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夏天大多数还是不戴帽子的,坦然享受夏日的阳光。
在俄罗斯十年,对俄罗斯人大部分时光各个都戴帽子这个问题也多次问过俄罗斯人,可没有一个满意的解答。那里冬天冷,戴帽子可以理解。可俄罗斯人对于很多中国人深秋,初春,和冬天不太冷的时候经常不带棉帽感到诧异,经常会体贴的问你:“出了什么问题么?怎么你不戴帽子?”眼睛中深深的同情一览无余。而我们中国人却觉得,俄罗斯人的脑袋不抗冻,离不开帽子。其实,俄罗斯人实在是抗冻!记得那次去俄罗斯是1992年冬天,西伯利亚北部小城维和列夫卡那时的气温是零下四十几度,几个同行的女同事央求我去摸摸几个俄罗斯人的裤子,怀疑他们里面穿着什么格外保暖的东西,可我一个个摸了之后,却发现单薄的牛仔裤里面就是光光溜溜的大腿!而那时他们的头上身上却不含糊,皮毛一体的羊皮大衣,脑袋上是狐狸皮或者貉子毛皮的皮帽,蓬松松毛茸茸的,十分保暖。
所以只能说句笑谈——俄罗斯人的脑袋不如我们的脑袋抗冻!
2. 俄罗斯一年四季的气温和天气怎样的去俄罗斯去要注意什么
天气:
俄罗斯处于多种气候带,由北往南从北寒带到亚热带,从西北端的海洋气候到西伯利亚的剧烈大陆性气候再到远东的信风气候。但大多数地区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俄罗斯各地气候差别很大,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7月平均温度为11-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东欧平原气候较温和,夏季温暖,冬无严寒。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季则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70度。
注意事项:
1.俄罗斯人主张“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们也不允许以左手接触别人,或以之递送物品。
2.俄罗斯人讲究“女士优先”,在公共场合里,男士往往自觉地充当“护花使者”。不尊重妇女,到处都会遭以白眼。
3.俄罗斯人忌讳的话题有:政治矛盾、经济难题、宗教矛盾、民族纠纷、前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以及大国地位问题。
4.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有地铁,坐法和中国的一样,票有单次的、多次的,早晨4点到晚上1点运营。出租车需打电话预定(宾馆里有电话)。公交莫斯科圣彼得堡是上车后先买票刷卡,其他城市是下车的时候直接把钱给司机。。
5.最好结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单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2)西伯利亚帽子扩展阅读
1、宗教
(1)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2)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2、礼仪
俄罗斯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握手时要脱下手套。久别的亲朋好友常用亲吻拥抱礼,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场合,俄罗斯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应邀到俄罗斯人家做客,进屋后应脱衣帽,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男士吸烟,要先征得女士们的同意。
3、服饰
在俄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人当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是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裤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4、饮食
(1)鱼子酱、罗宋汤,还有传统小煎饼,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
(2)通常在俄罗斯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肉类食品,几乎每餐都会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肠等。
