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牛仔裤的版型、款式、种类有什么区别
1、版型
(1)直筒:
小直筒特点:裤口6寸5左右,中裆以下基本一致,穿着合体。
中直筒特点:裤口7寸左右,裤腿比小直筒稍胖,穿着能拉长腿型,把腿衬得匀称修长而直。
中腰牛仔裤:裤腰位于肚脐以下,胯骨以上。常见的标准宽型。
低腰牛仔裤:腰际线低于胯骨的牛仔裤,多为女装。也有少部分专为突出男性肌肉等性感因素而设计的男装。
(3)裤腿形状
喇叭型牛仔裤:裤脚为喇叭状的款型。也分为大喇叭型和小喇叭型。
曲线型牛仔裤:在膝盖处有明显弯折剪裁的款型。
窄管型牛仔裤:比起一般牛仔裤更加强调腿部曲线的款型。
直筒型牛仔裤:常见的标准款型。
3、种类:
(1)按裤型分
直筒型:牛仔裤最基本的款式,如Levi's501、EDWIN503、Lee101等牌号
瘦窄型:强调体姿优美的款式,如Levi's606、EDWIN502、Lee301等牌号
小喇叭裤管型:考虑到穿高帮鞋时的方便,裤管稍大,如Levi's517、EDWIN101F、Lee102等牌号
大喇叭裤管型:七十年代风行一时的款式,膝盖以下的裤管极大,如Levi's646等牌号
经典的红布边裤:如EDWIN505牌号
小脚裤型:最近几年流行的,注重裤型的休闲度
(2)按腰际线
高腰牛仔裤:裤腰位于肚脐以上,70-80年代在华人地区广泛流行。
中腰牛仔裤:裤腰位于肚脐以下,胯骨以上,是如今最为常见的牛仔裤款式。
低腰牛仔裤:裤腰位于胯骨以下,低腰牛仔裤多为女士款式,但追求性感效果的男士牛仔裤也常有低腰或中低腰款式出现。
(3)单位面积重量
轻型牛仔裤:每平方码丹宁布重量小于8盎司的牛仔裤。
中型牛仔裤:每平方码丹宁布重量大于8盎司,小于13盎司的牛仔裤。
重型牛仔裤:每平方码丹宁布重量大于13盎司的牛仔裤。
第一步:先量尺寸
裤子的尺寸不用说,一般由臀围、腰围、上档长、裤长这四个值来确定。而腰围就等于臀围尺寸,所以只要知道三个尺寸即可。
臀围:在臀部最大的位置水平围量1周所得到的尺寸。上档长:坐姿时,从腰围线到椅面的距离。裤长:自腰围线至裤装所需要的长度。
臀围=净臀围+16CM的放松量
上档长=基本上档长+2CM(不含腰头)
裤长=上档长+下档长
第二步:可以参考的尺寸
宝宝的尺寸怎么得呢?小编推荐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希望上帝保佑宝宝是个乖宝宝,那么他可以很好的让你量尺寸,记得记下来。
第二种:可以拿宝宝的旧裤子来比划量尺寸,记得要是一片式的才行哦!一般来说要量宝宝目前穿的打底裤之类的才行,还是三个数值:臀围、上档长和裤长。
第三种:就是参考目前儿童标准尺寸,找到符合自己宝宝年龄段的尺寸即可。
第三步:开始画图纸
尺寸什么的都量好后,那么就开始动手画图吧。可以将三个尺寸写在图纸的上角哦,因为不少地方都是要用公式算,将数字写出来更清晰看得到。
㈢ 裤子的裁剪图怎么划
首先我们确定成品尺寸:
腰围(W)=94cm
臀围(H)=104cm
立裆+腰口(3.5cm)=25cm
下档=75(cm)
脚口=24(cm)
第一步:写数据
㈣ 裤子怎样打版
裤装的结构相对裙子较为复杂,基本形状的构成因素及控制部位相应也多,除了裤长、腰围、臀围外,还有上裆、腿围、膝围、脚口围等。
1、裤长
裤长是构成裤子基本形状的长度因素。一般自腰围线起,终点则没有绝对标准。是裤子分类的主要依据。
2、腰围
裤子的腰围变化量较小,一般加0-2cm的松量。但高腰和低腰变化会使腰围产生差异。
3、臀围
人体运动时,臀围围度会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加放一定的运动松量。同时由于款式造型的变化,还需要加入一定的调节量。
4、上裆
又称“立裆”,包括上裆深和上裆宽。上裆深指横裆线至腰围线之间的距离;上裆宽为前裆宽与后裆宽之和。上裆尺寸直接影响裤子的适体性、功能性和舒适性。
5、腿围、膝围、脚口围
腿围、膝围、脚口围共同构成裤管结构,与臀围一起决定裤子的廓型。
裤子的分类
裤装有不同的分类形式,但大体可分为基本结构和变化结构两类。
(一)基本结构类
1、按裤装臀围的宽松量进行分类
贴体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0~6㎝的裤装;
