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运输机维护检修规程HG25039-91
发布时间:2008-9-18 14:54
皮带运输机维护检修规程HG25039-91
1 总则 2
1.1 适用范围 2
1.2 结构简述 2
1.3 设备性能 2
2 完好标准 3
2.1 零、部件 3
2.2 运行性能 3
2.3 技术资料 3
2.4 设备及环境 3
3 设备的维护 3
3.1 日常维护 3
3.2 定期检查内容 4
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4
3.4 紧急情况停车 4
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
4.1 检修周期 4
4.2 检修内容 4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6
5.1 机架 6
5.2 输送带 6
5.3 滚筒 7
5.4 托辊 8
5.5 轴与轴承 8
5.6 拉紧装置 8
5.7 皮带清理器 9
5.8 料斗 9
5.9 驱动装置 9
6 试车与验收 10
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10
6.2 试车 10
6.3 验收 10
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0
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0
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1
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11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TD型固定式乎型、槽型皮带运输机的维护和检修。其他型号皮带运输机亦可参照使用。
1.2 结构简述
皮带运输机的主要部件有机架、托辊、滚筒、驱动装置、拉紧装置及皮带。
在金属机架两端为滚筒,机架上、下没有多组托滚,皮带绕于两端滚筒并支持于托滚上,通过驱动装置运转。
1.3 设备性能
常见皮带运输机性能见表1。
表1
输送机
规格
传动滚
筒直径
皮带
速度
槽形皮带
输送量
平形皮带
输送量
适用功率
拉紧张力
胶带机
布层数
覆盖胶厚度,mm
上胶厚 下胶厚
500 500 0.8~2.5 70~232 41~125 15.8 1200 3~4 3~6 1.5
650 500
630 0.6~2.5 13~391 67~211 20.5 1000 4~5 3~6 1.5
800 500
630
800 1~3.15 270~624 118~350 25.2 2400 4~6 3~6 1.5
1000 630
800
1000 1~3.15 495~1233 230~546 35 3000 5~68 3~6 1.5
1200 630
800
1000
1250 1~4 655~2202 345~821 42 5000 5~l0 3~6 1.5
1400 800
1000
1250
1400 1~4 891~2996 469~1117 58 6600 6~12 3~6 1.5
2 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滚筒及附件、托辊、拉紧装置及输送带等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 操作信号、联锁装置、调节装置灵敏准确、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完整、可靠。
2.1.3 基础、机架稳固可靠,各部螺栓联接紧因、整齐,符合技术要求。
2.2 运行性能
2.2.1 运行平稳,无异常声音,皮带不跑偏,机架无异常震动。
2.2.2 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
2.2.3 润滑良好、油质符合要求,轴承温度符合规定。
2.2.4 皮带运转无打滑现象。
2.3 技术资料
2.3.1 设备档案齐全,检修记录、验收记录完整。
2.3.2 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3 有易损零件图。
2.3.4 运转有记录。
2.4 设备及环境
2.4.1 减速机、轴承、电动滚简等不漏油。
