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哪里有苗族要具体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
2,屏边苗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距省城昆明300公里,距州府蒙自50公里,至越南首都河内300余公里。屏边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15.40万人。
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之一,辖9个镇、5个乡,地处滇中北部,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屏山镇,位于县境西南端、掌鸠河西岸的秀屏山下,海拔1679米。
4,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并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市为邻。
(1)云南屏边苗族裙子扩展阅读
苗族语言: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
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
2. “长裙苗”和“短裙苗”真的可以区分出贵州的族群吗
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非常多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分布在中国诺大土地上的各个角落,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也传承了千年之久,所以中国也被称为文化大熔炉,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数都分布在西部,东部则以汉族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了解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那一定要来西部的一些省份。
雷山县曾是中国最好玩的十大去处之一,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许多在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少数民俗文化,而且这里的自然风光自成一派,就像是大山里藏着的一个仙境。苗族作为众多少数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因为传承得非常全面,所以才能让我们看到还有短裙苗这样独特的存在。
3.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4. 苗族的服饰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三百九十二万人(一九七八年)。
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云南(约占百分之十七)、湖南(约占百分之十六),其余分布在广西(约占百分之八)、四川(约占百分之三)等地,还有少数在广东海南岛及湖北西南角。贵州、云南和湘西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分散,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村寨为单位,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杂居的程度,各地因条件不同而很不平衡,但大杂居、小聚居则是主要的形态。这种形态是我国西南各省多民族地区的共同特点,由于苗族人数较多,分布较广,这个特点尤为突出。
在云贵高原以及边缘的山区,苗族一般是几家、几十家形成一个个村寨。疏疏落落地分散在山坡,以及山区里开阔的平坝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各地苗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黔东南、黔南和桂北位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一千多米降到四百米左右,苗岭山脉横亘其间,河流有清水江、都柳江和盘江等。湘西、黔东北、鄂西南和川东南地势、海拔都与黔东南地区相近,山脉有武陵山,河流有沅江和沣水。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有一部分当时称为“五溪蛮”的苗族先民沿乌江西上,进入今黔西北和川南;五世纪又有一部分进入川东、鄂西;九世纪有一部分被掳入云南;十六世纪有一部分被征调落户于海南岛,这些都是比较大规模的移动。至于比较小的集团,甚至一家家,在山区里大体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的流动,更是经常发生的,他们在迁移流动中四处分散了。这个分散的过程开始得相当早,有些已超过千年。各地的苗族在不同的条件下发展了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成苗族内部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 平衡。由于苗族人民长期分散居住,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苗族的语言、名称和服饰等都比较复杂,形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苗族不能用苗语通话,服饰各有特点,甚至在节日,艺术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妇女的服饰: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湘西、黔东北一带苗族妇女上身着大襟右衽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裤脚和衣领周围都镶有花饰。其他各地苗族妇女大都穿大领短衣,长的或短的各种百褶裙,裙罩有裙片。有的长裙长及脚背,有的短裙仅长及膝盖。妇女盛装时还佩戴多种银饰。苗家妇女在少女时开始绣花了。她们一生绣花的高潮是快要出嫁的时候。如果哪家的姑娘不会绣花或不穿花衣,她们的伙伴以及多情的男子都不亲近她。绣花题材极为丰富,有反映家庭生活的,如“双凤朝阳”、“双狮滚球”、“喜鹊闹梅”;有反映生产的,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秧绵绵”;有反映爱情的,如“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目下对歌”等等。
5. 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
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图
6. 求:龙里草原苗族裙子清晰的花样图片,裙子上花的清晰图片,最好可以看见针线路线🙏
哇这个感觉好困难,龙里草原苗族离我们太远了,我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既然在草原,或许你可以自己乘车过去看看,问问当地的人,你就能看到真是的针线路线了。
7. 在云南一套苗族服饰的价格多少
这就看你的选材了,便宜的可能是几十块钱吧(可能买来就只能是一次性的吧)。贵的话可能是几十万的都有,因为有金银首饰加在上面就要贵一点。建议你可以去云南理工大学新迎校区这里的霓裳民族服装看看的,我们在这里弄过可以的。希望能帮到您,还望您能采纳!
8. 现在屏边苗族须要做核酸吗
现在屏边苗族当然也是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而且一定要扫码测温正常才可以随便乱走,否则的话是不让你出去的。
9. 苗族姑娘们穿的传统服饰叫什么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
10. 苗族的简介,民居、食物、服饰、节日特色等
服饰:苗族少女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这也是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网络全书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说到“服”,不得不想到“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苗族银饰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节日特色: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