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尊处优,缺少勇气、坚强、毅力、自制、分享等很多东西,绘本《勇气》用了简单的句子,生动的画面教给孩子这些内容。
由于过去我们的亲子阅读过于强调识字,而忽略了画面的观察,所以tody仍然把注意力放在由汉字组成的句子上,他能比较熟练地读出绘本下方的一排排句子,却对大幅的画面熟视无睹。按照陈园长指导的方法,我们首先对封面上的画面进行了观察。tody认为画面上的小男孩不敢从跳板上往下跳,因为他“没穿救生衣“,显然他尚不清楚用“胆量”或“勇气”来形容小男孩所缺少的。
接下来在画面的观察与表达上,tody渐入佳境,看到一个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画面,他说出了:
--“勇气就是力量。”
--“勇气就是不害怕。”
--“勇气就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勇气就是保守秘密。”
--“勇气就是保护环境。”
--“勇气就是多吃蔬菜。”
--“勇气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学完画画,还坚持要留下来学手工。”
……
读完这本书,tody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手上前几天因生病而扎的针眼,举起来冲着妈妈说:“勇气就是手破了也不哭。”动画片《大角牛历险记》播放了,tody应该去洗漱准备休息,尽管不情愿,他仍然离开电视机并大声说:“勇气就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能忍住不看。”、
看来,他确实从书中懂得了忍耐和克制。
傻孩子,这部优秀的动画片能教给小朋友许多知识,洗漱完就来看看你喜欢的“大角牛”,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吧!
❷ 帽子和鸟窝的读后感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挑哇,挑哇,眼看就要挑着帽子了。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非常有爱心的一群孩子。
❸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读后感200字
蝴蝶结的话的回报的还的绝大部分粗放解放军元的你都劲嘉股份蝴蝶花的护肤看到混民女你的
❹ 叶圣陶的《孩子们在家里》读后感
现在在家上网课一般都是用的钉钉,在里面有老师建的班级群,平时讲的重点和作业都会发在群里,在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就会有提醒,进入班级群里就可以看老师讲课了。
❺ 《方帽子店》读后感是什么
首先简要叙述原文内容,对所读文章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写作部分主要是为写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前期铺垫。这部分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简”。接着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一篇简单的读后感就完成了。
正文: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方帽子店》。这本书讲的是:有一家帽子店,他们卖的帽子全是方帽子。这种帽子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热,夏天戴着却满头大汗,一点儿都不舒服。小孩子们都不喜欢戴这种帽子,可是帽子店老板却认为很好。
但是因为只有一家店,人们也没有选择,面对小孩的质疑,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后来,帽子对面也开了一家帽子店,这家帽子店的帽子有圆、尖的等各式各样的帽子。人们最后选择了新帽子店买帽子,方帽子店还是不改变,依然卖方帽子,最后方帽子成了古董。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方帽子店的主人应该不要这么固执,也应该要变化。帽子是用来戴的,如果戴着不舒服,又不好看,肯定就要改变,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懂得变化,不考虑别人,凡事固执己见,就有可能会走进死胡同,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❻ 帽子的故事读后感
你看过《帽子的故事》吗?暑假里,我无意中看到了这篇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安娜,原来小安娜有着特别漂亮的金头发,可是,她被诊断身体里有一个肿瘤,就天天手术、化疗,《帽子的故事》读后感.让她从活泼快乐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死气、深沉,金头发就全掉光了.
安娜的班主任是位善良的中年女性,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知道了安娜的病情.安娜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可是,她没有头发,小女孩光秃秃的多难看呀!.为此,她妈为她买了一顶帽子,天不冷,戴着帽子反而更抢眼,安娜太爱学习了,咬咬牙勇敢地走进教室,可眼前的景象把安娜吓了一跳,她看到同学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自己的帽子还土里土气的,读后感《《帽子的故事》读后感》.同学们为什么带呢?原来,在安娜决定上学的时侯,老师宣布,从下周开始,每个人都要戴一顶自己喜欢的帽子,越新奇越好.从那以后,安娜就可以自由地上学了,有的同学仍戴着帽子,有的同学却没戴帽子,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着帽子.
世界上总会有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个女教师化解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而且化解了一个孩子的心理障碍,意义之大超过了伟人的业绩.
世间凡有善良的爱和光芒的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对付死亡和疾病,战胜痛苦和不幸,善良的爱心决对起任何特效药的作用,只要人人作出一个善意的举动,也许,化解的不仅是尴尬,也许是创造伟人的一生,我们应该学会乐于助人.
❼ 读后感草帽房子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麻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这本书写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来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直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
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亲眼目睹了那一件件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老师与白雀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的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刹那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桑桑得鼠疮快要死时,温幼菊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小学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精彩的六年!
在这本书里最使我感动的还是杜小康.杜小康家住在油麻地的一间“红门”里,他们家几代都在油麻地经商,是油麻地的首富,所以他爸爸杜雍和对他一直是有求必应.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钱又去购买一批货准备继续经商时,船翻了,他们家破产了,杜小康停了学.懂事的他在停学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维持着生计,在校门口卖东西,没有一丝卑微的神色,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饱满地过着每一天.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生活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纯真的爱----读曹文轩《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描写的是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通过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使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陆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陆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孩子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地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陆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他们的“忍不住的笑”“厌恶的眼神”也并不含真正的“恶意”,从孩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
一个是身有残疾的“陆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眼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养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养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
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为负债累累,小小的孩子确实承受的太多太多.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过着无忧无滤,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孩子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是,还是勇敢的承受了.陪这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父亲垮了,但是孩子却勇敢地站了起来,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力量.
