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军师团的17个常设师团的结局
1、近卫师团
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中在印尼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1943年5月14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2师团,近卫第3连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师团分散在岛的各地,准备迎战美军的登陆。但是美军实行“蛙跳”战术,一直没有进攻印尼,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第1师团
第1师团原属关东军战斗序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局一直不见好转。第1师团就受命被调入莱特岛。但由于日军海军的失利和战局的日益紧张,最终第1师团被改编为第201师团留守日本本土,所有重武器和老兵均编入了拥有2万大军的机动打击第201师团,直到日军投降其一直在日本本土。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201师团(老第1师团)没有和美军交过手,就在本土无奈的投降了。既然老第1师团并未去菲律宾,总要有部队去执行命令。于是日军又临时招募了1万多新兵打着“第1师团”(新第1师团)的旗子去了菲律宾。这支日军“新第1师团” 属于日军简易编制师团,人数稀少,火力差劲,兵员素质极差,属于日军最烂的部队。但1944年11月1日,新第1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登陆,准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然而这支比日军治安师团还不如的垃圾部队竟与装备精良火力呈压倒性优势的美军互有攻守,对打50多天,呈胶着状。最终仅仅因为“新第1师团”因补给不利,才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军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新第1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1945年1月,撤离该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新第1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不过这支部队表现不错,他属于日军7流的部队,却与一流的美军部队战斗2个多月,而日军真正的精锐第201师团(老第1师团)却毫发无伤。
3、第二师团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攻陷爪哇之后,被命令在当地警备和扫荡。但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4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配合,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连队长朱坂朕钰和29连队长小早川维恒两个连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连队连队长祖治恩亚又战死了。这就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被任命担任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但是作战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被英国赶出缅甸,最后在西贡向盟军投降。
4、第3师团
第3师团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损失惨重,连同配属部队死亡约5000人。1944年参加了湘桂作战,损失8000余人。长期的对中国军作战使第3师团损失惨重,老兵消耗殆尽。1945年冈村宁次视察第3师团时认为第3师团已不再有当年的王牌军的风采了,全军建制已感力不从心。
5、第4师团
1941年9月第4师团参与第二次长沙会战,与在中国军第10军激战,感受到了第10军的“顽强”抵抗。
太平洋战争初期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之后曾一度回国整编,1943年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尼担任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在泰国Lamphum向英国东南亚军区无条件投降。
6、第5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五师团被配属给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进攻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之后,以第41步兵连队为基干组成了东支队。这支部队的预定任务是在菲律宾各岛执行扫荡,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编入第17军(军指挥官:百武晴吉中将)。之后被派遣去参加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而莫尔兹比港攻坚战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回到平壤参加补给新兵,被编入重建的第30师团。师团主力在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的指挥下,转战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现在印尼的塞兰岛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师团长山田清一由于师团伤亡太大在投降时切腹自尽。
7、第6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第6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最初大本营有将第6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定放弃瓜岛。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连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到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着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相当大,之后第13连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6师团为主力的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11月1日美军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几次试图将美军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美军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所没有采取积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美军班的澳大利亚军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6师团发起攻势。第6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8、第7师团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第7师团还是在北海道担当他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与8月21日在滩头阵地上全军覆没,支队长也被当场击毙。之后和第2师团的川口支队一起登陆的第二梯队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连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
之后第7师团的主力被派往北千岛,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
9、第8师团
第8师团原属关东军。1939年改为三单位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命调往菲律宾。第8师团在离开日本的时候被扣留了大部分部队,组成了第58师团和第六七独立歩兵団,少量部队+大量新兵即“新第8师团” 出击菲律宾。老第8师团主力即第58师团1944年参加了湘桂作战,损失极其惨重,据日军部队史统计死亡7368人。所以可以说日军王牌第8师团覆灭于中国军之手。
10、 第9师团
1944年6月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一举登陆。最初,第9师团是被准备作为抑制美军在塞班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9师团被编入第32军(担任冲绳防卫,指挥官:牛岛满中将)。第9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美军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让美军大尝其苦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二战,第9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对此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9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9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9师团为中心在滩头给美军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补部分部队从台湾调往菲律宾后,在台湾产生的兵力空白,第9师团无奈于12月末奉命前往台湾,尽管在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失去第9师团的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1945年4月,美军跳过台湾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于当时把第9师团调往台湾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白痴的行为”。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9师团没有和美军交过手,就在台湾无奈的投降了。
