往往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你前几天背的单词都忘了,于是你很沮丧,所以你一背单词,“愿意”就会知道你又要沮丧了,但是他不告诉你因为你会沮丧,他才阻止你背单词。
如果“应该”和“愿意”的意见不同,最后还是“愿意”做最终的决定。因此你就会很奇怪你为什么知道明明应该做什么却不去做。到了最后关头,比如你再不背单词,考试就要不及格了,“愿意”终于发现你要是不背单词,会面临更大的沮丧,他也会同意你背单词。这样他们两个的意见就统一了。但这往往是发生在最后的关头,于是就形成了拖延症。
如何才能用这个理论治疗拖延症呢?核心方案就是让“应该”和“愿意”不要总发生冲突。“应该”应该多问问“愿意”:你为什么不同意我做明明正确的事情?也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一味唱高调,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一天根本记不住20个单词,从而导致你的沮丧。“愿意”应该多想想:每天背20个单词真的能把你累坏吗?记不住单词的沮丧真那么重要吗?也要及时和“应该”沟通,不要“一意孤行”。
换一种说法就是:做理性的决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让决定更理性。同时也要善于发掘潜意识里隐藏的一些不合理的对现实的恐惧。
对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对话,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做。你自己能做的就是,在“犯懒”的时候寻找懒的根源,再仔细考虑这个根源是否站得住脚。
另外,你有没有注意:你发怒的时候,是不会拖延事情的。
发怒是一种在进化上有优势的情绪,所以才得以在进化中保留,并非人们常说的——发怒既伤身体,又容易失去理智,把事情搞砸。
因此,想治疗拖延症,就应该适当发怒。关键是如何发怒才不至于和周围的人感情搞僵,我的建议是参加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既激活了对抗性的情绪反应,又增进了朋友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F. 怎么制服拖延症
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计划,以及完成时间。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请朋友,亲戚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