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玉刚那首歌让你觉得惊艳
刚好遇见你,清新简约,但回味悠长~~~
❷ 形容漂亮的女人的句子
1、清爽的头发清秀的脸庞,清澈的眼眸,还有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清新自然的气息,绘成一幅清美的画卷。
2、只见秀丽清纯、娇羞可人的少女那晶莹剔透的雪肌玉肤闪烁着象牙般的光晕,线条柔美的雪白肌肤婉如一朵出水芙蓉、凝脂雪莲,绝色娇美的芳靥晕红如火,风情万千的清纯美眸含羞紧闭,又黑又长的睫毛紧掩着那一双剪水秋瞳轻颤,白皙娇美的挺直玉颈下一双柔弱浑圆的细削香肩
3、她有一幅修长窕窈的好身材,雪藕般的柔软玉臂,优美浑圆的修长玉腿,细削光滑的小腿,配上细腻柔滑、娇嫩玉润的冰肌玉骨,真的是婷婷玉立。
4、一双漆黑清澈的大眼睛,柔软饱满的红唇,娇俏玲珑的小瑶鼻秀秀气气地生在她那美丽清纯、文静典雅的绝色娇靥上,再加上她那线条优美细滑的香腮,吹弹得破的粉脸,活脱脱一个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
5、挑眉淡扫如远山,凤眉明眸,顾盼流离间皆是勾魂摄魄,玲珑腻鼻,肤若白雪,朱唇一点更似雪中一点红梅孤傲妖冶,简直活脱脱一个从锦画中走出的人间仙子。
【四字成语】
1、花颜月貌 [ huā yán yuè mào ] 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见平儿遍身凌罗,插金戴银,花颜月貌,便当是凤姐了。
2、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也说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了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子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3、国色天香 [ guó sè tiān xiāng ] 形容牡丹花的香色可贵,不同于一般花卉。后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翻译:早晨天际被红霞染遍,聚会开始,大家举杯,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衣服被各色的酒香、花香沉浸。
4、天生丽质 [ tiān shēng lì zhì ]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翻译: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5、倾国倾城 [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❸ 旗袍的诗句
(一)
若水闲情约楚腰,美人香草锦丝绡。
从来玉骨冰肌静,能使荷花绿叶摇。
眸上心痕深也邃,梦中蓝雨放还娇。
端庄秀丽龙江韵,腕底流馨诗更豪。
(二)
竹林碧绿生紫烟,妆束湘妃晓亭前。
旗袍彩绘真淑女,媚眼传情美婵娟。
明月梦乡因我趣,春风花影为谁妍。
十里闻香招蜂妒,一声莺啭令人怜。
(三)
锦绣旗袍,簇花蓝底,韵味幽深。
看玉润香肌,妙姿高挑,秀腿轻匀。
尽显露、美女细腰身。水乡青柳朱门。
盼日落西天,梦圆心事,携手佳人。
(四)
旗装丽女显窈窕,地仰天倾山水娇。
后岭双圆撑锦幔,前峰对鼓抖裙腰。
彩波曲浪婆娑舞,粉壁峨眉乌发飘。
玉柳梅枝风里摆,柔绫绵性裹妖娆。
(五)
江南秀女倍温柔,曲线玲珑韵味稠。
曼妙新装妆雅致,鲜明粉饰适风流。
弯眉浅笑三春暖,俊脸浓情几度羞。
好看旗袍真美色,人间天上醉回眸。
(六)
伊始旗人爱细腰,精裁细剪绣华绡。
静如典雅杨妃立,动若妖娆赵燕摇。
举袖裾垂疑凤舞,回身佩闪似花娇。
迎宾赴宴增端丽,美女国服引自豪。
(七)
新绫艳锦楚腰蛮,嬿婉过桥栏。
玉质洁如莲,鸟鸣翠、风梳鬓鬘。
吴侬夜月,芳逾散麝,正值韶华年。
谁不惜朱颜,切莫教、春光赋闲。
(八)
美艳绝伦秀出群,浅妆素裹天上人。
梦间娇媛浣纱水,画见淑女度袜尘。
旗袍匀称明如月,眉眼清欢靓似云。
缘来祈做乘槎客,泛海楫舟万里寻。
(九)
锦缎华丽裹细腰,精裁细剪展苗条。
盈盈笑意绽优雅,缓缓香躯显娇娆。
英姿横生锁气韵,玲珑曲线醉蜜桃。
美眉一代惊天地,典雅还需着春袍。
(十)
竹林碧绿生紫烟,妆束湘妃晓亭前。
旗袍彩绘真淑女,媚眼传情美婵娟。
明月梦乡因我趣,春风花影为谁妍。
十里闻香招蜂妒,一声莺啭令人怜。
❹ 江南女子应该是怎样的
娇小,温婉,柔情似水。
南女子的肌肤,再一般,也像湖水一样的滑腻光洁。江南的女人,除了美貌,还有才华,会令女人魅力四射,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才女。读书、写诗、作画,江南女子没有一样输给男人。
江南的女人爱美,但绝不会刻意去模仿新潮,她们的审美意识既前卫又传统,常常是一袭青衫一头秀发,洋溢着出众的品位和内涵。她们如同一尊精美的瓷器,远离了浮华,值得人细细品味。
唐代王昌龄《采莲曲》中这样描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作者独具匠心让女子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仅把江南女子容貌之美描绘出来了,更突出了江南女子以劳动为乐的精神。可见,江南女子,最先给予人们的,是欢快的、活泼的、勤劳的女子的美好形象。
