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海南黎族人的帽子

海南黎族人的帽子

发布时间:2021-08-06 23:21:52

『壹』 海南的黎族人的爱好是什么

黎族的民族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它鲜明突出的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小年(过年仔元宵)、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牛节、禾节。

『贰』 海南黎族人怎么

绯闻很多,小学生拿刀追杀中学生都是上新闻了,乱得很。

『叁』 海南黎族人的船形屋有再怎样的外形特征

在我国海南岛上,有一些人以船为家,只不过,他们不是生活在水上,而生活在陆地。房屋也不是船,而呈船形,这就是黎族人有名的“船形屋”。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黎族民居建筑之一种,流行于海南黎族聚居区。

船形屋多用竹木搭建而成,外形酷似船篷。一般分为三间,中间为厅,两边为居室;也有前后两间的,前面炒厅,后面为居室。

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黎语称之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民居形式恰如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只,虽然结构及装饰上有许多变化,但总体样式不变。

黎族船形屋平面呈纵长方形,由两端山墙入口,最原始的船形屋顶和墙合而为一,屋盖呈半圆拱形,整个外形轮廓更像一艘倒扣的船。

船形屋状如船篷,用竹木扎架构成轮廓,盖以茅草。屋内设有间隔,用藤条或竹片编成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家畜可自由从下面经过。

船形屋的屋顶用料有5层:立柱后,用木条、竹子从上至下搭成屋架,用红白藤捆牢,然后把编成片的茅草沿屋檐一层层往屋顶铺盖,并在屋顶侧面留一两扇能开关的门窗。

『肆』 黎族人的性格特点

而在这个寒假,我就亲身体会到了黎族那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欣赏到了他们绚丽的织锦工艺;感受到了黎族人那质朴、敦厚的性格特点。

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为什么呢?我心中有了一丝疑惑。于是我便问听当地的人。一位老者说:“我们之所以称它为谈爱日,是因为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百灵鸟。于是,他登上五指山山顶峰,吹起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他定神一看,百灵鸟竟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于是他们到人间解救灾难。灾难结束后,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了天空。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因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上面提到了一种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鼻箫,我仔细观察后发现,他是用白竹制用而成。箫管约60厘米长,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听那些吹得熟练的人说,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于是,我也是着吹了一下。吹完后我发现:鼻箫的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

去过黎族人都知道黎族的风俗不止这一个。"跳竹竿"也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

而我就是这么幸运,正好赶上过年过节,所以黎族同胞们都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看那些黎族人跳竹竿时,都用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他们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真是好看极了!不知不觉中,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跳了启开,随着音乐……

『伍』 海南黎族真的有巫术吗

我不信,但尼玛的不信不行呀!周围和家人和我讲了一堆贼几把神奇的事,比如腿疼,去医院检查没啥,然后叫神婆来做法拿着碗在腿上随意刮几下,就看到碗里有玻璃,之后腿就不疼了,真尼玛神奇

