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衣服的质量问题如下:
衣服定制错码数,标是L,实际上身就只有S。
面料不符,说明是真丝的,结果衣服实际是棉麻的。
衣服少扣子,拉链坏,不顺畅,袖子一边大一边小,衣服破洞。
衣服染色不均匀,版型与图片明显不对,车针走线乱七八糟严重影响外观等等,都属于质量问题,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由于质量问题众多,无法找到合适的相关配图。
拓展资料:
内在质量,缩水率,色牢度,经密/纬密,平方米重量。这些需要专门的检验机构检验。
外在质量,尺寸超公差,尺寸本身差异(左右裤长/袖长),颜色色差,表面疵点。
衣服种类【主要分3大种】上衣、裤子,长袍;上衣包括毛衣、衬衣、半袖、外套、羽绒服、西服、胸罩、裘皮、马夹、T恤、背心等;裤子包括,短裤、裤衩、内裤、长裤、西裤、背带裤、牛仔裤等;长袍包括,短裙,长裙,连身装,母子装,袍子等。
② 行测数算解题有奖 满意追加200金币!我还有很多题不会,可长期合作!
1、C
(34+29)-(60-12)=15
2、B
设大瓶有x个
则小瓶为52-x个
则可得方程 5x+1(52-x)=100
解得。x=12
则 小瓶=52-12=40个
然后就是 40-12=28个。
3、D
用三次一个长度的木条,有5种情况;333,444,555,666,777
用两次一个长度的木条,有C(2,5)*4/2=20种,但要排除336,337两种,所以有18种
每种尺寸木条仅用一次,有C(3,5)=10种,但要排除347一种,所以有9种
因此共有32种
4、C
从四颗里任取两个是c42=6.这6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同时取到巧克力味和果味这种情况的不是牛奶糖的,即剩下5种情况就是至少有一颗是牛奶糖的几率为5/6,而2颗同时为奶糖的几率为1/6.用1/6除以5/6,就是同时为奶糖的几率。所以答案为1/5
5、C
解:30、40、50的最小公倍数=600
600分钟=10小时
就是说早上8:00三路车同时到达A,到下午18点,三车又同时到达A站。
1路车18:00之前到达A站的时间是18:-0:30=17:30;
2路车18:00之前到达A站的时间是18:-0:40=17:20;
3路车18:00之前到达A站的时间是18:-0:50=17:10。
所以:在傍晚17点05分有位乘客在A站等候准备前往B站,他先等到3路车。
6、D
60*70%=42名
42*1/3=14名
14÷2=7名
7+14=21名
7、C
设三种舞蹈分别称为A、B、C
则一共可分为7种情况:A、B、C、AB、AC、BC、ABC
要想会跳两种的人最多,则A、B、C、ABC分别为零,
设会跳AB、AC、BC的人分别为X、Y、Z
则可得
有12人会跳拉丁舞:X+Y=12
有8人会肚皮舞:X+Z=8
有10人会芭蕾舞:Y+Z=10
解得X、Y、Z分别为5,3,7,即15个人会跳两种舞蹈 C
8、D
1小时45分钟=1.75小时
乙原来的速度为:105/1.75-40=20千米/小时
甲、乙两人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为:40*1.75=70千米
3分钟=0.05小时
甲、丙相遇时甲离A地距离为:40*(1.75+0.05)=72千米
甲、丙相遇时甲离乙的距离为:(40+20)*0.05=3千米(用以下方法的话这一条没有什么用途)
甲、丙相遇时乙离A地为:105-20*(1.75+0.05)=69千米
C点离A点的距离为:20*[105/(20+20+2)]=50千米
乙从甲、丙相遇时到C地的时间为:(69-50)/20=0.95小时
0.95小时也就是丙追上乙的时间
而丙追乙走的路程为=甲、丙相遇时甲离A地距离-C地离A地的距离
=72-50=22千米
丙的车速是:22/0.95=23.16千米/小时
9、B
解:设两辆电车相距的路程为“1”
电车速度:(1/4+1/12)÷2=1/6
1÷1/6=6(分)
∴电车是每隔6分钟从起点开出一辆的
10、C
哥哥年龄是妹妹年龄2倍的时候,爸爸34岁
从这一年到三人年龄和为64岁的那年
三个人的年龄变化是一样的
可以这样考虑一下,把爸爸变化的年龄也算到哥哥头上
即:爸爸年龄不变,还是34岁
