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休闲服饰 > 小女孩被海狮咬住裙子拖下水

小女孩被海狮咬住裙子拖下水

发布时间:2022-04-11 17:24:36

㈠ 哪种海洋生物最危险,海洋中什么动物最大

十大最危险海洋生物[10p]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日前报道,十大最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虽然有点主观,但却建立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这些研究旨在寻找最令人恐惧的海洋动物.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死亡.通常情况下,这种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跻身排行榜的海洋动物中,其中有两种动物的主要“行凶”场所是家中的鱼缸和饭馆,而非它们的老家海洋,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此类悲剧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非常有实力的竞争者并未出现在排行榜中,其中就包括逆戟鲸、章鱼、海参以及食人鱼在内.逆戟鲸攻击人的事情少有发生;章鱼虽以攻击性著称,但危险性尚无法与上榜的10种动物相提并论;至于海参,很少有人将它们与“危险”二字联系在一切;食人鱼的名字虽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但对人类发动致命攻击的事情却也更多地只是传闻或者恐怖片的一个惯用手段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形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形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形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形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形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长有数十根触须,每根长度最高可达到15英尺(约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让60人命丧黄泉.一种名为“Chironex fleckeri”的箱形水母的毒刺能够在短短3分钟之内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罗里达以及美国其它地区的箱形水母能够导致被刺者心力衰竭.箱形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员当属僧帽水母,刺伤产生的痛苦可与雷击一较高下.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击仍是一个未知数.
2.虎鲨
由于相关影片的宣传,大白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虎鲨会撕咬几乎任何东西,其中包括鱼类、海豹、鸟类、鱿鱼、小型鲨鱼、海豚、牌照甚至于旧轮胎.它们的身长最高可达到18英尺(约合5.48米),重量可达到1吨,是当之无愧的“海洋杀手”.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我们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对于鲨鱼为何与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冠军头衔失之交臂,我们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释:全球每年鲨鱼袭人事件的次数大约为几十起,与美国发生的雷击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丧鲨鱼之口.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河豚
有一种动物,即使被制成美食摆到餐桌上也能置人于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称之为“气鼓鱼”,体内携带的毒素毒性超过氰化物.经过特殊培训的日本厨师会将安全的部位制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剧却也屡有发生. “气鼓”这个名字来源于河豚强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后的体积可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制成的药物可被用于治疗因吸食*********等毒品产生的断瘾症状.
5.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提到毒性的时候,人们经常将海蛇与眼镜蛇进行比较.它们释放的毒液能够在短短数秒钟之内让猎物瘫痪并最终走向死亡之路.庆幸的是,它们很少攻击人类,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以及小虾.
6.蓑鲉
蓑鲉又被称之为“狮鱼”,是家养鱼缸中备受欢迎的宠物.这种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却也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不会给人类造成致命伤,但被棘刺刺中也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决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 通常情况下,刺中后带来的痛苦可持续大约半个小时,但一些人报告说,他们的刺痛感持续了几周之久.蓑鲉并不是一种非常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因此,被蓑鲉“伤害”的人往往是家养鱼缸的主人,而不是潜水者或者渔民.
7.鳄鱼

咸水鳄鱼素来顶着“野生动物王国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头衔.它们的身长可超过20英尺(约合6米),体重可达到3000磅(约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鲨鱼在内的动物都成为它们捕杀的对象. 捕猎过程中,咸水鳄纯以强大的力量取胜,它们能够将水牛强行拖下水,有时也会向人类发动袭击.它们首先利用力量强大的颚咬住猎物,而后利用所谓的“死亡翻滚”将猎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滚”同样可以将大型动物撒成两半.
8.刺鳐
刺鳐俗称“黄貂鱼”,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2006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 刺鳐的尾巴末端长有一根大约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被称之为“盾鳞”)的物质相同.在感觉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像一把锋利的牛排刀. 毒刺会释放毒液,给捕食者造成致命伤.莫特海洋实验室表示:“这种毒液主要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毒素,能够给哺乳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影响心率和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刺鳐通常情况下并不攻击人类.
9.海狮
海狮之所以能够跻身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排行榜,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很高的地盘性,对擅自闯入者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海狮被誉为一种聪明可训练的动物,是动物园的大明星,但它们同时也因为咬人行为著称动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曼哈顿海滩、新港海滩以及旧金山沿岸发生了一系列海狮袭击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海狮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类污染的鱼类才出现这些异常行为. 圣地亚哥市政府在其网站警告说:“与所有野生动物一样,海豹和海狮也具有不可预知性,也会成为一种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它们生有锋利的牙齿,可能会向人发动袭击,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紧或受到骚扰情况下.”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如果海鳗因恐惧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觅食的时候)将人咬伤,它们通常会选择“松口”,放你一条生路.白天的时候,海鳗经常潜伏在裂缝和洞穴内,夜幕降临后才出来打猎.它们主要以鱼类或者其它能够被其捕获的动物为食. 对于如何避免被海鳗咬伤,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提出了两条建议:一个是,绝对不要将手放入水下多岩洞穴和裂缝内;另一个则是,切忌不要给海鳗喂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鳗咬伤事故皆因喂食导致.

㈡ 海狮叼走小女孩,如何教孩子安全亲近动物

▲海狮偷袭小女孩

▲瞬间咬往小女孩的衣服

▲将要落水的小女孩

▲猛地将小女孩拖下水

▲小女孩的外公秒救小女孩

女孩儿落水的过程非常迅速,在落水的那一刻周围的人大声惊呼了起来。好在据说是小女孩的外公迅速跳入水中将小女孩救上了岸,这才没造成任何的意外事件。这一切被正在旁边的一名加拿大游客Michael Fujiwara全程拍下。

事后,该海港管理负责人介绍:“落水的小女孩和老人均无大碍。这个海港正好位于海狮的迁移路线上,雄海狮经常会来这里觅食。但这几年来,管理处一直在警告游客不要给海狮喂食,这毕竟不是海洋公园,这些海狮具有攻击性,如果像这样喂食,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图片来自@Jukin Media,版权属于原作者)

看的一身冷汗,其实这样的事件频频在发生……

新闻回顾:

上海《劳动报》2012年2月报道,4岁男童谢洋洋(化名)在上海动物园游玩过程中,从围栏空隙钻入,靠近笼舍为猴子喂食,导致右手中指被猴子咬伤致残。

安徽网报道,2013年元旦,安徽阜阳颍上7岁男孩兵兵由于从防护网网孔伸手进去喂食黑熊,不慎被黑熊咬伤左手,造成左手腕及前臂缺失,构成五级伤残。

带孩子游园谨记5大安全问题

有些家长无视禁止投食的指示牌,带头喂动物,以为这样是培养孩子献爱心,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甚至是为了孩子开心,这简直让孩子和动物互相伤害啊!在动物园游玩,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以下三点:

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观赏性和亲近感,动物园一般以坚固的围栏来阻隔食草类动物,用高墙或者铁笼来阻隔食肉类动物;孩子进入公园游玩,从前在书里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动物,突然活灵活现地在眼前,难免抑制不住兴奋。家长需要提醒孩子,即使是性格温顺的动物,也是有可能会伤害到人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的身体任何部分越过围栏,更不要用手去触摸动物 。

禁止投食

禁止给动物喂食,是为了对双方的保护,孩子去给动物喂食很有可能会被咬伤、抓伤。另外,乱给动物投食也是对动物的伤害。

好心疼长颈鹿“海滨”