2.4.2 整机整洁,油漆完整无脱落,环境整齐,整洁。
3 设备的维护
3.1 日常维护
3.1.1 每班开车前检查清扫装置及卸料器的橡胶刮板与胶带接触情况及皮带接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2 巡回检查皮带运行情况。发现跑偏、打滑或损坏及时调整或处理。
3.1.3 巡回检查托辊转动情况,及时更换不转或损坏的托辊。
3.1.4 按规定时间给各轴承加油,并注意轴承温度。
3.1.3 保持操作环境,皮带运行路线卫生清洁。
3.2 定期检查内容
定期检查项目、内容、周期及判断标准见表2。
表2
检查项目 周期(月) 内容 判断标准
皮带 1 1.皮带磨损情况
2.皮带扣磨损情况
3.硫化接头 1.胶带芯体不应露出
2.皮带扣磨损1~2厚度即更新
3.硫化层不能起层
料斗 1 磨损情况 磨损厚度为设计厚度的2/3
皮带机架 6 变形、振动及牢固情况 不应有明显变形和震动
滚筒和托滚 3 1.滚筒磨损情况
2.托滚磨损情况 1.磨损不能超过设计厚度的1/3
2.托滚磨损不能超过厚度的1/2
皮带清理器 1 皮子磨损情况 夹皮子金属离皮带0~15mm时应更换
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3。
3.4 紧急情况停车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车处理:
a.皮带破裂;
b.下料口堵塞;
c.断皮带;
d.发出异常响声和振动;
e.皮带卡住;
f.其他任何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
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4。
4.2 检修内容
4.2.1 小修
4.2.1.1 检查、修理皮带接头,更换卡子。
4.2.1.2 检查修换上下托辊。
4.2.1.3 检查或更换减速箱润滑油。
表3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皮带接
头处断
裂 皮带和损坏
打扣处破烂
或皮带质量
差
负荷过大
通条断
硫化质量差 重新打扣
割去破烂处重新打扣或更换新带
查明原因处理
更换通条
重新硫化 起动时
皮带不
转 1.负高大
2.皮带被挤住
3.电气故障 1.减少负荷
2.停车取出障
碍物
3.检查处理
皮带破
裂 皮带扣撬起、
挂住
硬物把皮带
划破
清理刮板上的橡皮
磨损重,其金属骨架
划破皮带 查明原因处理
停车把东西取出
重新换刮板皮带
皮带打
滑 皮带松、负荷
过大
某一部分被卡
住
滚筒损坏 调节拉紧装置,控制负荷
停车取出障碍物
修理或更换滚筒
烧电动
机 负荷太大,运行时间长
下料口堵卡
住皮带
单相运转
电动机受潮
电动机轴承坏
过热元件不
合理 查明原因处理并更换新电动机
清理下料口
排除电气故障
干燥
交换轴承
更换过热元件
皮带跑
偏 头、尾轮,不对中,
不平行
皮带扣打的不正
给料不正
机架不正
头、尾轮粘上东西
托辊不正
皮带变形
重舵不正 调整尾轮,找平、找中
重打皮带扣
调整给料口
修理
停车清理
调整托滚
更换皮带
调整重砣
电动滚
筒及各
部轴承
温高或
损坏 缺油
间隙过大
油品符合要求
松动或偏移 及时加油
更换轴承
换合格新油
按标准重新调整
清理器
失效 1.皮带接头损坏皮带
扣起翘
2.配重刮板的平衡锤
位置不当 1.修理或更换接头
2.调整平衡重锤
表4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 6-12 24-36
4.2.1.4 检查传动装置齿轮啮合及磨损情况。
4.2.1.5 检查电动滚筒电气装置并加油。
4.2.1.6 检查修理安全防护装置。检查校正连周期,更换易损件。
4.2.1.7 调整皮带松紧度、清理皮带及机架杂物。
4.2.1.8 检查修补料斗。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内容。
4.2.2.2 各轴承清洗换油,调整间隙或更换。
4.2.2.5 修换清扫器装置。
4.2.2.4 修理料斗。
4.2.2.5 修换跑偏挡轮器。
4.2.2.6 检查修换上下托滚支架。
4.2.2.7 检查修理联锁装置。
4.2.2.8 减速机清洗检查、更换易损件。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内容。
4.2.3.2 检查皮带磨损情况,更换运输皮带。
4.2.3.3 各滚筒组件检查、修理或更换。
4.2.3.4 机架检查、修理或更新。
