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一战1902制服

一战1902制服

发布时间:2021-07-28 10:43:28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哪一年

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结果:协约国获胜印度洋、中东
死亡(约数):10,000,000人
将士:900万
平民:700万
合计:1669万
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德意志帝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它部分被瓜分。1936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商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一年后,意大利加入了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同年3月,希特勒违反《凡尔赛条约》,命令三万德军开进莱茵兰,结果英法两国未作反应。这冒险一掷,使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了。他下令德军,疾速打造大量性能精良的军事武器,准备对外扩张。1939年,8月31日夜晚,德军身穿波军制服,靠近了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的一个小镇。成功占领了该小镇后,德军故意捣毁了这个小镇的电台,并向空中鸣枪。随后,正在接听该电台节目的德国民众听到一个操着波兰口音的嗓音宣布:“波兰人民!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就要打响了,团结起来,打倒德国鬼子,打到所有反对我们进行战争的德国人!”讲话之人是被纳粹强迫穿上波兰军服的囚犯。随后他被纳粹党卫军杀害。这是由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亲自导演的“波兰入侵”德国的阴谋。第二天上午10点,希特勒向德国宣布德国遭到了波兰的入侵,德国被迫予以还击。而事实上在希特勒宣布前,德国已经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随后,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二战爆发。德国先后侵略了奥地利,苏德台,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为了接着征服苏联,英国,美国,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入侵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珍珠港,美国决定严惩日本。同年二战全面爆发

2. 一战英国人的步兵是什么装备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五人组套装。士官、机枪手、3个步枪手活跃的姿态栩栩如生。

★服装和装备也是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还原。

★恩菲尔德步枪和路易斯轻机枪,防毒面具和水壶等也忠实地立体化了。

★步枪可以选择是否装上刺刀。

★可以选择头盔或普通布帽。

★追随着堑壕坦克MK.Ⅳ布置一个场景将很有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步兵,在1902年采用穿着P02野战服,在它性能上的继承者则是P08。其典型的特征就是采用了低能见度的卡其色,一般士兵绑腿,士官则是穿戴皮革制的。大战中期后开始注重防御从空中跌落的弹片,开始使用碟形头盔,同时在头盔上附有布匹以减小跳弹。

3. 这张图中的二战德军军官的军服颜色是什么意思

你这图是《帝国的毁灭》里面的吧?这段应该是总动员那段

灰绿色的制服是国防军野战制服的标准颜色


黄色的是纳粹党党徒的制服

纳粹党 RAZ(Reichsautozug)组织成员制服(制服颜色、式样与纳粹党官员制服一致,法式

再后面那个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军服的,他的服装应该是一战时的老制服

4. 一战德国军服和二战德国军服有什么不一样

纳粹制服仿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士贵族和容克的礼服我会说?礼服和作战军服的差别大了多了,而且不是所有一战德国陆军都有尖帽盔。

上图为德三装甲投弹兵

可以看出德二德三都有钢盔,服装整体偏灰。整体差别不大

两个时期的最大不同应该在于军礼服,德二的军礼服没有束腰,普鲁士深蓝色居多,给人印象刻板端庄保守。德三仿佛要体现出日耳曼种族高大威猛的特点一样,服装十分的拘谨贴身,马裤 长靴 腰带和高挺的军帽。 把普鲁士蓝换成了全黑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装款式是从那个方面延伸出来的还有一战的服装历史结构 求大神 求解答

一战初期,法国军队的军服为醒目的深蓝色军大衣和红色长裤,一年后更换成蓝灰色军服。德国军队的军服为红色镶边的绿制服,头上是传统的带盔钉的皮盔,1916年又换成新式钢盔。交战国中以英军的卡其色军服最适合野战。卡其色军服始于19世纪末,“卡其”名称出自印度乌尔都语,意为泥土。驻印度的英军最先采用卡其色粗布做军服,以后众多国家的陆军部队也纷々采用。英军苏格兰人部队的军服却仍保留着苏格兰传统的褶迭短裙,腰系毛皮袋。俄国军队的制服是传统的民族式上装和马裤,外穿防寒用灰色军大衣。1917年,美国参战时,从法国登陆的美国士兵军服均为卡其色,头戴平毡帽。作战时则改换使用英军的碟形钢盔。