11、第10师团
1944年2月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师团主力于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台湾,但是最后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宋岛。第10师团在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大将)的指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美军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大的美军,第10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命的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的攻势下,第10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9月2日的事。
12、第11师团
太平洋战争初期,第11师团还是在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11师团和第1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第6派遣队并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连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师团和第57师团(弘前)一起被调回本土。第11师团驻守在四国,准备和美军的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11师团迎来了投降的一天。
13、第12师团
1936年4月第12师团奉命到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的第14连队被编入新设的第25师团。在满州期间,第12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师团被派往台湾。第12师团从朝鲜釜山经海路前往台湾,途中载着第12师团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的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12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
14、第14师团
1940年8月,第14师团被任命在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经过了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师团依然在满州不动。然而以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内南洋“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14师团被抽调出来派往帕劳群岛。第14师团在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任务,而步兵第2连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的南端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连队第1大队。1944年6月美军攻占塞班。进入9月美军加强了对帕劳的轰炸。9月15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1944年11月20日,日军守备队的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连队长)向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到11月20日为止第14师团共抵抗了70天。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第81师约2万名美军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美军的攻击,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
15、第16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16师团被编入在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本间雅晴中将),参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之后便在菲律宾驻屯。到了1944年,第16师团移驻到了莱特岛。10月12日麦克阿瑟率领着盟军开始在莱特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16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个师的攻击。第16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2月,日军伤亡惨重。12月15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16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16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牧野四郎师团长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16、第19师团
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开战(实际上一点便宜都没沾到)而于7月26日命令第19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要地,出于无奈第19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19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将近20\%的兵力,于8月10日宣布停战。太平洋战争中第19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连队(咸兴)被抽调编入了第30师团,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指挥官:山下奉文中将),担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1945年1月9日,第19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美军。但是美军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将第19师团赶进了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19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17、第20师团
1942年年底,第20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1943年1月在维瓦克岛登陆成功的师团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机场的建设和修筑菲尼斯蒂尔山脉沿海地带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筑道路。9月22日美澳联军在芬施哈芬登陆之后,立即与在那里守备的第80连队混战成一团,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师团主力还是拼命增援。然而终究不是美澳联军的对手,于1943年底撤退到西奥。1944年1月2日,美澳联军在冈比登陆,此举意图切断第20师团的退路。师团无奈退往麻丹。在热带丛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队,但终于在2月底到达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后等待第20师团却的是一纸新的命令:前往爱达培。行军比在热带丛林中更艰苦,大片的沼泽地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官兵,师团长片桐茂也在维瓦克附近战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止,师团的各个部队陆续到达维瓦克。但是由于美澳联军下手比日军快了一步,率先在荷兰蒂亚和爱达培登陆的原因,第20师团变得进退不得。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为了得到部队的生存空间,下令与美澳联军决战。7月开始第20师团在饥饿和疲劳的困扰下,展开了爱达培攻坚战。但是因为死伤惨重,战斗减员严重,于8月3日终止了战斗。之后,师团在饥饿、疟疾等流行病以及澳军的围攻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安达中将下令“全员牺牲报国”,但之后不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时,第20师团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时只有785具连枪都举不动瘦骨嶙峋的骷髅了。
B. 日军的几个师团有担任哪些地方的作战
日军第15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也相应进行了调整。牟田口廉也中将担任司令官,下辖第18、第33、第56师团和集团军直属队。其中,第18师团主要担任缅甸北部方面的作战,第33师团主要担任缅甸中部方面的作战,第56师团主要担任中国云南方面的作战。为了加强缅甸方向的防御,6月27日,日军大本营把第15师团划归第15集团军指挥,第15师团当时驻在南京,师团长为山内正文。
C. 日军的装备有哪些
一场大雨,把杨得志、李天佑推到了抗战第一大胜仗的最前沿。
8月25日,这是一个晴朗清新的早晨,聂荣臻和林彪率领部队赶到了那条十里多长的沟道通路的东南山地上。战士们经过一夜风雨侵袭,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着打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的一个小山头上。这里,举起望远镜就可以纵观全沟。