妹妹的年龄变化一份,哥哥的年龄变化2份
那么哥哥年龄还是妹妹年龄的2倍
所以,三人年龄和为64岁这年
妹妹:(64-34)÷(2+1)=10岁
那么,妹妹9岁这年,与三人年龄和为64岁这年,
相差:10-9=1年
三人年龄和为:64-1×3=61岁
爸爸与哥哥的年龄和:61-9=52岁
爸爸年龄:52÷(3+1)×3=39岁
今年,爸爸年龄:39+1=40岁
③ 一道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数学) 求解答过程 谢谢
由题目:各个小组生产上衣和裤子的工作效率比:
甲:8:10
乙:9:12
丙:7:11
丁:6:7
所以我让丁生产7天上衣:6*7=42
丙生产7天裤子:7*11=77
因为上衣生产的慢所以
甲也生产7天上衣:8*7=56
设乙生产X天上衣:
42+56+X*9=77+12*(7-X)
X=3
所以生产最多:42+56+3*9=125
77+12*4=125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因为上衣生产的慢所以需要甲乙丁一起,不用丙是因为丙生产裤子的速度快
生产能力最强!
④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二)42题怎么做
每天一起做上衣能做30
件,做裤子能做40
条,比例为3∶4,所以时间比应为4∶3,即上衣做4
天裤子做3
天,能做120
套。但是这种做法只计算了总量,并没有根据各人优势进行统筹,所以经过细化统筹,一定多于120
套。
〔注〕
具体优化计算:
每天生产上衣每天生产裤子上衣:裤子
甲(8
10
0.8)乙(9
12
0.75)丙(7
11
0.636)丁(6
7
0.857)
综合情况30
40
0.75
由上表我们发现,只有乙组的上衣和裤子比例与整体的上衣和裤子比例最接近(本题相等),这说明其它组都有偏科情况,若用其它组去生产其不擅长的品种,则会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为了达到最大的生产能力,则应该让各组去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品种,然后让乙组去弥补由此而造成的偏差(左右救火),因为乙组无论是生产衣服还是裤子,对整体来讲,效果相同,所以应该让乙组去充当最后的救火队员角色。上面甲、乙、丙、丁四组数据中,上衣与裤子的比值中甲和丁最大,为了缩小总的上衣与裤子的差值,又能生产出最多的裤子,甲和丁7天全部要生产上衣,丙中上衣和裤子的比值最小,所以让丙7天都做裤子,以达到裤子量的最大化,这样7天后,甲、丙、丁共完成上衣98件,裤子77件。下面乙组如何分配就成了本题关键。由上面分析可知,7天后,甲、丙、丁生产的上衣比裤子多21条,所以乙要多生产21条裤子,并使总和最大化。可设乙用x
天生产上衣,则9x+21=12(7-x),解得x=3,即乙用3天生产上衣27件,用4天生产裤子48件。于是最多生产125套。
⑤ 易学益考的卷子一年级下册给衣服分类,有上衣,裤子,裙子,问题是如果分成两组,可以怎么样分
上衣分为一组,裤子和裙子分为一组。
依据:上衣是穿在上身的衣服,裤子和裙子都是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
上衣:穿于人体上身的常用服装。一般由领、 袖、 衣身、袋4部分构成,并由此4部分的造型变化形成不同款式。
裤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装。一般由一个裤腰、一个裤裆、两条裤腿缝纫而成,根据材质、造型和受众的不同,有多种分类。
裙子:是一种围于下体的服装,也是下装的基本形式之一。裙一般由裙腰和裙体构成,有的只有裙体而无裙腰。
(5)行测上衣裤子问题扩展阅读
衣服主要分3大种类:上衣、裤子,长袍
上衣包括:毛衣、衬衣、半袖、外套、羽绒服、西服、胸罩、裘皮、马夹、T恤、背心、卫衣、大衣、夹克衫、皮夹克等。
裤子包括:短裤、裤衩、内裤、长裤、西裤、背带裤、牛仔裤、中裤等。
长袍包括:短裙,长裙,连身装,母子装,袍子、吊带裙等。
⑥ 公务员面试套装时上衣和裤子一定是一个颜色吗
没有规定颜色如何,如果反差不大,也看不出来,只要让人看着不别扭就可以。
⑦ 上衣深下裤浅,还是下裤深上衣浅,为什么