一战时期的中国北洋军阀:北洋军自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各个部队的军服颜色就不尽相同。但基本上还是以灰色为常服基本色。待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许多派系。这些军阀虽然都还戴五色帽徽。但所穿军服就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了。奉军是仿日式的,军服为黄色,直系的孙传芳所部为灰色,西北军土布色等等。

http://blog.163.com/sishuiliunian_1983/blog/static/189564126201161552018502/

6. 一战中国参战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从而,“二十一条”引发了山东事件,而山东事件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6)一战1902制服扩展阅读:

二十一条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7. 一战及以前的武器(请详细介绍)

sp;1。法国飞行员罢工
1915~16年间造的法国战斗机上,装的都是本国制造的Hotchkiss机枪(这枪中国人熟的很。20年后,日本兵就是扛着它在中国大地上撒野的)。Hotchkiss机枪本身的性能还算不错。问题出在供弹上。Hotchkiss机枪用的是弹板供弹——————也就是20多发子弹的一个大桥夹——————-,维持机枪持续射击的方法,就是在上一个弹板打光之前把下一个弹板从枪身右侧的装填口插进去。
这个方法在陆军使用时不成问题————-有供弹手再旁边伺候着呐~————,可飞行员不干了~想想也是:一边操纵飞机格斗,一边还得自助式装填子弹,而且一个弹板就20多发,一场空战下来,光装填就足够忙死飞行员的了~
于是飞行员向当局抗议,上面发话下来:坚持!上面有上面的想法,高层还是很爱面子的,Hotchkiss再怎么说也是国货,不用它的话,就只能在英国的Vickers机枪和Lewis机枪之间做选择。别的国家也就罢了,英国佬的嘛。。。。。官僚们尝试用爱国主义热情打动飞行员。可飞行员不吃着一套,真打起来命重要,什么面子里子的统统靠边站~
据说后来官司打到了巴黎,最终还是飞行员取得了胜利。此后的法国战斗机上,都改装英国的Vickers机枪和Lewis机枪。法国人也终于从英国人那里搞了一次“拿来主义”。
想想每打20几发就要手动装填一次的法国飞行员,今天的飞行员真幸福啊~~

2。称霸协约国的Lewis机枪
大家都还记得前几年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第一集中,那个以色列帅哥使用从坠毁的飞机上卸下的机枪狂扫木乃伊群的场景吧?他用的就是Lewis机枪。
说起来,Lewis机枪虽然是为步兵设计的,但其命中注定要在空军大展宏图。因为世界上第一种装上飞机的机枪就是Lewis机枪。而世界有记载的第一次机枪对地扫射试验,也是用Lewis机枪完成的~
严格的说Lewis机枪的性能并不出色,Lewis MK1型机枪重达12公斤,比一些同样用在飞机上的重机枪还重,而火力持续能力却不如重机枪。而且550发/分的射速,在空战中也稍嫌慢了点~~针对这些缺点,英国加以改进,研制出了著名的Lewis MKIII型机枪————-正是它确定了Lewis机枪在空战史上的卓著地位————-。Lewis MKIII型机枪的特点就是根据空战的特殊要求,对Lewis机枪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首先,减轻了重量。MKIII取消了笨重的气冷枪套(空中气流的自然散热能力足够强,而且空战也不会进行长时间射击),将重量由MKI型的12公斤减到了7。7公斤。这样射击手可以轻松操作Lewis机枪进行环向射击。其次,将射速提高到700发/分,提高了空战中的命中率。第三,创造性的使用装弹量达97发的大型弹盘(原来用47发弹盘),这就在空战中大大解放了飞行员/射手。
Lewis机枪一般被作为飞机的自卫武器,装备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后座。在这些位置上,体积小重量轻火力猛的Lewis机枪是非常理想的武器。
性能出色的Lewis机枪很快风靡了各参战国。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倭国,荷兰,波兰,瑞士,英国,美国,苏联(俄罗斯)。。。。名单几乎包括二战所有参战国~~甚至直到二战初期,很多国家的轰炸机和侦察机仍然用Lewis机枪作为自卫武器(如意大利和倭国)~
再说句题外话,《木乃伊》中用的就是Lewis MKIII机枪,装97发弹盘,可惜大部分子弹都让男主角浪费在沙子魔偶上了,否则那位以色列老兄也不必和木乃伊僧侣玩肉搏了~

