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裤子尺寸表的对照表在哪看
女士下装尺码 S号、M号、L号、 XL号对应的尺寸范围:
S号: 155/64A 臀围(cm) 84-88腰围(cm) 62-66 裤长(cm) 98适合身高(cm) 153-157
M号: 160/68A 臀围(cm) 88-92腰围(cm) 66-70 裤长(cm) 100适合身高(cm) 158-162
L号: 165/72A 臀围(cm) 92-96 腰围(cm) 70-74 裤长(cm) 102适合身高(cm)1 63-167
XL号:170/76A 臀围(cm) 96-100 腰围(cm) 74-78裤长(cm) 104适合身高(cm) 168-172
如下图所示:
(1)女生裤子腰围尺码扩展阅读:
腰围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2-11(cm)
女性:身高(cm)÷2-13(cm),±5%为正常范围。
所测人群的腰围只要在公式计算的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几乎都在正常范围,腰围低于或超出正常值范围的百分数和与之相应的体重指数降低或升高的百分数也基本相符。结论:公式能较正确地计算出中国成人正常腰围值,既准确又方便、实用性优于体重指数,能够监测对早期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一、如何正确测量自己的腰
1、低腰:与肚脐下2英寸的位置沿量腰围。
2、中低腰:于肚脐下1英寸位置沿量腰度即为中低腰腰围。
3、中腰:齐肚脐位置沿量腰度即为中腰腰围。
4、高腰:于肚脐上1英寸(即人体腰围最细处)沿量腰度即为高腰腰围。
二、根据腰围计算裤子尺码
一般正常尺码(非大号)的裤子的尺码,就是根据腰围的寸数,加上7,就可以得到裤子的尺码。例如2尺1的腰围,所需要选的裤子是28码,计算方法:2.1*10=21寸,21+7=28码。
3. 女人内裤尺码
以L码为例:如果腰围在61-69cm之间,同时臀围在84-91cm之间,内裤尺寸就选L码。
(3)女生裤子腰围尺码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标准:胸衣、内裤的尺寸要合身;以穿着后身体线条流畅为宜,忌身体被内衣捆绑出肉粽状。
颜色:内衣颜色不要外泄,且还需与外衣颜色和谐统一。女士在正式场合或职业妇女在工作岗位上,以选择与肤色相近颜色内衣为妥当。
款式:要符合出席场合的社会人文内涵要求。
女士在公共场合或职业女士在办公场所,不提倡选择、穿着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抵触的、过于性感、招惹是非且安全系数低的内衣。
4. 女士2尺的腰围是多大尺码 160还是165
腰围2市尺是66厘米,衣服的号型中的“型”是指胸围,不是腰围,所以不是指身高。1市尺=33厘米,所以2市尺的腰围就是66厘米的腰围。
腰围换算公式:英寸换厘米的公式——1英寸=2.54厘米(26英寸X2.54厘米=66厘米)。
市尺换厘米的公式——1市尺=33厘米。
服装号型定义是根据正常人体的规律和使用需要,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部位,经合理归并设置的。“号”指高度,以厘米表示人体的身高,是设计服装长度的依据;“型”指围度,以厘米表示人体胸围或腰围,是设计服装围度的依据。
腰围是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
5. 裤子的尺码怎么计算啊
尺数+7=码数
34码-7=27 就是2尺7
28号裤子:2尺5寸,
29号裤子:2尺2寸,
1、如何测量裤侧长: 从腰部开始测量一直到脚裸的长度就是裤侧长。如何测量腰围: 经脐点(cm)的腰部水平围长。
2、标准腰围计算方法:腰围=身高的1/2减19厘米(如:身高160cm的标准腰围=160cm /2-19=61cm )
3、测量臀围: 先将软尺放到臀部最隆起的地方,然后将其两端分别朝着腹部最突出的方向,交叉两端测出臀围。
4、市寸换厘米——1市寸=3.3厘米 (2 市寸X3.3 厘米=66厘米) 常见的腰围换算:
如何确定自己的裤子尺码尺寸。
28号-----腰围2尺1寸 臀围2尺8
29号-----腰围2尺2寸 臀围2尺9
女裤尺码:
(5)女生裤子腰围尺码扩展阅读
裤子尺码的类型
(1)常见服装有两种型号标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种标注不规范。不管是国产服装还是进口服装,必须按中国的服装型号标准GB/T1335标注型号,英文字母只能作为辅助代码标注。
(2)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
6. 女生27的裤子腰围是多大,麻烦给我一个尺码表
1、27的裤子腰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65~70厘米腰围,其对应的市尺为2尺。
2、裤子27码,如果是标准的号码就表示腰围是27英寸,根据裤装号型对照的腰围尺码情况找出规律,将号型减7就是对于的腰围尺寸,比如通过将27减7后,知道对应的腰围尺寸应该为2尺。
(6)女生裤子腰围尺码扩展阅读
1米=3尺、1尺=33.33厘米的腰围换算定律,将2尺乘以33.33就换算出27的号型对照的腰围约为68厘米,即27码的裤子大概就是68厘米。
根据国内常用的女裤选购习惯,26码女裤尺码的标准说法为S(160/64A)。那么27码女裤就是人们通常讲的M码,27码裤子的标准说法为:码数M(160/66A)。
25码=XS码;26码=S码;27、28码=M码;29码=L码;30/31码=XL码;32码=XXL码