❺ 苏州平江路在哪
苏居士豪曰:“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州两日,终未敢去虎丘。但在临行之前,还是不忍,从下榻的酒店步行去了趟平江路。而后才由平江路步行至火车站,经过平门。 由鹅颈湾出凤凰街,左转上临顿路,在观前街的斜对面,询问了一名细心的老者,绕进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在粉墙黛瓦中小心翼翼地前行着。 约摸五百米后,终于看到了一个“平江路”的向前标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而此时,让我自己都终身难忘的一幕却出现在我眼前,在进入平江路,我的对面要穿过的是一座古亭,当时本以为是一座很普通的小亭子,而当我走上亭子,或者说在正准备穿过亭子时,一件旗袍,顿时在我的眼前使这座亭子生色万分。我离开的时候,天正蒙蒙地下着毛毛细雨,是我期待的出行天气。没有强烈的阳光,没有如织的游人,没有难耐的高温。那是一件白底红面旗袍,江南特有的绢丝,在没有阳光下也显示出盈盈的光泽,如温润的玉,鲜艳的牡丹在绢丝上开得正盛,两片三片的绿叶,托起一朵朵的灿烂,与绢丝的光泽相搭配起来,整个画面便开始呈现出来。而这旗袍的背景,更如梦中的千百年前的江南,笑意点浅,悠韵,典雅,闲致。白皙的皮肤,施以江南水乡特有的微微淡妆,显得均匀而可人。更妙的是那明媚的眸子,清澈,深远,含蓄。双膝小曲,斜倚小亭,远山近阁,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境呵。 从她身边走过,只那么一瞬,那幅画就在我的心底立即生成定格,挥之不去的江南。 穿过小亭即是平江路。一路水,一路桥,一路深远。 小雨,将古老的青石板润得更青,每一块都被磨擦得那么圆实与朴素,一点一点地延伸着历史的遗落――我一直都以为是遗落,在古境不再的今日,我们只能凭着幸运,凭着运气,凭着那虔诚的心,在每一个可能有故事的小巷中,寻觅,寻觅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故事,寻觅那些偶然幸存的传说。 小河,现在已然失去了多少年前的功能,即使在这个古城。但是,小河却依然毫无怨言地装饰着这个城市,装饰着所有有关江南的梦。那绿中带黄的河水,带走了一些关于城市的记忆,更带走了一些关于童年的天真。洗茧浣纱的美丽河娘,在哪里,还能寻得你的清影。 小桥,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连接着一条小巷与另一条小巷,连着一条河街与另一条河街,连接着文明传承与文化风化。独立小桥,水意从河面飘来,吹走了一身的疲惫和感伤。我试图去弄清楚每一座小桥的典故,每一座小桥的故事传说。慢慢地发现是徒劳。因为关乎于小桥,实在是太久的历史,太多的故事了。 沿着平江路往北,每走一步,都震憾一次,都会心跳一次。粉墙黛瓦中,也会有现代艺术的沿革,更有古典的传奇,那份艺术的悠然淡定,都足以让每一个奔波中的游子,心生眷恋、不舍。与平江路相连的东侧,又是偶然不偶然的一条条小巷出现撞击着每个游子的视线。在抵达苏州的当天晚上,跟朋友讲起苏州之前的感慨,我所说的大部分观点,都是,这是一个极富生活的城市,极具生活品味和品质的城市。艺术与生活,在这个古城中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与展现。如果你有着权利之心,如果你有着物欲之念,如果你有着以此为拔高自己社会地位的筹码,请不要到苏州来,苏州会被你玷污。如果你有着权利之心但想放下,如果你有着物欲之念想要解脱,如果你想拔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不同流合污,请到苏州来,苏州会给你一个属于你心性的灵魂归属。 位于平江路上的一家旗袍店,为苏州的生活品味作了一个艺术性的宣导或者说真实写照。这是一家很平常的小店,外观看来,没有华丽的装潢,没有强烈的宣传广告,更没有妖冶的妆点。它所呈现的,就是店内几件正在做的旗袍或已经完成的旗袍,还有一位沉着的旗袍师和一些面料。它的广告牌只有店外冷静地放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如下广告
❻ 形容女人大气诗句
1、《长恨歌》唐 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译文: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2、《咏苎萝山》 唐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译文: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3、《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6)旗袍浣莎卡通动漫扩展阅读: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作品鉴赏