3。昙花一现的空用冲锋枪
众所周知,由于冲锋枪射程短,贯穿能力差,基本没有被考虑作为航空机枪使用过的。不过凡事无绝对。一战中就有两款冲锋枪被作为航空机枪来使用~而且其中一款竟然是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枪:意大利的 Villar Perosa冲锋枪。
Villar Perosa冲锋枪最初是作为轻机枪设计的。但使用的是9X19弹——-这可是手枪弹~————大概是意大利人也觉得它威力不足,所以陆军用的不多。飞机上用的也挺少,估计用也是因为看中了它2400发/分的射速,打不死人,也能吓唬跑人~~~
另一款航空冲锋枪是瑞士的Doppelpistole 1919。用的是7。65X22弹,威力比9X19弹强点有限。不过瑞士人纯粹是玩票。整个战争期间一枪未发,当然有心情研究点花哨的~
比较有趣的是,前两天看《印地安纳·琼斯III圣杯》,赫然发现片中肖恩·康纳利用的就是Villar Perosa!不过老琼斯射击水平不佳,敌机没打着,到把自己的尾翼打成了蜂窝~————-话说回来,就算打中了,9X19弹的威力也难以对Bf109造成致命伤害~——————。

4。千奇百怪的对地攻击武器
对早期飞机来说,打中地面目标是很容易的。原因:飞的慢/低~~所以让大家头痛的不是打的中打不中的问题,真正让大家头痛的,是用什么打的问题。引用当年孙大圣的名言“没有趁手的兵器啊!”
于是飞行员门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各种有个性没人性对地攻击武器。
迫击炮弹算是比较正统的,一般侦察机都能挂个5~6颗————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挂”,就拿个绳套挂在飞机外头~————。威力视炮弹体积而定,炸炸步兵和无遮蔽目标没问题,对上地下掩体就没戏了~
手榴弹之流也有人用。当时手榴弹的延时都很长,足够落地爆炸所需要的。而且手榴弹可以多带点。就是威力小了写,用数量补吧~

质量兵器也不少~英国人扔过板砖(估计是从中国人这里学去的),法国人扔过铁钉,德国人仍过不爆炸的航空炸弹(性能不过关~给伦敦多添了几个坑而已)
射击系的是主流,一开始只是射击手操作挺自卫用机枪往下扫射解闷;后来换成双联装机枪提高火力密度。俄罗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TSH-2型上装了8挺对地攻击专用机枪!这8挺机枪分装在两个盒子里,一边翅膀下边安一个。使用时,驾驶员驾驶飞机从敌人头顶掠过,一时间“弹如雨下”啊~
然后大家觉得机枪不过瘾,开始玩炮。。。。。。

5。乱弹空中的“主炮”口径竞赛
开题之前,需要考虑一点,就是当时的飞机基本都是木制结构,帆布蒙皮,结构脆弱的很~但是,那时候的人好象都疯了一般。。。。。。。
早期的航空武器都是步兵口径的机枪,也就是6。5~8毫米之间。最初打破这个局面的是丹麦的11。35毫米大口径机枪,它发射的弹丸威力比7。7毫米机枪大3倍。看到这种“惊人的”效果,各国设计师就都来劲了~不就是造的大点嘛~好说!
美国人祭出了世纪经典的12。7毫米伯郎宁机枪,性能出众,洋洋自得~
不甘示弱的英国人甩出了15毫米路意斯机枪,领得一时风骚;
没过两天,瑞士人搞出了开天辟地的20毫米厄利空F/S;
意大利人也插了一脚,拿出了个25毫米Revelli;
澳大利亚人造了个35毫米机炮跑过来凑份子;
接着,法国人和英国人几乎同时搞出了37毫米机炮,还都不止一种,法国人的是Hotchkiss M1885和M1902;英国人的是Vickers 1pdr MKIII和1。5pdr COW;
美国人再次打破记录,造出了40毫米的Davis 2pdr机炮————英国人响应,也造出了自己的40毫米Vickers-Crayford机炮——-;
爱面子的法国人决心捍卫自己的荣誉,将47毫米步兵炮搬上了飞机~
美国人表面对此不屑一顾,转身就撂出了57毫米Davis 6pdr炮;
法国人决心做最后一搏,亮出了机载75毫米野战炮;
美国人则用一个猪八戒的方式暂时结束了这场军备竞赛:76毫米Davis 12pdr炮!“我就高你那么一点点~~~”
呼~~~~这哪是机炮发展史啊~典型一个海军的无畏舰主炮口径竞赛在天空的袖珍版啊!~~

