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子在学校拉了屎在裤裆感到很自卑怎么开导他
告诉他~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小孩也会这样~转移他的注意力~小孩子很快会忘记的~
② 幼儿园孩子拉裤子教师检讨书
尊敬的____________: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空看我写的这份千字检讨书!
我不想再一次为自己的错误找任何借口,那只能让我更加羞愧与惭愧。这份检讨书,主要是向您表示我对这种错误行为的深痛恶绝,我下定决心,不再犯类似错误。其时,领导反复教导一直在耳边回响,严肃认真的表情也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同时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一片苦心。 自己并没有好好的去考虑我现在的责任,造成了工作的失误。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工作做风涣散的必然结果,也是与我们时代要求-----树新风,讲文明,背道而行。经过几天的反思,我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公司的一切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
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认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
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不尊重。对待工作的思想观念不够深刻、不够负责,没有认识到现在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多么的难得。
我决定做出如下整改:
1、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工作做好,以优秀的表现来弥补我的过错。
3、经常和同事加强沟通,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样自由散漫,漫不经心,那怎么能及时把工作落实好、做好呢?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不良风气、不文明表现,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服务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短短几百字,不能表述我对自己的谴责;更多的责骂,深藏在我的心里。盼望领导能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公司能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化悔恨为力量,我绝不在同一地方摔倒,以后我要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争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要感谢领导让我写了这份检查,是领导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了我改过的机会。说真心话,在公司上班认识很多同事,真的很开心很愉悦!
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这充分说明,我从思想上没有把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起来,这也说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没给自己注入走上新台阶的思想动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应付思想。现在,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工作失误。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在此,我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发生这件事后,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因此,无论领导怎样从严从重处分我,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同时,我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公司做出积极的贡献,请领导相信我。
检讨人:
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③ 教育随笔:小班宝宝尿裤子了怎么办
带了小班后,让小鱼哥哥最痛苦的莫过于男孩子尿裤子了。女孩子有生活老师负责,小鱼老师自然不用担心,
④ 小孩子(4岁)拉裤子了怎么教育比较好
孩子太小,引导性教育或启发性教育吧。
慢慢地给孩子讲,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习惯。让孩子理解拉裤子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⑤ 儿子在学校拉裤子了老师给洗了怎样给老师说感谢的话
给老师提些水果可以给老师说把你麻烦的 孩子不懂事给你添麻烦了非常感谢你给孩子做的这些提些水果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⑥ ★教育随笔:怎样解决宝宝的入园焦虑
3岁的幼儿新进入幼儿园,与依恋的对象(主要是亲人)分离时,随即产生焦虑、不安、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撒娇、哭喊、吵闹等拒绝分离的表现,即幼儿入园焦虑,实际是一种分离焦虑,它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通常年满3岁的幼儿就要进入幼儿园里学习生活,而 3.5 岁正是幼儿产生依恋的一个高峰期。幼儿刚刚进入新奇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幼儿教师与陌生的小伙伴,使幼儿产生了不安全感,使幼儿对亲人的依恋感加强,不愿意离开亲人。亲人的离开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缺乏依恋对象,从而产生了入园焦虑。 每个幼儿入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致看来,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有缠住亲人不放手、要求老师抱着不放、哭喊、吵闹、打滚、摔东西、嗜睡、发呆、尿裤子、尿床、拒绝吃东西、拒绝喝水、咬手指、划破手指、撞墙等行为表现,他们往往以此相威胁来逼迫家长不要离开自己。 人生最初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刚入园时产生的。对首次送孩子入园的父母来说,都是一道很艰难而且必须克服的难关。 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家庭教育应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一般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许多妈妈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 。为解决“分离焦虑”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也可以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当孩子真正体验到妈妈还是十分爱他,家庭还是“安全基地”;并且,也感到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时,“分离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二、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 在家里,孩子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让其改正,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并找机会操作和实践。 