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常佳氏、觉尔察氏、周延氏等。
======================
是满族第一望族,后族尚主,无与伦比。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加古、古里甲。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而老北京传说与“官家”有关。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尼马齐氏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还有一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据史料记载,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酸尼)、叶赫、讷殷、蜚优城、安褚拉库、尼马察、费德里、哈达、乌拉、呼尔哈、嘉通阿、嘉木湖、辉发、长白山等地。《清稗类钞》说,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荣禄当户部尚书时,遇到一个姓瓜尔佳氏的都统,对他说:“我们是同族啊!”可地位较低的都统却反问:“是世居苏完吗?”荣禄说不是。都统摇头说:“咱俩不是一家子。”
后来,瓜尔佳氏多冠汉字姓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森、佟、唐、荣、恒、门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世居雅尔古地方的姓唐;达斡尔姓郭。又有自称鳌拜后裔,姓金。
锡伯族也有瓜尔佳氏。据《八旗氏族通谱》苏完地方瓜尔佳氏条载:“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察迁于席北,珠察自瓦尔喀再迁于西尔希阿齐哈渡口。”可见锡伯族瓜尔佳氏与满族瓜尔佳氏同宗同源。
金朝,该氏族著名人物有:工部尚书夹谷谢奴,及其子西北路招讨使夹古查剌;芮国公、百岁老臣节度使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元帅古里甲石伦;节度使、烈士夹谷守中。
清朝,瓜尔佳氏涌现出许多显贵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开国元勋、苏完部长索尔果家族。他的儿子费英东是太祖最倚重的五大臣之一,受命总领八旗左翼四旗,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等总兵官。
苏完瓜尔佳著名人物:
[费英东] 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镶黄旗人,世居苏完,苏完部长索尔果之子,太祖创业之初,随父首率军民五百户来归,授一等大臣,太祖以孙女妻之,为额驸,从太祖征讨诸国三十余年,列五大臣,授三等子,追赠信勇直义公,定为开国第一功臣。其家族兴旺,其族在镶黄旗下最知名者有:刑部尚书索海,都统署川陕总督玛尔泰,参赞大臣玛尔萨,都统兆德,兵部尚书哈达汉,尚书郎格,盛京八门总官卫齐,都统卓布泰,顾命辅政大臣鳌拜,领侍卫内大臣纳穆福,领侍卫内大臣巴哈,领侍卫内大臣苏尔达,领侍卫内大臣卦勒察,都统吴赖,都统布尔赛,都统沃赫,靖西将军穆里玛,参赞大臣达福。
[郭迈]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苏完,费英东同族,仕至内大臣。
[图赖] 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大臣费英东第七子,同兄纳盖、弟苏完颜改拨正黄旗。图赖征明有功,累官议政大臣,加一等公。顺治三年,任都统。其族在正黄旗下最知名者有:领侍卫内大臣颇尔喷,内大臣兼都统马尔萨。
[刚林]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苏完,初隶正兰旗,笔帖式出身,屡效力军前,加授世职至三等男,赐号“巴什克”,累官国史院大学士,因阿附多尔衮伏法。
[阿拉穆]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苏完,祖达邦阿国初来归,阿拉穆以佐领从征松花江阵亡,赠云骑尉。其家族知名者有,奉天将军安珠瑚,户部尚书玛尔图,满洲第一状元麻勒吉,兵部尚书赓额。
[鄂泰] 满洲正白旗人,世居苏完,国初来归,康熙十三年以副都统征吴三桂,授建威将军,以功加世职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子鄂山袭。
[杨善]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苏完。一等大臣费英东第四弟音达户齐之子,初为镶黄旗,后改隶,列十六大臣,取大凌河以功授三等轻车都尉,累官内大臣、议政大臣。顺治五年,遭株连同其子内阁学士罗硕坐斩。八年,昭雪,仍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穆赛,都统迈禄,礼部尚书吉荪,都统卢博赫,尚书兼议政大臣郎格,都统席卜臣。
[伊逊]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苏完。一等大臣费英东第四弟音达户齐第三子。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佐镶黄旗。天聪三年,从伐明,攻遵化,伊逊先登,中炮伤臂,太宗亲临视,授游击,寻迁兵部承政。七年,偕英俄尔岱使朝鲜,定互市约。崇德二年,坐事,罢。三年,复为兵部承政。
[车克] 满洲镶白旗人 世居苏完,费英东同族,祖克尔素太祖时来归,父席尔那任佐领。车克继任,授户部副理事官,太宗赐姓“觉罗”,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累官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内秘书院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色克。
[哈达哈] 满洲镶蓝旗人,黑龙江将军傅尔丹子。傅尔丹初袭曾祖费英东二等信勇公,乾隆元年,追论失律罪,以哈达哈袭。是时哈达哈已自侍卫累迁领侍卫内大臣,兼勋旧佐领。复迁镶红旗满洲都统、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署兵部尚书、步军统领,累官领侍卫内大臣,因坐失军机,发热河披甲。后授二等侍卫。子哈宁阿,官至镶黄旗汉军都统、参赞大臣。