上海动物园内有个玻璃房,伫立着长颈鹿“海滨”的遗体标本。 1993年,“海滨”因误食游客投喂的食物包装袋,造成胃肠堵塞而亡。

乱投食致动物死亡或者生病的案例,每年都上演,但有些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可没有给动物扔垃圾,而是给动物们投食小饼干、坚果等零食,这培养孩子的爱心。可殊不知,饲养员为每只动物量身定做“食谱”,科学保证营养。动物和孩子一样,如果给动物投食,它们也会贪嘴吃零食,而且来者不拒吃,饱了哪儿还吃得下正餐!也容易造成肠胃不适,严重的还将造成死亡。

乱投食对动物的健康百害无益:

2001年,上海动物园的红猩猩“森泰”因为吃了太多游客喂的食物,得了糖尿病。同年,一只6岁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里发现了3.5千克重的塑料袋。

2006年10月,重庆动物园内一只鸵鸟因误食塑料瓶死亡。

另外,成都动物园的饲养员抱怨,熊吃了一下午零食,零食虽然“好吃”,但高脂肪、高热量,对动物健康并没有好处。

家长要引导孩子:“为了它们的健康,爱动物,就不要给它们喂吃的。”

拍照合影要留心

父母做好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如给动物拍照时记得关掉闪光灯,这么做可避免伤害动物和孩子的眼睛,另外也可避免引起动物受惊。现在,不少动物园有安排游客与动物合影的项目,请大家谨慎选择,特别是大型动物。

不要挑逗惊吓动物

只要孩子高兴,有些家长什么都乐意做,想要动物转身面朝着孩子,就对动物大喊大叫,甚至拍打笼子;想让动物别睡觉,就拿手里的水瓶和食物砸动物……但家长要清醒的是,自己才是孩子的榜样,不要用伤害动物的方式来取悦孩子。

不要离开游览车

如果是去比较大型的模拟野外环境的动物园,家长请带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不要离开游览车,更不要让孩子把头和手伸出车外,因为有可能会遇到潜伏动物的袭击。建议不要带年龄较小的孩子去这类危险系数较高的猛兽区。

生活中,孩子有很多不文明的举动,往往是家长文明意识匮乏的反映。对孩子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才有积极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来关注父母堂(askjane)吧!

㈢ 小女孩观看野生海狮不慎遭拖下水是怎么回事

加拿大一个港口日前发生一起海狮袭人事件。一只本来在海中游弋的海狮突然跃起,咬住一名坐在码头旁边的小女孩的裙子,将她拽入水中。

幸好,一名男子立即跳下海将这名女孩救起,小女孩看起来并未受伤。

希伦表示,当公众向海洋动物喂食后,会令动物跳出水面,继续觅食,此举将引致公众更接近动物,让海洋动物有机会咬着目标,拖对方下水。避免同类事件的最有效方法是不要向野生动物喂食,保持距离。

㈣ 描写海狮表演的短文

您好。
海狮表演作文一
我和爸爸妈妈去海洋公园看海狮表演。
海狮的身体乌黑发亮,嘴前长着两颗又长又锋利的牙齿。
根据教练的介绍,它们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经过进化后变成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们游泳
的本领很高,在水中能轻松捕鱼。海狮是-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哦,关于它,还有这么多奇妙的知
识!
开始表演了。教练吹口哨,把手里的球扔得高高的。海狮像箭一样快地跳了上去把球顶住,然
后把球投到球篮里。好的,教练奖励它一条小鱼。 海狮吃完鲜美的鱼后,兴高采烈地再投了几个
球,教练又奖给它几条小鱼吃。接下来教练让它咬住一支笔,然后在纸上画画,小海狮这时可变成
了小画家了。观众都热烈地为海狮鼓掌,海狮也跟着鼓掌。 涨狮还表演了倒立、空中飞跃等特技。
海狮可真是又聪明又可爱的动物呀。
海狮表演作文二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哥哥、妈妈一起去福州动物园玩。
一进动物园的大门, 我就看见前面有几个又大又高的玻璃柱子,里面养着各种各样的金鱼,漂
亮极了!“海狮表演即将开始。 ”从海狮馆里传出嘹亮的声音。我们赶紧跑到海狮表演馆。"哇,
人真多啊!”看台上座无虚席。只见一只海狮从大门里滑了出来。“它的名字叫甜甜, 是一位女
生。”.主持人用甜美的声音介绍着,"第一 个表演节目是少林功夫-倒立。”胖胖的身躯被它的前
鳍撑起来了。我担心它会跌倒,可是它不但没有跌倒,反而绕着舞台走了一圈,功夫真棒!这时场
下传来一片掌声。
“第二个节目是空中顶球。”饲养员把球调到-定高度,示意甜甜下水顶球。甜甜听话地游到
水中纵身一越,向空中的球奋力顶去,可这回甜甜没顶到球,因为不知是谁把球又拉高了-些。甜
甜觉得很没有面子,低着头,趴在地上, -动也不动。这时任饲养员怎么呼唤它,它都不理观众
了。主持人想了想说:“我们的甜甜长得漂亮不漂亮? ”观众齐声回答:“漂亮。 ”这招还真管
用,甜甜抬起头,一下子有了精神,又开始表演了。它这次终于碰到球。场下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
声。甜甜还表演了“水中芭蕾”和"套圈”等节目。半小时过去了,精彩的海狮表演结束了。我们
依依不舍离开了海狮馆。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㈤ 在3/7和0.45这两个数中,较打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

再论虎鲸vs大白鲨
众所周知虎鲸和大白鲨都是位居海洋中食物链的最高层,它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掠食者之一,虎鲸vs大白鲨到底会发生些什么呢?小时侯一直认为虎鲸是海洋之王,但在看到了<大白鲨2>里一个镜头(左图)引起了我对这两者谁更强的极大兴趣,现在看来这个话题虽然有点老话重谈,但还是希望从各个方面和大家来细论一下双方的优势,详讨一下两者在海洋生态环境里所处的地位和关系。
一>体型比较
大白鲨尺寸:一般尺寸在10-16英尺(3-4.9米)雌性普遍比雄性大,雄性平均为3.5-3.6米,体重400-1100公斤,雌性则可以达到4.5-5.0米,体重600-1300公斤,不过大白鲨的最大尺寸一直是很多科学家和鲨鱼迷争论的焦点,在几十年前很多权威的鱼类学参考书列出的大白鲨最大尺寸为36英尺11米捕获在澳大利亚仙女岛附近,1870年,这是当时的公认最大尺寸,尺寸在25 – 30英尺 (7.5 - 10 米)的大个体的数据认为是很可靠的。到了1970年很多研究员怀疑这个尺寸的水分,最后根据留下来的颚骨推算这条当时最大的大白鲨只有15-16英尺,现在最大的比较有可信的是1945年古巴海域捕获的21英尺长的雌性鲨鱼,当初报道是7100磅,但根据实际估计约两吨重。(下图)
就近代而言在1987年马耳他报出了一条7.13米长的个体,但经过证实,实际只有5.5米。(左图).在21世纪捕获的最大的2002年在克罗地呀海域捕获的20英尺长2吨重的大家伙(右图)
除了这些比较可靠的个体外,还报道了一些澳大利亚渔民1987,88年保留的上下颚骨,推测有7米长,还有在1996年曾记录过一条长达6米的公鲨,但是这些记录都不算非常权威,固只能作为一些参考.
然而IGFA认可的最大尺寸是在1959年阿尔夫。迪安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所捕获重2664 磅(1208 .38公斤).
虎鲸尺寸:雄性成熟一般14-15岁左右.这个时间段应该为5.5-6.1米之间, 雌性在8-12岁性成熟时为4.6-4.9米.20-25岁是完全成熟就是长到最大的时候,比较可靠和常用作参考的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19英尺到27 英尺 (6.7-8.2 m)之间(米切尔1975年) ,经常在8,000 磅到 12,000 磅 (3,628-5,442 公斤). 最大记录在32 英尺. (9.75 米) 和21,000 磅(9,524 kg).被记录于佩蓝和瑞利1984年,成年母虎鲸一般在16英尺到24 英尺. (5.2-7.3 米),体重在3,000 磅到 8,000 磅左右(1,361-3,628 公斤).最大记载记录是28 英尺. (8.53 米)重15,000 磅 (6,803 公斤).同样在佩蓝和瑞利1984年的报告中.根据(IWC, 1981)北大西洋捕获过的2661多头虎鲸来看,雄性的平均记录在6.1米(20英尺)而雌鲸平均数据为5.5米(18英尺).不过在1998年伯纳得和瑞利的记载中,西北太平洋的雄性个体平均为7.20米,而西北大西洋的为6.17米.成年大个体的雄性胸鳍可长达近2米,达到体长的20%,1.2米宽,而雌性为11-13%,背鳍雄性大个体高达1.8米,尾叶2.7米宽,雌性背鳍为0.9米.左下图为据说最大的母性虎鲸的复制品或标本,右图为加洲最早捕获的母虎鲸