『陆』 黎族人的相貌特征

现只是一些群众保存有黎族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工具,棉麻制品有男女上衣、女筒裙、头巾、木棉布料、麻布料、麻被、麻袋等。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黎族女上衣长61厘米,腰围55厘米。麻布料长3.08米,宽25厘米,木棉布料长4米,宽17厘米,麻布料首公上衣,衣为灰色,仿铜纹,黑色浅绿,衣长76厘米,腰围57厘米,衣袖通长115厘米。首饰品有铜耳坠、银耳环、银项圈、铜铃、银手镯、银质袍钮扣、银戒指等。生产、生活工具有木竹藤制品、织锦工具、独木舂血,编压斗笠工具、纺纱工具、园木平耙、藤箩、藤罐、独木凳、捕鱼工具、狞猎工具、箩筐、斗笠、独木牛铃、男女刀篓、陶瓷、陶罐等生产、生活用品。藤罐有一圆形盖子,通体呈褐黄色,高16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2厘米;捕渔工具用麻的纠维织的,直径58厘米,陶瓷是黎族自己制烧的,褐色,素面完整,肩部有7个乳针钿,口径23厘米,高38厘米,底径22厘米。
女上衣、筒裙、棉质布料、麻质布料、头巾、腰带、彩带等,其中头巾的两侧绣有汉文字,巾长155厘米,宽23.5厘米。黎族女上衣衣的款式前下摆长,后下摆短,衣胸两侧绣花纹,长55厘米,腰围40厘米,衣袖通长106厘米,筒裙长50厘米,腰围38厘米,棉质布料彩带长4米,宽20厘米,这个彩带是黎族结婚时习惯绕在床顶边。服饰式样都显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饰品有铜耳坠、铅手镯、银质钮扣、珠子、耳铃、脚镯、项饰、发饰等,铜耳坠顶部有一弯扣,下端一弯勾,橙黄色,铅质手镯:镯身锻成一簿铅片圈,内平滑,外原两凸起的铅片弯勾而成,表面有绳纹,弦纹。生产、生活工具有藤箱、藤萝、竹笠、鱼笼、露儿叶席、狩猎工具、捕渔工具、多种独木器物等。

『柒』 我国海南黎族人的传统民居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船形屋是海南黎族人的传统民居,又称“船形茅屋”,黎语称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船型屋恰如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只。A项,帽形屋是我国少数民族基诺族的典型民居。C项,一颗印多是云南民居。D项,土楼是福建客家人的典型民居。

『捌』 黎族人风俗习惯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

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 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

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

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

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

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玖』 海南的黎族人

简介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杂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 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现在在黎族 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袖开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 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

节日
黎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它们是黎族人民习俗的组成部分,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的一个侧面。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自己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春节”

“春节”,在黎族地区一般从正月初一过到十五日。届时,各家各户清扫庭院,修整“船形屋”,贴红对联,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门、藤箩、耕牛角等处贴上红纸,以示吉祥。大人们为小孩备鞭炮,买烟花,男女老幼个个穿上新衣服,干干净净,喜气洋洋,一片节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见面相互道贺“恭喜恭喜,年年丰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兴异常,蹦蹦跳跳,他们争着向大人拜贺新年,获得糖果、糕点、粽子和压岁铜钱。大人们整日饮酒对歌,通宵达旦。有的则仍按照传统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男人集体狩猎,猎获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现在纪念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歌题材广泛,除了情歌,还有农事歌、神话故事歌、祝酒歌,以及说今论古歌等。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节目。

“招福”和“牛月”

合亩制地区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特殊节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后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体举行一次“招福”礼仪式。到时,男女老少都云集到“亩头”的家里,集体跳“招福舞”、“黎家乐”等,敲锣打鼓,通宵达旦。在“牛日”这天,牛主要给牛喝一种“牛魂石”浸过的酒,以示对牛的祝愿,并且为耕牛修牛栏,禁忌杀牛。

黎族的家庭和汉族一样,都是父系小家庭。但合亩地区的小家庭则有显著的特点,直到解放前,它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单位。在经济上的作用主要是参加合亩的生产和分配,经营手工业、副业,种植山栏和小块园地,处理私有财产和自己的债务关系等。

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办,从小订婚;姨表不婚,同宗不婚。阶级的“门当户对”已成为习惯。聘金往往要几头牛和一笔不小的钱财。

“放寮”

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放寮”的习俗。每个村都有一个至几个“寮房”,黎语称“布隆闺”,女儿长大了便到那里居住。凡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寻情人,吹箫唱歌,倾诉爱慕,这体现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另外一方面,在“放寮”活动中夹杂着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同时,已婚的男女也参与“放寮”活动,因而对生产,对家庭和睦,对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黎族地区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相当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改嫁比较自由。

