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看现在的和尚
什么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品质善良的,有品质下劣的,有动机纯正的,有动机不纯的,有懂法的,有不懂法的,怎么能责其个个都好呢?你所说的,只是不好的一部分人罢了。
古时候的玄奘、鉴真、一行,近代的印光、弘一等高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代佛宣扬,对人讲说佛法,劝人为善,福国利民,化度众生,是大有益于世间的。现在虽不及古时,可是到处仍有讲经说法,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化度人家的高僧。因你没有学习佛法,所以没有看到。你只看见不懂佛法,不守清规的庸僧,便怀疑佛法不好,那就大错了。
佛教徒良莠不齐,不能归罪与佛教。要知道,一大片谷地里面有几茎稗子,这是难免的。况且这少数略懂佛法,品行不正的人,若是全不懂佛法,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更坏。
再说,学佛不是一发心修习就可以把行为修正过来的。一部分学佛的人确是真心学佛,可是他们过去世所带来的恶习气,一时不容易除去,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反不如恶习浅而未学佛的来得正直。可是我们只见他们行为失当,而不知道他们暗地里在对佛深深忏悔,毅然决然地想逐渐洗清自己的污渍。对于这种人,我们正应当以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同情他们,鼓励他们,对于他们的前途,寄予极大希望才是。
还有一点,学佛要真信实践,不是披上袈裟挂串数珠,念句佛号,就算尽学佛的能事了。真实学佛的,一定要心心念佛,坚持五戒,奉行十善,修习六度。
那一部分借学佛为名,行偷盗之实的人,我们怎么可以承认他们是佛门弟子呢?譬如我们不能误认穿着漂亮西装,披上雪白工作衣,挂了个听诊器的就是医生。一定要考察他的医理是不是高深,为病人诊断是不是悉心研究,用药是不是准确;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部分的滑头医生,而怀疑医药是无用的。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和佛所指示我们的法门,不是学习某一部分不守清规以身谤法的和尚和居士,我们需以佛说的经典为学习的准绳,而依教奉行。
② 和尚怎么看出来高低
看点多少,点越多级别越高
③ 你们对和尚怎么看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随后传向世界,分为汉传佛教(以汉地为主)、藏传佛教(以藏地为主)和南传佛教(以东南亚为主)三大流域,他们之间的区别类似于一所大学的三大学区。我们所谓的“和尚”,就类似于里面的专科生(佛祖是校长,菩萨相当于系主任),他们作为一名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独身、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财产钱物、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普度众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是选择了一条“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人之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的伟大行为,值得表示赞叹和敬仰!
也唯其如此,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形形色色冒充和尚的人,我们要学会鉴别:
1、中国僧人不得出外化缘。这是全国佛教界统一通过并由中国佛教协会公布的。同时,1983年中佛协还发文禁止僧人在头上烫疤的行为。
2、在路上,凡是主动向你要钱、要物的;看相算命的;看风水的;自称活佛大师的;木有生活费或路费来讨钱的;上门化缘的;送护身符的;推销各种开光法物的;谎称庙里做功德来募捐或集资建庙的;手拿化缘簿及相关证明,号称某处僧人或居士,走街串巷沿途募化的……等等,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至于送给你的护身符,看看上面有没有佛菩萨像,若有,就不要随地扔掉(因为人是假的,但佛菩萨真实存在),这会折损我们的福报,如果嫌麻烦的话,就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用火烧掉。
3、真正的僧人只在寺院活动;寺院不收门票,不烧高香,不做高价法事,帮助你但从不谈钱,也就是说,你给他的每一份供养,都是你心甘情愿的。这就是鉴定的标准。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办法,你拿本楞严咒在手上请他背出来,背不出来就是假的(因为楞严咒为每日早课必修)。
④ 和尚穿正常衣服可以吗
法律不管,但是僧人应有僧人的仪表,僧人的衣服要和在家人的区分开来,这样不会混淆不分。
为何在家人的衣服不可模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的衣服也不可模仿在家人的衣服,理由何在?
佛陀制定出家人的衣服,不能与在家(白衣)人的制服一样,其理由有两点:一、表征出家修行之形象,乃以出世解脱为宗旨,为利益众生出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为方便,故号称方外客或沙门(梵语sramana),或修道行者。二、表征僧俗之身份有别,才不至于混杂立场,带来模棱两可。
当今之佛教界有许多道场鼓励在家人的衣服,一一模仿出家人的制服,如此一来,往往不易分辨是出家人或在家人,因而颠倒事实,在一次的因缘中,我顶礼过一位在家人,原来他模仿出家人的制服,上衣与下裤完全一模一样,而且又脚穿罗汉鞋,肩背著僧袋,仿佛是一位道貌岸然有道高僧,我将要顶礼的当下,这位老和尚开口道:‘哇啊!师父啊!不行不行啊!我不是出家人,我是在家人啊!惭愧惭愧!’
