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襄城县斌英中学的近期建设
建设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水平不仅能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能反映学校决策者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建设数字化校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
建设数字化校园,除我校已经具备的多媒体网络系统、校园电视系统外,我们还将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购物卡、请假卡等,家长只要登录我校网站,即可对学生在校情况有清晰了解。
数字化校园建设能有效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资源充分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我们会用行动走在校园数字化建设前列。
B. 襄城县斌英中学跑操歌曲是
只说重点:襄城县斌英中学组织机构代码,可询问襄城县斌英中学办公室、教务处。学校的说法解释是最权威的。
C. 襄城县斌英中中学组织机构代码是多少
只说重点:
襄城县斌英中学组织机构代码,
可询问襄城县斌英中学办公室、教务处。
学校的说法解释是最权威的。
D. 襄城县斌英中学的斌英理念
“过化存神”是斌英教育教学核心理念,也是斌英教育良知核心体现,更是斌英人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过化存神一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意为: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儒家认为“天地万物人为贵”。人之所以“为贵”,并不在于人具有超乎万物的本领,而是因为人是最富灵性的,能够通过自我修养,使得身、心、天、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斌英的教育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学识修养和道德修养,强调了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让教师以自我的学识和精神修养影响、感化受教育者,让浓厚的校园文化无声浸润受教育者,培植学生人之为人的所有美好情感,使其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品行端正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受教育者各得其正,充分表现或实现其本性,使生命得以善养,得其善终,这是斌英教育对生命最大的善待和尊重 。
E. 襄城县斌英中学的介绍
襄城县斌英中学,始建于三十年代的安阳,1937年迁来襄县。1994年9月6日,城关一中恢复原校名。
F. 襄城县哪所公立初中最好呢
肯定是襄城县颍阳一中了!!!不仅因为她是我的母校,而更是因为她独特的育人魅力!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她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公办学校,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新杨庄村,东临311国道,北靠颍冢公路。始建于1986年9月,现有27个教学班,1604名学生,教职工122人,建筑面积19006.8㎡,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和一栋教师住宅楼,有标准化的运动场、微机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学校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另外,她校园环境优美,有襄城县“花园学校”之称呢!
她以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创新”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特色意识和科研兴校意识。学校实行小班授课,教师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体差异,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听完我的介绍,你认为她怎么样呢?
G. 河南许昌市襄县斌英中学初三高考成成绩查询。
河南许昌市襄县斌英中学初三高考成绩查询,此人或许缺考,别人可能但不一定能查到,请把名字,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报来,本人乐意为您服务,不过七月底,河南许昌市襄县斌英中学初三高考成绩以通知本人。
H. 襄城县斌英中学的学校历史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基督教传至河南安阳,同年夏加拿大基督教牧师古约翰、季理斐在安阳北关铸钟街购地,先后建立教堂、贤英中学、医院、宿舍10余幢,俗称“东洋房”,其中贤英中学即为斌英中学的前身,是基督教会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加拿大传教士进入豫北传教伊始就借鉴了早先来中国的天主教会及其他基督新教派别的传教经验,注重以教育和医疗辅助传教,正如一位传教士形容的那样:在中国的传教生活就像是一个三条腿的板凳。教会是一条腿,教育和医疗是另外两条腿。但不管是教会,还是医疗甚至是教育,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教和扩大教会的影响。所以,最初的贤英中学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传教和扩大教会的影响为主要任务 。
1915年,豫北教会将设在安阳的贤英教会学校改称为“斌英高初两级小学校”,学制七年,学校除开设《圣经》课外,还开设历史、地理、音乐、体操等课程。传教士明义士因除有神学学士学位外,还有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知识面相对较宽被确定为学校校长。此后,明义士一直负责教会学校工作,直至1927年因军阀混战离开安阳。三年后,1930年秋,明义士再次回到安阳。受河南大会委托,负责恢复在战乱中停办的斌英中学。1931年暑假,明义士和教会有关人士马耀武、王向南、王镇九等人在自己家中就恢复斌英中学事宜商谈,并达成一致意见:学校命名为“安阳斌英初级中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教会的捐助,校舍向教会租赁。停办了六年之久的斌英中学在明义士等人的努力下复校并开始招生。1932年秋,校长明义士应齐鲁大学之邀,离开安阳到齐鲁大学任教。
1937年日寇入侵,安阳沦陷,校长邵品金带领教师马耀武、陈际昌、张品青等及学生四五十名流亡,曾先后与长葛、临颍、襄城等县的基督教会联系,寻找战时避难所并继续办学。他们来到襄城后,基督教会同意从房舍、场地上予以支持。由于当时的教会南院(襄城县人民医院旧址住院部西边),有一幢旧式两层18间的楼房,若做教室,可容纳五、六班学生,况且又有三、四亩大的院子做操场,从地理位置上讲,依山傍水是个极佳的办学育人场所。另外,斌英中学继续办学事宜得到了当时的商会会长苗俊峰(原冯玉祥部下旅长、省参议院)的支持和赞助,苗先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从商界募集了一部分资金用作维持教师生活和办学经费。就这样,斌英中学落脚到了襄城,接着又成立了由县内各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斌英中学董事会,苗俊峰任董事长,经过几个月的积极筹备,于1937年秋,首届两个班开班,斌英中学就此深深植根于襄城沃土,开枝散叶!
襄城私立斌英中学是我县第一所初级中学,开设的课程与全省所有全日制中学相同。主要课程的担任以邵品金、马耀武、陈际昌、张品青为主,这四位号称斌英中学“四大金刚”。后来随着班级的增多,学校开始聘请老师到校任课。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升留级制度更为严格,凡主要课程两门以上不及格者,不能升级,任何人不得例外,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斌英中学好进难出。
从1937年学校开办至1944年襄城沦陷,除头两年外,学校基本上保持三个阶段,五、六个班的规模,学生总数近300人。日本投降后,学校又整顿开学并扩大了校舍范围,现城关镇河西小学的校园,就是当时斌英中学的第二校园,另外学校在保持原有初中教学外,从1946年起每年招收一个高中班,这在我县还是个创举。
襄城私立斌英中学自1937年开办到1947 年襄城解放时解散,历时十年,由于学校纪律严格,教学质量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中间有将军、教授、作家、企业家等,他们在世界各地,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赢得人们的称颂。
苍茫大地,岁月峥嵘,斌英在坚韧中几经沉浮。逝者如斯,见证时代之于斌英的华丽蝶变……
1994年9月6日,为感谢斌英老校友对城关一中建设、发展给予的捐助和关注,在部分斌英老校友的倡议下,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教育局、城关镇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关一中基础上恢复斌英中学。复名后的学校位于襄城县中心路西段北侧,占地4200㎡,建筑面积3100㎡,是全县唯一一所走读式公办学校。学校秉承并融合了老斌英中学及城关一中的先进教育理念,严谨治学态度,严格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