黎族多同姓聚居。住的房屋,合亩地区多是“船形屋”,一般地区的住屋都是金字形的。

称谓和姓氏

黎族的亲属称谓和姓氏很有特点。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关系论辈互相称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岁数多么小,叔父的子女无论岁数多么大,都得称呼伯父的子女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会中,往往会听到年岁大的人称一个一二岁的人为哥或姐。在社交中呼唤某人时,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东方县的符姓黎族人原为五个血缘集团,各有一姓氏,每个血缘集团又分为大公、中公、尾公,叫做五姓十五公。五大姓可以通婚,而十五公内部不能通婚,经过若干代后又可以循环结婚。同一黎姓集团,在不同地区分属几个汉姓,虽然汉姓不同,但不能通婚。

服饰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妇女大都喜爱戴耳环、项圈、手镯、有的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男子结鬃,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丧葬

丧葬仪式各地不同,合亩地区遇有人死便鸣枪报丧,全村或全峒的人都来吊唁,三天不吃主粮,不做重工。一般都用独木棺,不停棺,当天埋葬,不建墓冢。死者如果是男人,葬于本村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须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于其父方的公共墓地。其他地区有迷信风水、停棺、打斋、择地建墓的习惯。
勤劳俭朴,敬老爱幼是黎族劳动人民的美德,不论老年人和小孩都总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很少有偷闲度日的。黎族好客,对来访客人,都热情地以烟酒款待。

禁忌

在黎族的一些节日期间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属于迷信观念。但与生产和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春节期间禁忌讲粗话、不吉利的话;大年初一禁忌洗衣、扫地,说是怕全家的钱财都被洗掉、扫光。合亩制地区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间劳动,牛日、虫日、鸡日等日,亩众不能下田耕作,说是怕禾苗遭受鸟兽侵袭。农历年初一准备上山打猎的人,也忌扫地,否则猎不到野兽。砍山栏一定要选择龙日、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时亩头不能在日间睡觉,否则庄稼将经不起风吹雨打。在三月八日的牛节里,禁忌杀牛,而且要给牛喝一种用牛魂石浸过的酒,以保来年丰收。人们不得跨过炉灶,不准用脚踩、用刀砍等,如果违禁,据说“灶神”就要发怒,引起家人生病。

语言
语言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方言的差别。由于黎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黎语的发展受到汉语的极大影响。在各民族杂居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语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如今黎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种以拉丁字母的基础的黎文。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其地质表层多为砂质粘土层,下面多为砂土砾石层,土质一般均属良好,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着。因此,在村落外边看不见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亚热带的村落风光,是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征。

“船形屋”

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它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干栏”。在汉族“金字塔”形屋尚未传入黎族地区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由于这类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状,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类型。

船形屋的特点是,平面是纵长方形,整个屋子由前廊和居室两都分组成。整个屋顶共如船只形,以竹木构架,藤条捆扎,茅草盖顶,接到地面,屋内不隔间,对头开门,门上屋檐伸展,檐下为休息、置物的场所,一般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所以整个房间阴暗,通风采光差。总之,船形屋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还略可兼顾通风的优点。目前,船形屋尚流行于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保亭、琼中等县的部分地区。

金字塔式茅屋

它不是黎族原有的,而是黎族人民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其优点是省工省料、通风采光好、易排水等,其特点是整个屋子呈长方形,屋顶用金字顶代替圆拱形的船形顶,屋檐较高,正门在屋前方,有单间、双间、三间、四间和庭院式等多种。

金字屋由前廊、生活室(也叫过厅或客厅)、卧室和厨房组成,入门后就是门厅,过厅两侧为卧室和厨房。房间以过厅最大,一般约为15平方米左右,卧室约10平方米左右,厨房约8平方米左右,过厅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后墙正中多设有神台或神阁架,祀奉祖先。卧室内有木制或竹制睡床和其他一些物品等,厨房置有炉灶、水缸、炊具、烘物架等。

另外,黎族还有居住砖瓦房的,类似内地排房式的家属宿舍。

三石灶

黎族地区的炉灶--三石灶(亦称品字炉灶,马蹄形灶)设在室内,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冬天只好在居室内生火取暖;黎族地区多蚊虫及疟疾病,室内烟熏火燎的作用有驱蚊避疫之效;还有照顾火种的需要。黎族人住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属于同一个系统,同一源流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各个方言区各有特色。