诸如此类的情况,多得不胜枚举,是好是坏,是对是非,我们不难明白,正信佛弟子焉能模仿出家形象呢?这种非僧非俗的形象产生误导的机率,可说频频日升,真令佛门大伤元气,诸佛菩萨欲挽回这变质之歪风,实在束手无策,佛门亦不断呼吁,这般在家模仿弟子,始终坚持不变,岂不是证实佛陀之预言已兑现,末法僧俗颠倒,正法不张,戒律松驰,佛教不败也得伤痕累累。
梵网经云:“应教身所著袈裟(梵语kasaya),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国土中,国人所著衣服,比丘(梵语bhiksu)皆应与其俗服有异。”
如有帮助,谢谢采纳~
⑤ 动漫中不正经的野和尚,有哪些打破清规戒律的
来看一下在动漫中有哪些打破清规戒律的野和尚吧。
动漫中的僧侣基本上有肉,吃肉,这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此外,僧侣的职业薪水仍然很高,待遇也不错。看看动漫中的这些外国僧侣。
1.青之驱魔师-胜吕龙士
这个又秃又矮的小和尚,凭借着巨大的力量,终于嫁给了他的梦中女神18号,他非常高兴。
以上角色在动漫中打破清规戒律的野和尚。
⑥ 一个和尚一分齐 说的是什么
你好,答案是牛
牛与人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在农业社会,更是人类最得力的助手,若是没有牛的协助,也许人类社会不会进步这麼快。牛的动作较缓,但有毅力,且耐劳苦,因此牛年生的人也具有此特性,不管别人怎麼说,或周遭如何困苦,他会不在乎地以自己的步调一步一步做下去,最后也会完成任务的。因为,他们在做之前已经过慢慢的考虑,有时考虑时间长了一些,会让他人觉得动作太慢,不过,一旦付之行动,一定连喘气和疲倦也不露地完成。
⑦ 和尚翁的化解制服怎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关系中爱和恨同源,有时候爱和恨只在一念间,比如,当一个人爱一个人却得不到回馈,或者说没有得到预期值(丰木注:例如,我以为你会如何如何,结果你却没有如何如何,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并且还受到伤害,便开始转用恨的方式来发泄。本质上来说,恨是一种对他人心理上的抱怨、攻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在潜意识下自动开启了”自我麻醉”“自我安慰“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模式,是对自己爱的情绪不能释怀的转移和消解,通过对特定对象的恨意和愤怒让自己相信不再爱了,也许,恨也是最后放下的一种方式。
⑧ 和尚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啊
胡彦斌-和尚 丛林深处一座破庙不为香客关注 一个和尚形单孤独与世隔绝没人光顾 穿着打满补丁的僧服寒风吹透身上的破布 看家狗瘦的皮包骨一日三餐以吃草为主 庙里神仙破碎斑驳依然摆着pose瞪着眼珠 神龛前的帘布挂着硕大的黑蜘蛛 和尚虽然没人监督照样念经颂佛 吃粮全靠自己耕锄见了可作荤菜的猎物不敢捕 早起晚睡看起来很忙碌兢兢业业从不知道辛苦 偶尔来了赶路的歇脚此处斋饭恭候并指明下山的路 要是烧香的是位年轻的女施主吓得和尚直念阿弥陀佛 年复一年和尚变得残年风烛 年复一年和尚变得残年风烛 心中有佛行善只是衣钵 扶幼助儒岂能熟视无睹 权贵财富本是身外之物 习文弄武求知强身之路 心中有佛行善只是衣钵 孤单寂寞静心修炼脱俗 茶淡食粗穿肠都是污浊 不辞劳苦修得来世成佛 阿弥陀佛
⑨ 和尚也是普通人,他们是怎么解决“生理需求”方丈说出真相,你怎么看
对于我们来说,本身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七情就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而六欲就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而大家也都知道出家当和尚的那些高僧们都是清心寡欲的,他们所信奉佛教,而且也是中古佛教文化最大的支持者,即使是平常的普通来这个神圣的时髦里也会有一种心生敬佩的感觉,毕竟这里是佛门,很干净、圣洁、清净的地方。
如果说在花天酒地的环境下生活久了话,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的疲惫,有些白领甚至更高层次的人都会抽出时间到寺庙体验一次出家的感觉,这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到底一种放松,让自己仅仅。其实,这种体验真的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清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网友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
⑩ 《笑傲江湖》中仪琳的父亲不戒和尚,他的武功如何
不戒法师的内力深厚,但是《笑傲江湖》的武术体系是招式优先,所以不戒法师仅仅称得上高手,应该是和莫大先生一个档次的高手。
在谈论不戒大师的武功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笑傲江湖》中的武功体系。金庸在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等书中都是强调内功的强大,往往招数在精妙的高手,也不如内功深厚的人厉害。这一点从慕容复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慕容复身为与乔峰齐名的英雄靠的不是他高深的内功,二是以彼之道换彼身的家传绝学,是招数精妙。可是这样一个人物却频频败给内力深厚的高手。
但是要知道笑傲江湖的武术体系下,内力深厚可不一定吃香。不戒大师虽然内力精纯深厚,但是毕竟不是什么绝世神功,无法为他的战力提供加成,而且不戒大师的武功招式不够精妙。在与八大魔教长老进行对决时,不戒法师虽然内力深厚,但因为招式不够精妙,所以处于下风。
因此真要给不戒法师的武功进行定档的话,不戒法师应该是和莫大先生一个级别,高于没练辟邪剑法之前的岳不群,低于左冷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