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场舞为什么让人讨厌
有些人跳广场舞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非常扰民,所以让人很反感。
② 夏季到了,什么样的服饰适合跳广场舞
夏天到了,许多喜欢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会选择去到广场中跳广场舞,为了达到健身的效果。现如今广场舞大妈跳广场舞都会统一服装,为了让整个团队看起来更加的统一,在购买服装的时候大多都是以裙子为主。因为这样的广场舞大妈穿起裙子跳舞更加的亮丽,也是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跳广场舞的时候为了方便穿上裙子舞动起来更加的优美。
现在的大妈更注重自身的健康,都会想让去广场中跳舞,更多的都是出于健身所考虑的。在跳舞的时候你能够受到他人的喜欢,更多的是和大妈的爱好有很大的关系,也并非是所有大妈都喜欢跳舞。考虑到能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能够打发自己的时间。由于大妈们工作上都已经退休了,有更多的精力去跳舞,也会花时间打扮自己。
③ 小个子怎么能穿得优雅大方呢
在很多人的眼中,小个子女生由于身高的局限性,因此穿衣风格可选择的范围也非常窄。其实小个子女生完全可以驾驭多种风格,不必刻意卖萌扮嫩,这样穿优雅大方,今天来分享的九套轻熟风穿搭适合小个子女生借鉴,堪称秋冬穿搭范本,希望能够帮助你打开穿搭思路。
一、温婉裙装搭配
其实穿衣服想要穿出时尚感和气场,最重要的不是看身高有多高,而是看身材比例够不够完美,因此个子娇小的女生想要穿出优雅大方的魅力只需要学会如何改善身材比例即可,温婉的裙装搭配就是改善身材比例的好帮手。
在秋冬季节可以选择一些面料厚实细腻的裙装来达到既保暖又优雅的穿衣效果,可以选择羊绒、纯棉、针织、灯芯绒等面料制成的半身裙,既有层次感又不失质感,选择长裙或者是短裙皆可,个子娇小的女生需要选择高腰半身裙才能够达到穿衣显高的效果。
在搭配半身裙时一定要将上衣的下摆塞进裙子当中,这样才可以强调腰线的位置,无形之中拉长腿部线条,营造出完美的二八分身材比例,从而改善身材比例和曲线,这样子小个子女生也可以穿出1m7的即视感,轻松凹出大长腿。
很多小个子女生不敢穿长款的连衣裙,其实长款连衣裙小个子女生穿上别有一番韵味。例如一件棕色长款针织连衣裙搭配黑色长款毛呢大衣,选择长度不同的两种单品搭配在一起,露出连衣裙的下摆,能够体现出层次感,搭配高跟鞋,轻松穿出大气又优雅的气质。
在搭配裙装时也需要注重色彩的平衡感,尽量避免浮夸的大红大绿,例如一件高饱和度暖色调的半身裙,可以搭配黑色的上衣来平衡视觉效果,浓郁绚烂的彩色使造型变得更有气场和活泼感,搭配黑色的上衣更加保守,避免造型变得浮夸土气。
二、个性裤装搭配
个子娇小的女生穿裤装显得更加随性和洒脱,裤装也更方便日常行动,无论是通勤还是出街都是搭配率很高的单品,下面几套裤装搭配可以直接照着穿。
选择浅色的裤装时需要格外注意上衣的色彩搭配,浅色的裤装不适合搭配深色系的上衣,否则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使造型的视觉效果不协调,可以搭配上一些明度高而饱和度低的彩色系,这样的造型能够在视觉上显得更加轻盈柔和。
个子娇小的女生尽量多选择短款的外套,能够避免长款外套的拖沓累赘,也更方便日常行动,而且短款外套能够无形之中抬高腰线,从而进一步改善身材比例,选择短款外套时,适合搭配版型更为宽松的裤装,尽量避免选择过于紧身的小脚裤,会使造型不够协调。
搭配基础款的单品时,一定要学会利用一些配饰来使造型更加出彩,例如一件黑色的短款风衣搭配同色系直筒裤装时,可以加上一根腰带来突出腰部线条的纤细感,营造出完美的沙漏型身材,避免上半身的臃肿,还可以拉长腿部线条,轻松显高显瘦。
小个子女生在参加一些正式的场合时可以选择西装套装,一套宽松版型的西装套装藏肉又显瘦,搭配一件白色的打底衫,打破造型的沉闷感,经典的黑白配色让人百看不厌,既正式又不失时尚感,日常通勤再合适不过。
