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㈡ 跪求一个“蝴蝶效应”的小故事
这个挺有创意的,但是是抄袭的,给你借鉴下吧!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㈢ 蝴蝶效应第一部详解
电影的意思是。主角有个着穿越过去的能力。当他看到日记。照片。录象带之类记录自己曾经经历的东西。他就可以穿越到那个时间去。但是他的穿越是短时间。只能维持几分钟就会到现在的世界。所以他穿越回去炸弹那里。救了那些人。然后穿越回来。发现世界都大变的。因为N年前。他救人的时候炸短了双手。导致后来的生活都不一样。所以他回到现在的世界后。也是因为他曾经穿越过去改变了小小的历史。而一切都改变了。这就是蝴蝶效应。迁一发而动全身。改变一点小事。导致后来都改变。建议在看一次。
㈣ "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
也许人的一生就会被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改变,从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头……
拓扑学中说这叫蝴蝶效应,你相信吗?
埃文·泰瑞博(艾什顿·库奇饰)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从童年时代起,就有心理学家不停记录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细节。某天,埃文忽然读到了那些记录中的一部分,顿时,那些已经被他自己埋葬在内心最深处许多年的黑暗记忆又再次被唤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往事。
机缘巧合,埃文忽然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一直搁在床下那些写着当年记录的笔记本回到过去,进入自己当年的身体。也许这些落满灰尘的笔记本可以让他从此摆脱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抱着这样的想法,埃文回到过去,力图改写历史,以为这样就可以治愈他受伤的记忆,让他和所爱的人们能从此之后幸福生活。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来发现也许你可以按照一个全新的方向重新生活,你会选择改变吗?”
埃文说:“是。”
他制定出无懈可击计划,执行起来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现实,却发现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损失惨重的改变,而他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经南辕北辙。特别是他的初恋女友凯勒·米勒(艾米·斯马特饰),他们是儿时玩伴,在经历了长久的漠然以对之后,发现彼此还是相爱。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过去,但每次总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时层出不穷地发生,之后一连串连锁反应,到底让他和他朋友们的生活更加彻头彻尾的改变。于是埃文一次次尝试,他们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车一般刹那间从山顶冲下,树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过。凯勒从女招待到学生会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运和他一样不停改变。
一团糟的现实最后到底要怎么收场?他们真的还会坚持对彼此的爱么?
埃文真的能得偿所愿,让每一个人幸福吗?
㈤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
我是搜索的网上的。
㈥ 什么是小蝴蝶效应
一、蝴蝶效应的由来
蝴蝶效应来源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60年代初的发现.在《混沌学传奇》与《分形论——奇异性探索》等书中皆有这样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仑兹(E.Lorenz)在皇家麦克比型计算机上进行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为了考察一个很长的序列,他走了一条捷径,没有令计算机从头运行,而是从中途开始.他把上次的输出直接打入作为计算的初值,然后他穿过大厅下楼,去喝咖啡.一小时后,他回来时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发现天气变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离,在短时间内,相似性完全消失了.进一步的计算表明,输入的细微差异可能很快成为输出的巨大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气象预报中,称为‘蝴蝶效应’.……”“洛仑兹最初使用的是海鸥效应.”“洛仑兹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演讲:‘可预言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
二、蝴蝶效应的含义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微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使长期天气预报具有不可预测性或不准确性.这如同打台球、下棋及其他人类活动,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是对于地球大气这个复杂系统进行观测计算与分析判断,它受到地球大气温度、湿度、压强诸多随时随地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想其综合效果的预测是难以精确无误的、蝴蝶效应是在所必然的.我们人类研究的对象还涉及到其他复杂系统(包括“自然体系”与“社会体系”),其内部也是诸多因素交相制约错综复杂,其“相应的蝴蝶效应”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应”或者“广义的蝴蝶效应”已不限于当初洛仑兹的蝴蝶效应仅对天气预报而言,而是一切复杂系统对初值极为敏感性的代名词或同义语,其含义是:对于一切复杂系统,在一定的“阈值条件”下,其长时期大范围的未来行为,对初始条件数值的微小变动或偏差极为敏感,即初值稍有变动或偏差,将导致未来前景的巨大差异,这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三、产生蝴蝶效应的内在机制
所谓复杂系统,是指非线性系统且在临界性条件下呈现混沌现象或混沌性行为的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中含有非线性项,它是非线性系统内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学描述.正是由于这种“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机制”,才导致复杂系统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应,才导致复杂系统呈现混沌性行为.
目前,非线性学及混沌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这标志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认识正在向更为深入复杂的阶段过渡与进化.