4.2.3.5 电动滚筒解体检查修理或更换。
4.2.3.6 修换皮带拉紧装置。
4.2.3.7 减速机检查、修理或更换轴、齿轮、机壳。
4.2.3.8 油漆防腐。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 机架
5.1.1 机架检修更换的型钢应与原机架相同,焊接必须牢固中间架接头处左右、高低的偏移均不应超过1mm。
5.1.2 机架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直线度0.5/1000,机架纵向中心线与安装基准线的重合度允许偏差3mnl。
5.1.3 中间架间距的偏差不超过±1.5mm,中间架支腿对水平面的垂直度为3mm/m。
5.1.4 机架不得有裂纹或变形,基础或锚点要稳固可靠,固定机架螺栓应牢固,检修完工后投入运行时,机架不得有异常震动和移位。
5.2 输送带
5.2.1 选用普通型橡胶带时帆布径向扯断强力,一层不低于5MPa。
5.2.2 普通型皮带宽B和层数Z见表5。
B(mm) 500 650 800 1000 1200 1400
Z 3~4 4~5 4~6 5~3 5~10 6~12
5.2.3 检修更换皮带选用覆盖胶厚度应符合表6规定。
5.2.4 输送带联接推荐使用橡胶型、树脂橡胶型粘接剂粘接。
5.2.5 更换或检修皮带可酌情采用硫化接头成机械接头:
a.硫化接头强变可达橡胶带本身强度的85~90%;
b.机械接头(打皮带扣)强度相当于橡胶带本身强变的35~40%。
5.2.6 硫化接头
5.2.6.1 硫化接头可用对接和搭接法进行。搭接法用于超高强力的胶带。
表六
物料特性 物料名称 覆盖胶厚度(mm)
上胶厚 下胶厚
γ<2t/m3中小粒度或磨损性小的物料 焦炭、煤、白云石、烧结混合料、砂等 3.0 1.5
γ<2t/m3块≤200毫米磨损性较大的物料 (1) 破碎后的矿石、选矿产品,各种岩石、油母页岩等 4.5 1.5
γ>2t/m3磨性大的大块物料 大块矿石、油母页岩等 6.0 1.5
5.2.6.2 硫化温度与时间应符合所用胶料的性能;一般硫化温度不得超过143℃,硫化时间(一般指硫化温度从100℃升高到143℃所需的时间)约为45分钟。
5.2.6.3 胶料的成分宜与胶带中橡胶的成分一致。
表7
胶带
宽度
阶梯层数 胶带
宽度
阶梯层数
3 4 5 6 7 8 3 4 5 6 7 8
阶梯长度s的最小尺寸 阶梯长度s的最小尺寸
300 200 150 150 100 800 350 300 300 250 250 200
400 250 200 200 150 10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500 300 250 250 200 200 1200 650 500 450 400 400 350
650 300 250 250 200 200 1400 650 600 450 500 450 400
5.2.8 在正常情况下,胶带的覆盖均匀的磨损而使胶带芯体露出时,或皮带橡胶层严重脱落时,应更换皮带。
5.3 滚筒
5.3.1 金属滚筒
5.3.1.1 金属滚筒表面及轮辐不得有裂纹和缺陷。
5.3.1.2 金属滚筒壁厚允许磨损1/3或圆度超过滚筒直径的0.5%,应予更换。包胶、铸胶滚筒,外皮磨损40~50%,或中间凹下超出6mm,应予更换。
5.3.1.3 滚筒横向中心对皮带机招架纵向中心线的偏移量不超过3mm。
5.3.1.4 滚筒轴线对皮带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为2mm/m。
5.3.1.5 滚筒的水平度偏差应不超过0.5mm/m。
5.3.1.6 驱动滚筒的上母线应比托滚的上母线高出3~8mm。
5.3.2 电动滚筒
5.3.2.1 检查齿轮磨损情况,如磨损超过齿顶宽的1/5以上应更换新的齿轮。
5.3.2.2 大修时滚筒外壳可按上5.3.1.2条要求执行。
5.3.2.3 装配时按拆卸反顺序依次进行,检修要保证装配质量。组装完后,应作气密封性试验。
5.4 托辊
5.4.1 检修安装托辊时,托辊架应与机架上平面纵向中心线垂直,其检查方法,可在机架两端中心拉一条直线,然后用直角尺检查。托辊横向中心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不重合度不应超过3mm。
5.4.2 托辊壁厚磨损40~50%,或轴承体与轴承松动或脱离时,应予更换,更换的新托辊,必须转动灵活。
5.4.3 托滚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槽形托辊在中间托辊上测量)。