[石廷柱] 汉军正白旗人,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祖阿尔松皆为明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父石翰始居辽东,遂以石为氏,有三子:国柱、天柱、廷柱。太祖攻广宁,天柱为明千总,出迎,授三等轻车都尉,廷柱随太祖从征有功,晋三等男,累官兵部尚书,都统,晋一等伯。其家族知名者有,工部尚书石国柱,都统赛音达礼,内大臣华善,刑部承政石天柱,福州将军石文炳,湖广总督石文晟,两广总督石琳,兵部尚书石文焯,都统石文英,都统石文昌,广州将军石礼哈,都统穆赫麟,都统观音保。
各地瓜尔佳著名人物有:
[巴山]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哈达,祖巴岱国初来归,授佐领。巴山初以佐领从征,以军功晋参领。授骑都尉,兼工部理事官,入山海关,累加二等男,仕至江宁副都统。
[满都礼]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讷殷江,一说乌拉,初以包衣从征朝鲜,后其妻子为世祖章皇帝乳母,因此加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仕至内大臣。其家族知名者有,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三泰。
[安崇阿]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讷殷江,始祖胡瞻,天命7年,胡瞻元孙玛库礼率子尼唐阿、哈唐阿驻防辽阳。安崇阿从征福建,赐名巴图鲁,叙功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子黄海仕至副都统、上驷院大臣。
[扈图] 满洲镶黄旗人,一说正白旗,世居蜚偶村(蜚优城),征明有功,仕至先锋统领,加世职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奇尔萨,前锋统领穆图。
[根特巴图鲁]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尼马察,太祖时,父尼努与兄尼唐阿率众来归,均授佐领,尼努加世职骑都尉兼一云骑尉。根特承袭,任刑部理事官,征明,累官都统,列议政大臣,加世职三等男。
[巴锡]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福新得喜莽堪,曾祖扎尔固齐泰锡。康熙初,巴锡授户部员外郎,累官云贵总督。
[努三] 吉林满洲正黄旗人。自前锋再迁头等侍卫、御前行走。因罪贬谪,后为镶蓝旗护军统领,督巴里坤屯田。兆惠被围黑水,从富德往援,与兆惠军会,赐骑都尉世职。累迁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满洲都统。
[额勒登保]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吉林,从征金川,赐号和隆武巴图鲁,后以征台湾、西藏,贵州、吴三桂,累官云贵总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赠三等公。其家族知名者有,领侍卫内大臣哈郎阿、一等威勇侯那铭。
[五岱]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从征准噶尔,赐号巴图鲁,授副都统,赏骑都尉。从征金川,累官都统、上书房总谙达、领侍卫内大臣。
[富德] 满洲正黄旗人,驻防吉林,乾隆十三年随傅恒挣金川,擢升副都统,累官理藩院尚书兼军机大臣,因为贪污兵饷处死。
[观音保] 满洲正黄旗人,初授健锐营前锋蓝翎长,再迁前锋参领,攻库车,战甚力,擢副都统予骑都尉世职。出为伊犁领队大臣,仕至领队大臣。从征缅甸阵亡,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吴拜] 太宗十六大臣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义屯宜尔门,祖伊兰柱徙居哈达之裴德里。父吴理堪抗击九国来侵有大功,仕至前锋统领。吴拜十六从征,作战勇敢,太祖、太宗皆倚重之,仕至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子。其家族知名者有,抗俄名将郎谈,领侍卫内大臣苏拜。
[珠满] 满洲正白旗人,世居乌拉,祖多和抡国初来归,授云骑尉。珠满初袭叔父额赫玛瑚云骑尉世职,从征,累官江宁将军,加三等轻车都尉。
[塞楞额] 满洲正白旗人。康熙48年进士,官湖广总督。孝贤皇后崩,因剃头赐死。
[荣禄] 满洲正白旗人,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之孙,总兵长寿之子。同治初,设神机营,充翼长,兼专操大臣。再迁左翼总兵。改工部侍郎,调户部,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兼步军统领。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慈禧皇太后尝欲自选宫监,荣禄奏非祖制,忤旨,出为西安将军,再授步军统领。日本构衅,恭亲王、庆亲王督办军务,荣禄参其事。和议成,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四年,晋大学士,为直隶总督。西太后垂帘训政,召荣禄为军机大臣,查拿康有为,斩谭嗣同等六人於市。太后议废帝,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穆宗嗣,患外人为梗,用荣禄言,改称“大阿哥”。八国联军入京,荣禄为留京办事大臣。已而诏诣西安,赏黄马褂,赐双眼花翎、紫缰。随扈还京,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晋一等男爵。
[叶成额]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叶赫,仕至刑部尚书。
[鄂莫克图]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乌喇,父多鼐率众归太祖,列十六大臣。鄂莫克图初袭父世职,仕至蒙古都统。