二》速度和活动水域
大白鲨:以鳃呼吸,无需浮出水面换气,固活动范围比较大一般为3-600米深,在巴里的最深记录为1280米,当时这条鲨鱼被海底电缆缠住了.因为大白鲨在海洋里食物链的顶端,所以在海里可以慢慢的大摇大摆的游荡,处于非饥饿状态时,它公开悠闲地在其猎物中间游荡,一般海面巡游速度为1.5-2.4英里.但是它们的追击猎物的速度可不慢,在一些把模型海狮拖在观察船后方,引起鲨鱼攻击的测算估计出的速度至少达到了11.2米/秒(40公里/小时)甚至估计更高.在几次当观察船达到35英里的时候,大白鲨也有数次完成了攻击模型的实验.
虎鲸:它们一般习惯活动于水下100-200英尺(30,5 -61米)左右,每次潜水为4-5分钟,在对野生731头个体的记录平均为5.77分钟,最长的为12分钟,在实验池里最长为15分钟和17分钟.在一些有标签的深度记录时最深曾发现到了173米,实验条件下更达到了水下260米和273米.虎鲸是速度最快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平时集群在海面上巡游速度为2-6英里,然而在追赶猎物时可以达到13.4米/秒(48公里/小时),曾在1958年8月12日东太平洋海域记录过一条目测为6-8米的雄虎鲸游速达到了15.4米/秒(55.5公里/小时)这也是最高记录.

三>牙齿\皮肤(武器和防御)
大白鲨:它那闻名世界的那口好牙,是可以当切牛排的西餐刀用了.大牙旁边还有许多小锯齿,非常锋利,对其中的1165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大白鲨那剃刀状的牙齿不仅用来咬噬猎物,还象刀子那样刮猎物身上的组织器官。缺点是不坚固容易掉落,但下排可以补上,所以每头鲨鱼会有3000颗左右的牙齿,上下颚为46-50个不等,上颚的前端排着26颗牙齿,下颚24颗齿平均高度为4.5-5.2厘米,宽为3.5左右,而上面图片上那条古巴大鲨鱼的上颚牙齿最大的有7.3厘米高,5.7厘米宽.大白鲨的体表覆盖着数排由皮肤上齿状突起构成的锐利鳞片,每个鳞片都象一个锋利的牙齿,使它的皮肤粗糙而厚实,但利于水流的通过,厚度一般为1.5-3.5厘米不等.
虎鲸:嘴里的牙齿非常坚固,不容易脱落,会磨损,较适合撕扯大型猎物.但不比大白锋利,数量没有非常的固定,按不同的个体来看,一般每一侧为10-14颗,总数一般为40-58颗,标准的长度普通为3英寸,7.5厘米长,最长可达到10厘米.直径为2.5厘米。虎鲸的体表光滑无毛,皮肤比较敏感,一般厚度为1-3厘米,最厚的地方连皮下软组织大于4厘米,皮下是一层7.6-10厘米,3-4英寸厚的脂肪层,脂肪起了隔绝寒冷侵蚀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鳍以及尾片等处没有脂肪层,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无脂肪层,所以通常和周围水温一样高。
四>视觉听觉和嗅觉对比
虎鲸的视觉感官非常发达,不管在海面上还是海中都能较清楚的辨别目标,它们眼睛的尺寸几乎和公牛的眼睛一样大,在解破后发现在眼球后面有一种类似果冻的粘液体的油,在水里这种粘液能起着润滑,和清洁眼球而且可以防止眼睛感染寄生虫和疾病。过滤杂质使它在水里看的更清楚。它们没有嗅觉,但有着极其发达的听觉系统,它们没有外露的耳壳,不过下颚牙齿底部有个漏洞,所以声音穿过充满脂肪的下巴,同时下颚将引导声音穿过下颚骨直到软组织和骨骼包围中的内耳,虎鲸发出的声音一般为0.1-40 kHz,而不同群体的交流一般为16 kHz根据保守的估计它能接受到的频率为0.5-120 kHz的 最敏感的声音在15-20 kHz(Hall and Johnson, 1972).人一般能听到25Hz-16000Hz(小孩则能听到25000Hz)

大白鲨:研究鲨鱼的生物生物学家Samuel Gruber得出的结果显示多数的大白鲨稍微有点远视,它们持有的焦距从大概23公分到无穷大,这个有趣的结论推测到大白鲨在水下辨别折射目标的距离为15米左右,鲨鱼生物学家Samuel Gruber和解破学家Joel Cohen在1985年的报告上证明大白鲨视网膜的杆细胞和圆锥细胞的比例是4:1大概和人类的差不多,但是过滤浑浊的水里的敏感度要强,大白鲨的视觉系统在鲨鱼中是比较发达和灵敏的。此外,眼睛上方有层隔膜,当眼球向内翻转,会呈现翻白眼的状态。这样可保护眼球不会被猎物龙弄伤。内耳位于脑子的两侧,内淋巴管接头皮的两个孔,两耳都有小导管直通头顶的感觉孔,内耳中的接收器还具有类似侧线一样的功能,可以接收声波振动,距离可达1-2公里。实验证明大白鲨听觉系统能感到10Hz/秒到大约800Hz,做出的平均有反应的为375 Hz,虽然鲨鱼和人的听力差不多,但鲨鱼能听到和感应的到很多人听不到的声音,鲨鱼更适合捕捉低波段振动,比如垂死挣扎的鱼。嗅觉系统极其出色,Demski and Northcutt 发现大白鲨的嗅球神经器官占到了脑容量的百分之14,可以从1015 水分子中分辨出一个1丝氨酸分子。
虎鲸的发声法一般为发出滴答声的回声定位,口哨声,还有尖叫例如声脉冲。因为是探测对比,所以这里先主要说说回声定位,虎鲸头顶前方有一块称为“额隆”的脂肪组织,它们可以先利用鼻管或咽喉发出回声定位的“滴答”声,再用“额隆”接收碰到猎物时而反射回来的声波由下颚内耳接受,最后穿过听觉神经刺激到大脑最终判断这是什么声波信息,从而达到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 形状、或海底地形甚至物体的性质,因为发出回声定位的方向为上方和前方,所以对下方和左右方向的目标会转动头部来探测。普通的回声定位“滴答”声频率在25kHz但是个别个体能调动最佳频率来探测。音波在水里的传播速度一般为1英里/秒,4倍半于空气中的传播,探测距离1-5海里