科学知识

海南岛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农业生产中,黎族人民掌握了各种关于农作物生长、土壤鉴别、耕地选择和农事安排的知识。例如稻谷,各地的品种可以分出二十多种,并能根据其生长特性,选择不同的适应土地和植期。在生产实践中,黎族人民还不断积蓄了许多根据当地动物活动和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预测气象的知识。

黎族人民善于狩猎,能够根据不同野兽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当时间采取合围、追踪、伏击、挖陷阱、钉竹尖、伏枪、弹吊、火攻、放毒等等狩猎方法,效果很好。
妇女精于纺织,而对于木棉的纺织尤具匠心。脚踏纺纱机利用了转轮和传动带。黎族妇女能够利用野生植物染料对布。纱线染成青、黑、黄、黄、红等各种颜色,除此以外还有些地区创造了技术复杂的缬染法。在轻纱上用细线扎成各种花纹,染色后拆开细线,就显露出白色的花纹,再织进彩色纬线,便完成图案精致的织物。这些都是黎族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植物界和织染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的结果。

黎族人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能够制造陶锅、陶罐、酒瓶、陶碗、陶瓶、陶盆等等。接近汉族地区的黎族人民还能够像汉族人民那烧窑,制成色泽光滑、花纹秀丽的各种陶器。这些陶器受到邻近各族人民的喜爱,外地商人也从黎族地区大量贩买并将之运至内地销售。

黎族人民对于医药知识的了解也十分深刻。不少草药医生懂得百种以上的草药性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热敷、焗汗、火灸等治疗方法,对毒蛇、疯狗咬伤有许多特效药 。黎族人民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成为制服“瘴疠之地”的佼佼者, 黎医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中草药宝库中的一部分。黎医治病的基本方法同汉族的中医相仿,分为望、闻、问、切等内容。

在黎族人民中还保留着较原始的历法,一般以类似汉族地区的“十二地支”来计算日月 ,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每日以动物作称谓,如鸡日、犬日、猪日、牛日、虫日……等等。

黎族人民大都使用了汉族的度量衡,但谷亩地区一直还沿用本民族的计算方法。例如:稻谷以束为最小单位,六束为一攒,六攒为一对,二对为一律,二律为一拇。田亩以攒为单位,种多少亩说种多少攒。买卖牛只,以角的长度或以身长来计算其大小,不计重量。数的观念比较薄弱,很少使用算盘。计算复杂的数字,常以稻秆或柴草作实体。

口头文学

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口头文学,它包括了古代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和谜语等各种体裁。在这些民间文学中,许多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富有生活气息,通过文学的艺术典型,刻画了黎族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歌颂了人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洪水的故事》和《葫芦瓜》是流传最多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景,特别是“兄妹结婚”的情节反映了原始婚姻制度的一些残迹。《大力神》的故事与汉族的“后羿射日”神话很相似。在许多传说故事中如《天狗》、《约加西拉》等,狗、鸟等动物常作为真善美的正面形象出现。反映阶级爱憎分明的有《五妹和南蛇》、《竹宝筒 》等;批判父母包办婚姻的有《少女和小龙恋受的故事》、《勇敢的打拖》等都流传较多,脍炙人口。

宗教
黎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而以祖先崇拜为主。这是由于古代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人们的蒙昧无知和佛教、道教观念影响的结果。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属于原始宗教类型。

黎族人民过去相信有阴阳两个不同的世界,在阳世积德行善,以后到阴间方能入祖归宗, 平安无事;倘若一个人德性不善,伤天害理,死后必为列祖列宗所不容,要罚以万般苦役。

黎族原对佛教、道教很是陌生,但佛教的轮回道德观念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例如认为,人的祸福是命中注定的;前世有罪,后世受苦;只有在今世努力,广积阴德,来世才能享乐等等。
黎族村寨口一般都立有村灶神,是村寨人们祭祀的原始神之一。据说村灶神曾经是保卫村寨安全的英雄。

