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来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
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
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
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
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1)绿色帽子的含义从哪里来扩展阅读
唐代李封做地方官时,强制犯人头裹“碧头巾”以示羞辱,导致当地人以“绿帽子”为奇耻大辱。“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封氏见闻记》
北宋孙伯纯在苏州做官时,指责当地不学无术的子弟:居然戴青色的巾帽?读书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中国古代历来重色彩,汉武帝之后,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也伴随着服饰的尚色制度的建立,班固在《汉书·刑法制》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规定罪犯需穿赤褐色的衣服。服饰的颜色也成为区分贵贱以及尊卑的一种手段。
青色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贱”色,《闻见录》中记载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仗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可窥一二,白居易在被贬江州司马时,《琵琶行》中也用“青衫”代称。
绿色在中国历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唐代的官吏,品级不够高大上的,也会穿绿衣服,同样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李白在《古风》中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也可以为之佐证。
到了宋朝,《梦溪笔谈》中则记载,一个玩世不恭的贵族青年出门戴了顶绿头巾,结果被官服抓了,并被质问:巾帽用青,屠沽何异?
意思是,你一个公子哥,戴个绿头巾,和屠户、卖酒的有什么区别?
Ⅱ 求科普,绿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吗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绿帽隐含的意思是伴侣的一方和其他人偷情、相好,另一方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而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这类事情叫做给人戴了“绿帽子”。
(2)绿色帽子的含义从哪里来扩展阅读: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借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
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于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Ⅲ 绿帽的起源和含义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
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典章》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诏规定:“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同时还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足穿带毛猪皮鞋,不许在街道中间行走,只准在左右两边“靠边走”。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据明朝郎瑛所撰的笔记《七修类稿》载,相传于春秋时期,依靠妻女卖淫收入为生的男子以绿头巾裹头作为识别。而绿色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低贱者的用色,《汉书.东方朔传》提到馆陶公主刘嫖的情夫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的注是:「绿帻,贱人之服也。」。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中也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之句,可见当时绿色为低贱者所用的颜色。
至于把绿色视为低贱者用色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与龟有关。绿色为龟之颜色,而古人误以为雌龟要与蛇交配才可以繁殖,甚至以为龟没有雄性,如明朝长乐人谢肇浙所着的笔记《五杂俎》就提到龟不能交配,所以纵容雌龟与蛇交配来繁殖后代。不少古书如《列子》、《说文解字》、《博物志》等均有类似说法。因此把妻子与他人通奸的男子称为「龟」。《七修类稿》与唐朝封演所撰的笔记《封氏见闻录》均有提到,唐朝李封为延陵令时,手下犯罪,他就要他们戴绿头巾作为羞辱。但当时仍未有把「绿头巾」定型成妻子跟别人通奸的意思,只是象徵身份低贱。而郎瑛则于《七修类稿》中说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以绿头巾为羞辱,是因为绿头巾是春秋时期妓女之夫的首服。
把绿头巾定义为妻子通奸应在元朝之后。据《元典章》载,当时规定娼妓家长和男性亲属要裹青头巾」,而青、绿二色相近。此例一直沿用至明朝,《明史·舆服志》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诏规定教坊乐人和伶人要戴青巾,而乐人、伶人之妻通常都是乐妓、女伶,虽然以卖艺为主,「绿帽子」一词则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就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描绘了当时官场的性贿赂。于是「绿头巾」或「绿帽子」就成为妻子与人通奸的男子之代称了
Ⅳ 为什么要叫“绿帽子”,而不是其他颜色
说起绿帽子,现代人都明白它的意思,但这顶帽子为什么偏偏是绿色的呢?
