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休闲服饰 > 小班美术纸团印画妈妈的花裙子

小班美术纸团印画妈妈的花裙子

发布时间:2021-07-22 09:08:58

❶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熊的家纸团印画可以怎样导入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纸团印画装饰树叶。 2、尝试选择不同的颜色在指定范围内印画。 3、将用过的纸团放进篓子中,保持桌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事先搓好的纸团若干。 2、水粉颜料4盘(红、黄、蓝、绿),篓子若干,彩色纸片若干,蜡笔若干,抹布若干。 3、范画五张,空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听声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幼儿猜测)除了小朋友的哭声,还会有谁在哭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没有树叶的大树妈妈)问:是谁在哭呀?噢,原来是大树妈妈在哭。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呢?(幼儿自由回答)因为大树妈妈没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哭了。 (二)示范和讲解: 1、师:那我们用什么给大树妈妈做衣服呢?(幼儿回答)(教师分别出示画好树叶的大树妈妈)让幼儿数一数,共有几种方法?(教师指出印好的树叶)让幼儿说说有哪些颜色的树叶? 2、师: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是怎么印出来的呢?除了颜料,我们还要用一样工具,(出示纸团)问:这是什么?告诉幼儿:纸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用纸团来印画树叶。请小朋友看好了(边念儿歌边示范)“拿起小纸团,轻轻蘸一蘸,放到树冠上,轻轻点一点,拿起小纸团。”漂亮吗?教师示范两种颜色印染的方法,请个别幼儿示范印其他的颜色。在幼儿印染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看,一棵美丽的大树我们印好了,你们想自己做一棵吗?那就去试试吧!印画的小朋友注意颜料轻轻的蘸,千万别弄到身上哦。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 大树妈妈都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谁帮大树妈妈穿的新衣服最漂亮?(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自由说说那棵树最漂亮?) (五)延伸活动: 如果你们还想用别的方法帮大树妈妈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一下请你们区域活动时来做吧。

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美工活动

一、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这阶段幼儿的手肌肉,骨骼发育欠完善。这时他们握拿的蜡座应软一些,便于幼儿涂画;块头应大一点,便于幼儿握拿;最好是为幼儿选择油画棒,它硬软适中,粗细合适,幼儿用它画出的画面颜色鲜艳,非常适合于此阶段幼儿。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这阶段的幼儿有了基本的美术功底,想象力也逐渐丰富,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此阶段幼儿应培养他们一定的构图能力,对色彩的敏感度。开始围绕一个主题思考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但是构思常不稳定,仍然边构思边作画,极易受环境或情绪的变化转移而偏离主题。
(3)5——7岁(大班阶段):初步体会色彩变化的规律,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能注意各种图像的大小、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能较灵活地安排,使画面情节更清楚。
此阶段幼儿常常不满足于简单的白纸作画,开始尝试各种方式作画,将美术运用到手工、娃娃家装饰、语言角画信等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内容
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后,再来制定幼儿美术活动的绘画内容,绘画内容的选择应从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出发,所选择的内容应为幼儿所熟悉的,接触较多的事物。为此必须根据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制订好教学度。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涂鸦,如小鸭子涂色,给小猫的花裙子涂色等等。进行简单的添画,学习简单的线条,如学习直线(小雨点)、学习波浪线(河水)等等。利用萝卜、马铃薯、纸团、布团(布包泡沫块而成)、串珠(小铁丝穿上木珠而成)等材料进行印章画。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学习各种图形替代单一的线条,扩大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注意主要特征部分不遗漏。变化人物或动物各部图形组合的位置,并表现它们的某些细节,使图像更为生动。学习简单的写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构图的基本功。尝试让幼儿玩色,如粉刷房子、印染等利用颜料进行美术活动。
(3)5——7岁(大班阶段):以情节画为主,又目的地安排画面,注意个总图像的位置与动态,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表现情节内容,逐步体会布局的均衡与变化以及美感。可以尝试让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把故事画下来,又或者让幼儿把国庆节、中秋节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画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利用已经掌握的美术功底进行其他美术创作,如在图书角自己创作一本故事书。手工角给妈妈设计一条花裙子等。认识一些有名的画家,欣赏一些名画,可以让幼儿尝试临摹等。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小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1)游戏情景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最喜爱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或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调整,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达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3)过程指导法
幼儿作画时,教师即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幼儿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应及时指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拓展、丰富画面的作用。
(4)欣赏法
通过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作。
(5)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绘画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表达情感“语言”,他们的画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孩子的大脑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他们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互相对话,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幼儿作画时,教师不要总担心或关注幼儿的造型能力,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面对幼儿的作品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想要诉说的内容。
四、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如:我们带孩子们到古城参观,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各种劳动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非常开心。
回来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孩子绘画了家乡的特产—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以及保宁醋等;有的孩子绘画了古城各种建筑和植物的美景;有的孩子绘画了叔叔、阿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情景。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亲身感受,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的创作,他们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幼儿的绘画兴趣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有了真正的兴趣,幼儿的绘画能力才会有提高,因此我们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不能给幼儿施加明显的压力,这样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找到不同的乐趣,并陶醉于其中,最后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旁作耐心的指导,结合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在绘画活动《美丽的热带鱼》中,我先请幼儿观看热带鱼,一起玩“小鱼游”的游戏,幼儿对游动的小鱼增加了兴趣,在兴趣之下孩子们开始动手画,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鱼儿画出来,有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游动的小鱼而产生绘画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小鱼游动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画,所以教师的指导在这里就很重要。我们不要求幼儿画的有多像小鱼,而只希望孩子画他们心中的小鱼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他们用三角形画出小鱼的身体,则是硬生生的把孩子赶出了“灵感”的大门。
(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像能力
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例如:在绘画“我长大了?”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绘画长大了想当解放军、做医生、老师、并在小黑板上范画了这些职业的特征,并强调孩子照着老师的画。可是在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一边小声的嘀咕,“我不画这个”,一脸不情愿,我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里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第二次我又进行了新的尝试。还是这个绘画主题,我只是进行引导。我让孩子们先讨论,“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长大后你想去哪儿,看到些什么?”“长大后你、你父母等身边的人有什么变化?”等等,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绘画。结果好多孩子都画了各种各样的画,有的画了宇宙飞船,他说:“长大后想当宇航员去太空看看。”哦!看他的想像多么 的丰富;有一个孩子绘画了一个机器人和一脸盆,我问她:“你画了什么呀?”“我长大后想设计一个机器人,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多么奇妙的想象啊!多么纯真的童心啊!虽然这次活动与我原来计划的画面相差甚远,可是我发现孩子们都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
由此,我懂得了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感兴趣和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概念都应立足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幼儿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我们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的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
(三)学会欣赏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作品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这一特点,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另一种语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当孩子涂画出一幅幅的“作品”时,面对他们的杰作,我们该说什么、父母又该说什么,大家该怎么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的“创作”产生影响——令其快乐无比或深感失落,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评价前先听听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画。或许你会认为乱线条、漆黑一片的“大作”实在是“惨不忍睹”,或许你还会产生一种想迅速清除进垃圾桶的想法,但是,孩子们随意性的画面恰恰反映的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的懂、说的清.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因此,欣赏孩子的作品也是教师的必修课,学着理解孩子的童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讲画面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角落,赞赏他们的创作才能,和孩子一起去分享他们自己的画,让孩子在赏识中感受自己的闪光,在闪光中充满自信,在自信中创造新的美。