(3)俄罗斯人常饮用的饮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罗斯人爱喝酒是世界闻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类当属伏特加。俄罗斯人有喝茶的习惯,主要饮用红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俄罗斯
3. 4月份去俄罗斯应该穿什么衣服
根据所去旅游的城市选择适合的衣物,最好携带羽绒服、棉袄等较厚的御寒衣物。四月出游俄罗斯一定要戴帽子,俄罗斯的冬天风特别大,为避免头疼还是佩戴好帽子,
4月的俄罗斯,均温-1℃~9℃,天气较国内更为寒冷,俨然还处于北国的冬季。俄罗斯室内供暖条件较好,室内穿着较单薄,针织类的衣服是不错选择。
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极圈内为寒带气候。当地昼夜温差较大,较为冷湿。四月份的俄罗斯尚未摆脱寒冷的侵袭,最高温度大约在9摄氏度。不同地区稍有差异。四月底时有些地区温度会达到20多摄氏度,具体情况以所去地点为准。
1、四月去俄罗斯旅游的游人不多。俄罗斯景点众多,参观冬宫、叶卡捷琳娜宫等地,注意携带大包及穿外套均禁止,大包需寄存,外套需脱下。若天气较冷,可在棉衣里套一件小外套。
2、 4月的俄罗斯较寒冷,且伴随着阵雨,防寒衣物和雨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3、 俄罗斯的通用货币为卢布,出行请提前兑换好现金。
4、 在俄罗斯消费是需要支付小费的,所以游客需提前准备一些零钞。一般需要支付消费数目的百分之十为小费。
5、俄罗斯的冬天,女生一般是打底棉裤搭配一条裙子,上身穿一件风衣或者羽绒服。男生一般是棉衣棉裤,并且一定要戴帽子,因为俄罗斯的冬天风特别大,吹多了会头疼。
6、 俄罗斯的酒店往往提供简单的早餐,如面包吐司、牛奶咖啡之类7、 俄罗斯通用电压为230V,游客须提前购买插头转换器。
4. 西伯利亚寒流的西伯利亚介绍
提起西伯利亚,人们立刻就会产生寒冷、孤僻、遥远等联想。特别是在隆冬季节,西伯利亚就意味着令人恐惧的刺骨寒流。
我们这些受西伯利亚寒流波及的国家都经常被冬季里时不时来骚扰一回的冷空气弄得胆战心惊,那些真正生活在寒流中心的西伯利亚人又是怎样度过漫漫严冬的呢?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亲身感受了一下西伯利亚隆冬的滋味。
入冬以来,西伯利亚寒流几次“袭击”中国,给国内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寒冷的雨雪天气。北京出现了罕见的大雪堵车场面;新疆地区更甚,不仅人穿上了羽绒服,就连骆驼也前所未有地穿上了棉衣。这影响力巨大的西伯利亚寒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记者走访了西伯利亚寒流的“老家”———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新西伯利亚市。
西伯利亚人冬天穿短袖
按俄罗斯行政区划所属的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山脉,将北冰洋与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作为其东界,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新西伯利亚州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距莫斯科3200公里,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成立的西伯利亚联邦行政区的行政中心,也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科技、工业中心,被称为西伯利亚的“首都”,共有125万人口。当然,记者决定走访这里的关键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据历史记录,这里是整个西伯利亚最低温度出现的地方,时间是1938年12月,当时的气温达到了零下55摄氏度。
从莫斯科乘飞机向东飞行约4个小时就来到了新西伯利亚市。从飞机上向下看,满眼皆是冰雪的世界,而且白得那样干净,毫无皱褶。
在来新西伯利亚之前,朋友们就多次提醒我,一定要多穿点,这可是个连夏季前来都要带足御寒衣服的地方!于是我就将自己所有的厚衣服都带齐了,想像着这里寒风透骨、呵气成冰的“恐怖”情景。但在我走出飞机的那一刻却并没有感到刺骨的寒风。根据飞机上的气象预报,这里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3摄氏度左右,最低也就零下16摄氏度,和莫斯科的温度并无太大差异。有意思的是,当我坐进出租车时,司机的第一句“问候语”竟是:兄弟,怎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来了!
