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朝官帽有哪些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时也加上披肩。
② 关于明朝和朝鲜的大帽子,有何渊源
明朝的那个叫大帽。详见http://tieba..com/f?kz=523531050
而朝鲜的那种叫朝鲜笠。是韩服的一构成部分,是朝鲜王朝已婚男性两班、中人常戴的帽。由马尾、乌纱、竹编成,用于保护发髺。
朝鲜笠分为帽子(모자)和凉太(양태)两部分,覆盖头部的部分称为帽子,覆盖面部部分称为凉太。
朝鲜笠可以分为패랭이、草笠(초립)、黑笠(흑립)、朱笠(주립)、白笠(백립)、玉鹭笠(옥로립)等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黑笠。朝鲜举行科举考试时,参加考试者都应该戴着黑笠。
不同等级的人,笠的质地与大小、装饰也有严格分别。笠的顶部布料分为布、纱、毛等,以区别身份的贵贱。갓끈是笠的束带的纽扣,根据其材质也可以看出身份的贵贱;到了英祖、正祖时代,갓끈由琥珀、玳瑁等制成,长长地垂到胸前。
朝鲜笠本身只能由两班贵族戴,19世纪以后中人以上的已婚者也可以戴,但贱民与庶民不准戴。
早期朝鲜笠的分类非常繁杂,兴宣大院君上台后进行改革,大多数已简朴了。
③ 明朝皇帝的帽子叫什么
皇帝的帽子叫“皇冕”.
④ 明朝皇帝的帽子是不是唐朝皇帝的帽子改造版
不是。。明代帽子有网。很方便的。唐代的帽子没有发网
⑤ 明朝官员帽子两边的东西叫什么
王上
⑥ 明朝的服饰和帽子,韩国古代的怎么特别像明朝的服饰和帽子,究竟谁仿谁的
LZ说的是大帽吧,大帽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见生员在烈日中上班而赐的遮阴帽,形如烟墩帽而有帽檐。大帽是明代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与大帽相配的冒顶,帽珠等则是清代顶戴制度的起源。同时,大帽也是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装,接近礼帽性质。大帽也时常作为赏赐赠送给周边部落,藩国在《明实录》中有大量记载。
韩国那个准确的说叫笠子或者笠帽,笠子一般是朝鲜时代士人所普遍戴的帽子,注意这个笠子与咱们国家的那种竹子为骨架用竹子等编制的的笠帽有所不同,虽然都叫做笠子,不过好像韩国的笠子似乎很多不是用竹子编制,很多都是纱帽。
二者虽然相似但是不同的两种帽子,据说这两种帽子都源于元朝遗留,谈不上谁仿谁
⑦ 唐朝皇帝帽子和明朝皇帝帽子有什么区别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变化不大,唐朝的服饰影响了多个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发簪的样式像两个耳朵,样子摆脱了夸张。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两边的耳朵加长了。据说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个草帽,只是顶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统治,使得帽子的变化也没有传承性。
明代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使得官帽大体继承了宋代的样式只是有些小的变化:上部由方变园了,也叫乌纱帽。到了清朝又变成了和元代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顶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没有发簪的位置了,是因为男人不再束发。
⑧ 请问明代男的戴在头上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明朝男的戴的那个叫方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