较贴体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6~12㎝的裤装;
较宽松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12~18㎝的裤装;
宽松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18 cm以上的裤装。
2、按裤装的长度进行分类
超短裤:长度至大转子骨下端;
短裤:长度至大腿中部(0.4h-10cm~0.4h+5cm);
中裤:长度至膝关节下端(0.4h+5cm~0.5h);
中长裤:长度至小腿中部(0.5h~0.5h+10cm);
长裤:长度至脚踝骨(0.5h+10cm~0.6h+2cm)。
3、按裤型的轮廓造型分类
直筒裤:(裤脚口量=0.2H~0.2H+5cm)中裆量与裤口量基本相等的裤装;
锥形裤:轮廓上大下小,(裤脚口量≤0.2H-3cm);
喇叭裤:轮廓上小下大,(裤脚口量≥0.2H+10cm)。
(二)变化结构类
分割类裤装:基本结构类裤装+分割线(纵向、横向、斜向),成为分割类裤装;
高腰类裤装:基本结构类裤装+高腰(腰宽3~18㎝),成为高腰类裤装;
低腰类裤装:基本结构类裤装+低腰(腰宽≤0),成为低腰类裤装;
垂褶类裤装:基本结构类裤装+垂褶(外侧缝联口有垂浪),成为垂褶类裤装;
抽褶类裤装:基本结构类裤装+抽褶,成为抽褶类裤装。
裤装结构与人体体型的关系
裤装须包覆人体腹、臀部、腿部,而人体腹、臀部是复杂的曲面体,故裤装必须满足人体下体的静态体态及动态变形的需要。
1、松量设计
腰围松量为0~2cm,注重外观挺服的款式松量一般为0;
臀围松量≥4cm-材料伸长量;
上裆松量为0~3cm-材料伸长量。
2、腰部省道设计
腰部省道量的计算,按贴体风格裙、裤装的腰围、臀围计算省道量为:设(H-W) / 2=●(注:●为臀腰差),则
前省量=●/5+1cm,靠近前中线的省略小,
靠近侧缝的省较大;
侧缝撇去量=2●/5-0.5cm,前侧缝撇去量略大,后侧缝撇去量略小;
后省量=2●/5-0.5cm,靠近侧缝处省略小,靠近后中线处省略大。
3、后上裆设计
(1)后上裆垂直倾斜角的设计:
裙裤类0°;
宽松裤类0°~5°;
较宽松裤类5°~10°;
较贴体裤类10°~15°(常用10°~12°)。其中若材料拉伸性好且裤装主要考虑静态美观性时,后上裆倾斜角≤12o;若材料拉伸性差且主要考虑动态舒适性时,后上裆倾斜角取值趋向15o。常用贴体裤类14°~16°;运动型贴体裤取16°~20°。
(2)后上裆深增量:
裙裤类为3cm;宽松裤类为2~3cm;较宽松裤类为1~2cm;较贴体裤类为0~1cm;贴体裤类为0cm。
4.前上裆设计
前上裆垂直倾斜角 前上裆腰围处撇去量约1cm左右。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当腰部不作省道、褶裥时),为解决前部腰臀差,该撇去量可≤2cm。
5、上裆宽:
一般为0.14~0.16H。
㈤ 求5张用PS画的裤子款式图 正反面都需要
是这样的吗
㈥ 问题一:裤子制图中有哪五个控制部位 问题二:女西裤有哪几个制图步骤,分别是
裤子制图中有五个控制部位,你西裤制图步骤那就详细的看一下说明书就行了。
㈦ 有哪位大神知道这款服装的结构制图怎么画
您好!您这属于服装效果图。如果要把这幅效果图做成实际的成衣,我们需要更加详细的服装款式图才行。也就是说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比方说,这条裙子用什么样的面料和辅料搭配,哪些地方要做什么样的工艺,哪里有缩褶,哪里有胸省、腰省,哪些地方有分割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考量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熟练的手绘技巧,还需要有专业的服装知识,更需要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只有这几点完美的结合才能在设计领域拥有不错的成绩。
如果您在服装专业技术上遇到什么难题,请关注我。我随时为您解决服装技术和知识上的难题。谢谢!