All black的造型适合穿出个性和帅气感,一件黑色印花t恤搭配黑色皮裤和黑色方头皮鞋,造型充满质感和帅气的魅力,搭配金属感的项链,增添时髦感和精致感,小个子女生也可以驾驭的帅气风穿搭,你值得拥有。
④ 新泰金金广场舞穿的是什么裤子这么透明
看起来是透明,其实看不见的。DJ小站
⑤ 广场舞的裤子一个色一个裤腿叫什么裤子谢谢
广场舞的裤子一个裤腿一个颜色,这样的裤子就是休闲裤,也可以理解为是阴阳色休闲裤。
在各大商场或者是小摊儿,一般都有卖的。只要多遛遛就会遇到。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网上购买,网上这样的裤子还是很多的。
⑥ 喇叭裤适合什么年龄穿,怎么穿更显气质
小区的广场上,每天都有许多老奶奶在哪里跳广场舞,她们大多数的穿着就是一件黑色的无袖短袖,然后搭配一件卡其色的喇叭裤,这样的搭配让她们看起来更加苗条,然后再搭配一件卡其色喇叭裤,能够看起来更加的简约前卫。
⑦ 曳步舞怎么读
曳步舞的读音:yèbùwǔ。
曳步舞,又称墨尔本Melbourne Shuffle(Dance),起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它属于一种力量型舞蹈,是一种拖着脚走的舞步,动作快速有力,音乐强悍有震撼力(主要是电子舞曲,多为Trance, hardstyle,house, hardcore ),舞蹈充满动感活力,极具现场渲染力。
曳步舞有很多种风格,各风格的性质不一样,有些人只知道曳步舞是飘起走的其实不是。曳步舞的主要风格有:硬派、MAS、AUS、BASS、MARK、自由风等(因国籍与地域不同,很多相同风格的叫法略有不同)。
(7)广场舞裤子喇叭裤扩展阅读
墨尔本曳步舞(MelbourneShuffle)这个带前缀地区名词的名称,早期是为了区分Shuffle这个词的多元性,才用Melbourne标前缀词,区分出舞蹈。但是已经没有多少国家地区的舞者在用了。
shuffling大多为欧美地区的舞者在用,但是被其他发展好的国家地区不太认同。比如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就连新兴的韩国和日本有比赛的国家都大多用Shuffle。
目前中国国内流行的“广场舞鬼步舞”与曳步舞Shuffle存在本质区别。
⑧ 枣红色广场舞裤可以搭配墨绿色斜角上衣吗
每个人对颜色的理解不一样,不确定你说的颜色和我们理解的是不是一个色,但从颜色来说,裤子深,上衣可以浅一点,这样显得清爽一点,所以枣红色的裤子,配淡绿色的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⑨ 为什么要研究广场舞
广场舞在台湾地区也流行过,叫土风舞,除了叫法不同,本质上和大陆的广场舞挺类似,我觉得跳广场舞是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儿,我研究的时候广场舞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争议。
一些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社会越来越“个体化”。我就是好奇既然是“个体化”,那如何解释像广场舞这样的集体活动。而我自己也学过8年的舞蹈,对舞蹈不是完全的门外汉,这大概是我研究广场舞的最初想法。因为我的舞蹈动作标准,不少阿姨都愿意和我跳,也会让我教她们一些动作,这样混熟了以后,她们也向我敞开了心扉。
欢迎被研究的广场舞大妈
