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林妙可 为什么如此可爱
因为妙可以下特点全具备:
性格可爱 这是最重要的
衣着可爱 那谁都可以
声音可爱 那可能是造作
喜欢粉色 喜欢蓝色的就都不可爱么?
真正可爱的女孩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 一举一动都透着让人心疼的可爱
你还没有遇见吧 等你遇见了 你就明白了
真正可爱的女孩心灵很可爱 不许要任何的装点.
如果非要说一点
我想说的就是 圆圆的脸蛋. 总是微笑上扬的嘴角.
还有,关键是看你的心灵可不可爱,你想要变得可爱,就要让自己的胸怀宽广,心地善良,你记住,人在最自然的情况下才是最美丽、最可爱的 。
㈡ <<打动中学生情感的168个故事>>的例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群山里孩子在深圳的故事
鸦有反哺之恩。当一个乡下的孩子经过多年的打拼而略有所成,他会做什么呢?买名车,购豪宅,尝尽美食,游遍天下,这些当然无所厚非;可是有一位默默无闻的人,他却甘愿奉献,2005年7月9日至11日,他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寸草心”夏令营,他邀请故乡湖北省京山县三阳镇小学近三十名师生远赴深圳,开展以观鸟为主题的环保活动。这次活动在两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和“深圳市观鸟协会”各位志愿者的鼎力襄助下,取得圆满成功。
这位事业有成的出资人叫詹从旭,朋友们习惯称呼其网名“糌粑”,糌粑既是“绿色江河”的活跃分子,也是“深圳市观鸟协会”的主力成员。糌粑不但会挣钱,而且更会做人,我称他为“富有良心的有钱人”。
(一)用一双惊异的眼睛看世界
刚刚下了火车的孩子们充满着好奇进了“深圳市观鸟协会”的培训教室。
“同学们,你们有多少人没坐过火车啊?”观鸟协会会长徐萌问。
绝大多数孩子举起了手。我坐在教室后面抬头向前看,只见黝黑的小胳膊齐刷刷地伸了一片,他们当然没有乘坐火车的机会。农民的收入每年都在提高,但他们总还是脱离不了温饱的水平,即使有了一些余钱,谁又会舍得带着孩子乘坐火车到外面去看看呢?要预防生病,更要给孩子读书积蓄,农民脸上会有笑容,心里面却总是苦的。我突然有点儿嫉妒这些小孩,不为别的,我18岁才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火车,那从远处徐徐而来的长长列车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同学们,你们说说深圳好不好啊?有哪些特点?”徐萌又问。
“深圳有许多高楼大厦。”“深圳的路边有许多鲜花和草坪。”“深圳有许多小汽车。”孩子们几乎抢着回答了起来。他们一定不曾看见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不会看见过那么多的鲜花四处盛开,更不会看见如过江之鲫般的小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过。
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里,孩子们看见了大海,志愿者和孩子们一同跳进浪花朵朵的碧蓝海水中,孩子们的喜悦难以言表,他们欢呼,他们嬉戏,他们尽情地玩闹。这一次深圳之旅,对他们来说,比过年还要快乐。
有人或许会说,直接资助孩子们钱比让他们来旅游更实惠。如果我们不假思索,这样的想法也对,贫穷的孩子缺的是钱,他们还需要钱去读书,夏令营对他们来说奢侈了点儿。但是如果我们深加思索,情况变化了。古语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深圳发达的城市景观一定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印象,只要有心,孩子们就会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18岁之前,我的世界没有超出过小镇,尽管我能熟练地在地图上找到绝大多数国家的位置,但书本上的美国、欧洲和我没什么关系,北京上海也和我没什么关系,偶尔幻想一下,也很容易在结了冰的陋室里烟消云散。直到18岁第一次踏进城市,我的人生观从此彻底改变,命运也从此发生巨大的转折。
“寸草心”活动的目的也很简单,哪怕有一个孩子因为深圳而改变人生,我想足够了。只是,仅仅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还不够,能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就是个更伟大的目标。
(二)其实是在教育自己要环保
“寸草心”活动的主题是环保,内容以观鸟为主。