从贬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往往给人一种对未来行为不可预测的危机感,但从褒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使我们有可能“慎之毫厘,得之千里”,从而可能“驾驭混沌”并能以小的代价换得未来的巨大“福果”.
蝴蝶效应也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压倒一切的差别,好象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事件,从而导致某个月纽约一场暴风雨的发生。
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国宣布发射导弹,港台100亿美元流向美国;泰铢实行自由浮动,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性股市下挫.
蝴蝶效应”说明了什么 能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今年(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今年(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混沌运动的表现形式。当我们进而考察生命现象时,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纯粹随机,它们既有“锁频”到自然界周期过程(季节、昼夜等)的一面,又保持着内在的“自治”性质。
3、蝴蝶效应与人生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当我再次读到《混沌学》中的这句话时不禁想起了人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因素左右了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类似的“蝴蝶效应”?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6�1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上,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管理启示: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因为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理念中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靠自己决定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㈦ 蝴蝶效应中埃文·泰瑞博7岁时的小演员是谁演的
楼上说的成年版的 人家问的是小时候的好不好
那个演员叫Logan Lerman, 1992年1月19日出生于美国加州贝弗利山(好莱坞哦!!),由于在好莱坞长大,他两岁半的时候就告诉妈妈想做演员,4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经纪人并开始拍摄商业广告,8岁的时候第一次在大银幕上亮相,演艺经历如下:
# My One and Only (2009) (pre-proction) .... George
# Game (2008) (post-proction) .... Simon
# Bill (2007) .... The Kid
... aka Meet Bill (USA: new title)
# 3:10 to Yuma (2007) .... William Evans
# The Number 23 (2007) .... Robin Sparrow
# Hoot (2006) .... Roy Eberhardt
# "Jack & Bobby" .... Bobby McCallister (19 episodes, 2004-2005)
- Legacy (2005) TV episode .... Bobby McCallister
- Stand by Me (2005) TV episode .... Bobby McCallister
- Under the Influence (2005) TV episode .... Bobby McCallister
- A Child of God (2005) TV episode .... Bobby McCallister
- Friends with Benefits (2005) TV episode .... Bobby McCallister
(14 more)
# 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 .... Evan Treborn at 7
# "10-8: Officers on Duty" .... Bobby Justo (1 episode, 2003)
... aka 10-8 (USA: short title)
... aka 10-8: Police Patrol (UK: promotional title)
- Badlands (2003) TV episode .... Bobby Justo
# A Painted House (2003) (TV) .... Luke Chandler
... aka John Grisham's A Painted House (USA: complete title)
# The Flannerys (2003) (TV)
# Riding in Cars with Boys (2001) .... Jason - Age 8
# What Women Want (2000) .... Young Nick Marshall
# The Patriot (2000) .... William Martin
... aka Patriot, Der (Germany)
㈧ 电影《蝴蝶效应》里的衣服
XB 就是 xman 加nb 的简称
㈨ 寻找蝴蝶效应影评!
蝴蝶效应影评3则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导演/编剧:埃里克·布雷斯Eric Bress
J·麦凯伊·格鲁伯J. Mackye Gruber
主演:艾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 饰 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马特Amy Smart 饰 凯勒·米勒
凯文·施密特Kevin Schmidt 饰 少年兰尼
米罗娜·沃尔特斯Melora Walters 饰 安德里亚·泰瑞博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
级别:R级(暴力,性内容语言和轻微毒品使用)
片长:113分钟
发行:新线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官方网站:www.butterflyeffectmovie.com
剧情简介:梦想回到过去改变现在
伊万(艾什顿·库奇饰)最近感觉有点迷失,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大学生,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这些事情就像消失进了黑洞一样,伊万怎么也想不起来。
孩童时的那些可怕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里,缠绕着他现在的生活,令他无法安心,他只依稀记得那时自己是和几个好朋友生活在一起:凯蕾(艾梅·史玛特饰)、琳妮(阿尔顿·汉森 饰)和汤米(威廉·李·斯科特 饰)。
在童年可怕记忆的折磨下,伊万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鼓励他用旅行来放松自己,此外,每天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详细记下来。如今,在旅行和写日记的帮助下,进入大学的伊万突然意识到,记录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笔记本,可以帮助自己找回孩童时候的记忆。
很快,伊万通过记事本找回了记忆,这些记忆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过错,并因此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尤其是凯蕾,他童年时候暗恋的女孩。在童年记忆慢慢恢复下,伊万慢慢的想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这时他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当年做错了那么多的事。