拂晓,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日军第5师团21旅团2个联队的2000人和批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西进。前面是100余辆汽车,后面是200多辆大车,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本兵,最后还有少数骑兵,行军纵队虽然前后衔接,但由于道路狭窄,雨后泥泞,车辆、人员拥挤堵塞,行动缓慢。日军进入平型关乔沟,就等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但是,日本兵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不利地形,依旧骄横得意,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地,似乎不是在侵略异国的领土,不会遇到抵抗。他们南下以来,也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
不一会儿,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第115师首长抓住有利战机,下达了攻击命令。聂荣臻看了看表,7时整。
D. 进攻南京的日军都是那几个师团
日军占领上海之后,调动8个师、两个旅及海军一部计20万人,分南北两路会攻南京。北路为上海派遣军(辖第3、第9、第11、第13、第16、第101师和重藤支队),南路为第10军(辖第6、第18、第114师及国崎支队)。
中国军队防守太湖北走廊的是左翼军(辖第15、第19、第21集团军),右翼军(辖第8、第10、第23集团军)负责太湖南京杭州国道的防守。1937年11月20日,24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调集总兵力11万余人,防守南京。其部队配置为:第72军第88师担任水西门、中华门、武定门、雨花台的守备;第78军第36师担任玄武门、红山、幕府山、挹江门的守备;教导总队担任光华门、中山门至太平门、紫金山、麒麟门及天堡城的守备,另派一部守备乌龙山要塞;第71军第87师防守通济门和光华门一带,宪兵队担任定淮门、汉中门和清凉山的防守。 南京外围阵地由上海退至南京的部队仓促设防:第74军布置于牛首山至淳化一线,第66、第83军布置于汤山东西两侧。
南京守军还包括一些从上海撤退的缺建制部队估计在5~10W人以上,所以说双方兵力几乎是持平的,即在20W对20W
其中仅仅作为国军最为精锐的德械部队第87师、第88师,教导总队的第103师、第112师以及广东部队第83军156师,人数在5~8W人,所以楼上说,大部分是新兵或者残部是不确切的
E. 侵华日军第四师团长叫什么名字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系列
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序列(1937年8月31日)
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
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
司令部驻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总兵力约37万人。
第一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辖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
第二军:司令官 西尾寿造中将,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
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
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参谋长:饭诏守少将
司令官驻上海。
第三师团:师团长 藤田进中将
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山室宗武中将
第九师团:师团长 吉住良辅中将
第一0一师团:师团长 伊东正喜中将
第十三师团:师团长 狄洲立兵中将
第十军:司令官 柳川平助中将,辖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改为“华中方面军”;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关东军”序列
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
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
司令部驻长春。
第一师团:师团长 河村恭辅中将
第二师团:师团长 冈村宁次中将
第四师团:师团长 松井命中将
第十二师团:师团长 山天乙三中将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
四、“台湾军”序列
五、侵华日军舰队序列
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
司令官 吉田善吾中将
“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
第三舰队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兼
第四舰队 司令官 丰田富武中将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序列
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
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
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
华北方面军
司令官:根本博中将
参谋长:高桥坦中将
第一军:司令官 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
第十二军:司令官 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
第四十三军:司令官 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
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
第六方面军
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
第十一军:司令官 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
第二十军:司令官 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
第六军:司令官 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
第十三军: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
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 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
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二、第十方面军(1944年9月,“台湾军”改称第十方面军)序列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
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
第三十二军:司令官 牛岛满中将;辖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团
方面军直辖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师团,独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团,第八飞行师团
以上第十方面军共约12.8万人。
三、“中国方面舰队”序列(1945年8月)
长官:福天良三中将
参谋长:左近充尚正少将
第二遣华舰队:长官 藤田类太郎中将
香港、厦门、上海、青岛、长江等特别根据地队
以上“中国方面舰队”共约6.3万人。
四、“关东军”序列
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
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
参谋长:樱井镣三中将
第三军:司令官 村上启作中将;辖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师团,机动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
第五军:司令官 清水规部中将;辖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师团等
方面军直辖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师团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后宫谆大将
参谋长:大坪一马少将
第三十军:司令官 饭田祥二郎中将;辖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师团
第四十四军:司令官 本乡义夫中将;辖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师团,独立坦克第九旅团
方面军直辖一0八、一三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团,独立坦克地一旅团
第四军:司令官 上村干男中将;辖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师团,独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团
第三十四军:司令官 栉渊鍹一中将;辖第五十九、一三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团等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句168个步兵师团。其中分布在中国战场53个师团:华北地区5个,华中18个,华南3个,东北22个,台湾5个;占其师团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
F. 二战日军装备
谁和你说日本的陆军火力猛的,
看看1942年德军步兵师(还不是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日本人就一个由豆战车主成的装甲师团,能和古里安的,3,4,比么?