2
《草房子》读后感
——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故事中的温幼菊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身患不治之症的桑桑点亮了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一只燃烧着对生活、生命热爱之光的蜡烛,它的火光点亮了一只几乎熄灭了的蜡烛,这便是在传递着“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的精神.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类似的故事,那是一篇史铁生写的文章,叫《秋天的怀念》.写的是他双腿瘫痪的时候,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的母亲想让他通过看花来散散心,并唤起他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可惜,当史铁生和母亲要出发之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一番苦心,决定要好好活下去
这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试想一下,假如你的一个朋友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你会怎么做?我们是否也可以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呢?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太多的财物,太多的时间,只要把自已的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之光分给别人一点,我们的圈子就会越来越大,热爱生活与生命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只在那个小小的黑暗世界里埋怨、悲伤、痛苦,却没有发现外面的这个大世界是多么美好!
往往当我们失去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的同时,我们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或是沉浸在自己漫无边际的悲伤与痛苦之中,却没有想过要为自己,为别人,为值得努力奋斗的目标活下去.正因为如此,像温幼菊老师那样的愿意把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光分给别人一点的热心的人出现了,他们在传递着“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为身边的人燃起一颗炙热的爱心!
❽ 威洛比家的孩子们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威洛比家的孩子们》(作者洛伊丝·劳里,明天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这本书,掩卷沉思,感触良多。
首先是内容新颖。《威洛比家的孩子们》一边回忆着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像绿山墙的安妮、波丽安娜、坐大仙桃的詹姆斯,一边编造着将自己变成可敬又可爱的孤儿的恶毒阴谋。而他们的父母威洛比夫妇,受到另一个有名的睡前故事——《糖果屋》的启发,已经在为自己制订彻头彻尾的卑劣计划,而孩子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四个孩子希望达到他们的被禁止的快乐的结局,或者至少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一。然而,这无疑是一个无情的行为运动导致拯救他们,不仅是四个孩子的快乐结局的转换,但他们的保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一个糖果巨头,和他失散的儿子。这是老式的滑稽搞笑和支付游戏对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其次是构思奇巧。此书作为优秀的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文学性极强的语言、有趣的情节、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想象和美国式的幽默,营造了一个温暖、唯美、自由、创新、勇敢、正义的儿童文学世界,反映了当代美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成长心路。书中刻画的恶棍、善人、废话少说的保姆、被遗弃的孤儿、长久失踪的继承人等人物形象,都伴随着威洛比家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出现。作者以这部引人发笑的“老派”滑稽模仿之作,向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敬意。
❾ 《集中营里的孩子们》读后感200字
建设的主要纳粹德国的集中营有:奥斯威辛,达豪,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布痕瓦尔德,不伦瑞克东克集中营,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卑尔根 - 贝尔森集中营毛特豪森集中营。
中国奥斯威辛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最大的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始建于1940年4月,是由华沙300多公里的波兰首都附近城市的规模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40余纳粹德国的通用名称监禁过数百万人在这里,并屠杀了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7000幸存者获得了新生。
中国达豪集中营达豪集中营位于德国,慕尼黑西北约80公里处,建于1933年,1938年扩建。它是德国纳粹建造的第一集中营,作为在德国党卫军集中营教学基地训练军官。这里已被关押超过21人,包括许多犹太平民和苏联战俘,其中近320万人被折磨致或枪杀。 1945年4月29日,该营被解放,3万多名犯人被释放。附近的柏林,德国首都,
中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是在被占领土上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德国指挥总部。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三角形,是按照纳粹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设计和制造的要求,被认为是“现代”集中营的最高水平。从1936年建立到1945年4月22日解放,在这里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抵抗战士,犹太人,吉卜赛人以及苏联战俘,在20多万共产党员,其中一半来自辛勤的劳动于举行,疾病或拍摄并烧毁。
中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位于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建于1937年二战期间,此处囚禁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于纳粹以各种方式,包括德国共产党主席台科尔曼。
在集中营里,一群为首的德国反法西斯战士共产党人一直坚持与纳粹战斗,他们的秘密计划,通过武装起义赢得自由。 1945年4月,他们发动武装起义,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控制了集中营,使近210万人获得自由。
布伦东克集中营
有西欧“奥斯威辛”之称的位于布鲁塞尔以东20公里的北部,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比利时布伦克集中营比利时工事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集中营,被关押,迫害和虐待犹太人的地狱和武装抵抗人员。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1938年至1939年间建成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位于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战期间,这里一共有超过133000囚禁的妇女,儿童和青年。他们被强迫从事修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一些妇女被用来进行医学试验。此前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这里,有近5万人被迫害致。
卑尔根 - 贝尔森
卑尔根 - 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国军队解放了该集中营。在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纳粹德国在这总共约70000名被拘留者亡。在纳粹德国>>>
中国毛特豪森集中营吞并奥地利1938年3月公司成立于1938年8月的犹太人在奥地利,德国,反法西斯人士和无辜的毛特豪森纳粹迫害主要阵营。 49附属营地在奥地利这个集中营和关押超过20万总的其他部分,10人被迫害致,其中包括至少五个中国人。 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营现场举行了中国遇难同胞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一个黑暗的大理石纪念碑题写:“在中国同胞的集中营受害者的记忆”不伦瑞克
的East Brunswick东
营地位于克北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办公室,在那里,这是比利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防御工事变成了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一个20公里的克集中营集中营,是关押,迫害和虐待犹太人的地狱生活和武装抵抗人员。在1940至44年四年期间,3500余人在这里已经拘留了164人亡,21人被绞,约100人被折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