5.4.4 各托辊上母线应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不超过3mm。
5.5 轴与轴承
5.5.1 轴与轴颈,应符合图样技术要求,轴颈无损坏及裂纹等缺陷,轴颈表面粗糙度为1.6。
5.5.2 滚动轴承转动要自如,应无麻点、严重磨损、锈蚀和分层等现象,转动无杂音,否则应更换。
5.5.3 工作游隙符合要求。
5.5.4 滚动轴承与轴,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配合应按图样要求执行。
5.5.5 轴承和轴承座之间不允许放置垫片。如间隙超过标淮,可镶套或更换。
5.5.6 滚动轴承装配和拆卸都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准用锤打入。
5.5.7 滑、动轴承外壳与内瓦合金不准有气孔、砂眼、裂纹、脱壳等缺陷。制造应符合图样要求。
5.5.8 轴与轴瓦在底部60℃~90℃范围内均匀接触,总接面积应不小于50%。
5.5.9 滑动轴承与轴瓦顶间隙为轴颈的2/1000左右。
5.6 拉紧装置
5.6.1 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根据技紧装置的型式,输送带芯衬质、带长和起、制动要求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5.6.1.1 对垂直或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400mm,往后拉紧行程应为往前松动行程的1.5~5倍(对尼、帆布带芯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M时,以及电动机直接启动和有制动要求者,拉紧行程应取大值)。
5.6.1.2 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mm。
5.6.2 螺旋式拉紧装置的丝杆及丝母磨损腐蚀及导轨腐蚀严重时应以更换。
5.6.3 在检修更换螺旋拉紧装置时,应按机长的1%选取拉紧行程。拉紧装置要灵活好用。
5.6.4 车式拉紧装置,绳轮壁厚磨损20%或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时;应更换新轮。钢丝绳质量应符合GBll02《圆股钢丝绳》标准。
5.6.5 垂直拉紧装置,改向滚筒的磨损更换标难按本规定5.3.1.2项执行。导轨腐蚀40%时应更换。
5.6.6 拉紧滚筒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为2mm/m。
5.7 皮带清理器
5.7.1 清理刮板橡皮应与皮带表面接触,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85%。
5.7.2 清理刮板之橡皮磨损至金属架与皮带表面距离10~15mm时,必须调整翻板或更换橡皮。
5.7.3 回转式清扫刷子的轴线应与滚筒平行,刷子应与胶带接触,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90%。
5.8 料斗
5.8.1 料斗与皮带之间必须装有橡胶挡板。
5.8.2 修补或新制料斗应防止焊接变形,焊接要牢固,必须保证质量,安装位置高低合适、坚固。
5.9 驱动装置
5.9.1 电动机按电动机检修规定执行。
5.9.2 减速机按照HGJ910032—91《齿轮减速机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5.9.3 联轴器
5.9.3.1 联轴器拆修应用专用工具,不准敲打损伤。
5.9.3.2 联轴器找正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联轴器类型 外径 对中偏差 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 轴向倾斜
凸缘联轴器 0.03 0.05/1000
滑块联轴器 ≤300 <0.05 <0.4/1000 甲型:0.5-1.5
300-600 <0.10 <0.6/1000 乙型:2.0
齿式联轴器 170-105 <0.05
220-250 <0.08 <0.3/1000 2.5
290-430 <0.10 <0.5/1000 5.0
弹性变柱销联轴器 71-106 <0.04 3.0
130-190 <0.05 4.0
224-400 <0.05-0.08 5.0
