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明节为什么要在门框插松枝和柳树条
中国传统中有二十四节气,清明是其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它又是传统民间节日中的一个。其实作为节气的清明和作为节日的清明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作为节气的清明和农业生产有关,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民间至今还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民谚;作为节日的清明则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在清明节,除了农事以外,人们还有很多活动,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风俗的不同,各地清明民俗同中有异。以下是我家乡山东新泰双山村以前过清明节的一些风俗:
十几年前人们是很注重过清明节的。而过清明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插青。清明前几天,大人孩子们都会到附近的山上和路边去攀折清明插青用的松枝和柳枝,有的人家提前好几天甚至十几天就把松枝和柳枝折好,放在家里拿水养着或者干脆插在地里养着,等到清明节的那天清早插在门框和窗户缝里。那情形就跟过年贴对子一样,把去年的陈枝拔去换上新条,顿时整个庭院都会弥漫了春意。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插这些东西,反正每到清明前几天就会和小伙伴们结伴上山去折松枝,到河边路旁去折柳枝(有时候家里大人也会赶着孩子们去折松枝和柳枝),而且还要比赛看谁折得多、谁折得好。当然了,折下的松枝和柳枝也不是全都用来插青的,我们还要用那些嫩枝拧哨子吹着玩,不光是柳枝,就连味道苦涩的松枝也可以用来拧哨子,还有些手巧的小伙伴会拿柳枝编“帽子”戴。当然这是闲话。如果到了清明那天家里没有松枝和柳枝插,在小伙伴面前就会很丢面子,而且家里的大人也会因此而脸色不太好看,没办法也就只好到邻居家匀几枝过来插在门上,不管多少,总得有点绿色的东西插着才算过了清明节。现 在想起来,清明节插青大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
⑵ 为什么端午节时每个门窗上要挂柳枝
端午挂柳枝有避邪的说法,也有祈雨丰收的希望和愿景。
农耕时代,靠天吃饭,旱涝丰歉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求雨礼奉龙王,祈晴剪出扫晴婆。人们还将迫切的祈求,陈列于家家户户的门前。
清光绪年间《顺天府志》所载求雨习俗,与明崇侦年间《帝京景物略》相同:
谓阴雨为“酒色天”。几岁时不雨,贴龙王神马于门,磁(瓷)瓶插柳枝挂门之旁,小儿塑泥龙,张纸旗,击鼓金,焚香各龙王庙。 不仅要上香龙王庙,住家门扇上还要贴龙王神马,门前塑龙。行云布雨,龙是治水的神灵。求龙王之外,寄希望于柳枝。柳枝插在挂于门旁的瓷瓶里。
柳枝致雨,是影响很广的风俗符号。1933年《南皮县志》记祈雨,“人戴柳帽,且执柳洒水作雨状”,同时“家家门插柳枝”,文章似乎全做在柳枝上。
柳枝的这一符号意义,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柳,在水边可以生长得很好的植物。天上二十八星宿有柳宿,《晋书·天文志上》:“柳八星,……又主雷雨”。佛教在中国流传中,有一个中国化了的偶像——观音,这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手持净瓶,瓶里的柳枝可洒下甘露。所有这些,给人们以提示,借用柳枝表达祈雨的愿望
⑶ 给羊用柳树条反刍为什么就哈喇子
你好,朋友给羊用柳条反刍为什么就好哈巴子哈八字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因为羊可能对他有点不适应,希望能帮助到你。
⑷ 为何古人求雨不能离开柳枝,还得把壁虎当成龙
南方过去有个风俗,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柳枝,但与其他节日插柳不同,不是为了吓鬼,也不是为了祛毒,而是为了一个更庄严的目的:迎神。迎的是一位女神,一位管理厕所的女神。这位女神的名字叫紫姑,是鼎鼎有名的厕神。
相比较宋朝这种有点搞笑的仪式,北方契丹族的求雨仪式则要严肃得多,契丹人这种求雨仪式叫瑟瑟仪,十分隆重,皇帝亲自参加。整个瑟瑟仪一共三天,第一天,皇帝先向先帝拜祭,然后就开始射柳,皇帝先射两次,臣僚们各射一次,没射中的要向射中的敬酒。第二天,在东南方向种下柳枝,巫师用酒和粮食等进行拜祭。拜祭之后,皇室弟子们开始射柳。第三天如果下雨,奖赏负责祭祀的官员四套衣服四匹马,否则就要用水泼他。整个仪式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却都伴随着体育运动进行,最后还要用事实检验,倒也盎然有趣。
