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七仙女里面六小龄童扮演的一个角色,忘了是月老还是太上老君了。
㈡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却骗了精明的孙悟空一辈子,原因值得深思
现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梗之一是“两开花”,很多人希望对“六学”进行吐槽。六小龄童,即章金莱老师,在网上受到了很多批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他试图独占孙悟空的形象。然而,他主演的86版《西游记》仍然深受好评,成为了80后和90后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们只是喜欢孙悟空的英姿飒爽,长大后才意识到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书。沙僧就像我们身边那些话不多的朋友,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默默帮助我们。八戒虽然看起来懒散,但他的行为很像普通人。唐僧则像是我们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不停地在我们耳边提醒。
关于唐僧,他是个出家人,通常出家人不会说谎,但唐僧却曾经欺骗过孙悟空,而且是一直骗到现在。记得当时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了孙悟空,但悟空性格顽皮,不服管教,为了约束他,唐僧听从了观音菩萨的建议,给悟空戴上了金箍。为了让悟空毫无疑心地戴上金箍,唐僧撒了他一生中唯一的谎言。
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都记得这个情节,孙悟空在翻看行李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顶漂亮的行者帽,便对唐僧说帽子很漂亮,唐僧立刻表示愿意送给他。孙悟空非常高兴,便戴上了这顶帽子,其实那正是金箍变的。唐僧见他戴上金箍后,便开始念紧箍咒,孙悟空忍受不了疼痛,答应以后都听从唐僧的话。
孙悟空本质上是一只野性未驯的猴子,对人间的警惕性不足,结果被唐僧欺骗了。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金箍的存在,孙悟空才成为保护唐僧取经的大弟子,才能修成正果。但我想说的是,修成正果真的那么重要吗?这可能只是一种洗脑。如果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猴王,那也是一种潇洒的生活。
仔细品味《西游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讽刺和隐喻,这些秘密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理解,去探索那个童年时未曾理解的神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