找回了记忆的伊万并没感到快乐,相反,内疚代替了黑洞开始折磨他,令他痛苦极了。在痛苦的边缘,伊万希望能够彻底摆脱童年的阴影,于是,他幻想着用自己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重新挽回那些做错的事,并且珍惜与童年好友的友谊,好好地去爱每一个人。显然,伊万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过去,来改变现在。
但是,伊万在过去改变的每一件事,当他回到现在时都发现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损害更加严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了弥补错误,伊万又再次返回过去试图消除痕迹,但事与愿违,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再次导致现实世界的渐趋崩溃。于是反反复复,他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之间,直到不可挽回的结局。伊万试图改变过去,希望能与他暗恋的凯蕾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
影评一:《蝴蝶效应》:向无限可能性投降 作者:郝岩冰
有些电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蝴蝶效应》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
由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和J·麦卡·格鲁勃(J.Mackye Gruber)导演的这部作品的题目来自于混沌理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在上个世纪写过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很可能就会导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蝴蝶效应"。这个常识在我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造成了莫大的障碍。我试图猜测导演的阴谋是通过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和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来讲述一个充满了哗众取宠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有起因、经过、结果。但我的企图明显地彻底失败了,影片《蝴蝶效应》根本就不是讲故事的。
艾什顿·库奇饰演的影片主人公艾文是个失忆症"病人"。这一病人的身份给导演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去讨论,而不是讲述。在这一事先预设的前提之下,艾文对于往事的任何回忆都是主观性与被迫性偶然结合的结果——当下事件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行为准则,符合这一准则的自我要求和规范,以及对于自身行为的前后因果的检讨——一起构成了艾文的回忆/想象。他唯一实在的/可以被确认的根据是他的日记。在影片中,几乎每一次痛苦的往事回放/探讨都是从艾文痛苦的生理反应开始,而一旦当他进入臆想之后,往日的世界便成了一个可以纠正和修改的世界——蓄意制造的爆炸事件有/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这是第一个关节点,此后的凯丽(艾梅·史玛特饰)、琳妮(阿尔顿·汉森 饰)和汤米(威廉·李·斯科特饰)的不同人生景遇和结果均出自于这一事件的不同结果。
如果用事件/故事构成的成分去剖析这部影片,并且严格认定某事是可以被确认为发生过的,而某事仅存于艾文的臆想——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艾文的失忆症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假设过去,同时观众也有足够的理由去跟随这种假设。是艾文还是汤米挽救了那对母子的生命?艾文最终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还是一个落魄的残疾者?汤米到底是恶棍还是虔诚的基督徒?凯丽沦为了妓女还是艾文身边漂亮的女子?甚至于诸如童年的凯丽到底有没有在其父亲的变态心理操纵下拍过影片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找到确认答案的。影片中所给出的每一个假定的答案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提问之上的,而这一假定提问的发问可能又是前一假定条件的假定结果。电影《蝴蝶效应》只是通过种种互相矛盾的事件向观众展示了命运的无限可能性。
影片从艾文的视角出发,但并不代表就是从艾文的态度出发。如果艾文是一个纯粹的失忆症患者的话,那么他将是一个非常痛苦但是轻松的人。他童年的罪恶印象将在记忆的黑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记录每天发生的每件事。这本日记成为了其记忆可以被探讨的可能——虽然艾文每次臆想的经过和结果都不同,但共同的出发点却都出于童年记忆的不同部分/片段。投放爆炸物是一件事,但是到底有没有炸死人就是另外一回事;拍色情影片是一件事,但到底有没有拍成就是另外一回事......影片的丰富恰恰就是在对于"另一回事"的探讨之中被呈现的。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于无限可能的无限探讨之中,影片显然会陷于嘈杂与凌乱的表象之中。没有记忆的艾文是个痛苦的人,而恢复记忆可能的艾文也是一个痛苦的人。他的记忆空白在其童年造成了可怕的折磨,而当他成年之后开始温习日记并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巨大的愧疚成了艾文无尽痛苦的无尽源泉。在少年罪恶的阴影之下,命运链环上的每一节都不能脱开干系,而每一节的方向都在艾文的臆之中陷入无限方向。《蝴蝶效应》这一片名在此时透露了它的命名意义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我愿意将这部影片理解为悲剧。艾文每一次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都要经历痛苦的生理反应,甚至每一次都要流血,但他却对此抱有无限期待,并且不屑地努力。影片中的艾文在某一次从臆想中清醒过来之后,鼻孔里流了很多血,而旁边的室友在肆无忌惮地与女伴做爱。他向艾文道歉,问是不是影响到了艾文。这位可怜人面带微笑说很好很好。他仅仅是从这一次臆想之中获得了修改往事的幻境满足而已。导演的顽固在于继续和深入。他让艾文忍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去陷入这种幻境。艾文每一次认真的、诚心的努力换回来的都是更糟糕的结果,这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而且更加让人痛苦和不可收拾。命运的无限可能性,带有了不可知的色彩。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麦卡·格鲁勃说,"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却只能是毫无结果。
影评二:回忆并不总是田园牧歌--我看《蝴蝶效应》 作者:不周山
思想的懒惰和身体的脂肪一样,是跟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的。人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失去探索与思考的执着,很多东西都不想去追究了。对于累人的片子,一向也是拒绝看的。这一部《蝴蝶效应》,也是因为朋友说好看,才一起看了。但是真的很累,一边看一边想理清故事的情节,却基本上是徒劳,后来通过查资料,才多少搞明白一点。也许正像很多朋友说的,看这样的片子,是不必太追究情节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重要的是,他是否让你思考,是否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这里,我也就撇开导演的意图以及传说中的四五个版本等等不谈,只谈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影片。
