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佩戴普贤菩萨有讲究吗/佩戴普贤菩萨有讲究吗
佛菩萨形象不是用来佩戴的,颠三倒四,造种种恶业,必堕恶趣。
佛菩萨形象是要恭敬供养的,凡是有佛菩萨形象的地方都应礼拜。
这些都是商家为了赚钱搞出来的,必堕地狱。你看古代哪个人戴佛菩萨形象。
身体污秽之躯,九孔皆出不净,身不净,心也不净,整天胡思乱想,颠倒梦想,思欲思杀,思不净物,思男欢女爱,种种污秽。口不净,说人是非,说谤佛之语,说淫秽之语,说闲话。出入不净,出入脏乱淫秽之所,出入厕所。
此身口意皆不净,何能戴佛菩萨形象。
且看观世音菩萨头顶,观世音菩萨为大菩萨,还把其师父阿弥陀佛放于头顶,以答佛恩。观世音菩萨已是妙觉菩萨位,身口意三业已清净,才把阿弥陀佛放于头顶。
您如果已是妙觉菩萨位,身口意已经清净,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您就可以把佛像放在头顶上。
『贰』 如何佩戴普贤菩萨
最好不要佩戴佛菩萨像,以免不恭。
想佩戴的话,注意以下事项:
1
不洁净处不佩戴,如厕所
2睡眠时和夫妻同房时不佩戴,最好用洁净布包起来,安放在家中洁净的地方(高处)
3身不干净不佩戴
如果你能按大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去做,就是对菩萨的最高供养。
『叁』 为什么不可以佩戴普贤菩萨/为什么不可以佩戴普贤菩萨
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既然做成了佛菩萨像,佛菩萨应该恭敬诚心的供奉,不能随意佩戴,非常不恭敬,所以请恭敬诚心的供奉,不要佩戴。
===========================================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编注: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编注:1923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再录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开示:
现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佛像、观音像挂件为护身符,不仅不戴在衣服外,还紧贴皮肤,入厕不摘,洗澡也不摘,亵渎之罪绝非浅浅!还妄想依此植福消灾,岂有如愿之理?!更有传言所谓‘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说!印光大师乃大势至菩萨化身,于此弊端之始就极陈其过,鉴于此流弊之泛滥,特录大士之法语示众!唯愿大众惜福,莫遭罪业!(所引即为印祖《复邬崇音居士书》)
『肆』 文书菩萨和普贤菩萨手中的法器是什么
文殊菩萨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普贤菩萨手持如意,坐骑为六牙白象,表圆满一切行愿,白象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而这四位菩萨的坐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象征的含义也有区别。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象自然象征力大无比,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犼是什么动物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犼,兽名,似犬,食人。”据说,犼凶猛异常,别说吃人,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地藏菩萨,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谛听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想象丰富。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伍』 佩戴普贤菩萨吊坠有什么讲究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编注: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编注:1923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再录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开示:
现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佛像、观音像挂件为护身符,不仅不戴在衣服外,还紧贴皮肤,入厕不摘,洗澡也不摘,亵渎之罪绝非浅浅!还妄想依此植福消灾,岂有如愿之理?!更有传言所谓‘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说!印光大师乃大势至菩萨化身,于此弊端之始就极陈其过,鉴于此流弊之泛滥,特录大士之法语示众!唯愿大众惜福,莫遭罪业!(所引即为印祖《复邬崇音居士书》)
『陆』 普贤菩萨有哪些特征除了众所周知的白象··例如服饰,手式,和佩戴的饰物。据说手势和衣着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鄙视抄袭
我目前临摹的一张普贤菩萨的古代壁画上普贤菩萨是呈游戏坐一脚上盘一脚踩莲花右手持莲蕾左手托水晶钵 头戴宝冠 穿透明蓝色红边天衣 红裤子(目前这红色以变黑)这是中唐时期吐蕃统治敦煌地区时的壁画 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普贤形象 其他的你都知道的乘坐六牙白象
『柒』 密宗中的文殊、普贤菩萨拿的是什么法器
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普贤菩萨 依深菩提心所起大愿行深誓愿,及身、口、意悉皆清净,遍尽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大德,所以尊名为「普贤」。尊上 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尊上文殊菩萨摩诃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无上释尊的两大胁侍。它的坐骑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手持法器为如意。
『捌』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谁怎样区分有什么明显特征
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明显的特征和区分方法,主要看坐骑和手中法器:
1、观世音菩萨:站在莲台上(也有站或坐在龙上的),一手持净瓶,一手拿杨枝。
2、地藏菩萨:坐骑是“地听”(也有站莲华台),一手中持锡杖,一手托明珠。
3、普贤菩萨:骑白象,手持如意。
4、文殊菩萨:骑狮子,手持宝剑 或佛经。
5、以下图片从左到右依次是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
四大菩萨介绍: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8)普贤菩萨的帽子扩展阅读
四大菩萨本愿: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玖』 普贤菩萨手里拿的是什么
莲花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拾』 普贤菩萨有几个头···
不同化身的身相不同
仅约一般而言,多现一首
至于法身则无形象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