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帽子戏法”是来源于魔术表演,当时有一种魔术就是用帽子变出很多的小球,小球源源不断地从帽子里滚出来,人们称之为“帽子戏法”!后来用于形容在球场上进了3球以上的球员,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变球一样,所以叫“帽子戏法”!
“帽子戏法”最早出现在1858年。当年,板球手HH·斯蒂芬森连续3次击中门柱得分而被奖励一顶帽子,是第一个获此奖励的板球手。“帽子戏法”(英文为hat-trick)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后来,“帽子戏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比赛中。
在足球比赛中,“帽子戏法”指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但不包括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点球大战中的进球。如果一名球员单场比赛正好助攻3次,就叫助攻帽子戏法。
世界杯上著名的帽子戏法有巴西的贝利(Pele,1958年6月24日,世界杯半决赛,巴西5-2法国);葡萄牙的尤西比奥(Eusebio,1966年7月23日,世界杯1/4决赛,葡萄牙5-3朝鲜(打进4球)); 英格兰的杰夫·赫斯特(Geoff Hurst,1966年7月30日,世界杯决赛,英格兰4-2德国); 德国的盖德·穆勒(Gerd Mulle。
另外,“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不只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形容连续3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