我学的是人类学,需要以 “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事物,对原生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广场舞上多用田野调查。我的田野调查选择的是河南省的一个非省会城市,城市中等但变化很快,原住民会为了学习和工作去大城市,同时也会有外来移民来这个城市定居,新区的建设也形成了新的邻里关系,我觉得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很有代表性。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采访了城市中6个比较活跃的广场舞舞队,并深入到了其中3个,关于队伍怎么组建起来的,领舞和群舞的互动,是不是团结,有什么问题,都了解的比较清楚。关于个体样本的收集,深入采访2个小时以上的有20多个。这种研究方法能让你真正走入她们的真实场景,通过参与式的观察,形成客观的印象,甚至得到一些“可靠的流言”,建立信任之后再听她们跟你解释她们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我并没有对她们隐藏自己的身份。我“进入”田野,跳第三次就跟领舞说了我要做研究,她们很欢迎像我这样的局外人认为她们的活动有意思有意义,后来慢慢带相机去,也会有围观的人主动来和我聊天,采访的过程不是很困难。有些采访是跳完舞以后进行的,有时采访半个小时,有时是一个半小时,很多个案要多次访谈后才能完成。她们对我的经历、个人问题很感兴趣,我也会问她们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有时她们也给我讲一些“持家”的经验,这种随意的交谈中,她们的价值观慢慢清晰起来,对我建立起“本地人”视角很有帮助。开始设想的是用三个月的时间观察收集样本数据,后来延长到了半年。
在相处中,我教她们跳舞,帮她们拍照片、录视频、修电脑,她们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听。我们还一起去河边玩儿,唱KTV, 吃大排档,信任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的。我也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技巧,比如自我暴露法,为了让她们向我倾诉,我会先聊一些自己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她们就会来安慰我,并且开始用她们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与我分享,我觉得让她们感受到我的真诚和认同很重要。
小区社交的样本
我先是进入田野,然后当这些阿姨们知道我和她们住在同一个小区,虽然互相也不认识,却会很自然的多出很多亲切感。
有个大姐38岁,在小区里开小超市,她呢,为人开朗,一来二去和她的顾客,也就是那些阿姨们熟络起来了,就开始鼓励几个五六十岁的阿姨一起跳舞,她领舞,舞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跳舞以后,她们跟我说,以前很多家里的愁事儿想不开,参与到跳舞这个活动,生活内容丰富了,之前那些家务琐事和矛盾都好像自动消失了,以前看不开的事儿都看开了。这个大姐通过教这些阿姨跳舞,她自己也很享受,她们还互相约法三章,在一起不能讨论家长里短。她们彼此也串门走动,谁家有红白喜事儿都会去参与,还有一起学电脑,看视频,编舞蹈什么的。上次我回去看她们,这位大姐已经当选业主委员会的委员了,还说服业主委员会给她们的舞蹈队赞助了一台移动音箱。
还有位大姐,她是那种很漂亮看上去有些高傲的,可能我天天去跳,在她们那个舞蹈队呆久了,她也知道我在做研究,有一天她就突然说要邀请我去她家吃饭,我当时正想着怎么说服她接受采访,她的热情让我很感动,但我也有点纳闷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邀请陌生人到家里吃饭了,对吧?她听说我要做这个研究,就对我说,“姐什么都会跟你说的,只要对你研究有帮助,你只要别告诉其他人(周围的)就行了。”那一次之后我才知道她患了癌症,家庭也不是很幸福,跳舞是她一个精神支柱,只要一说要跳舞,马上就提起精神了。
广场舞土不土?