7. 女生裤子尺码表
1.女生裤子尺码对照表:
2.简介:
裤子随着它时装性的不断增强,在形状、长短等细节的设计上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在80年代的初期,是裤子发展的最高峰。一般人们都倾向于机能性较好、符合于生活方式的宽松型。无论是日常服或是晚礼服,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个性进行服饰搭配的话,那么在很大的范围内,裤子对于表现女性的手法,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汉书·叙传》:“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唐杜估《通典》:“然贵子弟荣其观好,至乃襁抱坐受宠位,贝带、脂粉、绮襦,纨袴。”所以,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衣裳》一节中明确地说:“纨袴,贵家子弟之服。”絰衣和衣裳,是中原人民的传统服饰,对于北方民族来说,穿裳骑马很不方便,所以他们的裤子比汉族完善得早。
德国东洋美术馆收藏的一件中国青铜带饰,上雕两个力抵人物就穿着合裆长裤。与此相同的带饰,在陕西长安匈奴墓中也有出土。这是现存文物中年代较早的长裤形象。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汉族人民也开始穿著长裤,不过最初多用于军旅,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从文献记载来看,秦汉之际的裤子,虽然已从胫衣发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长裤,但裤裆往往不加缝缀,那是为了便于私溺,因为在裤子之外,还著有裳裙,所以不会显露下体。
后来,在宫廷中出现了一种“穷袴”,其制上达于股,下覆于腔,在两股之间施以裤裆,裆不缝缀,以带系缚。据说这种裤子出现在西汉宫中。
8. 女生裤子尺码26是小号,那27是中号还是小号
27码=M码
根据国内常用的女裤选购习惯,26码女裤尺码的标准说法为S(160/64A)。那么27码女裤就是人们通常讲的M码,27码裤子的标准说法为:码数M(160/66A)。
25码=XS码;26码=S码;27、28码=M码;29码=L码;30/31码=XL码;32码=XXL码
(8)女生裤子腰围尺码扩展阅读:
裤装尺码为
26代表腰围为:“1.9尺” 27代表腰围为:“2.0尺”
28代表腰围为:“2.1尺” 29代表腰围为:“2.2尺”
30代表腰围为:“2.3尺” 31代表腰围为:“2.4尺”
32代表腰围为:“2.5尺” 33代表腰围为:“2.6尺”
34代表腰围为:“2.7尺” 36代表腰围为:“2.8尺”
38代表腰围为:“2.9尺” 40代表腰围为:“3.0尺”
42代表腰围为:“3.1尺” 44代表腰围为:“3.2尺”
50代表腰围为:“3.4尺” 52代表腰围为:“3.5尺”
54代表腰围为:“3.6尺”
9. 女生的裤子155/58A是多大的腰围
62.5厘米。
裤子尺码对照表:
简介:
裤子即裤,名词。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一般由一个裤腰、一个裤裆、两条裤腿缝纫而成。裤子,本来是专指男性的下衣而言,但是经历了各个时代而逐渐也被女性采用,这是因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女性加人了社会生活,随警外出活动的增多,意识到裤子能带来很大的行动便利。女裤最初出现时,是较为宽大的西裤,后来又从长裤演变到现在的裤子。以时装的姿态出现时,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最初时,在男子气中透出些女性美,由于它的轻快与活动性,诱惑力极强。现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种之一。更进一步说,它同裙子已不可区分地被人们所用。
拓展资料:
《韩非子·外储说》中还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齐国有个盗贼,为了避免人们的注意,专门披着块狗皮出外行盗、他的儿子不知实情,向他的小伙伴夸耀道:“吾父之袭独有尾。”没想到那小伙伴的父亲是一个因犯了罪而被剁去小腿的人,儿子无知,反吹嘘道:“吾父独冬不失袴。”有个没留下姓名的人在《韩非子》的这段话下加了一个注:“刖足者不衣袴,虽终其冬夏,无所损失也。”
可见,被砍断了小腿的刑余之人,即使是在严冬,也不需要穿袴--因为无从依附。当时穿着这种裤子,如果外面不用其他服饰加以遮掩,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事情了。所以,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条围裙状的服饰,那就是裳。衣、裳、袴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遮覆。当然到了炎热的夏天,人们也可以只穿衣裳而不穿裤,因为那时用以遮羞的服饰是裳而不是裤。由于裤都被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次的布制成,富贵之家也有用丝织品为之者,但在社会上被公认为奢靡之服。我们今天称衣著华丽、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为“纨裤子弟”,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