㈧ 什么是服装结构设计制图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是指用不同的绘图方法,把服装结构之间的相互吻合关系,按照规定的品种、款式、号型要求,进行平面展示的过程。
[编辑]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目的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目的,不仅要符合款式造型与功能的需要,还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减少成衣制作的难度。在保证款型不变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工艺难度,使工艺简便、缝制简单,提高生产效率,这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表现的尤为重要。
[编辑]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种类
一、按照缝头分类
1.毛份制图:毛份制图法是指绘制图的外轮廓线与裁剪线合二为一。在结构制图时,要根据各部位缝份数量的不同把缝份计算在外轮廓线内,适合于结构简单的制图。
2.净份制图:净份制图法是指绘制图的外轮廓线与工艺的制成线合二为一。在结构制图时不考虑缝份,而是在轮廓线外另加上缝份后再动手裁剪,适合于结构复杂、变化较多的结构制图。
二、按照用途分类
1.教学制图:服装教学结构设计制图常采用缩比例制图,也叫比例尺制图法。一般常用的比例为1:500,其特点是图样小、绘制方便、省时省纸,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方法。
2.单款实裁制图:单款实裁制图是根据对消费者的实际测量数据,直接在面料上的制图,适用于零活的加工,这种制图方法需要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制图和排料经验。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款式,则需要先在纸上绘制,然后根据纸样再在面料上进行裁剪。
3.工业生产制图:工业生产制图是按照国家服装系列标准号型和成品款式的需求,在纸板上采用1:l的比例来绘制的服装衣片图样,它是工业制板的手段和依据。工业生产服装少则几千件,多则几万件,为了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工业生产制图的准确性、合理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服装制板的过程中,结构制图是服装制板的必要的技术手段,服装样板是结构制图的主要目的。
(一)平面设计制图
平面设计制图法是依据测量不同部位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款式设计图分解出各个部位的衣片的方法。由于测量的部位、计算的方法、分配的比例不同又可分为原型制图法、比例分配制图法、胸度式制图法、定寸制图法。
1.原型制图法:近年来,原型法在我国应用很广,一般所指的都是日本的原型,虽然也有英国的原型、美国的原型,但由于人种的差异,应用不广。日本的原型进入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要请日本的服装专家来中国讲学,如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院长小池千枝等多次来我国讲授文化式原型,同时文化式原型的系列书籍也被译成中文在图书市场上发行,文化函授学院也纷纷传播着日本原型技术,于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在中国的应用有了相当广泛的基础。日本的登丽美式原型与文化式原型同属于学院派,但在中国的应用不如文化式原型广泛。
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根据人体的实际胸围为基数,先绘制出衣身原型、袖原型,然后再根据款式设计在原型的周围加放或缩小一定的比例,绘制出实际成衣的制图。其方法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对于变化复杂的款式,原型法会使人感到更自如、更方便、更科学,这也是业内人士喜欢它的主要原因。
2。比例分配制图法:比例分配制图法是一种常见的平面结构设计制图法,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图方法。它是根据测量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净尺寸,按照款式设计的要求,加放一定的放松量为成品尺寸数据,然后把获得的成品尺寸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减某一定数进行结构设计制图的方法。
3.胸度式制图法:胸度式制图法是以人体实际胸围尺寸为基数,按照三分之胸围法、四分之胸围法、六分之胸围法、八分之胸围法、十分之胸围法等来进行比例分配的制图方法,平时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其中较为合体的服装常用三分法、六分法、十分法;较宽松的服装及上身装常用四分法、八分法。
