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必须向幼儿园提出来,幼儿园是有管理责任的,如果幼儿园不能做出有效的管理,可以去管理机构投诉。
B. 宝宝上幼儿园拉裤子里怎么办
我也是从基层教师岗位走过来的,很理解你及家人此时的心情。四岁的孩子应该有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自己能力了。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冷静的对待,不要责怪孩子,边为孩子收拾的时候,便告诉孩子:没事,下次注意,想上厕所要大胆的跟老师说,即使老师在上课也会让你去的,不要害怕,老师是很喜欢小朋友们的。不要追着孩子问这是怎么回事,否则孩子心理害怕家长的批评,次日老师在小朋友的面前说,孩子会没面子的,心理会受打击的,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的。不要介意孩子的不懂事,要观察孩子的大便时间,次日告诉教师提醒孩子去厕所,同时于老师沟通不要在所有孩子面前提名点醒的说孩子大便在裤子里的事,这样孩子会很害羞的。我相信所有的幼儿教师都能做到,帮助孩子解决这种小事。不妨试试看。
C. 幼儿园老师扒光小女孩裤子是范法
看境况而定,是恶意羞辱的话就是违法的
D. 幼儿园小班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该怎么做
1、一般来说应该建议爬爬班的孩子的家长给孩子多带一条裤子,因为这样小的孩子尿裤子是正常现象,也是家长可以预料到的; 2、如果孩子尿裤子了,请你在第一时间给孩子把湿裤子脱下来,并且一定给孩子换上新裤子,注意给孩子保暖哦; 3、只要你进你的全力为孩子服务,即使孩子受了委屈,家长也会理解你的! 请你参考!
E. 做幼儿教师要帮小朋友上厕所么
您好~我就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孩子入厕的环节,老师主要负责的是入厕安全、便后教会孩子塞衣裤,洗手等。一般幼儿园每个班都会配有保育老师,她们就主要负责孩子们生活如:吃饭、打扫或是拉屎、尿裤子之后的清洗工作。大部分入园的孩子都已经会自己脱穿裤子、擦屁屁了,因为家长在家也会教。除了个别能力发展较弱的孩子和小幼班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要多些,在那样的情况下,保育老师在的话她会负责帮助幼儿擦屁屁或是换尿湿的裤子,但是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人之常情,主班老师也肯定得动手一起,不可能让拉完臭臭、尿湿裤子的孩子排队一直等着,容易着凉,你也不忍心吧!教孩子擦屁股,其实孩子很聪明,教一两次就会了,只是尿湿换裤子的情况会比较多。 不过你所说的帮,指的是什么?如果是像爸爸妈妈抱着孩子上厕所那样是不会发生的,幼儿园本身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F. 6岁小男孩上幼儿园里面的裤子穿开裆裤可以吗
不要了吧,都这么大了。
G. 幼儿园巜我会扎裤子的组织策略
我会塞裤子 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天气转冷了,要塞好裤子。 2、养成幼儿将裤子塞好的习惯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 让幼儿懂得保护自己。 三、材料准备及环境创设 午睡室 四、设计思路: 现在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在这种天气下幼儿很容易受凉导致感冒等疾病。只有让幼儿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凉。才能真正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各种疾病。塞裤子对于做好保暖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设计这次的课让幼儿塞好裤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能注意保暖。 五、活动流程 提醒幼儿——幼儿操作——相互检查 六、活动过程 1、 提醒幼儿 幼儿起床后,提醒幼儿要塞好裤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注意保暖。 2、 引导幼儿塞好裤子 引导幼儿将最里面的一件衣服塞在裤子里 3、 游戏:照镜子 让幼儿相互检查,是否塞好裤子
H. 如果你的宝宝在幼儿园被小朋友脱裤子,你会怎么样
你好。在孩子中间发生的事情,很难用对错来解决。因为宝宝的是非观念没有,出于好奇脱别人的裤子,把哄闹当做好玩,在孩子中间不在少数。老师最多规劝教育一下,脱别人裤子的小朋友,告诉他的家长教育他。个人认为如果小朋友在以后没有此举动了,就不要放放在心上了。如果仍然再犯,可以考虑和小朋友的家长一起交谈,让家长引起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I. 小班小朋友在学校里脱裤子,老师该怎么教育他
上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一般是三岁了,他们只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也跟着来,没有什么别的意识,老师可以将他领到单独的教室,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小朋友肯定会说,爸爸也是站着,脱下裤子尿的。这就说明,大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所缺失的,老师应该告诉他上厕所的时候,是男女有别的,不能当众这样做,而且还要在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这个情况,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讲讲性别的事情。
性别教育的时间也是要恰当选择,第一个时间点就是三岁左右,我们经常说的是三岁看老,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和性别区别,让孩子更好地保护隐私和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防止孩子受到侵害。第二个时间点是上小学,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的认知,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让他知道男孩子的正确做法,和女孩子的自我保护。第三个就是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异性有了特别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爱情,不要试图去阻止,而是要心平气和地交谈,告诉他们正确的处理这种感觉。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宝贝,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的呵护,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阻止,而是要跟孩子一起去面对,让他们有一个面对问题的信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