缓释焦虑在入园前。 在宝宝要上幼儿园之前,我已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焦虑现象,这是正常的,我把缓释工作做在入园前。 入园报名前一个月,我与孩子的爸爸经常向孩子灌输:你长大了,应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幼儿园去。他问:“为什么所有的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我们就告诉他:“聪明的孩子都是读过幼儿园的,因为那里有老师教你学习,有许多小朋友和你玩,还有许多家里没有的玩具。”报名前一个星期,我带孩子到幼儿园里参观,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看着五颜六色、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孩子竟然亲吻着幼儿园的围墙,大声说:“我不想离开,我什么时候可以每天到这里玩﹖” 。结果,在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头也不回地高高兴兴地进去了,还挥着小手和我再见。 送园后妈妈莫回头 开园报到日,我和孩子早早地起来准备,像过节日一样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清楚地告诉她,妈妈会暂时离去,但不要紧,有老师在,而且妈妈一下班就会接她回家。进了幼儿园,最困难也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孩子死死拽住我的衣服,大哭着不放手,我决定留下来几分钟安抚她。我忍住内心的痛惜,告诉她,妈妈理解她的感受,妈妈不在,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喜欢和爱护她,妈妈一定早点来接她。听到我柔和而又坚决的声音,她的哭声渐渐地小了。随后我立即离开,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下午我尽量早一些下班接孩子。孩子看到我,瘪瘪嘴但没哭出来,老师说她一天都闷闷不乐。第二天就好些了,就这样,一个星期下来她竟然有了笑脸。 三、幼儿入园早准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1、教孩子独立吃饭。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幼儿入园焦虑的纠正 幼儿入园焦虑,
⑦ 小孩子容易拉裤子里,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对于妈妈们来说,看到宝宝一天天进步,一天天独立,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但是往往还没得意多久,宝宝就会做出一些让你无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拉裤子。
4、 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减轻心理压力
孩子们追求安全感,因此会依赖父母,一旦进入新环境中,会恐惧不安,比如刚上幼儿园,对新环境和新朋友不熟悉,便会产生焦虑心理,父母一定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到集体当中,消除心理问题,对肛欲期的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肛欲期的宝宝是脆弱的,需要家长更用心的呵护和鼓励,因此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一步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尴尬阶段。
⑧ 幼儿园案例分析孩子把便便拉到裤子上老师该如何处理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由于胆小、身体不适、贪玩等主客观原因,在幼儿园拉裤子是常有的事。但是滴水见太阳,小事的处理却蕴含着教育的大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师德和师能。 不动声色。班上一旦有孩子拉裤子,有经验的老师会凭借职业的敏感立即锁定他,然后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孩子分离引领出去。即使是其他的小朋友先发觉那个拉裤子的幼儿,老师也不会表现得过于在意,尽可能地缩小知晓的范围。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老师通常会把拉裤子的孩子带出教室,以避开同伴。有的老师还会宽慰孩子“老师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拉裤子”。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给幼儿带来安全感。 有条不紊。孩子拉裤子问题的处理应做好准备,幼儿园要常备卫生纸、温水、毛巾和替换衣服。一旦有孩子拉裤子,不管是保育员还是老师都应该熟练操作,达到轻、快、温、爽四点要求。即给幼儿脱衣服、擦屁股、洗屁股、换衣服动作要轻,操作时不能拖泥带水要迅速利落,如果是冬天要保证室温、手温、水温、毛巾温、替换衣服温,操作完成后要保证幼儿干爽舒适。 点面兼顾。一旦有孩子在课堂上拉裤子,作为老师既要把拉裤子的孩子处理好,同时也要安排好替管人员把班级管理好,避免管理缺位。 理解家长。幼儿在园拉裤子实属正常,作为老师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小题大做,更不能动辄请家长。对于认真负责处理得当的老师,家长都是心怀感激的。 注重细节。对于孩子拉裤子的情况,老师要留心关注,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规避。假如是孩子能力缺陷不会上厕所,老师要教会孩子上厕所。假如是孩子缺少时间观念,老师要提醒孩子在休息时上厕所。假如是孩子贪玩,老师要提醒孩子上厕所。假如是孩子身体不适,要立即带孩子看医生并及时通报家长。 类似孩子拉裤子的小事在幼儿园很多,小事如何处理,处理得是否得心应手,是否恰如其分,最能体现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⑨ 孩子在学校拉裤子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在学校拉裤子的话,应该对孩子进行一个正确的指导的呀,告诉他,如果肚子不舒服的话,要及时的上厕所的
⑩ 孩子不小心拉到裤子里屎,告诉老师会伤孩子自尊心吗
中国有句俗语:“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拉尿放屁!”,以用来讽刺那些事情管的宽,凡事乱管的人,本是一句俗语,一种讽刺,但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女儿身上。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一急是从人的生理角度上说的“尿急、屎急、屁急”,古人称“杀厕所急”,这“杀厕所急”是每个人几乎每天所必须的。既然是“急”,就应该得到及时释放,不应人为的加以强行制止,原因有二:一是制止会伤及身体,二是有时想制止也未必制止的住。即便是处在不方便的场合,从控制的角度来讲,成人的控制能力是要远远高于幼儿的控制能力的。小女只有六岁,在此方面的控制力定然不够“理想”!老师的威严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高于一切的,尤其是对于不懈世事的学龄前孩子(幼儿园,这里不包含三岁以下的幼托宝宝),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严重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思想和认知。