⑸ 敖包节的由来
敖包节源于萨满教。
具体由来:
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斗争中结合,形成当地特色佛教叫做藏传佛教,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拜也与玛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处。
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专门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会比较高,整齐,而玛尼堆比较随意,是人们希望得到神的保护时找块石头加上去的。特别是路边的玛尼堆,都是藏民一块一块石头堆起来,路过的人多了,玛尼堆就越来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玛尼堆(青海玉树州新寨),东西100米,南北40米,体积约1万多平方米。
(5)祭天求雨为什么用柳树条做帽子扩展阅读:
敖包节的意义:
蒙古族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认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敖包节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敖包节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敖包节,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⑹ 电影黄土地中求雨的片段出现的树叶帽子是什么意思
柳树是极耐旱的,在黄土高原随处可见沙柳、旱柳
⑺ 求雨的古人,为何要用柳枝还有壁虎这两样东西
南方过去有个风俗,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柳枝,但与其他节日插柳不同,不是为了吓鬼,也不是为了祛毒,而是为了一个更庄严的目的:迎神。迎的是一位女神,一位管理厕所的女神。这位女神的名字叫紫姑,是鼎鼎有名的厕神。
相比较宋朝这种有点搞笑的仪式,北方契丹族的求雨仪式则要严肃得多,契丹人这种求雨仪式叫瑟瑟仪,十分隆重,皇帝亲自参加。整个瑟瑟仪一共三天,第一天,皇帝先向先帝拜祭,然后就开始射柳,皇帝先射两次,臣僚们各射一次,没射中的要向射中的敬酒。第二天,在东南方向种下柳枝,巫师用酒和粮食等进行拜祭。拜祭之后,皇室弟子们开始射柳。第三天如果下雨,奖赏负责祭祀的官员四套衣服四匹马,否则就要用水泼他。整个仪式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却都伴随着体育运动进行,最后还要用事实检验,倒也盎然有趣。
⑻ 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柳枝
端午节插柳枝是我们的民间传统风俗,主要有预报天气、辟邪、驱虫等用途,还有一种说法是是柳枝可以用来迎燕,迎接春天的到来。
1、预报天气。柳枝对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很敏感,空气中水汽大时柳枝便会嫩绿湿润,水汽小时便干枯发蔫,因此自古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人们在门上插上柳枝,便可根据柳枝的颜色判断会不会下雨,方便人们生产劳作。
2、祛病解毒。在中医看来,柳枝、柳叶、柳须、柳絮、柳花都可入药,并且药效各不相同,其中柳枝柳叶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春暖花开,各类病毒也开始滋生,戴上柳枝对人们防止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3、传至现代,很多人认为折柳插柳会伤及柳树,是一种陋俗,但是单从树木的生长来说,在清明时节折几个柳枝不会对柳树造成任何影响,即使是砍了柳树的主干,也会继续发芽生长,而且会长得更粗更直,所以有时候人们会刻意锯掉主干,以期得到更好的木材。
⑼ 用柳树叶做的帽子叫啥啊
柳条帽。由带有柳叶的条编织而成。
⑽ 怎么用柳树条编帽子
起所需针数,并以环编从下向上编织一针高一针低,或两针高两针低; 用快速的减针或简单缝合组成或帽顶缩针(把毛线剪断, 用线头穿起针眼, 拉紧绑好即可)。 尺寸、毛线用量 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