大白鲨的侧线是由一些小窝底部的感觉器官所组成,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小孔道通往皮肤外面,用来感觉水流的振动,可以侦测出猎物微粒的存在方位,距离可达到500-600公尺.这些感觉器官顺着皮下一条非常细的管道同向尾巴,嘴巴下方则分开,而这条细管每隔一段距离也会另有细微信道通往外部。而在大白鲨口、鼻周围,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毛孔,称为“罗伦磁壶”(左图) 是一条很深的信道,富胶质,对电、温度和水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其作用是作为电感受器来干支周围微弱的电场变化,能接收到水中猎物的微弱电讯,由此可以发现隐藏着的猎物或猎物的动向。在1980年8月在佛郎西斯科水族馆做实验的一条2.3米长,300磅重的只关了72小时的雌性大白鲨测试结果,其能感应到电场为0.000125伏特相当于125微伏。同时 “罗伦磁壶”系统还可以来确定地球电磁场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导航能力。
六>头脑的大小对比
虎鲸的大脑极其发达,普通重量为14-18磅,大概是一般人脑的4-5倍大小.(如下图).根据考的威尔和布朗在1964年测量的一头521厘米的虎鲸大脑重4.5公斤.依照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测量的一条555厘米长的虎鲸。大脑重5,617,且得出结论评估虎鲸的平均脑重为5,617 ± 968 克.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伍得和艾文斯1980年估算出虎鲸的智商评估为2.9,后来他们认为这个数据偏底了一些,实际情况应该高于2.9.
大白鲨的大脑部分是很小的,但是它知识其整个头脑系统的一小部分,如果算整套系统的话还包括,探测鳞茎球系统到脑干,从一条5米长的鲨鱼里得到这套系统长为60厘米,。一般为(45-60厘米)易生皱纹半球类似半个卷心菜。1996年Leo Demski 和 R. Glenn Northcutt检验结果,从一条3.6米长430公斤重的雄性大白鲨,取出的脑子重只有1.2盎司(35克)只有体重的千分之8,而成人一般为百分之1.9.,虽然非常之小但结构很紧凑,且具有信息记忆储存功能,再传递到运动神经系统。
七>大白鲨和虎鲸全球分布对比
八>历史战例对决
1.\Veteran Farallon 法拉隆岛(下图)的鲨鱼专家,生物学家,Peter Pyle 他亲临现场的观察一线报告和一些建议写于1997年10月9日
在10月4日,早上10点30分,两条虎鲸,看起来似乎是一条母鲸和一条幼鲸被一条运动渔船“C-Gull”号观察到,它们正在猎杀和吃一只加里副倪哑海狮在岛屿的西头,并看到了一些海鸟围绕着海面.但是我们在岛的东面,固观察不到,不过我们准备装卸下一些装备和人员马上赶过去观察.11点30分,正在我们卸下装备的时候,那边的渔船向我们通报了这次遭遇战,我们马上起身先通知观察船"New Superfish”号赶过去。我完成了装卸后听到当时"New Superfish”号报告说一条大鲨鱼被咬在虎鲸的口里,于是Jon King, Will Richardson和我马上跳上我们的17英尺的鲨鱼研究船向那里开去。当时在想到底是什么发生在岛的西北方?当我们赶到那里的时候发现那头小鲸咬住鲨鱼位于尾部到胸鳍的这段背部,并在水中拖拽着鲨鱼,我们有利的位置可以看到鲨鱼前鳍下面和腹部都是白色的,除了鼻尖部分以外,通过经验判断出这是条大白鲨但我不能100%的肯定,同时在想会不会是条大鲑鲨?从尸体来看从胸的后缘到前方嘴的部分,目测为4.5-5.5英尺。
在过去15年据当地鲸类观察报告,平均每年虎鲸在这里出现是十分少的.我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不能过于接近,避免激怒和骚扰到看似是母鲸。我们努力控制船的速度漫漫的环绕着鲨鱼尸体和小鲸。大约5分钟过后,小鲸分解开了鲨鱼的尸体,海鸟狂暴的叼食着浮在海面上的鲨鱼尸体,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捞起了一块鲨的碎肉以便于基因分析。此时我们看到小鲸拖着一大块尸体尸体的肝脏迅速的下沉了,我们拿出了水下摄影机进行模糊的拍摄。还看不出哪个部分更象尸体的尾巴,其实更多的部分象是内脏,还有Scot Anderson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用水下摄影机拍摄了一些水下的画面。基于当时先到达的”New Superfish”号叙述和解释,母鲸先杀死了鲨鱼喂给小鲸吃,提出了3点问题1.为了食物2.为了保护小鲸,3.清除同区域的掠食者,保护自己的食物。基于录象的显示,这条小鲸是也许是属于南加洲的远洋鲸群.但是10月9日我持着录象,到虎鲸研究员Alisa Schulman鉴定,最后我们认为的小鲸是条成年鲸估计这为12-15英尺长,典型的小型个体。

2.\1997年10月14日,迪安古伯思,(Dean Grubbs')对这次事件的评论
Ken Goldman(肯.高慢)和我马上到了事件发生的地方,在事件发生后,我们得到了一些比其他消息多的消息,我看过了所有的这次事件的片段和Pete Pyle(皮特.拜尔),(斯科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和(玛利.简.斯曲曼)Mary Jane Schramm的报道,我将对媒体的报道进行一些修正和对这个事件年表的最有可能的解释。 那里两条虎鲸被观察在南部的法拉隆岛屿(Farallon),一个大一个小,但是按照推测都是成年母鲸,实际没有小鲸在里面(媒体报道一母一小),这两条鲸猎杀了一头加洲海狮,并在海面上的玩弄和炫耀,一条大白鲨游了过来,调查显示可能意图为了去吃和攻击被不时抛来抛去的死海狮,那条较小的母鲸明显对这条大白鲨的闯入很不乐意,立马快速划开水面转身向那条鲨鱼冲去,接着看到鲨鱼在它的嘴里挣扎,这条鲸咬住了鲨鱼的前胸和背部,最后破开了鲨鱼的胸部直到结尾处,在鲨鱼的左边内腔被完全撕扯开来,一些肝脏和一些器官如肠子等被拖戈并潜下水去(左图),视频里有的,剩下鲨鱼左边的一大块器官,肝脏漂浮在水面上。这条虎鲸当时急切的离开水面,而没有真正的完全食用这个尸体,所以没有小鲸在吃尸体,没有把鲨鱼撕成碎片(媒体报道)所以,个人认为其实没有什么科学意义在这次事件中?按照皮特的说法,这是他本人第一次发现虎鲸在岛屿附近 ,且从没有看到它们吃食。依照南方鲸群CA的记录(见下图希望对一些爱好虎鲸的朋友有帮助),没有小鲸被记载,这条鲸在1982年就是条成年母鲸了,不少的过客鲸在这里出现,也许它们也是.但通常虎鲸和大白鲨这两种动物不接近,大概这两个海里最强的掠食者很少遭遇,导致这次的事件有助于媒体夸大的宣传和兴趣讨论.
3.\自然野生动物杂志2004年10月刊上,自然科学作家帕枚拉.爱斯.特纳(Pamela S. Turner)刊登了自己的论文<海洋摊牌>举例和阐述了自己对两者的关系看法,并举了些例子,这篇文章最早在2005年4月20日中国普克动物世界中翻译过,中文版本的名字为大家肯定都看过和熟悉的<鲸鲨双霸谁主沉浮>.作者最后感叹到北加里副尼哑海域潜水20年了,她从没有在水下碰到过大白鲨,真的很幸运。
结语:贴了这么多资料,最后谈谈自己对这两强的看法,从分布图上看,它们的活动区域很多地方是重叠的,但为什么只有这么少两者相斗的报道呢?其实,据观察这两者很自然的会避开对方,我个人认为这更多的因数是取决于虎鲸的主观态度,它们是否乐意冒一定的风险去追逐和杀死一条巨大的大白鲨吗?当然很显然它们有这个能力,还是去捕捉一些更为轻松的低风险猎物呢?它们比大白鲨更强壮,更聪明,更团结,如果按生存竞争的关系来看,显然虎鲸更为先进更厉害,但即使是这样,大白鲨还也是海洋中最棒最顶减的掠食者之一,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可以这样假设虎鲸似乎不太喜欢看到大白鲨在它们的周围.估计这是排弃同为掠食者的竞争法则.而大白鲨虽然也很强大,但也不会蠢到去招惹一条强大的成年虎鲸,也会尽量避免接触.当然一条年轻,没有经验,受伤或年老的孤单虎鲸同样也会受到大白鲨的攻击和杀戮.这就是我对这两者的基本概括,希望共同讨论