————刘金岁月 前天下午我正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学前班韩老师打来电话,说女儿中午午休时小便拉裤子里了,让我去送衣服。我当时感到很奇怪,因为女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尿过裤子!但无论如何也得先把换的衣服给孩子送去,告别朋友回到家中拿了衣服赶到幼儿园,女儿还在幼儿园寝室的小床上盖着被子,我笑着对女儿说“哈哈,怎么尿到裤子里了,丢不丢哦?”我怕给女儿造成心里压力,女儿见我笑了用双手捂着小脸吐了吐小舌头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这时韩老师走了过来给了我解释:说孩子中午刚刚躺上床,就说拉小便,因为以前很多小朋友不想睡觉就以拉小便的名义欺骗老师,所以她认为女儿也是在欺骗她,就说,拉什么小便,赶快睡觉,要拉就往裤子里拉好了。说完就走了,后来又来了个老师,女儿告诉她拉小便,那位老师也没有让去,女儿实在憋不住就尿裤子了。韩老师对此事也向女儿和我道了歉(在这里我不想去一味的追究韩老师的责任)。本来孩子小便拉裤子是件小事情,按理说也不应该成为什么话题,可孩子晚上回到家中的话让我想了很多,女儿说“爸爸,不是我不小心尿裤子的,我是告诉老师我要拉小便的,可是两个老师都不让我去,小朋友欺骗过老师的,但我没有对老师说谎话,可老师为什么还是不让我去呢?” 面对女儿的为什么,我久久没有答复,这是我第一次没有正面的答复女儿的问题,我想女儿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小便拉裤子不是她的错误,女儿不明白的还有老师,两个老师为什么都不相信她?为什么连拉小便都不让去?因为女儿并没有对老师说谎话。我不可能告诉女儿“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曾经说谎话”也不可能解释为“老师懒惰”更不可能说“因为你说了实话”。 周六晚上,朋友一家人到我家做客,我和她说起了这个事情(朋友的孩子也在上幼儿园,比我女儿小一岁),朋友说他女儿的幼儿园的老师也是这样,中午午休时不让孩子让厕所。看来这种现象远远不止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发生,朋友女儿的幼儿园同样在发生,甚至还有更多的幼儿园也在发生。如果这是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普遍现象的话,那就非常可怕了。 首先,这种现象存在信任危机: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交流的基础,如果双方中有一方存在不信任因素,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暇的,是纯真的,孩子比成人更渴望信任,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会让他们更安全、更自信、更有快乐感。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和老师就是最可以信赖和给他安全的人,如果让孩子觉得连她最信任和崇拜的老师都不再信任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孩子不象成人那样可以调节自己。孩子不会去分析老师为什么不信任她,更不会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她不敢抗拒,只能无奈、被动的接受。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的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其次,这种现象存在被迫压抑:孩子不懂压抑一词应该做如何的解释,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压抑,孩子虽然不知道更多事物的对与错,但小便不应该拉到裤子里这一道理孩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一个老师竟然对孩子说“要拉就拉到裤子里吧!”,最后孩子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把本不该拉到裤子里的小便在老师的这种行为能力强制下拉在了裤子里。我不仅要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去制止几岁孩子最起码的生理排泄问题?难道老师就不需要排泄吗?难道老师会把尿拉到自己的裤子了吗? 拉小便,伤害了谁的利益?不要说孩子不知道,连我这个三十多岁的人都搞不清楚了。老师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是因为其他小朋友有过这种欺骗老师的行为。难道这种理由真的足以让一个老师用“要拉就拉到裤子里”的言行去伤害一个说实话的孩子的心灵吗?是谁给了老师这样的权利? 说谎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但孩子会说谎,成年人照样也时常说一些谎话,有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调查和考证,人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会说一到六句的谎话。孩子说谎是孩子的错误吗?孩子为什么会说谎?我不是儿童心理学家,无权发表什么大言论,但我深信只要是一个心理上正常的人绝对不能因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假话,而否定了所有人的实话,更不要说一个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话,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的实话,这个道理我想人人皆知。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假设老师处理这种事情的情景:(很多孩子因为不想午休时间躺在床上睡觉,以“老师,我要拉小便”为理由做暂时的逃避)。孩子:“老师,我要拉小便”老师:(不知道是谎话还是实话的情况下)“好的,我带你去,下床要小心哦”孩子:“谢谢老师,我知道了。”(孩子去了厕所,老师为关心孩子的安全跟了过去,结果最后老师发现孩子没有小便要拉)老师说:“怎么没有小便啊?XXX(名字)告诉老师,是不是不想在床上睡觉啊?(语气温柔缓和)孩子知道了老师猜透了他的心思。孩子:“恩”或者不说话(表示默认)老师:“XXX(名字)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想睡觉吗?(语气温和)孩子一般情况下是不说话……老师:“你知道为什么中午老师要让你们睡觉吗?”(语气温和)孩子不说话或者说不知道(也有可能说知道)。老师:“你想不想长的更好,更聪明啊?”孩子:“想!”老师:“很好,老师就知道XXX(名字)是乖孩子,老师告诉你啊,中午睡觉可以使小朋友变的更聪明,个子长的更高,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知识吗?就是因为老师小的时候啊在幼儿园里每个中午都睡觉的,只要你坚持午休的时候睡觉,相信一定能象老师一样聪明和高大,好了,我们去睡觉吧。”把孩子送到床上盖好被子,然后轻轻的给孩子的额头一个温馨的吻。 假如以上情景成立的话,那么首先是教育了孩子,既给孩子灌输了睡觉可以长的更高、更聪明的思想,让孩子主动能午睡,又没有揭穿孩子说谎的行为,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可能导致说实话的孩子把小便拉到裤子里(如果是大便拉到裤子里就更可怕了)。 教师的职责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我想“要拉就拉到裤子里吧”的言行应该和“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联系到一起去的,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背离,甚至带有强制性和恐吓的味道,这样的行为是在解惑,是在育人吗?“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我觉得从娃娃抓起是对的,但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从娃娃身上抓起?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