[阿布岱]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乌喇,征明,授骑都尉。兄阿布赖袭,从征舟山,晋二等轻车都尉。
[索浑]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乌喇,初事太宗,以征明功,加授一等轻车都尉,仕至都统。厦门攻台湾失利,罢官。
[张库]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嘉穆湖,父多格梭里,从太宗征明,赐号巴图鲁,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张库承袭,平藩,累官副都统,加授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
[文祥] 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盛京,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自同治初偕恭亲王同心辅政,总理各国事务,以一身负其责,为中兴枢臣之冠。
[桂良]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之子。道光十四年,擢河南巡抚。累官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兼正蓝旗蒙古都统,晋文华殿大学士,授内大臣。英法联军大举来犯,我师失利,以帝室葭莩,与闻军国,数膺议和之使,无所折冲。
[魁龄] 满洲正红旗人,咸丰二年进士,累官工部、户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
[吴达善] 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擢至工部侍郎、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年,授甘肃巡抚,加太子少保。累官云贵、湖广、陕甘总督。
[劳萨]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安褚拉库,太祖时来归,以骁勇著称,驻防张古台河数年,敌不敢犯,加世职,赐名“顺科洛巴图鲁”,累官副都统、三等子。其家族知名者有,议政大臣程尼,议政大臣罗璧,绥远大将军钦拜,奉天将军额洛图。
[阿席熙]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长白山,康熙十一年授陕西巡抚,累官两江总督,廉洁仁政。
[音泰]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内河,初为西安驻防兵,捉获明永历皇帝,加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仕至川陕总督,康熙赐匾“揽辔澄清” 。
[锡伯]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嘉通阿,又作“舒舒瓜尔佳氏”,康熙十四年,以护军从征,累官宁夏将军,加骑都尉世职,子喜柱袭。
[阿球]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沙津穆尔济,国初率族众来归,授佐领,赐号巴图鲁。其家族知名者有,吏部尚书敦拜。
[迈堪]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待考,父丹穆布,迈堪妻叶赫勒氏为世祖乳母,推恩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官散秩大臣。子傅达礼殉世祖,赠一等轻车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吏部尚书常鼐,礼部尚书倭赫,杭州将军丹岱。
[罗沙]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待考,累官议政大臣,赠一等伯。
[陶岱] 满洲正蓝旗人,由主事历户部郎中,累擢吏部侍郎。康熙三十三年为户部左侍郎,累官两江总督,因“声名甚劣”降职。
[吴巴海]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喇,从太祖征尼堪外兰有功授佐领,征瓦尔喀,赐号巴图鲁,仕至副都统,加世职三等子。养子傅喀、弟夏色、侄锡汉分袭。
[罗多礼]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叶赫尚阳堡,崇德八年,任理藩院员外郎、云骑尉,招降甘肃白帽贼遇害。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吴实,云贵总督。
[库尔讷]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尚阳堡,仕至吏部尚书。
[哈尔哈济]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喇,征明有功,累官前锋参领,授三等轻车都尉。孙希思哈,任都统,授云骑尉。
[尼唐阿]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尼马察,太祖时,与弟尼努率众来归,同授佐领,屡从征伐有功,加世职一等男,任都统兼议政大臣。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兼议政大臣根特。
[扎尔纠]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瓦尔喀之内河,本瓦尔喀部长,国初率百户来归,授骑都尉,从征沈阳阵亡,赠二等轻车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统新泰。
[额孟格] 太宗十六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瓦尔喀,国初率众来归,为佐领,列十六大臣,授二等轻车都尉。其家族知名者,都统法喀,都统福满。
[沙尔虎达] 满洲镶蓝旗人,其先苏完部人,世居呼尔哈,国初随父桂勒赫来归,任佐领,随太祖、太宗从征,累官宁古塔都统,加世职一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黑龙江将军巴海,杭州将军安泰。
[泰锡] 国初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福新得喜莽堪,国初率子弟来归,授扎尔固齐。其家族知名者有,云贵总督巴锡。
