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沙俄时期军装和苏联时期军装有区别吗
俄罗斯
自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更换频繁。各式各样的军装也成为一种文化,现在都可以在俄罗斯军服博物馆里看到。
彼得大帝的官兵统一着装 俄国的正规军队始建于彼得大帝时代,当时的军装官兵没有区别,这恐怕在任何政体下也没有过这样的“民主”。
要说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区别,那就是军官挎肩披一条白蓝红三色的武装带。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国旗上的颜色一模一样。除此之外就几乎看不到别的纯俄罗斯东西了。就因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军事上是要仿效强大而可靠的普鲁士正规军,所以军装的式样也模仿普鲁士。但是,当国内军事政治形势招来人民的不满时,彼得下令将沙皇的主要支柱——军官们的服装做了一番改进,才同士兵服有了区别。
亚历山大一世引入双角帽 19世纪初,俄国宫廷大兴学法国之风,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在确定军装时也赶这个时髦:所有的军装都按法国军装的式样缝制。俄国官兵戴起了与俄罗斯风格迥异的拿破仑双角帽,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亚历山大一世时代也出现了纯俄罗斯特点的东西:1802年缝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现在的灰呢子军大衣。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华 尼古拉当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因此“宫廷”可以放开手脚地在改变军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热衷于美化军装,最爱鲜艳的呢子、袖口条带的金银边饰、镶边和制服上的镶条。
“法国风”过去之后,沙皇开始往军服上添加国家象征标志,以提高国威。军服上出现了纹章与徽章图案,而且有冠形章纹的双头鹰。俄罗斯徽章的形态还不时有所变化,翅膀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朝下飞。历史学家发现,当国内政局稳定时,翅膀便向上飞,局势不稳时便朝下飞。首次在俄罗斯肩章上出现跟今天一模一样的星形。从整个来说,新军装很漂亮,但就是不实用。
亚历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其惨痛教训给军装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训之一:官兵们花里胡哨的服装在战场上根本不实用。沙皇下令给予简化,使之更加方便。亚历山大三世首先从军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钩襻。然后取消华丽的近卫军帽子,规定戴羊羔皮帽,还留下大檐帽。肥大的双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尼古拉二世重新把军服装扮得十分华丽尼古拉二世担心当兵的嫌军装难看而跑光,于是又恢复了军服上的金银线和装饰品。与此同时,沙皇还把军服分为作战服和便装两种。战斗服实用、方便和肥大,便于士兵在战斗中跑动。便装上恢复了过去那些精美的小挂件和小饰物,这纯粹就是为了恢复军威,吸引那些年轻的新兵。在尼古拉当政的那些年月,各团乃至各营都有各自不同的军服,可全军的作战服是统一的。1917年的十月**结束了沙皇的这种军服乱七八糟的局面。
列宁取消了肩章 十月**之后,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取消了尼古拉二世时期俄国军队中的所有官衔和称号,新政权在军装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国有联系的东西。因此红军官兵一开始没有严格规定的军服,带枪的人穿什么的都有。布尔什维克政权还取消了旧的军人标志,一开始的主要标志为帽子上的红带子和写上黑字“红色近卫军”的红色袖标,有些部队还兴佩带套在桂冠里的红星形红色近卫军证章。红星上画的是象征着工农红军各部政治团结的锤子和犁。
当国内开始第一次国内**战争,新政权开始考虑工农红军的军服得有别于白军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被称之为布琼尼式军帽的呢帽。顺便说说,这种帽子还是从临时政府的仓库里拿出来的。
斯大林恢复肩章 斯大林时期又开始了军装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认为列宁时代的军装有些地方“不够严肃”,比如说大衣和衬衫上的彩色胸兜盖就过分花哨,于是将它们作为“灾难时代的残余”取消。就从那时起,军队开始越来越有一种“帝国的派头”。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儿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伦奇式衬衫、指挥员穿的呢灯笼裤以及初级指挥员和列兵穿的棉运动衫。到1943年伟大卫国战争战火正酣时期,不仅将帅和各级军官,就连士兵也佩带上肩章,而且其形状甚至字型都跟旧俄部队军人佩带的肩章一模一样。
Ⅱ 二战苏联军官戴兰色帽子穿陆军装是什么兵种
蓝色帽子穿绿色军装的有很多情况,绝大部分是内务部的人员。
苏联红军中有一个特殊的分支,那就是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指挥的内务部队,主要包括负责保卫边境安全的边防军和警卫部队。他们和其他部队使用相同的武器,接受同样的训练,也穿着样式相同的军服,区别主要体现在军帽上。边防军大檐帽帽瓦为代表其兵种的绿色,帽墙为蓝色;警卫部队帽瓦为浅蓝色,帽墙为黑色或暗红色。其军衔标志则与步兵相同。边防军及其余内务部队在战争初期和普通部队一样投入了抵抗德军的战斗,后期主要从事巩固新解放区、消灭残余敌人和维护交通线等工作。
Ⅲ 这些军服是苏军/俄军什么时期的服装
看这架势主要是80年代到现在,可以去翻一下老照片,像布拉格之春和苏军在阿富汗,都是这种卡其布军装,另外那种绿色迷彩,21世纪末应该就开始撤装了
Ⅳ 求70年代苏联海军军服图片
http://www.warsawto.net/bbs/read.php?tid=10740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苏联二战兵人军服上色用什么颜色
