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上的字是胶印上的,常规的清洗方法很难清洗掉,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可以除去校服上胶印的文字,需要准备一瓶卸甲水,女生用来除去指甲油的东西,准备好之后,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具体的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卸甲水。卸甲水里含有少量的丙酮,丙酮可以溶解胶水,所以可以用来除去校服上胶印的字。
Ⅱ 帮忙用文字描述一下图中的校服,要写小说
衣服之类不用写的太详细,大部分读者不会在意这些,你甚至直接写穿着校服都可以
Ⅲ 70年代推行的一批简体字
淘汰的汉字----第二次汉字简化字
在文革中,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汉字简化,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文字改革。现在,简化方案己被否定。当时,我刚刚步入杏坛,印象深刻,流毒颇为严重。现在有些字还时常出现在手抄的文稿之中。今天是否有人记得这些字呢?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二简表”。这是1949年以后第二批简化字。它的公布试行,虽在1976年10月以后,但指导思想、做法都是文革惯性使然,由此引发了广泛批评。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报纸发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收简化字248个,第二表收简化字605个。12月21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次年3月2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试用简化字的通知》。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解释》说,原则上,“广大群众对汉字进行的简化,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丰富的智慧。从事汉字简化工作,就是要总结群众创造简化字的规律,应用群众简化汉字的方法,在广泛搜集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采用的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推荐的群众中流行的新简化字材料”,“群众来信中提供的新简化字材料”,“197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征集的新简化字材料”。简化的具体方法为:主要选用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简化汉字形体(590个原字平均笔画为13.1画,462个简化字平均笔画为6.9画,简化字比原字笔画减少近一半)的同时精简了汉字的数量;淘汰了一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使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变成了常用字;减少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
如,“龄”简为“令”, “帮”简为“邦”, “副”、“傅”、“腐”简为“付”,“街”简为“亍”,“停”简为“仃”,“舞”简为“午”, “部”简为“卩”;偏旁“豸”被“犭”合并,“廴”被“辶”合并。
1978年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停止试用这批简化字。公开解释《草案》是“试用”,“试用并不等于正式推行”,“现在,《草案》已进入修订阶段,大规模的试用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在报刊上就停止试用了。” 1986年9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现在起停止使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强调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胡愈之、王力、周有光等23位批评者先后说,直观地看,这些简化字缺胳膊少腿难看至极。专家指出,“二简”方案放弃了原来取得成功的以“简化偏旁”和“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为简化的主要方式,而是缺乏规律地甚至是大量地简化字形;一些字只在个别行业或某个地区使用,普遍性不强。有的为简而简,是人为新造的,缺乏约定俗成基础,所以难以推行。一些稀奇古怪的字流行于大字报,文字简化受到了造反派的压力。而且方案拟订和公布过程十分仓促,事先既未召开文字改革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也未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像“一简”方案那样慎重地事先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并修订。被批评为“这种做法既缺乏群众基础,又很不成熟”,发表以后造成严重用字混乱现象。并上升到“破坏汉字结构”、“破坏中国文化”的高度。
Ⅳ 沙漏的作者是谁
作者:饶雪漫 饶雪漫,自由作家,生于70年代。已出版作品50余部。作品语言优美,故事动人,风格多变。享有“文字女巫”之称。代表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沙漏》等,多次登上全国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小说《天天天蓝》在日本出版
Ⅳ 在校服上写什么字好
楼主您好,建议什么字都别写,靠胸口位置就只印个学校名字即可,但字体一定要小。理由如下:1、好比服装的包装袋,你见过那些国际一线品牌的包装盒有一大堆广告文字吗,都是走简约大气的路线。2、大家都有隐私心理,如果校服上字如斗大,你哪天上街穿了校服,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对于学校而言,这样或许好,但对于学生呢,请照顾一下他们的感受。3、校服最重要的是设计和用色,看这两者是否与学校的整体VI、形象风格相统一,便于区别其他学校。无须弄太多文字,反而显得这所学校有内涵。所以,不提倡在校服上搞那么多文字。
Ⅵ 在校服上写些什么字比较好看大神们帮帮忙
这个就多了。比方说什么木有文字logo咯,你们年轻最喜欢的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真维斯。等等
如果图标的话
摩高
的就最好话了
,都是字母演变过来的
求采纳
Ⅶ 校服上能写点什么
可以写一些唯美的文字或者是你喜欢的文字,还可以画一些你喜欢的画或者是图案。我们学校就有同学在校服上面写一些东西,还挺好看的。
Ⅷ 中国60.70.80.90年代服装变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国人的服装色彩与款式十分单调,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8)70年代校服文字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当时物资紧缺,商品供应匮乏。这种服饰上的统一,也倒映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当时的社会,集体主义与艰苦奋斗氛围浓重,强调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服务。因此,那种标榜个性、明媚艳丽的服饰,在那个时代并不为社会主流思想所认可。
时间来到90年代,时尚风潮一夜吹起。年轻人纷纷以追求“个性”为自己的服饰指导原则。不仅服装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选择,染发、耳钉、文身等配饰亚文化也开始兴起。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不再随波逐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购物的便利,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不同的风格之间,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是因为,更加发达的经济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更为分散的互联网信息环境,让人们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审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声音之间也逐渐学会了尊重和包容。
Ⅸ 想买60 70 年代的那种校服,
六七十年代哪有校服呀?楼主你是不是弄错了。中国是1982年才有校服的。可能只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学女生流行的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