[塔尔岱]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齐齐哈尔,康熙45年西征,忠勇绝伦,赐号巴图鲁,累官内大臣、右副将军,授三等轻车都尉。
[瑚尔起] 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十三年,从征金川,迁呼伦贝尔总管。累官黑龙江副都统,赐一等轻车都尉。
[库勒讷]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待考,康熙五年,任吏部笔帖式,累官户部、吏部尚书,因不称职解任。
[满福]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待考,康熙五十二年袭世管佐领,乾隆二十年授拉林都统,二十二年,率师驻防吐鲁番,遇贼阵亡。
[崧峻] 满洲镶蓝旗人,咸丰8年举人,累官江苏、浙江巡抚,廉洁为民。弟崧藩,浙闽总督、太子太保。
Gior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满族大姓,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另有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后被革退、系紫带子者,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字姓赵、肇、孙、常、陈(丹觉尔察氏,备考)。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希尔根]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长白山,太宗护卫,天聪八年从征巴林,授骑都尉世职,后以虎劲参领征明,累加世职一等男,仕至领侍卫内大臣。子护军参领、云骑尉喀西泰,孙一等男尚士特。其家族知名者有,国初创立佐领雅拜,护军参领喀石泰,黑龙江副都统陈泰,齐齐哈尔协领保住,一等轻车都尉得禄,西安副都统八十。
[爱隆阿] 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二年以副都统、领队大臣西征,以平定准噶尔功,授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累官伊犁参赞大臣。弟巴灵阿,仕至领队大臣、云骑尉。
[苏喇岱] 满洲正黄旗人,生而勇敢,天命六年从征,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子巴锡,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巴穆布理] 满洲正黄旗人,姓塔查觉尔察,少侍太祖,有马尔屯人欲设“鸿门宴”,太祖将赴,巴穆布理力阻,命五人往,皆遇害,追授骑都尉,孙浑塔袭。
[阿巴泰]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完颜,从额亦都招抚东海四部,复取雅兰路,阵亡。累官纛章京,加授游击世职。子辛泰,以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明朝,阵亡,加世职三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工部尚书、二等男星讷。
[锡尔根] 满洲正白旗人,累官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其孙珍泰,仕至齐齐哈尔将军。
[牛钮]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觉尔察,以佐领从征耿精忠,仕至副都统。其家族知名者有,骑都尉巴智宜喇赤,江宁将军雍极纳。
[达海]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祖博洛国初来归,父散秩大臣艾密禅。达海九岁读书,通晓蒙、汉文字,初掌词命,后为满文加圈点,特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达海以增定国书,满洲推为圣人。其子孙男子系紫带,亚于宗姓;女子不选秀女。其家族知名者有,内国史院大学士雅秦,内秘书院学士禅布,前锋统领喇们。
[安费扬古]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瑚济寨,父完布禄效忠太祖,安费扬古少从太祖征四方,灭哈达、乌喇,功劳最大,列五大臣,佐理国政,赐号“硕翁科洛巴图鲁”。其家族知名者有,十六大臣硕尔辉,三等轻车都尉阿尔岱,一等轻车都尉达尔岱,三等轻车都尉敦兑,二等轻车都尉赫色,工部尚书兼都统、一等男兼一云骑尉逊塔,副都统、一等子马锡泰,一等男德彝,一等男、议政大臣杜尔德,三等轻车都尉翁义。
[额勒和布] 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进士,累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木讷寡言,廉洁自守。
Joy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讷殷,后冠汉字姓周、常。
C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巴林,后冠汉字姓常。━━━━━━━━━隶镶白旗。
2. 学做童装汉服上衣
学做童装汉服是一门好手艺
3. 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朝鲜族: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盖)。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长长的飘带给人以飘逸的美感。袄的领口、袖口多以不同颜色的布条镶边。年轻妇女和少女在袄(则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年轻的朝鲜族妇女在喜庆的节日和娱乐场合也喜欢穿这种衣服。)
朝鲜族的鞋,有个演变的过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妇女多穿白色或天蓝色船形胶鞋,现在则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4. 蒙古族和高山族的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节日和风土人情……今天就要
