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刺猬为啥叫白仙
② 有关动物的灯谜!我急要-----------------------------------------------------------------!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打一动物名) 兔子
粽子脸,梅花脚。前面喊叫,后面舞刀。(打一动物名) 狗
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萤火虫
一支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打一动物名) 蚯蚓
一样物,花花绿。扑下台,跳上屋。(打一动物名) 猫
沟里走,沟里串。背了针,忘了线。(打一动物名) 刺猬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 鳖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桨,慢慢摇。(打一动物名) 乌龟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 鱼
一星星,一点点。走大路,钻小洞。(打一动物名) 蚂蚁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 丹顶鹤
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打一动物名) 鹅
长胳膊,猴儿脸。大森林里玩得欢。摘野果,捣鹊蛋,抓住树枝荡秋千。(打一动物名) 长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 蟹
进洞像龙,出洞像凤。凤生百子,百子成龙。(打一动物名) 蚕
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动物名) 狐狸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 蚊子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 蛇
背板过海,满腹文章。从无偷窃行为,为何贼名远扬?(打一动物名) 乌贼
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肠。(打一动物名) 麻雀
说马不像马,路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要到海中抓。(打一动物名) 海马
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冲浪去抓鱼,不怕大风暴。(打一动物名) 海鸥
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夸好姻缘。(打一动物名) 鸳鸯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住。(打一动物名) 纺织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名) 黄蜂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 蚂蚁
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打一动物名) 蜗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动物名) 马
穿着大红袍,头戴铁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动物名) 蜈蚣
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打一动物名) 骆驼
身穿绿色衫,头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莲。(打一动物名) 蝈蝈
头胖脚掌大,像个大傻瓜。四肢短又粗,爱穿黑大褂。(打一动物名) 熊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 长颈鹿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动物名) 象
远看像黄球,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打一动物名) 小鸡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边。日日做浆卖,浆汁更值钱。(打一动物名) 蜂
皮白腰儿细,会爬又会飞。木头当粮食,专把房屋毁。(打一动物名) 白蚁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 泥鳅
长得像黄菊,引诱小鱼虾。触手捕食物,舞爪又张牙。(打一动物名) 海葵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 鲸
两眼如灯盏,一尾如只钉。半天云里过,湖面过光阴。(打一动物名) 蜻蜓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专拿飞天将。(打一动物名) 蜘蛛
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 虾
像猫不是猫,身穿皮袄花。山中称霸王,寅年它当家。(打一动物名) 老虎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动物名) 海豚
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名) 猫头鹰
腿长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没人不吭声,有人它乱窜。(打一动物名) 蚂蚱
头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终日到处游,只知乐逍遥。(打一动物名) 蝴蝶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 信鸽
脚着暖底靴,口边出胡须。夜里当巡捕,日里把眼眯。(打一动物名) 猫
头前两把刀,钻地害禾苗。捕来烘成干,一味利尿药。(打一动物名) 蝼蛄