伊万是个阳光灿烂的大学生,他在大学里的生活无忧无虑。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小时候的日记,他开始回忆起模糊的童年。而这,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伊万试图找回丢失的童年记忆,因此他去拜访童年的朋友。但是他们都不想告诉他,童年的女友凯丽更因为不想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而自杀了。为了挽救凯丽,伊万开始不停地追索童年,他在时光中穿梭,一次次对自己的过去做出修整,但他想要拯救凯丽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
童年的伊万是个懦弱的人,他和他的朋友伦尼、凯丽忍受着凯丽的弟弟汤米的欺侮。在回忆中,伊万一次次地试图站出来改变凯丽的命运。
第一次,伊万在一个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时候义正词严地站了出来,他拯救了凯丽,自己也因此飞黄腾达,在大学里呼风唤雨,与凯丽情投意合,但汤米的出现毁了他的美梦。汤米企图袭击伊万,伊万为自卫杀死了汤米,被判入狱。污秽的监狱显然将把伊万的生活推向另一个方向,看起来,这一次的努力是失败了。
第二次,伊万在汤米试图烧死的他的小狗时站了出来。伊万交给伦尼一把钢锥,要他去解救小狗,伦尼却一锥杀死了汤米。伦尼因此而发疯,将要在疯人院里度过一生,他愤怒地向伊万控诉,躺在疯人院里的本应该是伊万。这一次,伊万的选择伤害了他的朋友,他不得不重新去做选择。
第三次,伊万回到了第一次的选择上,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在监狱里呆多久,很快就被释放了。但是,出狱后的伊万却痛苦地发现凯丽已经变成了一个妓女。
第四次,伊万在汤米企图炸伤一个婴儿的时候站出来飞身抢救,结果却炸掉了自己的双臂。在大学里,伦尼跟凯丽成了亲密的一对,而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让他们推着到处跑。更要命的是,因为这次爆炸,伊万的母亲也深受打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显然,这次的努力又是失败的。
第五次,伊万再次回到了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场景中。这一次,他没有义正词严地谴责,而直接拿出炸药要炸死大男孩,但不幸的是,他炸死的是凯丽而不是大男孩。
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丽相识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他让凯丽从他身边滚开。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因为这样一来,他和凯丽之间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他也就不必再去拯违救凯丽了。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吗?至少伊万是不确信的。他不知道他这样做了以后凯丽的生活是否真的会变好,所以在实行这一计划之前,他才会那么焦虑的躲在办公桌下写他的留言。事实上,伊万拒绝与凯丽相识,只是把凯丽从自己的世界里推开罢了,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凯丽是否生活得幸福,他无从得之,伊万要借助这一"无知"才能求得心理的安宁。至于影片结尾,两人擦肩而过的场景,不过是导演给出的一个理想结局罢了。
让我们回到开头。伊万一切困境的开始就在于他偶然发现了自己童年的日记本,通过这本日记他试图找回自己失落的记忆。假如没有那本日记,假如伊万不去追索,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种种了。读大学,找工作,娶妻,生子,老去,死去,伊万将平平静静地过他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与其回到过去去抹掉过去的生活,不如此刻就不回忆。
记忆并不总是美丽的,有些令人甜蜜,有些令人伤感,有些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回忆的世界里并不总是田园牧歌,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要再去追寻。无根的你我在空中飘荡,总是要比把自己绑在受刑柱上更好一点。
影评三:影评第一弹之蝴蝶效应 作者:tallrain
这是一本酷电影,导演玩概念玩得很酷,因为不断地把剧情解构,所以观众也被深深地吸引。
剧本的框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男主角有一种回到自己过去时间的能力,而他的记忆同时却能够延续。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动机是希望修正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亲人爱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虽然看似得偿所愿,但每次都另有变故不期然而生,所以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蝴蝶效应通俗的解释是,"在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影响北半球的风暴"。其实这种解释很容易被误读。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地精确,因为总有一些初始值或参数不能被计算到,而它们却可能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混沌理论的基础假设之一。
自从牛顿用数学来解释和计算物理现象以来,科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盲目地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科学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对于数学而言,数学家对于自然的建模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建模并有唯一解的;二是可以建模有若干个解的;三是可以建模且有不确定解的(因为对初始值和计算精确度依赖);四是可以建模但是无解的;五是不可建模的。
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更加动摇了传统的科学观。当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水平时,却发现原子的许多行为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热传导是因为分子运动,但对这种运动的度量却使用统计学的单位。
回到电影,当男主角认识到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直接地导致一种现象,他就回到过去,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因素之一,总有一些因素是他没有计算到或无法干涉到的,而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最终的结局。这正应了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龙珠Z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特兰克斯从未来世界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世界,却发现世界的发展已经和未来大不相同。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却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许多诸如统计学的困惑。
比如一颗骰子,放入一个黑箱中,手摇之后,我们不知道它的点数,只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点数的概率均为1/6,尽管它"事实上"只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值。自然就这样隐藏了起来。
