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立春缝公鸡是什么意思
立春缝公鸡是指在立春前或者立春当天把打春鸡缝在孩子的棉袄的袖头上,带上缝制的打春鸡,迎春接福。
打春鸡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尤其是在鲁南地区,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据说“打春鸡”的出现缘于天花病毒的传播。以前医疗水平低下,而小孩子多数要“出天花”,人们只好用偏方治疗,有的则干脆听天由命。
传说,万般无奈之际,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突发奇想,于打春前夜制作了一只布公鸡,第二天缝在孩子的衣袖上,祈求能够驱邪祛病,保佑孩子健康。“鸡”与“吉”同音,给孩子缝个春鸡,可让孩子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鸡”也与饥饿的“饥”同音,给孩子戴上春鸡,期盼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饥荒之苦。立春给孩子带迎春鸡的传统延续到了现在,所以,在山东民间流传着一句“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鸡”。
立春其他习俗
1、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
2、躲春:
立春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3、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Ⅱ 打春怎么缝公鸡
这里面有详细缝制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8dfcf0100hkwt.html
Ⅲ 怎么缝打春鸡制作方法 打春鸡的做法图解╭★肉丁网
打春鸡的做法
材料
主料:春鸡1只,
辅料:香茅碎适量,洋葱适量,蒜茸少许,胡椒碎少许,葱白少许,干葱头少许,香菜叶少许,
调料:咖喱粉1茶匙,黄姜粉1茶匙,鱼露1汤匙,生抽1茶匙,蜜糖1汤匙,玫瑰露酒1汤匙,柠檬汁1汤匙,花奶3汤匙,食用油500克
做法
1、春鸡洗净去黄衣沥干。
2、将其他材料捣碎和调料拌匀,均匀涂在春鸡身上以及内腔,腌制2小时。
3、将春鸡身上的腌料抹掉、晾干,用中温油一边淋油在鸡身上,一边炸至鸡熟透。
Ⅳ 打春鸡不能送别人吗
在山东不少地方,在立春这天,还有给孩子“戴春鸡”的习俗。人们将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的公鸡饰品,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祝愿“春吉(鸡)”。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希望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所以现在知道为什么打春鸡不送人了吧。记得采纳哦
Ⅳ 小孩子几点带打春鸡
应该是立春的时候辰时(7-9点)给小孩子佩戴的!
Ⅵ 立春了.小孩子为什么要带小公鸡
每到立春的前夜,给小孩们每人缝制一只“打春鸡”。“打春鸡”一定要用红布做,还要在红公鸡的腰部束上一块绿布条,说是:红公鸡,绿腰子。然后把它缝在正穿的棉袄的袖头上。小孩在打春时带上缝制的公鸡,能免灾去难,能避凶趋吉,遇难呈祥,一年都无病无灾!
Ⅶ 打春鸡不能买送别人吗
打春鸡不能买送别人。
在山东省的很多地方,也有春节给孩子们“穿春鸡”的习俗。人们把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在鸡冠上,钉在孩子们的袖子或帽子上,称为“春鸡”,祝“春吉祥”。穿上它,男人和女人的左右都是必需的,这意味着他们穿着考究,茁壮成长,幸运。希望这将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好天气,好收成。所以现在知道了为什么春鸡不送出。
在立春节给孩子戴春鸡儿,是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为什么在立春这天戴春鸡儿,而不戴其他小动物。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祥之意。其次,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孩子从小开始便“吉”星高照了。再者,民俗上有鸡能食五毒之说,给小孩子们佩戴春也有驱邪攮灾之意。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断炊的、出门讨饭的并不鲜见,农人穷怕了,让孩子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将来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
Ⅷ 立春民间戴春鸡有什么说法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Ⅸ 春鸡怎么戴法
立春之日,给娃儿戴春鸡,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这一天,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公鸡饰品,并将其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戴春鸡时有讲究,男左女右。
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而不戴其他小动物呢?据老辈人讲,鸡和吉同音,取其吉利的意思;再者,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这天开始戴,象征娃娃从小便吉星高照,寓意整个一年都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山东《邹县志》载:“妇女剪彩为鸡,儿童佩之,曰戴春鸡。”有时也把春鸡戴在小孩(一般为男孩)的虎头帽上,意寓虎凶猛顽劣,能避凶险。
春鸡的做法,一般是用花布裹棉花,形同菱角,一角的尖端缀上花椒仁,做鸡的眼睛;另一角缝几根长长的花布条做尾巴。有的春鸡更有趣,嘴上还要叼一串豆粒或一串干辣椒,孩子几岁就叼几粒豆(几个干辣椒),以鸡吃豆来隐寓孩子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
一般地,从立春之日起开始戴春鸡,延续好多天。在山东一些地区,元宵节或者正月十六赶庙会时要扔掉春鸡。在民间,蜈蚣、蝎子、蟾蜍、蛇、马蜂(或者蚰蜒)被称为“五毒”,而鸡能降服这五毒,因此春鸡便成了儿童的护身符和保护神。
戴春鸡寄托着人们希望儿童不受任何毒虫伤害的美好愿望。因为立春之后,气候转暖,各种毒虫纷纷出现,因此让儿童在立春之日戴春鸡以避毒虫。至于扔春鸡象征扔掉疾病,就犹如某些地区放风筝时有意剪断线,寓意放掉晦气的习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