四柱八栏杆,住着懒惰汉。鼻子团团转,尾巴打个圈。(打一动物名) 猪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动物名) 田螺
头戴周瑜帽,身穿张飞袍。自称孙伯符,脾气像马超。(打一动物名) 蟋蟀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 螳螂
叫猫不抓鼠,像熊爱吃竹。摇摆惹人爱,是猫还是熊?(打一动物名) 熊猫
播种(打一动物名) 布谷
多兄长(打一动物名) 八哥
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 百灵
轻描柳叶(打一动物名) 画眉
③ 五千片虫子翅膀,居然做出这么好看的裙子
警告:本文有昆虫图片(不过还挺英俊的)
去年12月,我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看了由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策划的展览——“ 源于自然的 时尚 ”。展览展出了400余件全球 时尚 珍品,这些展品均与自然相关。展览探讨了 时尚 如何从自然汲取灵感 , 时尚 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设计如何推动消费转变,鼓励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展览中,有一件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件1868年的英国礼服裙,由 5000只绿点椭圆吉丁 ( Sternocera aequisignata )的翅膀结合刺绣工艺镶嵌在衣料里制成。素白色的衣料上,甲虫的鞘翅犹如天然的宝石,在光线的折射下发出各色的光芒。这与现在某些衣物的亮片设计类似,只是所用的素材不同。
用甲虫鞘翅装饰的华丽礼服 | 三蝶纪
英国的这种甲虫礼服 时尚 风潮源自印度。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莫卧儿帝国,当时印度的皇室和贵族都会穿着由 甲虫翅膀装饰的衣服 ,在帽子、披肩、腰带上也会使用甲虫翅膀装饰,这些衣物后来成为了很多博物馆的藏品。
18世纪末,这种 时尚 传入了欧洲,很多制衣商人开始仿制印度风格的甲虫装饰衣物。做这种衣服需要向印度人大批量进口甲虫的鞘翅。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是 昆虫的天堂 ,常被用于装饰的吉丁虫尤其多。欧洲不具备这种气候优势,只能找印度进口(日历娘:虽然“印度屎壳郎”是传统相声《拴娃娃》里的段子,但印度出口甲虫却是真正存在的……)。1860年,英国的 鞘翅进口量高达25000件每批次 。
礼服上的图案都是用一片片甲虫翅膀拼起来的 | 三蝶纪
这种甲虫礼服制作起来麻烦,穿起来也麻烦,需要穿着复杂的打底衣物,才能把它穿在最外层。尽管这种做工复杂、价格高昂的甲虫礼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由于一些自然属性的缺陷,它并没有在欧洲的上流 社会 流行开来。甲虫的鞘翅虽然坚固,但也易碎,甚至 连坐下都很难 , 只适合舞会 这种场合,加之难以清洗,很快它就淡出了 时尚 的舞台。
抛开 时尚 ,让我们回到吉丁虫本身。吉丁虫是一类甲虫,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鞘翅目吉丁虫科,世界上已知的吉丁虫约有15000种以上,中国约有600多种。它们主要产于热带,是 热带湿热森林的代表昆虫 。
这类虫子在英文里被称为jewel beetles,直译过来就是珠宝甲虫,因为它们的鞘翅常带有强烈的金属色彩,图案多样。和其他甲虫一样,吉丁虫长着两对翅膀,前面一对是 坚硬美丽的鞘翅 ,后面一对是柔软的膜质翅膀,皱缩在鞘翅的下方。
形形色色的吉丁虫 | Michael Scheuerl / Wikimedia Commons
在很多热带地区,吉丁虫都被当地人作为饰品, 历史 悠久,除了用于衣物,吉丁虫还被制作成标本、项链和耳环,或者作为贴片装饰在衣物、珠宝盒和其他 手工艺品和艺术品 上。而今,吉丁虫仍然是一些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和创作素材。
吉丁虫和其他漂亮的甲虫的鞘翅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具有先天优势,这与它们色彩形成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生物的颜色分为两种,一种是 色素色 ,又称为化学色;另一种是 结构色 ,又称物理色。
学名为 Chrysobothris affinis 的吉丁虫 | Lukas Jonaitis / Wikimedia Commons
色素色的缺点是 性质不稳定 ,如果你做过昆虫标本,就会发现有些昆虫标本隔了一段时间就会慢慢褪色,由鲜绿变为黄白,这就是色素色所发生的变化。
吉丁虫的鞘翅属于结构色,是通过物理结构产生的色彩,不会褪色。产生结构色的原因是吉丁虫鞘翅上的蜡层、刻点、沟缝等细微结构与光线波长相当,通过干涉、衍射、散射等途径对入射光线产生 特定波长、特定方向的反射 ,因而产生了 多彩的颜色 。简而言之就是鞘翅上有复杂细微的结构,我们看到的是光在这些结构中反射出的颜色,多变又多彩。
学名为 Anthaxia hungarica 的吉丁虫 | Jean gadeyne / Wikimedia Commons
与成虫美丽的外表相反,吉丁虫的幼虫看起来不太讨人喜欢,是一只大头的肉虫子,和天牛幼虫有几分相像。中大型的吉丁虫幼虫生活在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 在木头里游走取食 ,留下弯弯曲曲的隧道,隧道中充满虫粪。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长大,之后化蛹,蛹羽化出成虫后再 从木头里钻出来 活动。
在一截木柴里发现的,学名 Agrilus planipennis 的吉丁虫 | Susan Greenhouse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很多吉丁虫在农林业生产中是有害的,幼虫蛀食树木可以导致树皮爆裂,枝干枯死,俗称“爆皮虫”,成虫啃食树叶,造成树叶缺刻, 影响植物生长 。只是,益害也是相对于人类而言,这些情况只是发生于人工改造的环境。在 生态系统完好 的原生森林中,吉丁虫并不会对环境构成危害。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