从机场乘出租车到新西伯利亚市中心的饭店用了大约40分钟,车窗外目光所及之处也都是一片白茫茫。当我到饭店大堂登记的时候,迎接我的是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衬衫的服务员,而我此时全身被厚厚的羽绒服武装着,头上严严实实地捂着绒线帽,这“一厚一薄”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是刚刚从冰天雪地的室外进来,头脑里还是屋外的大雪,看到的却是身着夏装的服务员,实在有些不适应。
一年要过两个冬天
安顿好后,我赶紧打电话联系采访。一切进行得比较顺利,很快便找到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水文气象研究中心的主任雅古京先生。
热情的雅古京先生痛快地答应可以马上接受采访。在向雅古京说明来意之后,他说,其实西伯利亚寒流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气象学的相关知识。
雅古京说,任何一种天气情况产生的背后都有十分复杂的原因,也就是说,在许多因素共同的作用下才会产生某种天气情况。而谈到西伯利亚寒流的产生,他说,在西伯利亚中南部与蒙古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在俄罗斯的图瓦自治共和国境内,那里地形比较特殊,有一个图瓦盆地,在图瓦盆地上空有一个对周围气候起着巨大影响作用的高气压中心,被称为“西伯利亚气压最高区”,它产生的冷空气可以影响到西伯利亚周围的地区。然而单单靠它本身的能量还不足以影响到中国。在俄罗斯西北的北极圈内还有一个类似的气压中心,这两个气压中心相互影响,相互传递能量。北极圈内的气压中心会不断给“西伯利亚气压最高区”输入能量,当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形成对周围气候影响巨大的寒流,影响到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的北部地区。这股寒流既可以称为西伯利亚寒流,也可以称为蒙古寒流,简单说就是这样。
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雅古京先生还专门找出了地图,为我细心地讲解。他说,2001年11月初这里曾出现过一次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但这个低温段已经过去了。我让他预测一下下次寒流什么时候会来,他笑了笑说:“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天气预报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根据现在的科技水平,我们只能预测出一周内的天气情况。”
随后,雅古京又翻出了一摞厚厚的气象记录让我看,根据以往的资料,西伯利亚的冬天一般会出现两次最冷的低温段,一次在11月份,一次在次年1月份,温度在零下40—50摄氏度左右,而平时则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所以这里的人们一年要过两次冬天。在一般情况下,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出现在1月份。
屋外严寒屋内暖
由于西伯利亚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每年过冬的准备都是当地政府的首要大事。一般在八九月份就要开始,检查各种供暖设施,修葺房屋。俄罗斯的建筑一般都采用双层玻璃,有些还是双层窗户,西伯利亚也不例外。而这里的牲畜,在冬季到来时也都统统搬进了有暖气的棚内,以便躲过漫长的寒冬。
新西伯利亚市的供暖保障十分完善,居民家中都是暖气供暖,一般冬天居民家中的温度都要在25摄氏度左右,宾馆、饭店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
在采访水文气象研究中心雅古京先生前,我就一直很想知道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下人们出不出门?出门穿什么衣服?当这个问题提出以后,雅古京笑了笑说:“为什么不出门,人们还要工作。天冷就多穿点。”“那穿什么呢?”我又问,“皮衣。”他说,俄罗斯人一般冬天都穿皮衣,非常暖和,在新西伯利亚也不例外。一般每位女士都有一件皮大衣,既美观又能御寒,而男士则大多穿皮毛一体的夹克,再戴一顶皮帽子,这就是新西伯利亚市民典型的“装备”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无论是走在莫斯科街头还是在新西伯利亚,身着皮大衣的女士随处可见,男士一般是皮夹克,而年轻人则更多选择颜色鲜艳的羽绒服。据了解,皮衣在俄罗斯的需求非常大,基本人手一件,至于像“保暖内衣”之类的倒是没见到有卖。
冰雪运动最吃香
冬季的西伯利亚,最好的室外运动要算是滑雪和滑冰了。我看到在新西伯利亚市的许多公园里都有正在滑雪的市民。儿童通常是坐在专门的小雪橇上,由父母用绳子牵着滑行;成人则多是选择滑雪板在雪地上飞速滑行,个个都似运动健将。
后来听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差不多所有新西伯利亚市的市民都会滑雪,市里中小学的体育课上也都有专门的滑雪课程,这可是新西伯利亚人最喜欢的运动了。
当车经过新西伯利亚市最大的体育馆时,司机告诉我昨天这里刚刚进行了俄罗斯冰球联赛的一场比赛,新西伯利亚市的冰球队主场大胜。他说,足球和冰球是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两项运动,夏天时看足球比赛,到了冬天,大家就都来看冰球了。
5. 提个问题 关于赛睿西伯利亚耳机型号的 懂的来