我不否认广场舞有扰民的情况存在,但是也有很温和的解决方法。据我的观察,领舞们收到邻居的意见之后,会亲自登门去听噪音大小,并且做出调整,因为大部分都是一个小区的,大家会比较和气,这里“讲人情”不完全是一个坏事,因为这座城市很小,是一个“熟人社会”。像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则更适用“陌生人社会”的概念,私人权益的观念要强过人情的观念,业主们在大小考试期间都提前结束跳舞。还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作者是Caroline Chen,讲北京奥运前后一些跳秧歌的大妈在立交桥下跳舞,2008 年的时候,这些大妈们先是不再用锣和钗去做伴奏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可是动静更大的,另外文章也提到这些阿姨不去相对人少的公园里跳舞,她们认为公园里有很多需要静养和散心的病人,是不能被打扰的人,她们最后去了立交桥下面跳舞,这其实是经历了很多妥协和考虑的,不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广场舞大妈”又“占领”了哪里。从用敲打乐器到卡带是一个技术的进步,现在如果用蓝牙耳机,她们也喜欢用蓝牙耳机跳舞,如果这样的话,那因为噪音引发的矛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这些误解的形成也有一些代沟的成分在,不少年轻人认为广场舞很土,甚至认为在国外跳广场舞很丢人。我觉得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在国外待久了都知道那种空旷和寂寞是一种让人抓狂的事情。我的导师关宜馨,是在美国长大的,她说她在上海看到很多阿姨在广场上跳舞,觉得自己会被那种活力和欢快感染,很愉悦。在她眼里,中国大妈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有很厚重和多彩的跳舞传统。据我了解,广场舞融合了不同种类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她们现在更喜欢跳古典舞。我发现她们会非常认真地去练习舞蹈中所需要的呼吸和韵味。骨子里也说明她们对一个中国的文化身份的认同。想想90年代的舞厅舞嘛,全部都是使用英文歌曲的,哪怕根本听不懂,也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现在广场舞中有很多人跳民族舞蹈和古典舞。
我觉得她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是尽管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是选择乐观面对的人。
不谈情只跳舞
我用滚雪球的方法扩大我的样本,考虑到方言差异,我在河南研究比较有优势,有一点要注意就是避免采访任何熟人,因为是熟人的话有共同的朋友圈,她们反倒会顾忌很多不能讲实话。所以其实我的样本都不是我的直接或间接熟人。就是直接加入她们跳,并且告诉她们自己是想做研究的。我也想过去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去做研究,但方言是其中的一个挑战。不同的城市可能会有不同,比如说河南是不是比较保守,深圳就相对开放一些?但是网络的存在,这种舞蹈本身的差异性是不是被抹平了,跳舞的情感诉求也很类似。
就像我在那篇《不谈情只跳舞》文章中说的那样,广场舞的流行有一种必然性,它完美解决了女性生存的两个需求:找寻愉悦感和适应社会性别期待。这种愉悦感是通过广场舞展演女性气质得来的,也是通过她们在舞蹈这项技能中有进步得来的,比如她们会通过拍摄视频观察自己的动作是不是在进步,同时也给自己留一份纪念,通过这种公众舞蹈,阿姨和大姐们追求女性美,在真实的或想像的目光中获得认同和愉悦感,同时她们也免于了被贴上危险的道德标签。在日本,中年人跳交谊舞的舞蹈室会选择落地的大窗户,就是向外人“宣告”没有不合乎道德的事情进行,广场舞要在公共场合跳,而不是在舞厅里或者室内,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她们的爱人也会更容易接受这么一种活动方式。
我发现,她们每个星期都学新的舞蹈,丰富自己生活的内容,或者像她们自己说的,可以“防止老年痴呆”,这个跳舞还要记动作什么的是很锻炼脑子的,而且那个音乐,她们也是自己去选,甚至用同一套动作去配合不同的音乐去跳,保持一些新鲜感,其实就是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又找了乐子。学者Paul Spencer认为通过舞蹈这种身体的行为比唱歌,甚至一些宗教活动更能让人感受到全身心地投入。我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很入迷,舞蹈有它独有的魅力,它能让人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我想她们迷恋的很大程度上是舞蹈本身。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广场舞