㈥ 白鲸,海狮有什么高超技能

海狮训练确实是比较难一点,毕竟白鲸智商比海狮要高很多,鲸鱼、海豚这些智商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了,是水里面最聪明的。
危险性来说,海狮要大的多,白鲸不具有攻击性,他们天生就不会袭击人,大不了不理你,海狮生气了,那一嘴下去就是2斤肉啊,搞不好就咬到血管了。海狮别人已经训练好了,只用学,但白鲸,因为它聪明,动作人的参与很多,难度也提高了很多,而且白鲸需要下水,好冷
白鲸的更难,白鲸的需要下水,首先你得会游泳;白鲸有很多与人在水中的互动,你得掌握那个技巧。有很多白鲸有对人吐水的行为。许多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是表示讨厌或者厌恶某人的行为。但其实正好相反,这是白鲸喜欢某个人的表现。白鲸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喜欢人类的鲸鱼,它们尤其喜欢小孩子。它们也喜欢跟人做各种互动活动,比如各种玩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吐水就是喜欢的表现。
其实应该都训练嘛,统一训练都弄白鲸、然后过几天统一都弄海狮,这样才比较好。
白鲸,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白鲸与其他鲸类相比,惟一明显不同的是:当夏季皮肤呈淡黄色的色调时,可以蜕换。
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难以辨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潜水能力相当强,对于北极的浮冰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
海狮性情温和,多集群活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海上多为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视觉较差,但听觉和嗅觉灵敏。食物主要为底栖鱼类和头足类。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寒温带海域,福克兰群岛、南美沿岸从火地岛向北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秘鲁的利马。

㈦ 大白鲨VS逆戟鲸,哪个更强一些

虎鲸

虎鲸也属于齿鲸类。它体长近10米,重7吨~8吨,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虎鲸的英文名称有杀鲸凶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屡屡目睹虎鲸袭击海豚、海狮以及大型鲸类的惊心动魄的情景。

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厘米~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大嘴一张,尖齿毕露,更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牙齿朝内后方弯曲,上下颌齿互相交错搭配,与人的两手手指交叉搭在一起的形式相似。这不仅使被擒之物难逃虎口,而且还会撕裂、切割猎物。虎鲸很好辨认。在它的眼后方有两个卵形的大白斑,远远看去,宛如两只大眼睛;其体侧还有一块向背后方向突出的白色区域,使它独具一格。

虎鲸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游泳时,雄鲸高达1.8米的背鳍突出于水面上, 颇与一种古代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相似, 虎鲸因此而另有“逆戟鲸”的别名。

虎鲸是名符其实的海中猛虎,它的荷兰、英文名称,都是“杀鲸凶手”之意,可见它的凶残和威猛。虎鲸又叫“逆戟鲸”,这是因为雄虎鲸高大背鳍突出水面时,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

有人在一头虎鲸的胃里发现十几头海豚和同样数量的海豹,足以证明虎鲸的凶猛、残忍和贪食。其实即便是动物之王的蓝鲸若遇到一群虎鲸围猎,它也难逃被猎杀的厄运。围攻蓝鲸时,虎鲸组织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鲸在它的两侧,两头虎鲸在它的前面,另外两头在它的后面,阻挡蓝鲸逃跑;另一些虎鲸则迫使蓝鲸沉在水下,不让它突出水面呼吸;还有一些虎鲸在它的腹部底下监视,防止它潜水溜掉。蓝鲸先被咬去背鳍,尾叶又被撕碎,使它无法游动,这时虎鲸们一哄而上,大块大块地撕咬蓝鲸的肉,共享美餐。

虎鲸之所以成为海中霸王,是由于它具有相应的条件:一是长有锐利的牙齿,而且牙齿朝内后方向弯曲,上下颌牙齿互相交错搭配,不仅使猎物难以逃脱,而且还能撕裂、切割猎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确地追捕猎物的本领。虎鲸的高大背鳍,能起“舵”的作用,保证追捕时的身体平衡;三是它贪食无厌,专营掠夺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动物几乎都可成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时装死去诱捕猎物;四是虎鲸是群栖动物,常以3-4头小群活动,多时则达到30-40头,集体围猎当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鲸还有一种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欢吃鲸的唇和舌。有人曾对捕到的35头灰鲸作过观察,发现其中有7头鲸的舌头,部分或全部被虎鲸吃掉了,显然这些灰鲸曾遭到虎鲸的袭击。有时候,一头巨鲸被捕鲸炮击毙,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时,虎鲸会趁火打劫,钻到死鲸口中,将巨鲸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赶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凶残的虎鲸竟是鲸类王国中的“语言大师”。研究表明,虎鲸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不同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生活在不同海区里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们使用的语言音调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人类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员称它为“虎鲸方言”。有时候,某一海区出现大量鱼群,虎鲸群从四面八方赶来觅食。但它们的叫声却互不相同。研究人员推测,虎鲸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谈,至于它们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类一样配有翻译,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值得一提的是虎鲸虽然凶残异常,但从未目击或听到虎鲸伤害人类的事例,而且经过驯养的虎鲸,性情温顺,甚至会表演许多精彩节目。

虎鲸亦称“逆戟鲸”。哺乳纲、鲸目、海豚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从黄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问你谁是海中霸王?你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鲨鱼。错了。真正的海中霸王是虎鲸,而鲨鱼只不过是虎鲸面前的一碟小菜而已。

虎鲸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它最大全长不过10米,体重7吨~8吨。它生性胆大、狡猾、残暴、贪婪、杂食。凭着它每小时55公里、在追扑猎物时还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形鲸类都是它经常扑食的对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惊骇,有人曾在一头长7米的虎鲸胃里发现有13头海豚、14只海豹;还有人发现过一头虎鲸竞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就是说,一只8吨重的虎鲸每天要吃0.32吨重的食物,足可见其对海洋动物的祸害之甚了。