观鸟和环保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深入进去,才有体会。观鸟时间一长,人和鸟儿的关系日益密切,到最后竟然会爱上鸟。当一个人爱上鸟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去打鸟害鸟,反倒会采取种种措施保护鸟。鸟友“天涯游侠”抢救了一只紫啸鸫雏鸟,喂满一个月后,在马峦山溪谷放飞。养护了一个月,连孩子都和小鸟有了感情,孩子总是催促爸爸要来马峦山看看那只紫啸鸫。借着来大梅沙海滨的机会,我们几个鸟友来了一下马峦山,“天涯游侠”真的在树丛中发现了那只紫啸鸫,他激动得在我前面又叫又跳,我只顾了看他,等我要看鸟的时候,紫啸鸫在一秒钟的瞬间钻进林里去了。鸟友就是这样爱鸟,爱鸟也爱自然。
三阳镇孩子们对鸟类知识的了解让我吃惊,无论是在红树林,还是在荔枝公园,他们提着小小的望远镜,差不多每一种鸟都能称呼出名字来,不爱鸟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能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还会再打鸟么?看看这些孩子,想想自己的过去,些许内疚,像他们一样年龄的时候,我拎着弹弓和夹子漫山遍野地打鸟。如果鸟儿有灵,等我死的时候叨我眼睛吧,我无怨。
孩子们说这次活动收获非常大,我的收获更大。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糌粑的活动议程里有一项“拾垃圾”。在报纸上读过义工拾垃圾的报道,课本上读过关于垃圾的报道,唯独自己没亲自参加过一次捡拾垃圾的活动。我也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别人的时候多,自己做得少,汗颜。我还作了一个小组4名学生的领队。
大梅沙的周末人潮汹涌,沙滩上挤满了游泳的人。进了沙滩,各种纸屑和垃圾随处可见,4个小孩认真地拾起垃圾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游客不时地投来诧异的目光。在细软的沙滩上,只有一个感觉,国人的素质距离文明还有很大一块距离。很快地,带来的一个塑料袋便装满了垃圾,孩子们很高兴,我也高兴。对我来说,这是人生的第一次,拾垃圾不仅仅是清洁工人的事,其实是大家的事。带孩子们拾垃圾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孩子们意识到乱丢垃圾是可耻的,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我在想,我们的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向小平同志致敬
深圳的发达得益于伟大的邓小平同志。1979年,他在紧邻香港的中国大陆一侧画了一个圈,从此,现代深圳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几乎每一位到深圳来的客人,都会看看小平同志,三阳镇的这些孩子们当然不会例外。
深圳人对小平的爱很真挚,每当清明或小平诞辰纪念日,市民们自发地前来吊唁伟大的领导者,鲜花堆积如山,每位经过小平巨幅画像的人都会致以哀思。7月10日上午,在糌粑的带领下,二十多位师生一起列队立正,手持鲜花,向小平同志敬礼致意。那一刻,孩子们表情严肃,志愿者们伫立一边,太阳暴晒,孩子们却没有丝毫怨言。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还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微笑着面对着孩子们,相信孩子们在无言中领会了小平讲话的神髓。
这次献花别开生面,糌粑以“深圳市观鸟协会” 和“绿色江河”两个民间组织的双重会员身份组织这场爱国主义活动,没有惯常所见的什么巨大启动仪式,也没有什么有身份的官员参加讲话,一切都进行的安安静静。我曾以工作身份参加过不少爱国主义活动,可惜过于形式化的东西总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来。这次不同,看着孩子们昂着小脸面对小平同志,我心潮澎湃,毕竟这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来看望小平同志,平日里来来往往,只把小平同志的像当作一幅画。没有小平,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今天的我。
黑夜里,孩子们响亮的声音依旧在耳边清晰,“我宣誓,我志愿做一名爱鸟的人,不打鸟,保护鸟,我愿意终生做一名环保主义者。”
金色的阳光照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克林顿当年被肯尼迪接见的时候,发誓以后要做美国总统;如今,这些孩子面对伟大的小平同志,谁能预料孩子们中间将来会不会出现一位伟大的人物呢?