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矛盾,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当原子分裂一次,宇宙了同时也分裂了一次,这样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得以体现。同样以骰子为例,摇了之后,分裂出了6个平行宇宙,其中一个点数是1,另一个是2......套用到电影中,男主角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中误杀了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奇怪的是,他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保持"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看来他的记忆存放在一个疯子的宇宙中。
时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尽管他宣称因果关系不因时空改变,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时间是与方向不相关的。混沌理论尽管证明了时间不能反演,但同样不能证明时间不能反向。也许一个比较"聪明"的解释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时间可以反向,但是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但是又兴奋地发现了"无限轮回",其实他是混淆了无穷的概念。比如对于x/(x*x+1),当x趋于无穷的时候,它的值却趋向于零。因此尽管可以把时间视为无穷,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得到表达。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认识曾经一度忘乎所以,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并且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那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这是一本酷电影,导演玩概念玩得很酷,因为不断地把剧情解构,所以观众也被深深地吸引。
剧本的框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男主角有一种回到自己过去时间的能力,而他的记忆同时却能够延续。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动机是希望修正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亲人爱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虽然看似得偿所愿,但每次都另有变故不期然而生,所以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蝴蝶效应通俗的解释是,"在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影响北半球的风暴"。其实这种解释很容易被误读。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地精确,因为总有一些初始值或参数不能被计算到,而它们却可能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混沌理论的基础假设之一。
自从牛顿用数学来解释和计算物理现象以来,科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盲目地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科学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对于数学而言,数学家对于自然的建模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建模并有唯一解的;二是可以建模有若干个解的;三是可以建模且有不确定解的(因为对初始值和计算精确度依赖);四是可以建模但是无解的;五是不可建模的。
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更加动摇了传统的科学观。当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水平时,却发现原子的许多行为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热传导是因为分子运动,但对这种运动的度量却使用统计学的单位。
回到电影,当男主角认识到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直接地导致一种现象,他就回到过去,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因素之一,总有一些因素是他没有计算到或无法干涉到的,而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最终的结局。这正应了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龙珠Z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特兰克斯从未来世界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世界,却发现世界的发展已经和未来大不相同。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却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许多诸如统计学的困惑。
比如一颗骰子,放入一个黑箱中,手摇之后,我们不知道它的点数,只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点数的概率均为1/6,尽管它"事实上"只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值。自然就这样隐藏了起来。
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矛盾,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当原子分裂一次,宇宙了同时也分裂了一次,这样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得以体现。同样以骰子为例,摇了之后,分裂出了6个平行宇宙,其中一个点数是1,另一个是2......套用到电影中,男主角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中误杀了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奇怪的是,他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保持"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看来他的记忆存放在一个疯子的宇宙中。
时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尽管他宣称因果关系不因时空改变,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时间是与方向不相关的。混沌理论尽管证明了时间不能反演,但同样不能证明时间不能反向。也许一个比较"聪明"的解释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时间可以反向,但是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但是又兴奋地发现了"无限轮回",其实他是混淆了无穷的概念。比如对于x/(x*x+1),当x趋于无穷的时候,它的值却趋向于零。因此尽管可以把时间视为无穷,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得到表达。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认识曾经一度忘乎所以,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并且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那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