8. 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资料

一战

(2002-11-28 12:10:50)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人们力图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以之作为前车之鉴,这促使史学家们加强了对战争史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即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内“一战”史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一、关于战争缘起与战争责任
1.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主要说”:司徒琳认为,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赵辉杰认为,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2〕

(2)“法德矛盾主要说”:陈汉时认为,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3〕

(3)“俄德矛盾主要说”:张含英认为,“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4〕。

2.战争责任:
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法国虽不能说是“无辜”的,但至少是被动的;俄英两国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爆发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奥匈帝国对于战争发生的近因要比上述国家负更多的责任;德国是最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德皇威廉二世是一战的罪魁祸首。〔5〕

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次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少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6〕

二、关于一战和美国
1.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7〕

2.美国的调停外交:吴瑞、杨春龙认为,调停外交是一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以调停促成妥协,将两大集团互相对峙和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自身则因势乘便为称霸世界铺平道路。〔8〕

三、关于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
1.关于中国参战问题
(1)“日本影响说”:吴瑞认为,一战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执即“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两国争夺对中国控制权斗争的反映,其结果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参战派取得了胜利,即日本侵华势力取得了胜利。〔9〕

(2)“美日共同影响说”:李子雄认为,中国参战是美日两国共同影响的结果。美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中国在参战问题上的外交僵局,美国参战给中国参战打下了客观基础;日本则通过政治上操纵中国军阀和经济上收买中国军阀使之同意参战。美日两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都起了重大作用。〔10〕

2.对中国参加一战和参加巴黎和会的评价
在此问题上,史学界多持否定态度。袁继成、王海林则认为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冷静地把中国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有失亦有得:第一,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第二,签订了对奥、对匈、对保条约,成为国际联盟成员;第三,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的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义愤的反映,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和新抗争。〔11〕

四、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公式能否用来解释一战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1.肯定意见:石森认为,不能否定革命斗争对制止战争的重要作用。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一战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因素,两次革命均发生于一战期间,国际帝国主义无暇他顾,因而使革命获得成功。〔14〕

2.否定意见:茅海建认为,革命和战争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战并非是被革命制止的,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革命对加速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大战主要是以军事上的胜负而告终的。〔15〕夏季亭认为,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这对苏俄来说是正确的,但其客观后果之一不是加速而是推迟了战争的结束。一方面苏俄为换取德国停止进攻而作出许多让步,使德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大受优惠,协约国的处境则艰难起来,延缓了德国的投降;另一方面,致使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十月革命只是对德国人民的反战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与苏俄退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惠益相比只占第二位。〔16〕

五、关于一战的影响和地位
1.一战的世界性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17〕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扰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18〕

2.一战的影响: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19〕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20〕

除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21〕,有人认为是36个〔22〕,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23〕。

9. 一战时的英军军服是怎样

由于吸取了布尔战争的教训,英军在一战中使用绿棕色作为军服颜色,也就是的P1902制服: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是什么

1、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3、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又名马恩河奇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或称雷姆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战役,是西方战线中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因为由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



(10)一战1902制服扩展阅读:

1、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与一战1902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拍上怎么搜校供制服 浏览:640
深色裤子发白怎么办 浏览:258
潮牌网上哪里买 浏览:468
广州高档女装哪里有 浏览:90
男生中绿色袄配什么衣 浏览:856
红色夹克和鞋子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590
防护手套多少时间换一次 浏览:401
橙色卫衣搭配什么颜色裤子好看 浏览:53
一米八的人裤子多长时间 浏览:504
衡水分校邯郸校服 浏览:291
德牌童装批发市场 浏览:972
卫衣的肩宽怎么量的 浏览:456
长的白色卫衣怎么搭配 浏览:449
羽绒服女装哪个品牌好啊 浏览:133
人民审判制服着装管理办吧 浏览:417
一两岁宝宝衣起多少针 浏览:578
银川各个学校校服样品 浏览:385
崔佛帽子有哪些 浏览:580
河北省高速制服 浏览:505
男生红格子裤子配什么衣服好看吗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