❸ 求一篇小班美术教案瓶子印画(梅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注意花儿的大小、疏密。

2.培养幼儿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绘画范例大图。

2.梅花的图片若干。

3.调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展示梅花的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形状和颜色。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2.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和小猪一起让梅花盛开。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3.教师提出点画要求。教师重点提示:蘸色要适当,把梅花点画在树枝上。注意先从上端树梢点,再点下边的。小心别把颜料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颜料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4.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活动延伸】

1.学习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

红的红,白的白。

小朋友们都来看,

花儿好看我不摘!

2.可以在美工区里投放点画材料,让幼儿点画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❹ 如何更好的将小班撕纸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

,这是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小班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较低,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仅磨灭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自信心受到冲击,以致绘画技能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运用游戏化语言,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小猫玩线球”、“小鱼吐泡泡”、“小象喷水”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梳头发”、 “吹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弹珠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滚画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里放进一张白纸,将蘸了颜料的珠子放进容器里,幼儿手拿容器左、右、前、后进行摇动,白纸上就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而且色彩丰富美丽,接着有的幼儿还用皱纹纸揉成团在纸上进行粘贴,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花园、七彩小路、手帕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
孩子们兴致极高,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露出喜悦、成功的笑容。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
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地尽情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虎家的屋顶,小虎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虎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虎“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虎的屋子上,小虎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又如:在绘画活动“气球的一家”的开始部分,我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气球吗?气球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再给幼儿边画气球边讲故事:“今天的天气真好,气球宝宝们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天上玩,它们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真开心。
宝宝们真淘气离开了妈妈,有的往下飞,有的往上飞,有的被风一吹,翻起了跟头,差点摔到地上。爸爸妈妈真着急,可它们却觉得真好玩,一点也不害怕。”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画气球的兴趣,孩子们个个也能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各种形态的气球,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性语言。
小班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画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运用游戏化语言进行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在“小猫吃面条”活动中,以前我们班旭旭小朋友画了一半,就不画了,坐在一边玩笔,我对他说:“小猫不高兴了,它说面条太少了,我还没吃饱呢?旭旭小朋友请你帮帮忙,再多画些面条,我好吃个饱,好吗?”旭旭小朋友听了,高兴地说:“好的!”说完,马上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小猫谢谢旭旭小朋友。”旭旭小朋友高兴地说:“不用谢。”说完继续认真地画面条。有了教师游戏化语言的提示与鼓励,让幼儿感觉绘画是在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又如: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刘贝贝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贝贝,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贝贝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将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游戏,幼儿画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得到绘画的实践,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的绘画活动,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美和表现美,从中体验快乐。

❺ 小班美术教案——揉纸团和纸团印画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与小班美术纸团印画妈妈的花裙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线背心配什么颜色衬衫 浏览:231
男装当季热卖尺码31商务绅士 浏览:247
一件代发新款男装衣 浏览:674
郁香菲品牌裙子 浏览:851
怎样用马克笔在校服上画画 浏览:268
裤子布料批发加绒 浏览:326
如何用衣制作线帽子 浏览:359
中老年穿的旗袍 浏览:541
河北输送皮带厂 浏览:283
快手上比较靓的男装从哪里进的 浏览:651
橡胶皮带收缩 浏览:252
怎么弄围巾装饰的流苏小球 浏览:627
毕节一中校服有几套 浏览:18
上海大众朗逸发电机皮带怎么上 浏览:64
打底裤加长秋冬品牌及商品 浏览:237
深圳出口童装批发市场 浏览:609
穿校服后中大童童装销量怎样 浏览:41
灰色皮草搭配什么颜色裙子 浏览:358
韩版冬长款卫衣外套怎么搭配图片 浏览:204
裤子上裆部有拉链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