4.定寸制图法:定寸制图法是我国传统的制图方法。在过去,中国传统的服装结构特点是宽衣博带,常用色彩、图案的变化来体现服装的华丽与内在的精神。定寸制图法就是师傅带徒弟凭借经验直接在面料上进行的原始的制图方法,不需要计算,根据测量直接在各个部位定寸即可。#p#分页标题#e#
(二)立体设计制图
立体设计制图法常被称为立体裁剪,是西方许多国家常用的方法之一。
立体设计制图法是将专用匹布铺在准备好的人台上,先利用大头针将匹布别出所需要的立体结构效果,再在匹布上直接加上放松量并画出轮廓线,把匹布按照轮廓线裁剪下来的图样就是所需要的立体设计制图。根据匹布样再进行剪切面料。立体设计制图法不用计算,适合于立体效果较强的礼服或带有波浪的裙装。
立体设计制图法在我国被普遍认识和了解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很难说哪种制图方法好,都各有其特点。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完美的三维效果,常把立体与平面的结构设计制图方法结合起来用。
(三)CAD制图
服装CAD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此系统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初主要是用于排料,显示衣片的排列和裁剪规律,此项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面料的利用率。随着CAD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大,放码作为CAD系统的第二功能开始出现。这一功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如果应用手工操作放码,完成一套9片板型和6个号型的男衬衫需要12小时,而计算机2小时就可以完成。服装设计师对计算机在图形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认识比较晚,CDI公司的设计系统首次作为服装设计系统投放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CAD制图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向设计师提供的各种制图工具、相关的标记库、弧线库、部件库等绘制衣片框架,然后进行衣片连接、对称生成衣片、放缝、测量、修片、衣片绘制输出等,是一种人机交互的制图手段。CAD系统具有三个特点:灵活性、高效性和可储存性。利用CAD制图将是现代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趋势,它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辑]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特性[1]
一、审美性
现代社会,人们选择服装时,除了要考虑实用性外,更多的是对美的追求。服装结构设计制图上的每一条线段形状的变化、所在部位的改动、数据量的增减,都会赋予服装不同的生命力和美感。
高级服装已被视为一门艺术,一门与绘画、雕塑、戏剧、舞蹈和建筑可以相提并论的艺术。它有着异常活跃的生命力,既可以刹那化永恒,又可以历久而常新。时装设计师将其作品表现为或优美轻盈,或劲酷狂飙,或玩偶戏虐,或端庄大方,这些审美性正是通过对结构的探索和制图的分解来诠释、演绎的。
二、制约性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制约性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人体、面料和工艺上。
(一)人体的制约
服装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体服务,人体又是运动、复杂、多变的,所以说在结构制图时绝对不是光靠公式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与人体工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体形具有对称性、复杂性和立体性.所以服装设计师或制板师在结构制图时要把人体的比例数据、活动量的大小等因素要放在首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结构制图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面料的制约
服装面料对结构设计制图也有着制约作用。例如:对于缩水率大的面料,在制图前就要考虑缩水性能,制图时必须加上缩水率数值,才能保证成品洗涤后尺寸的稳定性;还有对于羊毛等面料在结构设计制图时一定要考虑面料的热缩性能,因为衣片在粘黏合衬时会因遇热而产生热缩现象:带有图案及条格的面料在制图时要考虑图案的方向性和对条对格问题;带有戗顺毛的面料在制图时要根据要求考虑毛向。如果制图前没有思想准备,或对面料的服用性能考虑不周是很难生产出合格产品的。
服装材料有表现粗犷豪放风格的,也有表现婉约细致风格的,但必须与结构设计制图相配合才能表达出来。粗犷豪放风格大多用直线的分割设计制图,婉约细致的风格大多用曲线设计分割制图,可见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彼此限制。