虎鲸胆大,活动范围也大。其他鲸类一般南北两半球之间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也不交流,惟有虎鲸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从南极海游到北冰洋,从东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鲸凶猛残暴又十分狡诈。当它们遇到大型鲸时,它们会“组织起来”,先将大鲸围住,再由两头虎鲸冲上去分别咬住大鲸的两个鳍肢,使它难以逃跑。然后其他虎鲸一拥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阵之后,还会有虎鲸替换咬住鳍肢的鲸,让它们也去享口福。小须鲸、座头鲸、灰鲸、以至个体最大的蓝鲸都经常遭受他们袭击而成为腹中之物。有时拖着死鲸的扑鲸船被它们发现,它们也会不顾鲸炮的轰击一拥而上钻入大鲸的躯壳中,吃掉里面的鲸油后扬长而去。

虎鲸遇到鱼群时,不是马上冲上去乱咬,而是一群虎鲸分散开将鱼群围并在外围游动,将鱼驱赶密聚在包围圈中,然后大家轮流冲入圈内各自饱餐一顿。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鹅站在浮冰上,虎鲸会跃上浮冰边缘,用身体把浮冰压得向自身倾斜,冰上动物站立不稳,一下滑到它嘴边便扑而食之。

最壮观的场面要算虎鲸和海象的混战。海象遇到虎鲸时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对虎鲸准备厮杀;而虎鲸则先由5只~6只在海象面前横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鲸悄悄绕到海象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海象群一乱,正面的虎鲸便一拥而上,大咬大嚼,直杀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涛。

虎鲸虽然凶狠残暴可它却是人类的朋友。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虎鲸袭击人类的记录。相反,由于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训养虎鲸使之为人类服务。比如,在海滨旅游区的人们训练虎鲸供游人娱乐,当虎鲸听到召唤信号时,它会马上游到岸边让游人骑在背上到水中游弋,而后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边。

澳大利亚一个捕鲸基地的渔民们则训练虎鲸帮助扑获其他大型鲸。平时,他们让受过训练的虎鲸到外海充当侦探,一旦发现大鲸,就有几头虎鲸把它看住不让它逃跑,另外则有虎鲸返回港湾报信,它回到港湾后在基地附近跳跃,翻滚着以引起人们注意,当捕鲸船起航时,它会在前面导航引路,船炮击中大鲸后,它们还会交替跳起压迫伤鲸的喷气孔以阻止其呼吸,还会潜入伤鲸身体下面,不让其潜水逃跑。当捕鲸船制服伤鲸后,渔民们只要把虎鲸最喜欢吃的鲸舌赏给它们,它们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虎鲸凶残暴戾,使其他海洋动物闻声丧胆,所以,也有渔民把虎鲸的叫声录制下来在养殖场边播放,以此驱逐养殖物的天敌,保障养殖业免受祸害。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 (正 冠)

--------------------------------------------------------------------------------

虎鲸是名符其实的海中猛虎,它的荷兰、英文名称,都是“杀鲸凶手”之意,可见它的凶残和威猛。虎鲸又叫“逆戟鲸”,这是因为雄虎鲸高大背鳍突出水面时,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

有人在一头虎鲸的胃里发现十几头海豚和同样数量的海豹,足以证明虎鲸的凶猛、残忍和贪食。其实即便是动物之王的蓝鲸若遇到一群虎鲸围猎,它也难逃被猎杀的厄运。围攻蓝鲸时,虎鲸组织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鲸在它的两侧,两头虎鲸在它的前面,另外两头在它的后面,阻挡蓝鲸逃跑;另一些虎鲸则迫使蓝鲸沉在水下,不让它突出水面呼吸;还有一些虎鲸在它的腹部底下监视,防止它潜水溜掉。蓝鲸先被咬去背鳍,尾叶又被撕碎,使它无法游动,这时虎鲸们一哄而上,大块大块地撕咬蓝鲸的肉,共享美餐。

虎鲸之所以成为海中霸王,是由于它具有相应的条件:一是长有锐利的牙齿,而且牙齿朝内后方向弯曲,上下颌牙齿互相交错搭配,不仅使猎物难以逃脱,而且还能撕裂、切割猎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确地追捕猎物的本领。虎鲸的高大背鳍,能起“舵”的作用,保证追捕时的身体平衡;三是它贪食无厌,专营掠夺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动物几乎都可成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时装死去诱捕猎物;四是虎鲸是群栖动物,常以3-4头小群活动,多时则达到30-40头,集体围猎当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鲸还有一种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欢吃鲸的唇和舌。有人曾对捕到的35头灰鲸作过观察,发现其中有7头鲸的舌头,部分或全部被虎鲸吃掉了,显然这些灰鲸曾遭到虎鲸的袭击。有时候,一头巨鲸被捕鲸炮击毙,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时,虎鲸会趁火打劫,钻到死鲸口中,将巨鲸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赶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凶残的虎鲸竟是鲸类王国中的“语言大师”。研究表明,虎鲸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不同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生活在不同海区里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们使用的语言音调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人类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员称它为“虎鲸方言”。有时候,某一海区出现大量鱼群,虎鲸群从四面八方赶来觅食。但它们的叫声却互不相同。研究人员推测,虎鲸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谈,至于它们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类一样配有翻译,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值得一提的是虎鲸虽然凶残异常,但从未目击或听到虎鲸伤害人类的事例,而且经过驯养的虎鲸,性情温顺,甚至会表演许多精彩节目。

---摘自《海洋世界》1999、12 (作者:海子)

--------------------------------------------------------------------------------

海中“暴徒”—虎鲸

虎鲸凶猛、胆大而且狡猾,性格残暴、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击海狮、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须鲸(如蓝鲸等),它们也敢攻击。当然乌贼、企鹅、鱼、海鸟等海洋动物也是它们的捕猎对象。虎鲸在追捕动物时,发出一种十分可怕的叫声,这声音与山林中的虎啸相仿,就是上百吨的大鲸鱼听到这种叫声也会惊恐万状,四散躲避。虎鲸之名,因此而得。

海员曾目击几头虎鲸合力袭击一头须鲸的情景,其中三头雄虎鲸向须鲸进攻,另外两头雌虎鲸和几头跟随的幼仔在旁观战,不到一小时须鲸就被咬死。其余旁观的几头虎鲸一拥而上,群起撕裂鲸体,分而食之。攻击大型鲸鱼往往是几十头虎鲸集体行动,分别咬住头、尾及其它部分,同时用尾鳍鞭打。有时成群的海狮或海豹在水中觅食,虎鲸突然冲来,海狮、海豹吓得纷纷逃命,虎鲸冲进它们群中,霎时血染海洋,兽尸遍海。即使海狮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晒太阳,虎鲸也能上岸赶它们下海,继而捕食它们。虎鲸也十分狡猾,有时将肚皮朝上躺着,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尸体,海鸟或海兽接近时,虎鲸突然翻身捕捉它们。虎鲸捕食鱼的方法也很巧妙,它们围在鱼群四周,轮流冲入鱼群择肥而食,把鱼群扫荡尽了才分散。

虎鲸,皮肤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层,保持身体热量不致散发,以适应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与背部黑白分明,流线型体形,颇为优美。鼻孔长在头顶,很适合经常浮出水面呼吸、换气,鼻孔各有开闭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鲸在水中呼吸时将头抬起,鼻孔内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热空气与外界的冷空气凝成雾柱喷出水面。

雄虎鲸体长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吨。背鳍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竖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鲸”。雌性的虎鲸略小一些,长8米左右,重5-6吨。虎鲸游速很快,每小时可游30海里。虎鲸是哺乳动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浅水中潜入水中,每次约半分钟左右。如果4-5次浅水潜水后,即可深水潜泳1-4分钟,最长时可达15分钟,在水底游过几百米的距离。