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❼ 描写“名媛”的句子有哪些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佳人》唐 杜甫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唐 李白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唐 李白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 李白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情》 唐 李白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唐 杜牧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清 曹雪芹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南苑逢美人南朝梁》 何思澄
9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
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清 曹雪芹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 李白
❽ 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范冰冰一直都是非常有气质的女明星,当然,范冰冰也不只有气质,可谓是颜值身材气质样样俱佳。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范冰冰穿旗袍真的是非常好看的,我觉得在国内所有的女明星当中都可以排在前面,我相信未来范冰冰还会有更多好看的服装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好看的服装和美女,我们只要欣赏即可。
❾ 江南女子应该是怎样的
江南女子,这四个字令人立即想起的,应该是美丽女子的形象。 江南所指何地,古今说法不一,但是,大致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这便是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一带地区属于我国版图的中间地带,气候温润,水土柔和;社会经济开发较早,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重视文化教育,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多数时代不是政治中心所在,社会观念比较务实,开放;战争影响相对较小,人们习惯于过平静安逸的生活,性情比较平和;凡此种种,都使得这一带生长的女子往往具有别处女子所缺少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所指出了。古人喜欢把他们的这种认识,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有意思的是,人们最早在诗歌中指出的江南女子的美丽形象,是劳动时的形象。汉代有一首民歌,题为《江南》,是这样写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虽然没有出现女子的字样,但是,读者是不难从诗行之间读出“采莲女儿”四个字的。后代以《采莲曲》为题的诗歌,很多都以描写采莲女的生活为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江南女子,最先给予人们的,是欢快的、活泼的、勤劳的女子的美好形象。 采莲少不了船,江南女子采莲的时候,自然是要划着小舟的。“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阎朝隐诗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仔细考证起来,江南女子的劳动,还有一样可能比采莲还早,那便是:江边浣纱。我们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产于浙江诸暨,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在被选入宫之前,据说就经常去江边浣纱。即唐人宋之问诗所说的,“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王维有诗句云“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浣纱女子那一种楚楚可怜,谁人见了能够无动于衷呢?“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诗句),青山绿水,实在是陪衬美丽女子的绝好场景。 采莲不能无歌,采莲的江南女子,当然是会唱歌的。汉代的这首《江南》诗,有专家说,那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为独唱段落,“鱼戏莲叶东”以下为和声部分。后代的诗歌中,采莲女子往往是唱着歌的。“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诗句),“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阎朝隐诗句)。可见,江南女子的歌声是无比动听的。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古代诗人管这叫“棹歌”。