那些是颜色的代号哇。。。二代把线加粗了,把绒的那块换成皮的了,麦克风加如耳机内部了,其他没区别。后挂我建议你算了,我买了一个,用了一晚上就拿去换了,带着很不舒服。你要只玩CS 5HV2绝对没错,但又想要好点的音质,就西伯利亚,有好几个颜色吧,具体有没有卖你找个专卖店咨询一下,前两年还有个SK版的,蓝色的,我也见过粉色,我买的是红的,性能么,他都是一个厂出来的,能有多大差别呢,差不多了
6. 卡什库拉克山洞有怎样的未解之谜呢
在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叫做卡什库拉克的神秘洞穴。凡是到这个洞穴来考察的专家都有过一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当这些人进入洞中的时候,有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失措,然后又会扔下所有装备,不顾一切地冲向洞口,一心要冲向有光亮的地方。当人们清醒过来以后,往往不能解释自己刚才的行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惊慌失措地逃跑。似乎在那一刻,他们都失去了控制。
那么,卡什库拉克洞穴里到底有什么?人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有如此惊慌失措、不正常的举动呢?难道这仅仅是人在漆黑的地下所产生的幻觉吗?为了探索这个奥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卡什库拉克洞穴进行考察。
1985年,西伯利亚医学研究所的巴库林带领一批洞穴专家来这里考察。在洞穴里经过几个小时的考察工作后,他们依次向洞口走去,准备离开洞穴。最后一个往洞口走的是巴库林。他胸部戴着专用的防护带,防护带上牢牢地系着绳子,他来到洞口,拉着绳子准备向上攀登。忽然,巴库林感到后面似乎有一种凝重、专注的目光盯在他的背上,巴库林突然感到身上一阵发热。这时候,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可他感到自己的腿好像已经僵直了,此时此刻,他又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从内心深处袭来,现在他根本不敢回头看一看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好弄明白为什么他会那么害怕。
过了一会儿,巴库林感到自己似乎已经处于一种被催眠的状态下,冥冥中他似乎顺从了别人的意志,慢慢转过了头,终于看到自己身后竟然站着一个人,是一位中年巫师,也叫萨满。巴库林一下子被吓呆了。只见那个萨满离他大约有5米远,洞穴里没有风,但是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却在飘动,他头上戴着一顶有角的皮帽子,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萨满看着巴库林,对他做了一个让他跟他走的手势。巴库林先是像中了魔法一样,无意识地向深处走了几步,然后又好像摆脱了这种魔法,又走到洞口,拼命拉起那根绳子来,因为这是他和上面同伴联系的惟一纽带了,当然这也是他请求救援的信号。就这样,巴库林摆脱了洞穴中那神秘的“诱惑”,终于安全地返回到地面。不过,在这件令人恐怖的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在巴库林的梦境中还经常出现萨满的形象,在梦中,萨满做着那个神秘的手势,叫巴库林跟他走。每次,当巴库林从噩梦中惊醒后,那种恐惧还久久不能散去。
其实,巴库林的奇遇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新西伯利亚洞穴探测俱乐部的一些年轻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在一所地下大厅里,他们曾经和一个黑色的躯体意外地遭遇,那个躯体一见到他们就急忙躲进了岩石缝。
人们对于在洞穴里发生的一切所进行的描述大同小异,由此,有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是洞穴里某种空气特殊的化学性质在作怪,从而让人们产生某种幻觉?
为了探究真相,巴诺夫斯基教授决定与其他学者一起去考察卡什库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进入洞穴后,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洞里的温度很低,大家走在里面,能听到脚下的泥水在喀吧喀吧地响着。要是不小心一脚踩空了,就会像走在结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会拉着你往下滑。
渐渐地,巴诺夫斯基教授面前出现了一条裂缝,深约70米,要想绕过这条裂缝,就必须经过一段狭窄的斜坡。没有别的选择,大家只好走到斜坡上,他们四肢都撑到地上,然后用手一点一点地摸索前进。逐渐地,前方变得宽敞起来。
以前,人们曾经在这个洞穴的深处开辟了一个专用的洞穴实验室。探险队的学者走到这里后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试验、测量,用来观察人的心理变化。在一块岩石上,已经安置了一台磁力仪。在仪器的刻度盘上,还有数字在不停地闪烁着。学者们发现,仪器刻度盘上的数字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这也就是说,洞穴的电磁场是经常摆动的。在众多的信号中,有一个严格固定的脉冲出现。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学者们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脉冲就来自洞穴深处。