虎鲸繁殖并非“一夫一妻”制。一头年富力壮的雄虎鲸和好几头雌虎鲸组成一个生殖群,而这个生殖群的大小取决于雄性与同性搏斗争偶的能力大小,强者占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则30-40头雌虎鲸,少则3-5头。虎鲸无固定的生殖季节,终年均可进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鲸怀孕约经一年,一胎只生一只,很少有孪生的。刚出生的小虎鲸有24米左右,跟随“母亲”身旁吃奶计,一年后可独立生活觅食。长到6米多长,已到性成熟时,“父亲”将雄虎鲸赶出生殖群,让它去过单身生活。等它们身强力壮时,与其它虎鲸的“男子汉”争斗、抢偶,另行组织生殖群。

虎鲸虽然凶残,但有时竞也能与人合作。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沿岸有一个捕鲸基地。每年,座头鲸洄游经过此地时,有些虎鲸迅速游到基地附近,在那里嬉戏游泳,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基地捕鲸船启航时,它们就自动充当向导,引导捕鲸船驶向鲸群。此时,海域中其它一些虎鲸则围阻座头鲸,不让它们游逃。当座头鲸被捕鲸船炮击中后,虎鲸帮助船上人将它制服:两只虎鲸在受伤鲸的座头鲸部的下侧游动,不让座头鲸潜水涨船入水中,另两只虎鲸跳到受伤鲸的喷气处,阻当它喘息、呼吸。当人们捕到座头鲸后,容许虎鲸吃掉座头鲸的舌头,以示奖励。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和英国军队试图试验海豹和海狮来探测敌方潜艇,但成功率不大。发展到今天,美国海军夏威夷水下作战中心,每年都花费几百万美金来训练一支海洋动物——虎鲸。“阿赫本”是其中的一员,它现在已被训练成能够探知敌方潜水艇,具有导航、排雷等“本领”。此外,美国已成功地训养虎鲸打捞海底遗物。有科学家设想,将虎鲸训练成海底牧场的“警犬”,来管理人工鱼虾养殖场,吓走其它危害鱼虾的海中动物。美国卡塔里纳岛附近,每年有一个时期有大量乌贼群来此产卵,正是渔民捕捉乌贼之大好时机。此时海狮、领航鲸、海豹和其它海兽也跟随而至猎食它们,大大影响了渔民捕捉乌贼。渔民录下虎鲸的叫声,在海上播放,海兽闻声而逃,不敢靠近。阿拉斯加有条河盛产娃鱼,白鲸随上涨的河水溯河而上,最多时有好几百条白鲸与渔民争鲑鱼。渔民即使用炸弹,也无济于赶走白鲸,但经以播放虎鲸的录音,白鲸纷纷而逃。这样既保护了渔业,又免杀白鲸,实乃斗举两利之事。

在地球上各个海区内都可找到虎鲸的踪迹,但以日本的近海、南极和挪威至北极海区的虎鲸数量为最多;我国沿海虎鲸也不少。

最凶猛的海洋动物-虎鲸

李湘涛

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由于性情十分凶猛,因此又有恶鲸、杀鲸、凶手鲸、逆戟鲸等称谓。它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体长约为600-1000厘米,体重5000-8000千克。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5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40一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能把一只海狮整个吞下。虎鲸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两极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虎鲸喜欢栖息在从0℃到12-13℃的较冷水域,温暖的海洋中数量较少,既使有也常常潜到水温较低的深水地带。它行动的流动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较常出现在离海岸30公里以内的水域中,而较少游向远洋。游泳前进的速度也很快,时速可达54公里。潜水的时间也很长,最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在海湾的浅水地带,它还喜欢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钩拉海藻,发出“呼呼”的声音,不久,浑身就披满了半透明的海草。

虽然它的牙齿非常坚强,但却不如鲨鱼的牙齿那样锋利,因此主要用于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个吞下的。猎食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海洋兽类,如海豚、海豹、海狮、海狗、海象等,有时也捕食企鹅、乌贼和鳕鱼、鲆鱼、鲽鱼、鲭鱼、沙丁鱼等各种海洋鱼类,曾有一只虎鲸吃掉13只海豚和14只海豹的记录。成群的虎鲸甚至敢于攻击比其大十倍的须鲸,情景与狼群围猎孤鹿十分相似,先将猎物上下左右团团围住,咬掉背鳍、尾巴等,使其难以游动,然后撕去大块的肉,再咬掉猎物的嘴唇和舌头。由于虎鲸是如此之凶猛,所以海洋中的露脊鲸、长须鲸、座头鲸、灰鲸、蓝鲸等大型鲸类也都畏之如虎,远远见了,就慌忙避开,逃之夭夭。虎鲸在捕食的时候还会使用诡计,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尸,而当乌贼、海鸟、海兽等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

虎鲸喜欢营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每天总有2-3个小时静静地呆在水的表层,因为肺部充满了足够的空气,所以能够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鳍。群体成员间的胸鳍经常保持接触,显得亲热和团结,如果群体中有成员受伤,或者发生意外失去了知觉,其它成员就会前来帮助,用身体或头部连顶带托,使其能够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觉时也扎成一堆,这是为了互相照应,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如果说座头鲸是鲸类中的“歌唱家”,那么虎鲸就是鲸类中的“语言大师”了,它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捕食鱼类时,会发出断断续续的“咋嚏”声,如同用力拉扯生锈铁门窗铰链发出的声音一样,鱼类在受到这种声音的恐吓后,行动就变得失常了,竟然对虎鲸的出现毫无反应,而不是惊慌失措,四散逃离,因此被虎鲸毫不费力地一网打尽。虎鲸不仅能够发射超声波,通过回声去寻找鱼群,而且还能够判断鱼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这种能力,对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难在这种环境里看清远处的捕食目标。

虎鲸在水中戏耍的时候,声音则变为“哇哇”的哨声,碧波荡漾的海面上,一会儿疾驰,一会儿翻滚,……,此外,它还经常要到卵石海滩附近,花上10-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上下左右不停地翻滚,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卵石堆上摩擦,同时发出一种复杂而愉快的欢叫声,这是为了除去身体表面的污垢,也是为了除去经过新陈代谢而产生的陈旧表皮,如果不通过磨擦而及时除掉,表皮会逐渐增厚,变得粗糙而腐败。

生活在不同海区里的虎鲸,或者不同的虎鲸群体,使用的“语言”的音调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同人类的地方方言一样。有时候,某一海区出现大量的食物,虎鲸便会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捕食,但它们的叫声却各不相同。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互相进行交谈,但彼此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至今尚不清楚。

在海上旅行的人常把虎鲸说成是变化无常的海妖,渔民们则称它为“海上霸王”,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作品中还将它描述为“复仇之神”,这些都在暗示虎鲸为一种吃人的动物。其实这完全是人们的凭空想象,因为虎鲸虽然是凶猛而贪食的海中巨兽,但在历史上却从未有过有根据的吃人纪录,甚至连咬死人的情况也没有听说过。奇怪的是,它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显示出和善可亲,在水族馆里可以饲养驯化,既聪明又听话,还能学会许多技艺,表演各种节目,最激动人心的节目有“迎客”:随着铃声将巨大的头部露出水面,向观众徐徐游去,以示“欢迎”,或者任凭饲养员骑在背上到处跑,甚至还让饲养员把头伸人它的巨嘴里,一动也不动;“跃水吞鱼”:破水而出,张开大口,跃到5米多高处,吞下挂在那里的一条大鱼;“速游中纵跳”:先沿着池边快速游泳,破浪疾驶,时而跃出水面;“召之即来”:听到召唤信号,立即游过来;“猫捉老鼠”:虎鲸腹部朝上,两只胸鳍露出水面,驯养员坐在它的胸部,一只手握着它的牙齿,随虎鲸在水中兜上几圈之后,便跳进水中,这时,虎鲸从背后追上,再次把他驮在背上,并且多次重复着这个动作……。其实,虎鲸变得这样温顺是因为人们掌握了它的一个弱点:一旦离开了同类而单独生活时,胆量就变得很小了。当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后,蛙鱼、金枪鱼等美味佳肴作为奖赏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虎鲸智力出众,也被人们通过驯化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例如美国海军夏威夷水下作战中心,每年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训练一只动物部队,虎鲸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可以进行深潜、导航、排雷等工作。人们还训练虎鲸打捞海底遗物,播放虎鲸的声音吓跑海水中的害兽,或者把它当成海中警犬,看护和管理人工养殖的鱼群等。