马伯庸
很多人认为广场舞丑、土,觉得一群臃肿身材的大妈跳着庸俗不堪的《最炫民族风》,毫无美感。首先广场舞的目的不是创造什么艺术,就是个健身操而已。其次,人家觉得有意思,能让自己乐呵,这就够了。个人趣味不同,审美不同,犯不上自持有品,居高临下地去鄙视别人。
对广场舞的妖魔化,其实很有点像八十年代初对迪斯科、喇叭裤和蛤蟆镜的批判,都是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对其他人的不同趣味进行讽刺和打压。我们遭遇过类似的事,没必要把这个继承下去。
至于曲目选择,我有一次跟一个懂音乐的朋友聊天。我吐槽说他们审美堪忧,选择的都是大俗歌神曲。我朋友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年人腿脚不便,普通人又没那么强的乐感,那些大俗歌节奏适中,鼓点清晰,他们能踩得准节拍,跳得起来。就这么简单。
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就行.没错,别添麻烦。广场舞最大的问题,是噪音扰民,是对公共领域的妨害。现在的讨论都在妖魔化和嘲笑广场舞本身,实在有点偏题了。
对老年人我们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因为我们不是费玉清,我们也终将老去。
杨波
若非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她们所揭露的生活真相的话,我想是“榨尽”。作为中国目前人类群组中的一支,中老年妇女的第一特征就是这个词——(被)榨尽。“文革”和改革先将她们榨了两遍,然后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岗和青年务工者的大移民——这三件历史事件令她们从传统的,以照顾下一代及下下一代为主的家务劳动中脱身出来——自中年就失去了工作,仅有一个的孩子又离家而去。她们的时间骤然宽裕起来。那么,用这些骤然宽裕起来的时间做些什么才好呢?她们茫然极了。广场舞也可以视为她们利用这些时间对自我的审视,她们见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废墟和空洞。
舞蹈和音乐早于文字,它们是交媾之外,人类借身体对自己最古老、最有效的解放办法。因此将广场舞解释为大妈们的绝地反击,在一无所有之后反而轻盈地,对向人本质处的一次反扑,同样没有什么问题。
朱白
对于这些人们面对广场舞时发出犹如看了郭德纲相声般的笑声,这已经超出了正常对一段舞蹈的审美,而是审丑或者猎奇之后的嘲讽。诸如“人类已无法阻止广场舞了”、“从占领逛广场到占领列车,大妈革命就这么开始了”,既是啧啧称奇,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排斥和讥笑。
可是,大妈为什么不能忘我地热舞,为什么不能在可以喧哗吵闹的空间中飙舞,为什么不能置日常审美于不顾以健身为目的地蹦蹦跳跳,为什么不能百花为我开般自信地跟随节奏扭动起来……
仅仅从审美上攻击毫无意义,站在金城武或者林志玲面前,难道我们都得死?那么从治安条例或者文明礼节上来说呢,也不是每一场劲爆热舞都违反其规章和礼数吧。每一段被你们拍摄然后传到网上后再被挖苦嘲笑的视频,不全都是违反之下的行为吧——如果要说冒犯和违反的话,那么拍摄和传播以及极尽嘲讽之能事的评论,又算不算是前后夹击的冒犯和违反呢?
如果我是由衷热爱劲舞的大妈,那么既然我选择出门公开跳舞,就要事先做好被嘲笑的准备,当然,可能我骨子里早已经视那些不解和诋毁的眼神于不存在了。事到如今,确实也没看到过什么为广场舞大妈声辩几句的表达,更没有什么人为之争取合法性的同时,反过来攻击那些私自拍摄者和口无遮拦的嘲讽者。这并非说明站在广场舞大妈的立场上没什么道理可讲,而是说明这个群体相当克制。仅从这一点来说,用有教养来衡量她们,一点也不为过。
⑩ 跳广场舞穿什么裙子
当年轻人一族空闲时间都宅在家里玩电脑打游戏的时候,大妈们却活力满满的在广场跳起了广场舞,而这一跳居然也跳出了名气,甚至很多国外友人都知道咱们中国的广场舞大妈,大妈们的广场舞也是越跳越专业,而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跳广场舞时需要的连衣裙。
垂坠感极佳的面料让我们跳舞时不会束手束脚,轻松自如,大大的裙摆遮肉显瘦的同时也让我们舞动时舞姿更显灵动、飘逸,而吸睛抢眼的绿色拼接黑色也能让我们的广场舞大妈更加的吸睛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