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一共投资6万开了个童装但是半年了,一共挣了一万七还是毛利!谁能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注意
实体店生意会越来越差
建议另谋生路(易货,是个新行业)
㈡ 毛利的高与低主要有哪些原因
毛利的高与低主要原因与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及销售成本的高低有关。
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毛利率的计算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成本)/不含税销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单价为12元(不含税),售价为15元(含税),该商品的毛利率:1、17%税率的一般纳税人,则该商品不含税销售收入=15/1.17=12.82元;2、该商品毛利率=(12.82-12)/12.82=6.4%
例:实现净利润3545.38万元,同比下降37.41%,主要是毛利下滑和期间费用增长所致。
毛利同比下滑7.85
个百分点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2.71%,同比下滑7.85%,环比增加0.84
个百分点。毛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欧美需求价位的下移导致
㈢ 请问一下营业收入增加了,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问一下营业收入增加了,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原材料成本上升
2、坏账增加
3、人工成本上升
4、销售费用增加
5、动力成本上升等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销售收入*100%,所以毛利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是成本上升,构成成本上升的因素主要就是以上五点。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因素:
1、市场竞争
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市场上没有这类产品,或这类产品很少,或这类产品相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其质量、功能价值要占有优势,那么产品的价格自然是采用高价策略,反之如果是经营大路产品或夕阳产业,市场比较饱和,那么只能是取得随大流的销售价格,取得平均的销售毛利。
2、企业营销
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考虑,如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则可能采取先以较低价格打开市场,待市场占稳后再根据市场认同度重新调整定价策略,如果是为了尽快地收回投资,企业可能以较高的价格打入市场,再进行逐渐渗透之策,市场对成熟产品通常是实行价高量小,价小量大的回报方式,如何在价格与销量之间进行平衡,以求得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营销策划所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3、研发成本
现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开发出具有新兴功能的新产品,而产品在功能、使用价值及价格上存在优势,谁就能占领市场的最高点,企业的研发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发明创造成就多,受到专利保护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兴产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极大的优势,其产品毛利也大。
4、品牌效应
如企业有知名度,比方说其产品具有驰名商标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标,其产品质量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这类产品的毛利通常也会比较高,反之对于杂牌商品,就算其质量很好,由于没有知名度,其产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产品毛利率高,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知名品牌产品毛利属于中等水准,主要是靠较高的销售数量来赚取利润,而有些杂牌商品由于不支出广告投入费用,主要靠柜台以及人力拓展,由于其价格中广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5、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厂租的投入,这些构成固定制造费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反映了企业的进入门槛高低,企业为收回此巨额投资成本,也会提高其产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业投入的机器设备不多,或大多采取代工的形式组装加工,或委托加工,其销售利润要让一部分给协力厂商,其产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6、技术成本
如企业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特别是发明专利和技术专利,而该专利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产品功能方面比市场上原有同类产品均存有优势,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具有竞争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价能力,此时产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较高;
7、技术工艺
用人的技术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所用技工档次等级较高,其产品的毛利也自然会高,反之对于工艺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大都实行普工操作的大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8、周转率