二战期间的苏联军服自成一格,它不强调款式上的装饰性,而以厚重和严肃为主要特征,这与苏联地域辽阔、冬季漫长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其落后的轻纺工业有很大关系。
苏式军服虽无特别之处,但自成体系,并且十分实用,穿在俄罗斯人健壮的身躯上,有一种特别的英武之气。正是这些穿着朴素军服的苏联红军,历经了长达四年的艰苦战斗,粉碎了纳粹德国的进攻,最终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且出兵东北,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奠定了苏联战后世界大国的地位。
Ⅵ 二战时期苏联各式军服 和元首的制服比比哪个更帅气
苏联红军1942式的军用披风帅死你
Ⅶ 那个穿苏联军装的那个是谁
大部分是按照苏式的军装改的,因为在那个大背景下不得不和苏联人保持一致,军衔也和苏联人对等,还设有元帅一级。很明显的模仿就是船形帽,虽然这种帽子不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观念,在58年被否决,但是55式军衔和军服在中国解放军的历史上是有深远影响的。我五爷爷那时候参军戴的就是船形帽,但是乡亲们看见了都说是牛逼帽,呵呵。可能是咱中国人看不惯,不过现在俄罗斯女兵和美国的部队都还在用。
Ⅷ 为什么苏联军官很多都是穿绿色上衣而穿蓝色的裤子
你说的这种是是1943年换装之前的苏联军服
在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武装力量时大量沿用了沙俄的传统。服装也被保留下来了(只是取消了肩章)
沙俄的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受法国军服的影响(看看一战时法国那条一脉相承的红马裤就知道了),服装颜色和裤子颜色是有差别的
至于为什么是蓝色的裤子,说实话没找到渊源,见谅
Ⅸ 苏联是否有过一套连体的作战迷彩服
前苏联连体伪装服,早在卫国战争后期,苏联红军的侦察兵和狙击兵就开始使用。以后逐渐完善.这种连体伪装服,经历1979--1989年阿富汗战争的检验。保留经过战争检验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并一直沿用这些用牺牲和鲜血换来的东西。前苏军/俄军的连体伪装服,是套在军服外面穿着的,考虑作业动作的体位和肢体活动幅度,做得比较宽松适体,面料也很柔软舒适,全衣不用拉链而用胶木平扣,人员在野战条件下可以自己钉缀。行军、潜伏、射击、格斗、跳伞、攀登等一系列战术技术作业,保证内身不进草根灰土,昆虫咬爬,枝蔓钩挂等等,堪称世界上比较优良的单兵伪装作业服之一。从作业角度来看,比分体伪装作业服要实用。
Ⅹ 苏联军队里这种戴蓝色帽子的是什么人
NKVD
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部队
NKVD的部队主要是干烂事的二战后参与对卫星国以及波海三国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的清剿行动,只是二战前NKVD摊子大事也杂,边防,内卫,交通,肃反都有,作战应该主要就是绿帽子,和蓝帽子,作战意志有,但是缺乏作战经验,初期损失都不小,后来改编合并配合红军作战,中期有些又直接改为红军,后期部分又逐渐干回原工作,内务部队倒是有些精锐小分队执行特殊作战,例如高加索的山地部队,敌后作战等。
绿帽子和蓝帽子部分资料
“1940年2月25日,又设立了专门的西部边防军区和西北部边防军区(战争开始后,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作战部队的后方)。1941年6月22日,伟大卫国战争爆发,最先投入战斗的就是边防军。战争爆发后不久,内务人民委员部就受命组建15个步兵师,分别编入第30、31和24军。这些部队参加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其后边防军还陆续组建了摩托化步兵第8师、第4克里米亚师、内务人民委员部第10师、奥尔忠尼奇则师和格罗兹内师以及近百个独立部队——步兵营、连和排。仅在1941-1942年,边防军就抽调了8万2千多人组建红军的作战部队,而在整个战争期间,直接参战的边防军人达113700人。边防军50%的军官和72%的士兵都被编入了作战部队。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边防军和边防军水兵也参加了战斗。1942年底,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命令由沿海边防军区、哈巴罗夫斯克边防军区和内务人民委员部内务部队的军人组建了第70集团军,该军中从将军到士兵共有28500名边防军人。其中远东第102师、后贝加尔第106师和中亚西亚第162师完全由边防军组成,另外两个师由内务部队组成,该集团军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一些滞留在敌后的边防军人则参加了游击队的敌后作战。1944年10月,红旗边防第91团由于在解放贝尔格莱德战役中表现特别出色,被授予“贝尔格莱德团”荣誉称号。随着战线逐渐向边境和东欧挺进,1944年4月,先后组建了摩尔达维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防军区。6月22日,成立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海军边防学校,专门培训边防海军军官。远东战役时,边防军分队在前线部队先遣支队编成内作战,参加了解放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的战斗。苏维埃祖国高度评价了边防军在粉碎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方面所做的贡献,在整个卫国战争中,约有1.7万边防军战士荣获勋章和奖章,其中150人荣获“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
1941年底,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政府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国境线已不复存在,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国境守卫部队和内卫部队的团,营一级建制开始合并为内卫人民委员会师级单位(步兵)。1942年~1943年初,大多数派驻在前线的内卫部队开始按照正规部队的编制整编,但这样的工作只开展了一部分,并没有涉及全部的内卫部队(主要是指那些步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