本来是做一名志愿者,没想到自己受到的冲击或许比孩子们还要大。在心灵的洗礼当中,做这样的志愿者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四)糌粑这个人
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深圳是个花花世界。奢侈的物质世界和腐朽的精神文化很快能让人深陷其中,再贵的车子深圳都买得到,再豪华的别墅深圳的山谷和海边也都有,私人飞机时代到了,消费节节升级,可以这么说,有多少钱都不够花,这不夸张。那我们是不是因此就无止境地消耗在物欲里呢?答案是否定的,糌粑做得就比较典型。
糌粑和我谈过他故乡三阳小镇的故事,人们也是无所事事,终日挥霍时光。糌粑说他很痛心,不过也都没办法。三阳镇养育了他,他要施以回报。2005年5月份糌粑和徐萌带领深圳市观鸟协会的部分会员远赴三阳镇小学开展第一期“寸草心”活动,他们给三阳镇的小学生开展鸟类培训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热烈的欢迎。糌粑出资重新装修学校的部分教学基础设施,建起了学校的图书馆。紧接着,糌粑就盛情邀请三阳镇小学三十余名师生来深圳参加7月份的第二期“寸草心”活动。
糌粑为什么?为了名,他得不到;为了利,这是个扔钱的事。
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当一个人的温饱解决、衣食无虞之后,举凡有层次的人都会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这个价值的实现,需要精力,更需要智力。愚蠢的有钱人会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能自拔,《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是最好的写照。糌粑很会统帅自己的生活,他修身,他是深圳市自行车协会的成员,他是深圳市观鸟协会的成员,他还参与其他的健康活动,追求着高雅的都市生活方式;他关心社会,他是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成员,曾亲赴可可西里关注自然生态。一个深圳的企业家,能做到这些,难能可贵。
糌粑做的是小事情,可是这些小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我发自内心钦佩他,因为我一直就有一个心愿,积攒一笔资金,修复一下母校小学损毁的校舍。2005年初,重回故里,在残雪中伫立在母校校门口,辛酸备至,校舍除了在外墙贴了一层砖以外,和二十几年前我离开的时候没有任何变化。我发誓,这一生我要做一件事。糌粑的举动感染了我,他可以做得大,我会做得小,小也不怕,做下去就好。我们追求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传统文化讲究治国平天下,连李清照都呼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经邦治世的伟大事业有人去做,我们平凡人不过是要做一些让自己欣慰的小事。从来都是索取于自然和社会的多,我们从土地里拿粮食维生,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育充实自己,从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赚取自己的钱袋,有一天我们富足了,开仓济粮,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这样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死而无憾。
我说,糌粑是一个榜样。
五)我们的心灵家园
“寸草心”活动从第一天起,深圳市观鸟协会的鸟友志愿者们便扛起了长枪短炮,忙前跑后,孩子们被志愿者们的热情感染,很快就从陌生的来访者变成鸟会的小主人。
鸟会是个自发的爱鸟组织。有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问我,为什么参加这个组织呢?我说正因为鸟会是观鸟爱鸟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伦理基础一定是永不停息地追求“真善美”,拒斥“假丑恶”,人生的意义都尽在于此,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入这个组织呢,况且我真的喜欢鸟。从加入鸟会的第一天起,我就实实在在地爱上了这个组织,在这里,没有层级地位的差别,没有富贵贫贱的差别,所有人都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其乐融融。鸟会没有利害冲突,没有人身歧视,在深圳这个天壤之别的城市,鸟会是我们心灵休憩的场所。
鸟会人互助,每次远行观鸟,有车族都带着赤脚族,经验丰富的老鸟友会不厌其烦地给新鸟友讲解各种鸟类常识,我深受其益。早晨要赶到“寸草心”活动基地,鸟友“老帅哥”主动打电话给我,开车带我过去,晚上还送我回家,我和老帅哥只是第二次见面,你说这是不是鸟会的互助精神?
“寸草心”活动的开展正值周末,鸟友志愿者们纷纷舍弃休息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老鸟友“Strong”、“天涯游侠”、“杰瑞”、“笨色驴”和“老帅哥”丝毫不停息,总是一声不吱,用镜头纪录活动的历史,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在鸟会,只管付出,不计回报。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付出就是快乐,奉献就是幸福。有位黄大姐,在我参加的少有几次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辛勤地整理内务,默默无声。
如果说鸟会是一个家,那我说核心成员一定是徐萌。会长徐萌注册了深圳市观鸟协会,让爱鸟的人找到了归宿。我说徐萌有非凡的爱心,也有超乎常人的责任心。说爱心,是指她能积极地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没有报酬而毫无怨言;说责任心,是指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徐萌主持,没有什么周末,活动越来越多,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是责任心还能是什么?我常常不参加活动,但牵头人不参加活动行么?