虎鲸全年都可以交配,雌兽每3-5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年,每胎产1仔,哺乳期也需要1年左右,寿命约为20一35岁。在出生后的1-2年内,幼仔在饥饿或者呼唤雌兽时,只能发出粗厉的声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模仿成体的声音,改进和丰富自己的叫声,但由于虎鲸的语言复杂而多变,幼仔要完全掌握成体的“语言”,至少需要花上5年多的时间。

虎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领航鲸科、虎鲸属。领航鲸科动物与海豚的亲缘关系较近,也可以看作是体型较大的海豚,其共同特点是嘴小,没有喙,上下颌均具有尖锐而发达的圆锥状牙齿,但数目比较少,上、下颌的每侧都少于15枚,而且不同的种类牙齿的数目也不相同,最少的仅有1枚。头骨的左右不对称,外鼻孔仅有1个。鳍肢上具有5趾。胸骨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它们体型的大小也差异很大,最小的在1米左右,最大的达20米。

虎鲸 Killer whale 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 (Linnaeus, 1758)

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钝而短,不明显。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虎鲸凶猛、胆大而且狡猾,性格残暴、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击海狮、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须鲸(如蓝鲸等),它们也敢攻击。当然乌贼、企鹅、鱼、海鸟等海洋动物也是它们的捕猎对象。虎鲸在追捕动物时,发出一种十分可怕的叫声,这声音与山林中的虎啸相仿,就是上百吨的大鲸鱼听到这种叫声也会惊恐万状,四散躲避。虎鲸之名,因此而得。

海员曾目击几头虎鲸合力袭击一头须鲸的情景,其中三头雄虎鲸向须鲸进攻,另外两头雌虎鲸和几头跟随的幼仔在旁观战,不到一小时须鲸就被咬死。其余旁观的几头虎鲸一拥而上,群起撕裂鲸体,分而食之。攻击大型鲸鱼往往是几十头虎鲸集体行动,分别咬住头、尾及其它部分,同时用尾鳍鞭打。有时成群的海狮或海豹在水中觅食,虎鲸突然冲来,海狮、海豹吓得纷纷逃命,虎鲸冲进它们群中,霎时血染海洋,兽尸遍海。即使海狮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晒太阳,虎鲸也能上岸赶它们下海,继而捕食它们。虎鲸也十分狡猾,有时将肚皮朝上躺着,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尸体,海鸟或海兽接近时,虎鲸突然翻身捕捉它们。虎鲸捕食鱼的方法也很巧妙,它们围在鱼群四周,轮流冲入鱼群择肥而食,把鱼群扫荡尽了才分散。

虎鲸,皮肤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层,保持身体热量不致散发,以适应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与背部黑白分明,流线型体形,颇为优美。鼻孔长在头顶,很适合经常浮出水面呼吸、换气,鼻孔各有开闭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鲸在水中呼吸时将头抬起,鼻孔内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热空气与外界的冷空气凝成雾柱喷出水面。

雄虎鲸体长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吨。背鳍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竖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鲸”。雌性的虎鲸略小一些,长8米左右,重5-6吨。虎鲸游速很快,每小时可游30海里。虎鲸是哺乳动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浅水中潜入水中,每次约半分钟左右。如果4-5次浅水潜水后,即可深水潜泳1-4分钟,最长时可达15分钟,在水底游过几百米的距离。

虎鲸繁殖并非“一夫一妻”制。一头年富力壮的雄虎鲸和好几头雌虎鲸组成一个生殖群,而这个生殖群的大小取决于雄性与同性搏斗争偶的能力大小,强者占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则30-40头雌虎鲸,少则3-5头。虎鲸无固定的生殖季节,终年均可进行交尾,受孕的雌虎?/td>

㈧ 美国一只海狮跳上岸,为何却将一对情侣吓得“抱头鼠窜”

很大概率是这一对情侣侵入了这只海狮的领地,因为雄性海狮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

不仅仅是海狮,还有很多动物我们也不能随意接近,如浣熊、海狸鼠、黑熊、土拨鼠、臭鼬、鼹鼠、加拿大鹅、郊狼、美洲狮、鹭、鹿、白嘴潜鸟等等,有很多种我们都不能随意地接近它们。

其中的原因也有动物们的领地意识。比如猫科动物中的老虎,它的领地意识就很强,范围在1-2公里,一旦侵入了它的领地里,就会非常危险。

而狼的领地范围则在0.5-1公里之间,要注意的是狼不像老虎一样形影单只,而是成群结队的出现。

最后还有黑熊,也是有所不同的。母熊的领地范围在0.2-0.5公里之间,公熊也不同,它会把它走过的地方,不管是哪里,都会把那块地视为它的领地。

㈨ 女孩被海狮叼下水是怎么回事

据UC头条报道,在加拿大里士满(Richmond B.C.)史提夫斯顿的一个渔人码头,一个说着汉语普通话的小女孩,竟被一只海狮拖进水中,随后一名男子(应该是小女孩的家长)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女孩救起,事件中并没有人受伤

随后,小女孩放松了警惕,背对海狮坐到了码头边的围挡上,海狮再次突然从水中跳出,这次成功将她叼入水中,周围的人都被吓得不轻。好在一名男子迅速跳入水中将小女孩救出,获救后小女孩显然被吓得不轻。

当时海狮吸引了很多游客的注意,其中包括被拖入水中的小女孩。”“小女孩和家人开始给动物投喂面包屑一类的东西,我猜那个动物对此很享受。”

海狮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但人们一般觉得它们很胆小,所以放松了警惕性。以前也曾有海狮伤人的报道,但这起事件中还不清楚这只海狮是否试图去伤害小女孩。

与小女孩被海狮咬住裙子拖下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胖女孩不能选择的裙子样子图解 浏览:503
裤子蹭白了怎么弄掉 浏览:571
浅灰色和深灰色裤子 浏览:902
大码男装花花公子2019年秋季 浏览:292
蓝色长款针织怎么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998
衣有点肥怎样改瘦一些 浏览:303
裙子太短怎么搭 浏览:587
深圳罗湖哪里有潮牌 浏览:433
全棉男装衬衣最新报价 浏览:979
男士绿色帆布鞋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63
河南女装批发进货渠道 浏览:202
杉七韩版男装排行榜 浏览:110
吸的裤子怎样打理 浏览:536
l码宽松女裤腰围多少 浏览:686
怎样给草帽子上色 浏览:476
想开一家女装店在哪里进货 浏览:488
模特女装外景图怎样修 浏览:853
呢短款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411
旗袍模特手是左在上还是右在上 浏览:860
旗袍珮缨尺码2尺1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