“江南女儿棹歌讴”,是李白向往的情景;“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那情,那景,那女子,曾令大诗人李白久久不能忘怀。令李白更加难忘的是江南女子肌肤的白皙。杜甫提到他早年游览江浙时所见绍兴一带女子的美丽时,只用了一句笼统的“越女天下白”。而李白不然,他不但注意到“耶溪女似雪”,“吴儿多白皙”,还把江南女子从头打量到脚,“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又,“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脸面皎洁如新月,双足白皙如霜雪,李白一再赞叹,可见印象至深。江南女子的肌肤白皙,也曾令晚唐的韦庄称叹不已,“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除了注意江南女子的脸面皎洁之外,还特别注意到了江南女子霜雪一般的双腕。这都足以让他流连忘返的了,因此他唱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样缠绵的名句。 “如花越女姝”(元稹),江南女子固然天生丽质,但是她们自古就懂得妆扮自己,决不傻乎乎地以粗服乱头、素面朝天为荣。她们的这一特点,深得诗人们的赏识。南朝民歌《西洲曲》里那女子“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令人一读难忘。“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张籍),“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可见唐朝时,江南女子已经善于妆扮自己;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可知宋代的江南女子也毫不逊色。 江南女子的美,还包括有一袭细腰。就是杜牧所说的“楚腰纤细掌中轻”,温庭筠所说的“吴公女儿腰似束”。 中国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细腻的、心灵的,是顾影自怜的、暗藏的、伤痛的,是寂寞的、悲观的、女性化的、感性的。西方则是外向的、男性化的、理性的。 中国文化的气质其实就是唐以后文人的气质,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中国这样独特的现象:文人。中国哲学也是心灵的哲学。因之当一切寂寞起来的时候,对女性的赞美也是世界罕见的。文人们莫不都在追求一红颜知己,在温柔里舔舐寂寞的伤口。而我想,江南女子当是中国文化的红颜知己。 如果说油纸伞、扇子是形容江南女子遮掩的朦胧之美的话,旗袍则是昭然若揭的“美”的展示,澄澈,不敢亵渎。她穿着海棠旗袍,她倚靠着门框,笑,那倚门的一身红海棠在清寒的风里吹得颤抖。风吹乱了“海棠”——是我对江南女子最经典的印象,成了范本。 我突然想起我最希望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情境,避开纷扰……江南,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更是一个人文概念。 呵呵,所以我想说的是江南女子,不是女人。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差别大了。如果纯粹说江南女人,那只是一个地域概念,但是说江南女子,却是指一类人。 天堂胜景,世外桃源,鱼米乡,佳丽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遍地绮罗,盈耳丝竹。这一切,当然都是迷倒文人的境界,但其实这往往不过是江南的背景。千百年来,使中国文人神驰梦想,甚至使一个北方的皇帝也不惜放弃朝政而三下江南的真正缘由,我以为是在江南那一道道迷人背景之中,更有一位真正的“江南主角”:那就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子。 让人内心耸动和无法释怀的,首先是温婉如水的江南女子,然后才是江南的氤氲山水风花雪月。 女人是江南的灵魂。这种说法虽然会让人觉出一丝色情的味道,但也没办法。男人就是如此没出息,文人则更甚。其实,色情并非是个不干净的字眼,由色生情,自古皆然,只要这情是真的,是善的。更何况“色”也是一种美。但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说法,因此,如果我说江南二字中隐含了一种“色情文化”的意蕴,恐怕会引起无数江南女子要与我打官司,告我“污人清白”。 我喜欢江南女子,喜欢那种温婉,那种高贵那种妩媚。这种喜欢,并非是一种欲望,而是一种精神情调。因为在江南女子身上,天然地带有一种江南文化的韵致。所以,我说的江南女子,是一种文化上的江南女子,然后才是江南女人。 也许在其他地方,你也会找到有那种韵致的女人,应该不希奇吧,比如成都,我有幸,呵呵曾经有结识。但把江南女子当成一种江南文化来欣赏,说到底还是一种贼心而已。呵呵,自己内心的渴望,是能找到一个江南女子当老婆。做得高雅一点,是先从文化入手,女人素养不够是会受不了的。是会逃的。深情、含蓄、细腻、温婉、迷蒙而又明明带有一丝伤感的情调。这就是江南女子的情致,这就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江南女子的韵致,是攻克男人心肠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