在鸟会玩得时间长了,整个人就陷入幸福的毯子里,这里有企业家、有技术人、有教师、有公务员、有文化工作者,各个行业的人都有,大家在一起交流,构筑了一个温馨的小世界。流连在鸟会,往往乐不思蜀。
(六)让世界充满爱
三阳镇的孩子们都深圳玩得开心极了。
本次活动还有一项内容,“绿色江河”和“深圳市观鸟协会”的成员将自愿捐书。8日晚上,鸟会成员“太阳鸟”在南山区开了一间书吧,鸟会的朋友们前去助兴,每个人都将在那个晚上自愿捐书。在书吧里,陆陆续续进入的各界朋友们带来许多书,有一些陌生的朋友竟然自己带来满满一袋子好书,无偿捐助给三阳镇的孩子们。只要人人都拿出一本书,一座小型图书馆很快就会建立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乐园。
“太阳鸟”要每位献书的人在书籍封面上写几句话,我写道“知识改变命运”。我不知道哪位孩子会读我的书,但我坚信一定会有聪明的孩子沉思我写的那句话。这些黑黑的山里孩子惊现着我的过去,二十多年前,我像他们一样,对外面的世界无限憧憬。能改变自己的,只有知识;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也只有知识。自从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后,我和书本结缘,也正因为我和书本结缘,我才一路披荆斩棘,从国家的最北来到最南。
“寸草心”活动的第二天,由“绿色江河”和“深圳市观鸟协会”捐赠的千余本图书打包整齐,将随孩子们回到三阳镇。那一本本书,代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深圳人浓浓的爱意。
活动总会过去,如今我更期望像糌粑一样的深圳人越来越多,像“绿色江河”和“深圳市观鸟协会”这样的环保组织越来越多。
拯救地球需要每一个人。
㈢ 欧洲服饰的名称及样式
巴伐利亚
皮裤,紧腰裤,男士短上衣,亚麻衬衫,粉红色的丝绸领带和妇女民族服装。妇女们留着辫子,脸上点着雀斑,衣着时髦,而男士们则头戴帅气的帽子,留着特意蓄起来的胡子。
维多利亚
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
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哥特式服饰
受建筑影响较大,其服饰上的特点是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哥特风格的服饰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
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中世纪,裙长是一种等级的标记,只有高贵的太太们才允许后摆拖地,并有权把它染成绿色。
服装上的分割线、装饰线多采用纵向的、垂直的线条。13— 15世纪欧洲服装中歌特风格最为流行。那尖尖的埃宁帽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
时下流行的哥特式时装也常常是不对称的,但时下所谓的哥特式时装只不过是带有些许哥特式艺术的气息,它看起来带有更多的商业色彩,这使得“哥特式”听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销口号。
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领紧身皮衣和有着复杂纹路的银饰,最关键是黑眼圈和悲伤麻木的表情。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某种精神境界。
服装样式
倒挂领〕指领角向下垂落的领型。
〔中山服领 zhongshan coat collar〕由底领和翻领组成,领角呈外八字形。
〔尖领 pointed collar, peaked collar〕领角呈尖角形的领型,也叫尖角领。
〔衬衫领 shirt collar〕或衬衣领,由上领和下领组成,是衬衫专有的领型。
〔圆领 round collar〕指领角呈圆形的领型,也叫圆角领。
〔青果领 shawl collar〕是翻驳领的一种变形,领面形似青果形状的领型。
〔荷叶边领)领片呈荷叶边状,波浪展开的领型。
〔燕子领 swallow collar, wing collar〕领面下止口的两条线形,似燕子飞翔时翅膀张开的形状。
〔两用领 convertible collar〕也叫开关领。指可敞开、可关闭的领型。
(3)可可蒙童装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
欧洲服装 - 10 世纪
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象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
紧身衣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
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
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欧洲服装 - 12 世纪
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
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一块大布不同。
欧洲服装 - 13 世纪
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
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
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
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欧洲服装 - 14、15 世纪
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
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
《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
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
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
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
由一块布作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
㈣ 世界十大名牌服饰都有哪些,其中最受欢迎的又是什么
世界十大名牌有:香奈儿、路易威登、迪奥 、范思哲、普拉达、巴宝莉、高田贤三、纪梵希、华伦天奴 、鲍士 。
最受欢迎的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品牌。设计上印有标志性印花,令人着迷并留下深刻印象。路易威登衣服使用最高质量的面料,产品包括箱包,珠宝,皮带,鞋子和香水。路易威登于1854年由路易威登先生创立,现已发展成为时尚界的市场领导者,品牌价值高达281亿美元。
一、香奈儿 GabrielleChanel:永远的经典
香奈儿(CHANEL)),是由Gabrielle Chanel于1913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品牌,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香奈儿时装永远有着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她善于突破传统,早20世纪40年代就成功地将“五花大绑”的女装推向简单、舒适,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现代休闲服。
九、华伦天奴 Valentino:永恒的优雅惊叹号
Valentino,全球高级定制和高级成衣奢侈品品牌,产品包括:高级订制服、成衣以及一系列配饰,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带、眼镜、腕表及香水。
十、鲍士 Hugo Boss:优雅的德式风格
Hugo Boss,是世界知名奢侈品牌,源于德国,主营男女服装,香水,手表,及其它配件。
㈤ 韩国cocomong衣服怎么样
韩国cocomong 可可蒙, 是韩国著名依恋旗下的童装牌子。 衣服便宜质量好! 身边有人都在韩国的童装网站海淘!都很不错!如果有帮到你,请采纳。也可以继续追问。
㈥ 从某个角度(比如颜色.线条...)入手,分析时装界的历史,演变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很好写的 你可以从紧身胸衣或巴洛克 洛可可等特殊廓形的服装着手阐述 未来的趋势个人感觉是脱繁推简吧.本人在学校写了不少这种论文。下面给你些资料: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黄色。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黄色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