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舞难吗
软度不是很好也没事的。蒙古舞偏硬朗,像板腰笑肩什么的和软度没什么关系的。
❷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久远,歌舞是蒙古族生活的一部分。在古代,蒙古人欢迎客人时跳“迎宾舞”,部落结盟时跳“联盟缔约舞”,出征时跳“誓师舞”,还有各种风俗性舞蹈。这些舞蹈传承不断,是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人号称“天之娇子”,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形成了马背上的民族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健硕的体魄,使他们的舞蹈风格粗犷中带着细腻,柔韧中显出力度。
❸ 学习蒙古族舞蹈需要什么基本功吗
民族舞的形体(柔韧性)都要求比较严格的。但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应该对柔韧性要求不会很高。
1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2、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3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4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叉腰为一字叉腰。
三、基本动作练习
硬腕:(1)双手同时提压腕(2)双手交替提压腕
揉臂: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
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揉肩: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硬肩: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
❹ 跳好蒙古舞要注意什么
一、从肢体训练到肢体解放
肢体训练,在蒙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演员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换言之,也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视觉模式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演员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焦特写,好似电影拍摄当中的慢镜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柔肩是硬肩基础上的特殊化硬肩。所以在学习蒙族舞的肩部过程中,必须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同样,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从零开始,还应注意一点,就是演员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作为一名演员,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其实,这是要求舞蹈演员对自己所习舞蹈具有形式美的把握,即有“我的动作何为美”的意识。演员们除了在平常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还应通过欣赏演出来获得。比如,莫德歌玛舞蹈“蓝蓝的天”中的出色表演就使观者为之折服,那随着音乐从小碎抖肩到大碎抖肩到下腰的一系列动作,形成了纯形式上的动作美,是同类的蒙族舞蹈的典范,而这种模仿是自觉性的。
二、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作为一名舞蹈演员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演员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试,当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一个学员应该从学习、关注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演员的思维的内部扎根,演员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我想演员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演员们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如“开”和“放”的基本形态的情感线索:热情的灵魂,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是在肢体训练的同时通过观赏录相资料或者现场演出体验“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另外还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心理结构内部建筑一个蒙族文化的实体,这样,表演时对蒙族舞蹈的气质把握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三、处理节奏——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如蒙族舞中经常出现的由一个急速地旋转接着一个稳定性的止步舞姿造型(如大雁展翅),这里包含着一连串均衡动作,在急速平转中带有冲击力,当完成紧张的舞姿亮相时,演员绝对要有泰山压顶的稳定力量来控制身体,这样才通用完美的舞姿造型。这些动作和造型是连续的、有规则的,有很强的节奏性。处理节奏还标志着演员能在感情色彩极其强烈的蒙族舞中,极其自然的表现出相同情感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情感。事实上,表现情感本身也体现出演员自身的情感素质。
我想能够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跳蒙古舞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如蒙古舞的“双摆手”,它的高低、快慢都有独特的节奏,演员必须通过节奏的处理,结构出不同视觉层面意象和心理层面的情感内蕴,这样的舞姿,才能焕发感人的艺术魅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合格的演员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下功夫,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别忘了功夫在舞外”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要跳好蒙古舞,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必经三个阶段: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进行肢体训练、气质培养和动作节奏处理的技术把握。通过以上分析,这三个境界是层层递进关系,后者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某种基础性对后者的训练形成一定的实践规范,因而三个方面的学习都要稳扎稳打,不可偏废。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们的演员只要肯下功夫,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训练,个个都能成为舞台上的“天子骄子”。
❺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16个是
如下:
1、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2、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3、硬腕
双手同时提压腕、双手交替提压腕。
4、揉臂
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5、揉肩
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一般是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二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
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等等,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❻ 蒙古舞的动作要领
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
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6)跳蒙古舞要穿裤子吗扩展阅读
蒙古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
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
❼ 请问跳蒙古舞都需要注意什么
你说的范围太大了....蒙古舞里面有很多东西的,。蒙古舞很大气,洒脱,你要是女人就别把自己当女人,是男人就尽情的耍帅吧。个人建议你得去摸索了解一下跳蒙古舞的人心里面装的是什么,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都说舞蹈由心而发,在你跳的时候心里有这种东西才能跳出那个味道,否则单单模仿动作没意思了。还有蒙古舞的小范儿很多,这个只能靠意会,不是所有人范儿起来都能那个味儿的。。没事多看看多想想多研究
❽ 考试跳蒙古舞穿什么服装
亲:我们家是专门帮人解决着装搭配问题的生活馆,相信亲会喜欢上我们家.我们家的设计师都是大学毕业以后从事十年以上的品牌服装的年轻设计师,其中有不少首席,还有总监,正因为工作的来来往往发现生活中很多像亲一样的女性在着装搭配上需要帮忙,所以我才产生了这个生活馆.因为大家共同的爱好所以真诚的希望帮到有需要的爱美女性.因为不知道你具体胖在哪里所以希望你带着你的个人资料来我们家,我们的设计师会针对性的为你解决着装所有烦恼.
❾ 男的跳蒙古舞好吗
可以跳 蒙古舞中的筷子舞。
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