商品分类
文化工艺
绳编 | 手工皮雕
棉花画 | 拉面毛
筷子雕塑 | 景泰蓝
刻瓷 | 创意手绘
锔碗 | 丝袜花
绘画 | 豆豆画
面人萧 | 刺绣
草编 | 手捏泥人
陶艺 | 曾氏影雕
微书 | 刻纸
微刻 | 竹雕
风筝 | 剪纸
剪字 | 泥人彩朔
泥埙 | 沥粉画
蛋雕 | Q版公仔
丝竹乐器 | 葫芦烙画
剪影 | 内画
百货广场
保健品 | 茶
窗帘 | 灯饰
家居用品 | 音像书籍
流行服饰
手表 | 皮带
首饰 | 定做服饰
流行服装 | 童装
头饰 | 围巾手套
鞋 | 眼镜
中国服饰 | 包
精品世界
珍珠 | 藏饰
工艺品 | 古玩
水晶 | 陶瓷
玩具 | 玉石
中华民俗民风>>
高山族人民的着装特色
高山族的男女服饰是色彩绚丽、华丽精美的。最有代表性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这种衣服是用贝壳雕琢或小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约需要五六万颗贝珠。过去一般为酋长或族长做礼服用。以现在珍藏品为例,一件无领、无袖、无纽扣的对襟长衣,衣长100公分,宽44公分。以织有红色花纹的原白麻布为底,周身缀满用贝壳磨切成的贝珠串,共2700余排,约8万多颗贝珠;背面饰有三排带铜铃的珠串,每排四串。由于贝珠多,手工复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成,因此十分宝贵。从贝衣的造型来看,泰雅人的贝衣多白色,耀眼,横向排列整齐,给人一种纯洁、整一中显华美的感受。而排湾人的贝衣则以橙、黄、绿色为常见的色彩,近年来有些缀贝向黑色、暗黄色居多,做工较细致,图案较多缀人像,珠多细圆透明,显示出追求华丽的风格。古老的贝珠衣则扁长,无光泽,具有晦涩感,但当地群众却以古珠衣为珍贵和自豪。这和崇拜祖先的朴素淳厚的民风有关。贝衣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筐织贝”。如果是指这种贝衣,则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贝衣有时可作货币用,但更多的是审美欣赏价值,这是高山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贡献。
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妇女喜以花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为冠可以说是一个特点。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显得绚丽多彩。高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其帽子也很有特点,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顶上有圆形的图案,这是雅美人图腾的标志。祭祀时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做成头盔,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承。继承人最少在头盔上增加一个圈,儿子多把银盔拆成圈分发给众儿子,在这基础上再铸出新的头盔,世代相传,连绵不断。每到节日或新船下水时,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常带这种银盔帽子。这是一种勤劳节俭和财富的象征。高山族各部族之间的服饰还有一些差别。服饰是文化的象征,是民族审美特征的外化,高山族的服饰有追求多样化的色彩和偏向明丽华美的风格。
商品分类
文化工艺
绳编 | 手工皮雕
棉花画 | 拉面毛
筷子雕塑 | 景泰蓝
刻瓷 | 创意手绘
锔碗 | 丝袜花
绘画 | 豆豆画
面人萧 | 刺绣
草编 | 手捏泥人
陶艺 | 曾氏影雕
微书 | 刻纸
微刻 | 竹雕
风筝 | 剪纸
剪字 | 泥人彩朔
泥埙 | 沥粉画
蛋雕 | Q版公仔
丝竹乐器 | 葫芦烙画
剪影 | 内画
百货广场
保健品 | 茶
窗帘 | 灯饰
家居用品 | 音像书籍
流行服饰
手表 | 皮带
首饰 | 定做服饰
流行服装 | 童装
头饰 | 围巾手套
鞋 | 眼镜
中国服饰 | 包
精品世界
珍珠 | 藏饰
工艺品 | 古玩
水晶 | 陶瓷
玩具 | 玉石
中华民族民风>>
蒙古族人民的着装特色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蒙古顾固冠: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语称孛黑塔,汉文史籍称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艳丽的首饰。能显示出妇女的身份贵贱和社会地位。这种高冠,一般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成长筒形,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元亡后,这种首饰失传。1974年在自治区四子王旗发掘的元代蒙古贵族陵墓中,多有顾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艺水平。
蒙古坎肩: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钮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着鲜艳花朵,并缀有五颜六色的电光片儿,光泽闪闪。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这种坎肩,初为世祖皇帝所服,后流行于民间。到明、清两代,逐渐成为普通蒙古妇女的一种服饰。