其实戴绿帽被指自己另一半出轨的说法相传已久,古代关于绿帽的含义就被早早定型了。有这么一段野史,相传在唐宋时期,文风尤盛。有一个叫王缘铭的文化人,喜欢吟诗作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王缘铭有个老婆,长得非常漂亮,却因此常常独守空房、饥渴难耐,刚好王家的邻居有个叫小李的卖布人,俩人逐渐有了默契,于是就和小李有了苟且之事。
其实,绿色在正史上也不受待见,汉书中注明:绿色是下等人穿的颜色。唐宋时期六品以下的低阶官员才穿绿色,而且还会给犯人带上绿头巾来表明身份,裹绿头巾也是一种侮辱人的方法。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作诗“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到了元朝时期,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典章》规定娼妓家长和家属男子,裹绿头巾。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更是下诏规定凡是失足少女的亲属男子必须头戴绿巾以作识别,也给它赋予了灵魂的含义,外面有人。
Ⅳ “绿帽子”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要说绿帽子的由来,我们不妨先追溯一下先民的服色观念。进入阶级社会后,“绿”是贱色的一种,只配给下层平民使用。后来“绿”作为官服之色,其地位也排在最末。到唐以后又有新的发展。《封氏闻见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绿头巾,竟成为惩罚犯错吏人的手段,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元代以后,“绿头巾”被用来作为娼妓亲属(男性)的专用服饰。
显然,现在说的绿帽子的由来是元时的“绿头巾”直接传承而来的,而其真正的渊源,则在更早的时候。再早的时候我就不造啦,先酱咯,原谅我吧~
到这里,问题来了:为啥男人可以随便出轨而不被指摘,而女人出轨却要全家绿帽?事实上,是“被视为弱者的人”居然背叛“被视为强者的人”,从而使人们鄙视那个人“身为强者的能力”。
我没有歧视女性的哪怕一丁点的想法,在这个社会上,最歧视女性的并非男性,而是女性自己(一部分)。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一个名人,不论是男的明星是女的明星,一旦情感上有什么波折,无论是非正当的出轨还是正当的感情破裂,下头谩骂最多的绝大多数是女人。当这个明星是女性,这种谩骂的恶心程度会翻倍。
那么,一旦有谁让人“戴了绿帽儿”,为啥俺们内心都有一丝丝的快感呢?就是……想笑……又觉得这样不大好。是这样的:平时看起来很高端的人被打倒在地,一定让很多人心中窃喜。
但有一个例外,每年的三月十七日是爱尔兰人的“绿帽子节”。这一天,人们喜欢穿绿色衣服,戴各种各样的绿帽子,还要举行游行、教堂礼拜和聚餐等活动来庆祝节日。所以咯,在爱尔兰人面前不要乱说这些东西哦,会被打的~
Ⅵ 为什么“绿色”形容出轨“绿帽子”咋来的
元明时期法律规定娼妓家人、教坊司伶人必须裹绿头巾,久而久之沿袭下来“绿帽子”就成了侮辱人的用词。
绿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作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而郎瑛的《七修类稿》进一步指出了“绿帽子”是说法来历。“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意人言拟之此也。原唐史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巾以辱之,随所犯之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着此服为耻意。今吴人骂人妻有淫行者曰绿头巾,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内裹头,皆此意从来。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然后知从来已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则深于乐人耳。”
Ⅶ ”绿帽”的由来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
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7)绿色帽子的含义从哪里来扩展阅读
“戴绿帽子”是指妻子与别人私通的丈夫,这种说法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春秋时,有卖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绿头巾,以别贵贱。从这里看已经有了羞辱的意味。
到了汉代仍然如此,《汉书·东方朔传》中记,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母,中年后寡居。后来和很年轻的情夫董偃出双入对,一日汉武帝来看姑母,她让董偃出来觐见,董戴“绿绩”谒见汉武帝。这种打扮是奴才身分。李白有诗云:“绿绩谁家子,采珠轻薄儿。”
唐代贞元年间,《封氏见闻录》记载,延陵令李封对凡是犯罪错的官吏不加杖罚,只是让他裹绿头巾以羞辱,错误严重的戴的时间长,轻微的则短,可见“戴绿头巾”已经作为了一种惩戒。绿色到了元代更是卑贱了,“戴绿帽子”成为典章中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