按照渐变排列,明度排列法来讲,是上浅下深。
一般来说,人们在视觉上都有一种追求稳定的倾向,因此,通常我们在卖场中的货架和陈列面的色彩排序式。
即将明度高的服装放在上面这样可以增加整个货架服装视觉上的稳定性。在人模、正挂出样时我们通常也采用这种方式。
但有时候我们为了增加卖场的动感,我们也经常采用相反的手法即上深下浅的方法以增加卖场的动感。
在衣服配色时,必需注意衣服色彩的整体平衡以及色调的和谐。
因为一般情况下,纯度高的颜色带给人膨胀的感觉,纯度低的颜色带给人收缩的感觉。
明度高的颜色带给人膨胀感,明度低的颜色带给人收缩的感觉。
在适合一个人的色彩群中,有膨胀色,也有收缩色,合理地使用会修正弱点或强调优点,达到完美的效果。
如果使用不当的话,本来适合的颜色强调了一个人的弱点,漂亮的颜色在身上的位置不当,整体色彩形象失去平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7)行测上衣裤子问题扩展阅读:
色彩搭配师是经过一系列的色彩培训,拥有着丰富的色彩知识,并且运用这些色彩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的工作人员。
色彩搭配师通过色彩测量、色彩咨询、色彩调查、色彩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色彩服务,提升各领域色彩设计与应用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的种类日益丰富,人们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对于购买者来说,当商品的质量趋于相同时,最吸引他们眼球的,往往就是商品通过色彩这一视觉要素来传达外观的色彩印象。
而色彩搭配师和色彩顾问,就是这种眼球经济推动下的一门新兴的职业。
这两种职业本质上大致相同,都与色彩相关,与色彩搭配密切联系。
致力于运用色彩,通过色彩测量、色彩咨询、与培训等内容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色彩服务和个人形象设计服务。
目前国内由于色彩理论的偏差,在行业内存在着两种分歧,一个是比较全面的由刘纪辉在中国践行十二色彩季型,一个是由日本引进的四季色彩季型。
分清两者的利与弊,来龙去脉是每一个参与到色彩搭配工作中首先解决的问题。
⑧ 公务员行测的统筹问题!(急!)
解:设甲厂花费x月的时间生产裤子,乙厂花费y月的时间生产裤子。可知
甲厂生产裤子为:900x/(2/5)
甲厂生产上衣为:900*(1-x)/(3/5)
乙厂生产裤子为:1200y/(3/7)
乙厂生产上衣为:1200*(1-y)/(4/7)
900*(1-x)/(3/5) + 1200*(1-y)/(4/7) = 900x/(2/5)+1200y/(3/7)
1500-1500x + 2100 -2100y=2250x+2800y
3600=3750x+4900y
360=375x+490y
甲乙两厂一共生产的西服为
900x/(2/5)+1200y/(3/7)
=2250x+2800y
=5*(375x+490y)+375x+350y
=5*360+375x+350y
=1800+375x+350y
根据题意可知要求的是375x+350y的最大值
375x+350y<=375x+490y=360
可知当y=0时,375x+350y取得最大值为360。
此时x=360/375=24/25, y=0
取得的最大值为:1800+360=2160
以前每月的生产量是:900+1200=2100
所以现在每月比过去多生产2160-2100=60套
⑨ 上衣95.6元。上衣76.8元。裤子56.5元。裤子48.7。请你提出一个数学并解答
小明买一套红色外衣,上衣95.6元裤子56.5元,小雅买一套蓝色外衣,上衣76.8元,裤子48.7元。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95.6+76.8+56.5+48.7二
=172.4+105.2
=277.6(元)
⑩ 一件上衣324元,裤子98元怎样题出一道两步的数学问题
一件上衣324元,一条裤子98元。上衣的价格比裤子的3倍多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