武器装备:
手枪-3681支 步枪-12609支 冲锋枪-321支 反坦克枪-90支
轻机枪-425挺 重机枪-110挺 50毫米迫击炮-84门
81毫米迫击炮-54门 75毫米炮-26门
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8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12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
火焰喷射器-9具 装甲车-2辆 摩托车-530辆 汽车-394辆
马车-536辆
日军呢?别说冲锋枪和装甲车
就火炮和汽车都差的太远了。。
日军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日军在机枪,各口径火炮数量上远逊于德军步兵师,连质量页不如,
更不用说比德军火力还猛的美军步兵师了。。。
G. 二战期间日军帽子上也有五角星,还有旭日标志,为什么
陆军帽子上只有五角星的,近卫师团特殊一点,五角星两侧有像麦穗一样的,没有旭日标志的,因为旭日是海军的军旗
H. 37年侵占南京的日军第16师团最后怎么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参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之后第十六师团便在菲律宾驻屯。到1944年,第十六师团移驻到莱特岛。1944年10月12日,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十六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个师的攻击。第十六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944年12月,日军伤亡惨重。1944年12月15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I. 一个日军师团长的日记,揭露南京大屠杀的什么真相
这世间所有的罪恶,终究不是掩饰能够消除的;曾经犯下的错误,唯有诚恳的道歉,才能救赎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了南京城,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杀戮。任谁也没有想到,日军会是如此残暴,在南京城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这座千年古城变作一座炼狱。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杀戮、死亡、屈辱成为了南京城内的中国人最为常见的字眼。数月之内,我超过30万同胞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
中岛今朝吾在自己的日记中,大量使用了“处理”一词,实际上在日本人的文件中,“处理”就是指“屠杀”。中岛今朝吾这个刽子手,也许也意识到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是无可宽恕的,所以即使在最为私密的日记中,他都不敢使用“屠杀”二字,只能像一个龌龊的小丑一般,偷偷的使用“处理”代替。
中岛今朝吾的日记毫无疑问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作为日军高级军官,接触的自然是最为机密的信息。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真实的南京大屠杀肯定要比他在日记中记载的残酷的多。
1937年的那个冬天,寒风凛冽,比寒风更冷的是日本人的刺刀。
J. 二战日军有那个师团或那个旅团或那个联队或那个大队曾在中国 台湾 越南都侵略和驻扎过
是重藤支队
1937年8月13日上海之战打响后,日军于8月15日组建“上海派遣军”。9月7日,抽调台湾守备部队(此时称台湾混成旅团)大部兵力组建“重藤支队”加入上海派遣军。支队长重藤千秋少将,兵力编成:为台湾步兵第一联队、台湾步兵第二联队、台湾山炮兵联队等(请注意,这些联队主要是由日本兵员组成的,而不是台湾人)。该支队参加了日军进攻上海以及周边地区以及南京的作战。 1937年11月7日,上海派遣军编入华中方面军参与南京大屠杀。出现了中国人杀中国人的现象。接着重12月7日,重藤支队编入准备进攻华南地区的第五军。参加昆仑关大战。在15军军长坂田祥二的指挥下,参加了1940年的入侵越南法属殖民地的行动
1941年,该旅团在海南岛扩编为48师团,加入南方总军,准备参加太平洋战争。后参加菲律宾战役,日本投降后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