蒙古礼帽: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简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戴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袍: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传统服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艳色的镶边。衣扣多用黑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衩。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类制成。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彪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子: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毡靴3种。布靴用高级布料或大绒制作,靴头和靴筒上往往以金丝线绣花.图案新颖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皮靴通常用牛皮制作,有旧式和新式两种,旧式皮靴用涩面香牛皮制作,其样式古老,靴头粗笨,靴尖上翘,靴筒约1尺多高,筒口宽大,呈马蹄形,靴底较厚,为多层底,状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制作,俗称马靴。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俗称“毡圪达”。牧民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行走或骑马,只有穿上“毡圪达垯”,方可度过严寒。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牧区的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减小阻力
5. 你能说出藏袍,蒙古袍,朝鲜服装的特点吗
藏族服饰基本结 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 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 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 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 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 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 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 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据 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 的这种基本特征大约远在战国以 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浓厚 的高原民族特点。
(2)男女皆爱饰物 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 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 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多为 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 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3)配色大胆精巧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 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 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 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 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她们大 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 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 巧 .
西藏服饰特点(细分)
1、服饰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衫、长靴、编发、饰品。 2、基本特征表现为品类繁多,可分为袍、短衣、坎肩、腰带 、帽、靴、邦典、发饰,首 饰、佩饰等。 3、式样上分为:长袖袍、无袖袍。
4、质地上分为:锦花袍、绸缎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夹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如红与绿、白与黑、黄与紫,并运用复色,金银线搭 配使服饰色调明快而又和谐。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朝鲜族服饰特点
朝鲜族一向喜欢穿素白衣服,故有 "白衣民族"之称。对白色的偏爱,典型地反映了朝鲜族酷爱洁净的特点。最初迁入境的垦民多以线麻自织的麻布为衣料,质地粗糙,夏季凉爽,但冬不保暖。以后随着织布工艺技巧的不断改进,麻布越织越好,不仅纹细且少有斑点,颜色亦经漂洗由黄变白。在相当长的时期,麻布、土布一直是朝鲜族传统服装的主要面料。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膝盖)。
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长长的飘带给人以飘逸的美感。袄的领口、袖口多以不同颜色的布条镶边。年轻妇女和少女在袄(则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年轻的朝鲜族妇女在喜庆的节日和娱乐场合也喜欢穿这种衣服。)