(三)工艺的制约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目的,不仅要符合款式造型与功能的需要,还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减少成衣制作的难度。在保证款型不变的前提下,每减少一道工艺程序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表现的尤为重要。同样的制图裁片由不同的工艺手段或不同的工艺师来加工制作,就如不同的演奏家在演奏同一作曲家的作品一样,表达出的艺术效果也是不一样的。#p#分页标题#e#
除此之外,人的形体、职业、观念、环境及国家、宗教等也对服装结构设计制图有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三、准确性
准确的结构设计制图是服装成品外观效果与加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准确性包括:
(1)结构线之间数据量的准确;
(2)形状的准确;
(3)位子的准确;
(4)比例的准确;
(5)制图方法的准确;
(6)面料图与里料图、辅料图之间的匹配准确。
四、合理性
人体是个曲面体,由于每个人生理上遗传基因和自身后天生活条件的不同,在体形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理想的体形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结构制图时虽然要以款式设计图为依据,更应该符合千人千面的形体。合理的结构制图还表现在年龄的差异上,如儿童的服装在结构设计制图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体态特征,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最快、体态变化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活泼好动、贪玩好食、天真无邪,因此舒适、方便、美观是结构设计的原则:增加适当的放松量,便于儿童的穿脱,减少不必要的夸张和华丽的装饰是制图合理的保证。成年人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合理性.主要考虑要满足人的表现性上.如果表现人的形体美,则无需加入过多的放松量,或通过省道的分割与转换.尽显人体曲线的美感。
五、创新性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绝对不是依样画葫芦的简单行为,每一种制图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要想通过平面的衣片满足三维的人体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冲破定式思维的框框.改换角度去创新,才能提高设计产品的原创性、艺术性。
服装有其固有的结构和形式,但作为时装不能在结构和形式上循规蹈矩,而要通过打破形式、结构、空间、表层的结构组合,利用各个领域的交叉、串联、共融和各种信息的吸收、传递。这样的设计作品,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做出的敏感反映,这要求人们的视觉经验也同步发展;也就是说,他对人们已固定的感情模式和欣赏习惯也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
[编辑]服装结构设计制图的要求
1、各结构部位的尺寸标准要准确、清晰、和谐、统一。
2、图中线条的粗、细、曲直。重直相交必须呈90度角,曲直相交要吻合、顺畅,曲曲相交要圆顺,吻合不出“茬口”。
3、各种制图数据,对衣料的缩水量、缝制工艺的缩水量,省、褶、裥安排的扩放量都要打足。
4、经、纬、斜、条、格、光方向要标明确,标清楚。
5、主、辅件、零部件要齐全、合理。
6、净样变毛样的缝份、贴边等放量要准确,符合工艺规定。
7、图样和成衣实物样的缩比,要按照1:100,1:400,1:500,1:600……比例绘制,并标明图样比例。
8、整个图样、图纸要正确、规范、清晰、干净、美观。
9、制图尺寸单位一律用国家法定尺寸单位:CM(厘米),当然了有的厂也有用英寸的。
10、制图的术语、符号要统一、标准。
[编辑]服装结构设计制图与服装裁剪的区别[1]
服装结构设计制图和服装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他们具体区别如下:
1.服装结构设计制图是由设计师本人或制板师来完成的.它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服装裁剪是由裁断技术工人进行的。在国外服装教育体系中,教服装制板的教授薪水要比教服装设计的教授薪水高几倍,在服装企业对制板师更是不容轻视;而裁断只是一个熟练工种,只要熟练掌握用刀的方法和裁剪的顺序即可。
2.服装结构设计制图是款式设计的延续和修改过程;服装裁剪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样板的要求来剪切。
㈨ 男士牛仔裤款式图怎么画
普通裤子上面把 线迹也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