也许是因为过于迷信鬼神,解放前黎族在日常生活中祭鬼求神活动十分频繁,如婚娶、丧葬、驱邪安家、得子还愿、幼儿取名等,都得请道士念经做法事。

在黎汉杂居地区或接近汉区的黎族葬俗中特别迷信阴阳风水,这与他们的自然崇拜有关。巫术是黎族人民的主要迷信活动,其中有各类占卜,包括杯卜、鸡骨卜、蛋卜这些都是颇具地方特色的卜卦方式。鸡卜、蛋卜、杀牲作鬼,在禳灾祓祸、山猎砍山之中,无不用之,这反映了海南岛多瘟疫的生态环境及黎族传统的游耕渔猎生活历史。

黎族巫师称“鬼公”、巫婆称“娘母”,他们负责沟通人鬼两界,充当传达鬼神旨意的中介人,但又不脱离生产。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葵棕叶雨帽、山鸡毛、稻谷、槟榔、糯米酒等。颇具海南岛地方色彩。

在邻近汉区的地方,由于道教的影响,有少数人相信“华光”、“五雷”、“玄天上帝”等等。基督教也传入了黎族地区,有少数人相信“上帝”,星期日做礼拜,家人生病则念诵“圣经”。但在受到道教和基督教影响的地方,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还是保留着的。

在旧社会,那些荒诞的迷信,使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那时候,黎族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类迷信活动:

一祭“山鬼”。黎族人民中不少人仍认为山林中的飞禽走兽都是受“山鬼”管辖的,要捕捉猎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领--“俄巴”的同意,才能捕捉到。

二祭“地鬼”。过去黎族人民认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母"的思赐,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激。合亩制他区祭“地鬼”盛行。

三祭“雷公鬼”。黎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他们认为云、风、雷等天体现象都有“灵性”,其中最为可怕的是雷公鬼、风鬼、太阳鬼等。

四祭“灶鬼”。人们对火有着一种敬畏和崇拜,担心若冒犯“灶神”,就会受罚。

五祭“祖先鬼”。这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黎族人认为祖先鬼比其他鬼更可怕。

黎族人民还有图腾崇拜,在动物方面以蛇、牛、鸟等为主要对象;在植物方面以稻谷、木棉、芭蕉、葫芦爪等为主要对象。

『拾』 海南黎族人从哪里

这个很少人研究的;目前的说法是从中国大陆(福建、广东、广西这一带迁徙过来的)向海南岛迁徙过来的。

以下属于转载,原作者和地址未知:
说上古时代炎帝时代,其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人口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始居民,历代受后期登岛的汉族居民逼迫,从沿海平原退居到岛中南部山区。

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从大陆而来)。

因黎族生活在山区,男女接触机会较少,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口繁殖率低,儿女到了十五岁时,父母会为他(她)搭建一个茅草房(寮房),为其提供机会自由选择异性;在平时劳动结束后或每年三月三节日时,男女青年会结队在山坡上对歌以寻觅心上人,而后成双成对地离开去谈情说爱。

与海南黎族人的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牌子男夹克排名 浏览:602
羽绒服商场怎么样 浏览:984
平铺裤子摆拍 浏览:720
网上买裤子的技巧有哪些 浏览:886
大象湿裤子 浏览:157
加拿大宝迪校服价格 浏览:288
长郡校服设计 浏览:158
深圳哪里棉麻男装 浏览:284
宝洛莎女装品牌成立时间 浏览:249
灯芯绒蓝色西装外套如何搭配 浏览:710
株洲针织衣品牌大全 浏览:282
夏天小宝宝要穿裤子嘛 浏览:317
唯品会品牌折扣服装裤子 浏览:145
男牛仔裤配什么颜色皮鞋好看 浏览:720
水獭衣怎么洗 浏览:566
日本牛仔裤如何海淘 浏览:305
潮牌用哪个软件买 浏览:34
中老年女装短款旗袍价格 浏览:792
旗袍尺码3尺3中国结 浏览:605
黑长卫衣配什么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