因为应收账款会占用资金成本,而老板通常会把这个资金成本打进销售价格里去的,即是说如果是现销,钱货两清的交易,其成交价格相对要低得多,但凡是赊销,其成交价格相对现销来说要高一点,而销售价格高一点,则意味着毛利大一点,而销售价格低一点,则意味着毛利小一点,如果说某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较小,而毛利又不大,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应对其成本或进销价格进行实质性审查。
9、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一种全新功能的新产品刚投放市场的前期毛利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的扩大,竞争对手的加入,做的人越来越多,企业必然降价促销,同时伴随原材料及人工价格的走高,其销售毛利也会逐渐下降,这在保健品行业或高科技行业比较明显。
10、产品部件
是由企业自已解决还是委外加工,一般来说自行生产其毛利要高一点,主要零部件采取委外加工方式生产的企业,其利润要分一部分给协力厂家,此时企业的毛利相对要低一点。
上述关于毛利率的分析仅就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也有例外的时候。对于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业的毛利率比普通产业的毛利率高,新兴产业的毛利率比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的毛利率高,相对于同类产品,新开发的产品毛利率比原有老产品的毛利率高。
㈣ 产品毛利为什么会低啥原因
现在产品毛利低的原因比较多,第一原材料涨价,第二人工费上涨,第三物流运输成本上涨,第四中间商不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润只有压低原产地的收购价,因此产品毛利越来越少。
㈤ 毛利率过低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先解释毛利率过低的原因,再说明以后的解决方法。
㈥ 请问童装零售的毛利大约有多少
那要看你是卖哪种价位的啊
还要看你的经营手法行不行
普通一点的外贸童装进价也就十几二十元
可以卖到50左右
基本上对本翻的
㈦ 举例说明企业毛利率较低的原因
原材料价格高
生产成本高
销售价格低
㈧ 童装店的利润一般多少
如果,每天童装店的日营业额按照3000元计算的话,其中,出货的折扣按40%,修正系数按80%,月营业额就是3000*30*80%=72000元,大约两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童装进货是正手进货的,没有单件可以进,比如补货也要正手进,所以如果客源不多的话,就会有压货,所以30%的利润,到手的纯利就只有在10%左右了,是个辛苦而漫长的生意。
(8)童装毛利低的原因扩展阅读:
牌童装店投资成本:
加盟费用:加盟一个童装店品牌,品牌总部将会向加盟商一次性收取加盟费用、保证金以及品牌管理费用等费用,一般地,此项费用在1-3万。
店铺租金:投资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挑选一个合适的店铺地址。店铺的面积30平米左右即可。为了保证店铺的客源,投资者可以把店铺开设在十字路口、成熟小区、医院附近等人流量相对稳定集中的地方。一般地,店铺租金1万元左右。
装修费用: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投资者还需把店铺精心装饰一番。在装修的过程中,一定能够突出店铺的主题,装修费用大约需2万元。
设备费用:投资者还需购置一些货架、衣服陈列道具、空调、收银设备等,费用大约在1.5万元左右。
首批进货款:投资者还需准备5万元的首批进货款,用以购买各种服饰。
人员工资:至少需要招聘2人,每人每月2500元,人员工资需5000元。
其他杂费:用以支付日常水电费用、证件办理费用等,大约需要1000元左右。
一般地,品牌童装店的投资成本在15万左右。
㈨ 童装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大
童装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大?
这个不一定的,这要看规模和品牌.还有档次.
目前的童装价格定位,已向成人看齐。越是名牌的童装,利润越大。童装的利润率最高,有些品牌的利润率甚至超过了100%.所以即使打到5折,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如果是很低档的童装,利润率就很低了.20%都不到.
据悉,各品牌童装的出厂价只有零售价的4折左右,中间商场的扣点一般在27%左右,除去销售过程中的各种促销费用,代理商能够得到的零售毛利润率在30%左右。事实上,那些杂牌童装的利润率更高,一位专业从事童装销售的代理商告诉记者,以儿童内衣为例,一套进价只有6至9元的棉内衣。在商场内的销售价格为40元左右,中间的利润率高达百分之几百。
上海一位下岗女士在网上办了一家童装店,就用一台电脑、一部数码相机和3000元资金,在网上销售童装,目前这个网上童装店在旺季每个月纯利润达1万元,淡季也有3000元。
源自: 网上创业正当时 《市场报》2005/10/31
而中间商的零售毛利润率在20%左右,年零售额在30-40万元/店,净利润远远高于那些品牌童装专卖店,这类店很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连锁童装店。
源自: 创业童话来自“小人国” 《中国妇女报》2004/08/27
参考资料:http://number.cnki.net
㈩ 毛利下降的原因
毛利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上升,在买卖经营过程中成本价远远低于销售价,所产生的毛利率也就会比较高。可是如果成本上升卖价不变的话不但会降低了利润空间还会减低毛利率。
所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一旦产生成本上浮的情况,卖价也就会相应的提升,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证毛利率的稳定性,但是有时候成本虽然有一定幅度的上浮成交价却一直不变,这种情况多考虑是市场竞争力加大,从而不得不压缩毛利率的收入,一旦成本继续上涨就会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严重的还会产生金融危机。
毛利的特点:
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