朝鲜族的鞋,有个演变的过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妇女多穿白色或天蓝色船形胶鞋,现在则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朝鲜族妇子的缺衣幼裙,是朝鲜族衣饰西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男服装的一小特点。缺衣在朝鲜语外叫"则高弊",是朝鲜族最爱好的上衣,以曲线形成肩、袖、袖尾,以直线形成领条领子,高晃取袖笼呈弧形,斜领、有扣、用布带挨结,在袖心、衣襟、腋停镶有颜色娇艳的绸缎边,只遮蔽到胸部,颜色以黄、红、粉红等浅颜色替宾,母性穿伏回洒脱、漂亮、慷慨;长裙,朝鲜语也叫作"契玛",是朝鲜族母子的重要衣饰,腰间有长皱褶,宽紧飘劳。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造而成,颜色娇艳,总替缠裙、筒裙、幼裙、短裙、围裙,民族文化。年青男子战长父多恨穿负口式的带褶筒裙,裙消功膝盖的短裙,即于逸静。外嫩年妇男多穿缠裙、幼裙,夏地在上衣里添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已经缝分的裙料,由裙腰、裙摇、裙带组败。上狭上严,裙消及手面,裙晃较宽,裙上端有很多粗褶,穿时缠腰一圈前解结在左腰一侧,穿这种裙子时,外面必需减穿荤红色的衬裙。
6. 格尔木开家档次高的童装童鞋有市场吗不知道格尔木消费能力怎么样
我这几年格尔木去了能有7、8次,小城市不大,夏季人多的时候不到20万,春节期间外来的都回家了,也就5、6万本地人了。
个人感觉开家档次高的童装童鞋市场如果只一家还勉强,如果过段时间有其它卖家也卖档次高的童装童鞋的话,市场就会萎靡很多。
格尔木的能力不是很高,城市里的商家大都是卖昆仑玉或青藏土特产的,主要是外来人购买的较多。
7. 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7)蒙古族童装扩展阅读:
朝鲜族: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盖)。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
8.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哪种好看
我觉得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头上别有各式各样的头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9. POLO 与POLO VILLAE的区别是什么
POLO VILLAE中文名是保罗威特。品牌以手袋、包类为主。包括:城市休闲包、户外运动包、时尚品味包三大系列;产品从款式到功能,注重新颖与实用,充分体现国际国内休闲文化,致力为现代都市年青消费群体创造一种“自然、活力、个性、时尚”的生活。
POLO VILLAE品牌的发展历程:
POLO VILLAE品牌沿革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后期,当时英国皇室的马球运动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球服的款式及功能成为当时皇室贵族成员之间的攀比物及身份象征,POLO一词就是英文中马球的意思,而马球运动是一项贵族运动,参予者通常穿用的是源自网球衣的针织短袖运动衣,将这种运动衣演变成为大众服式。
1855年,保罗威特先生诞生在英国政治中心——伦敦,并在剑桥大学就读商业管理及艺术课程的villae成为了当时皇室设计师,为皇室贵族设计出第一套专业的马球服,深受英国皇室贵族的厚爱,从此皇室贵族们纷纷以拥有villae的作品为荣,成为一时之佳话。之后,villae越来越发挥出其设计的天赋,不断创新,突破传统,抛弃束缚。
1892年,保罗威特先生为了满足他无尽的创作欲望,他决定去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继续艺术深造。
他于1905年创立出保罗服饰品牌“POLO VILLAE"将欧洲时尚艺术与英国马球运动文化融合成为他的创作原动力。旗下PoloT恤比无领的T恤多一份严谨认真,比衬衫又少一份拘束紧张。Polo恤的样式始终未变,只是变换色彩来适应不同的年代,每一季都会以丰富的色彩来顺应新的流行。这种巧妙地将古典品味的优哉悠哉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哲学,贯穿于villae的各类设计之中。保罗威特先生将欧洲时尚艺术与英国马球运动文化融合成为他的创作原动力,并创建了“POLO VILLAE”品牌,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
1992年,保罗(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在陆市场需要,决定引进“POLO VILLAE”品牌。
1996年,保罗(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与保罗威特家庭成员最终达成合作意愿,引进保罗威特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大陆以保罗威特先生命名注册了广州市保罗威特皮具有限公司做为生产与销售的主权代理。
2007年,“POLO VILLAE”品牌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能力,加速提升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走品牌特许经营道路。
10. 民族服饰的特点
汉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朝鲜族: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盖)。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长长的飘带给人以飘逸的美感。袄的领口、袖口多以不同颜色的布条镶边。年轻妇女和少女在袄(则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年轻的朝鲜族妇女在喜庆的节日和娱乐场合也喜欢穿这种衣服。)
朝鲜族的鞋,有个演变的过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妇女多穿白色或天蓝色船形胶鞋,现在则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