开始,人们以为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决定的,然而,有关专家研究了信号和记录后,作出了结论:在卡什库拉克记录到的信号和任何自然现象无关。具有这种振幅变化的频率脉冲,只能是人工装置发出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记录到这种脉冲信号的时间和人们在洞穴中出现神经过敏、感到压抑以及惊慌失措并跑向光亮地方的时间,竟然精确地保持着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处,这种状况就越明显。这种时候,在洞口的蝙蝠、鸽子也开始骚动,不停地在洞里乱飞。
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将一些软体动物带入地下进行试验。果然,当脉冲信号一出现,这些软体动物就蠕动起来。原因搞清楚了,但是这个信号究竟来自何方呢?人们找遍了整个地下,还是一无所获。
这种信号对巴诺夫斯基也产生了影响。在他开始向洞外爬行时,最初一切都很顺利,可是等到了剩下不足5米时,他右腿上的自动推进器突然坏了。这个装置是爬绳时用的。这个装置一坏,巴诺夫斯基教授只好无助地悬在地下顶棚的下面,像钟摆似地来回晃动。他既不能再下去,又没有办法靠近陡壁。他惟一的出路就是往上爬。于是,教授痉挛着抓住绳子,缓慢地挪动着身子,一点一点地往上爬。他的同伴为他在上面提供着照明,一边还安慰说:“没关系,慢一点儿爬,小心点儿,一会儿就上来了。”教授一边答应着,一边小心地继续爬。就在教授爬到和灯一样高的时候,灯光忽然灭了。同时,只听沉闷的“啪”的一声响,教授的身子直往下掉。原来,绳子扣突然滑掉了。不过,幸亏绳子结实,保险绳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教授的同伴在他往下掉的时候也及时拉住了他。
脱险后的巴诺夫斯基教授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性能良好的自动推进器怎么会坏了?手电筒的灯光怎么会在关键时刻突然熄灭?起支撑作用的绳子扣为什么会滑掉?这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故,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卡什库拉克洞穴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谜?如何才能揭穿这个谜呢?
7. 海狗皮做的帽子要多少钱
全球一年也就万数张海狗皮出产。海狗属于严重濒危保护动物,抛过偷猎每年产量太低了,大多数都做了小饰品,帽子属于大件,是个有价无市的东西,二手的也是千金难求,这不仅仅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有一件海狗皮制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8. 西伯利亚极寒地区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这样极寒的地方生活,衣服是极重要的。当地人穿的主要是各种厚实的皮衣、羽绒服等,高高的皮毛一体的长筒靴、再戴个皮帽子就行了。脸是唯一露在外面的地方,因此只要在外面待上一会儿,人的发梢、眉毛、胡子、甚至鼻毛、眼镜、帽子都会凝结上冰雪,成为“冰花人”。所以这里人出门必须坐车,徒步太久是很危险的。室内则温度很高,通常都是二三十度,穿衬衫、裙子甚至短袖都没问题。
9. 《我是特种兵》最后送西伯利亚狼离开时,怎么老炮的常服上的军衔和帽子以及胸章和其他人怎么不一样
立功立得多 军衔比较高呗 或者是他们的道具丢了 随便找了一个欺骗广大的观众朋友们
10. 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有哪些作用
地球的两顶白帽子分别是:是南极和北极。白帽子的作用很大,最大的作用是能呼风唤雨、调节气温。
另外,“白帽子”也是自然资源的宝库,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此外,地球绝大多数的淡水,以冰的形态储藏在两顶“白帽子”里,有些冰都已经存在几十万年了。
南极和北极,分别是指南纬66度34分以南和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地区,两者的面积相同,都是2100万平方千米。
北极海域与南极大陆的面积几乎相同,前者是1310平方千米,后者是1362平方千米;北极海域的最深深度与南极大陆的最高峰高度也几乎相同,分别为5419千米和5140千米。
(10)西伯利亚帽子扩展阅读: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
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3℃左右。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以及海陆分布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
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地区也曾记录到-63℃的气温。
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片的绿洲,在这个绿洲中,不仅有高等植物,而且还有大片的森林。
北大西洋暖流把较低纬度(北纬50度以南)的暖水沿着挪威海自南向北输送,一直到达北纬80度附近。
据海洋大气学家计算,自南向北输送的北大西洋暖流可以使挪威海域上空的大气每年升温约达摄氏20度。从多年平均的北半球地面气温来看,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斯瓦尔巴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5-2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