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捕头戴的帽子

捕头戴的帽子

发布时间:2022-04-29 07:54:02

A. 古代捕快帽子上写的是什么字,怎么个读法

大多捕快帽子上不写字,写的也一般是“捕”字,只不过是小篆的。

B. 捕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唐人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恶,妇啼一何苦……”这个“捉人”的“吏”,指的是古代衙门里的捕役。

香港电视连续剧《四大名捕重出江湖》,写的也就是捕役的生活情景。到了明清时,则称之为捕快。捕快是捕役和快手的合称,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而“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因二者性质相近,故合称为捕快。

捕快平日身着便装,腰挂表明身份的腰牌,怀揣铁尺、绳索。领班称“捕头”、“班头”。老百姓称捕快为“捕爷”、“牌头”、“头翁”、“牌翁”等等。在明清法律条文中,称捕快为“应捕”或“应捕人”,即“本有逮捕罪人之责的人”。有的大州县,捕快往往配备马匹执行公务,故又称之为“马快”。而徒步者,则称之为“步快”、“健步”或“楚足”。各州县在编的“经制正役”的捕快,因州县大小而决定其人数。

捕快所承担的侦破任务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叫“比限”,一般5天为一“比”,重大的命案3天为一“比”。过一个“比限”,无法破案的,捕快便要受到责打。

捕快在古代属于“贱业”,并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捕快是没有工资的,每年的伙食补贴即“工食银”不过十两银左右,养家糊口自是艰难,于是敲诈勒索便成为一种风气,他们时常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甚至与州县官吏同流合污,或制造冤假错案,或对老百姓横征暴敛,任意拘捕。

在历代诗文中,捕快作为统治阶级的鹰犬,常常成为鞭挞的对象。清人郭庭翕在《警捕人之虐》中写道:“流民便作贼,迫于不得已;捕人亦作贼,何说以处此?世上流民尚可数,捕人林林遍官府,捕人安乐流民苦。”流民迫于生活不得已为贼,而真正的贼却是遍布官府的捕快。另一个清人蒋坦,也描写了贫苦农民的生存惨景:“前差去,后差来,旧粮纳,新粮催。乡丝未熟布衫破,质库掷出啼声哀。”但衙门的催租却急于星火,交不出,便要捕快抓人,“明朝计费无一钱,过卯任捉老翁到”。由此可见,捕快常会应官长之令,参与诸如催租、抓丁、捕人之类勾当。

在民国时期,老北京警察局的侦缉队,亦属于捕快性质。他们一律穿着灰大褂,所不同的是“只有侦缉队的成员有时不扣扣子,有时只扣几个扣子,走起路来身子向前倾……侦缉队的下层队员,一年四季都把头剃得又光又亮,即便是冬季,也不兴戴帽子。腰上总挂着一块‘汗巾’,从大褂外面看起来,鼓鼓囊囊的好像是揣着‘二把盒子’”。他们的职责理应是对付贼匪,实际上却以欺压老百姓为能事,令人切齿。

C. 闯关东前传里面土匪戴的帽子是什么帽子,大神们指教指教呀

直筒的,好的应该是水獭皮的。差的就是毡子的了。带耳朵的,就是狗屁帽子了。

D. 唐朝的捕快穿的衣服、帽子叫什么

武器的话按照当时普遍装备军队的应该是“横刀”

隋唐时期,短柄长刀通称为"横刀",<唐六典.武库令>注:"横刀,佩刀也,兵士所配,名亦起于隋."另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可见,横刀普遍装备军队,是典型的制式武器.
唐刀是中国刀剑艺术的颠峰之作,锋利,柔韧,傲气,对后世的日本武士刀有深远影响曾见到一把当代高手仿制唐刀,刃长76cm,把长28cm,刀宽后3.0cm前2.2cm,重心在护手前15公分左右,劈斩有力,性能一流.

“唐朝帽子”叫 “幞头”,不知道当时捕快戴的是哪一种帽子。

唐代冠服制度:

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 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无法彻底执行的。唐高宗咸亨五年(即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五月,因在外官人百姓于袍衫之内,穿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或在乡间公开穿这些颜色的袍衫,故又颁布过禁令。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唐太和六年又许三品以上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袄。这类纹饰均以刺绣,按唐代服装款式,一般应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
唐代在战场上驰骋的都是人披马甲不具装的轻骑,步兵甲占步兵人数60%,《唐六典》记唐甲有13种,即明光甲、光西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
锁子甲即曹植表中所说的环锁铠,《晋书·吕光传》记载前秦吕光在进攻龟兹城时见西域诸军甲如连锁,射不可入,隋唐时西域康国向中原朝廷进贡过此种铠甲。唐代将此种铠甲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按体型高矮分给战士使用。《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着弓、刀、甲的种类,盾则改名彭排,计6种,即藤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据注明,藤、团、漆、木都是古制。

E. 洛克王国中捕头的帽子咋得

在地图上点魔法学院 然后到教学楼中点击格里芬院长旁边的 宠物捕捉计划 完成后就能获得捕头帽子了

F. 古代鱼夫戴的帽子叫什么

古代鱼夫戴的帽子:箬竹叶或篾编制的笠帽。

渔父

作者:张志和(唐)

G. 洛克王国 头上带捕子的帽子在哪得

在魔法学院里的大厅在院长左边有个精灵抓捕活动抓完所需精灵就可以得到超酷的捕头套装了

多给的分啊 O(∩_∩)O

H. 古代捕快的帽子上为什么插一根孔雀毛

装饰用的,和现在警察帽子上的条纹一个效果。

I.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么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幞头。幞头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幞头最初是古代男子用来裹发的四脚头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头部时,每个人的折叠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幞头形状各异。隋朝时,礼部尚书牛弘上书朝廷,建议在幞头内设置骨架,罩在头上,以利于折出造型一致的幞头,后来发展成有骨架的乌纱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时喜欢佩戴幞头。很快,人们开始效仿皇帝,幞头也成为唐朝最常见的“帽子”。幞头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软脚幞头;唐中后期的硬脚幞头。

J. 求问谁知道唐朝和宋朝捕快头上戴的是什么

以宋代为例,捕快应当算作“吏役”一类,“属于地位最低的一级,谈不上是公务员,只能称‘公人’,是在政府做事的‘临时工’,或者说‘编外公务员’。”

与捕头戴的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穿旗袍配粗跟鞋好看吗 浏览:798
驯鹿穿女装 浏览:366
男皮带一般多宽比较好看 浏览:911
男装潮牌味野渐变 浏览:28
桂林三月三旗袍 浏览:361
120的野兽帽子值多少钱 浏览:410
男士黄色风衣搭配 浏览:876
厚厚的棉衣英语怎样说 浏览:643
浅灰色带什么围巾好看吗 浏览:798
女士钩针夏天裙子 浏览:303
哈尔滨红博会展女装品牌 浏览:499
迪莱男装工资待遇怎样 浏览:567
女生穿校服唯美图片 浏览:369
衣服女秋装外套哪个牌子好 浏览:990
珠帘帽子 浏览:362
女款中长装外套品牌及商品 浏览:147
韩国东大门童装批 浏览:754
皮衣拼接批发市场 浏览:990
童装货架订做 浏览:916
拿童装去哪里拿货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