475 <0.08 6.0
600 <0.10 6.0
5.9.4 外路传动齿轮
5.9.4.1 齿轮应符合图样技术要求;无毛刺、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
5.9.4.2 齿轮磨损达到0.24m应予更换(m为模数)。
5.9.4.3 齿面应均匀接触,接触长度不得小于全齿宽的40%,接触高度为全齿高的30%。
5.9.4.4 齿顶间隙应为(0.2-0.3) m (m为模数)。
5.9.4.5 齿轮和轴的配合采用H7/n6。
6 试车与验收
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6.1.1 清理现场,达到规定要求。
6.1.2 清理皮带机、机架,皮带等各种杂物
6.1.3 检查各紧因螺栓是否紧固。
6.1.4 检查各轴承、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油是否充足。
6.1.5 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检查接地线是否接好,电机绝是否可靠。
6.1.6 滚筒、托辊转动灵活,拉紧装登,清扫器装置适当可靠。
6.2 试车
6.2.1 瞬时启动查看方向,无问题后即可进行。
6.2.2 空负荷试车二小时检查
6.2.2.1 检查皮带不跑偏,皮带松紧适宜,清扫器灵活好用。
6.2.2.2 机架不发生震动和位移。
6.2.2.3 各部位运行平稳,无杂音和异常振动。
6.2.2.4 轴承温度正常。
6.2.2.5 联锁装置操纵机构灵敏、好用。
6.2.3 负荷试车
6.2.3.1 负荷试车时间为四小时。
6.2.3.2 负荷试车达到空负荷试车要求,即可交付生产。
6.3 验收
设备检修符合质量标准,试车达到各项规定要求,检修记录,试车记录齐全、准确、即可按规定办理验收交付。
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1.1 严禁皮带机带负荷启动,如在运行中,因停电或其他原因,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被迫停车时,须在皮带机上的负荷清除后,再行启动。
7.1.2 严禁跨越皮带,必须跨越的要专设跨越走台。
7.1. 3 皮带运转时,严禁伸入胳膊调整托辊,必须调整时要停车并有专人看护开关,严禁送电。
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2.1 检修前应办理设备交出手续。
7.2.2 拆旧皮带或装新皮带,都要设专用工具拉住带一端,并且慢松动或提升,斜皮带更换时,下部严禁站人。
7.2.3 架子检修吊装时,要保证吊装机具安全可靠。
7.2.4 检修完毕试车时,皮带上及靠近皮带人员,都离开后方可试车。
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7.3.1 试车应有专人指挥,专人操作。
7.3.2 皮带机架及皮带运输带上无任何杂物,非试车人员严禁进入现场。
7.3.3 试车中严禁人员跨越皮带,当出现问题时应停车后修理。
7.3.4 试车中如皮带跑偏应由专人调整,负荷试车,下料要均匀,严禁超负荷。
7.3.5 负荷试车中,因各种原因突然停车,如查明原因,处理好后,应把皮带机上的物料处理干净后再开车。特别是斜型皮带,
自己从中选一下
『贰』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皮带和链条如何使用和保养
(1)正确使用和保养传动皮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装卸V型带时,应先将V型带张紧轮松开,不可强硬装卸。
②安装带轮时,应保证同一回路中V型带轮槽对称中心面位置度偏差不大于中心距的0.3%。
③要经常检查V型带的张紧程度,新带在刚使用的头几天易拉长,要及时检查调整。
④机器长期不使用,应放松V型带。避免弄上油污,否则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
⑤注意V型带工作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 50~60℃;V型带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挂放时应避免打卷。
⑥V型带靠两侧面工作,如带底与带轮槽底接触摩擦,则需更换V型带;及时清理带轮槽中的杂物,防止锈蚀,以减少V型带和带轮的磨损。
⑦发现带轮摇摆转动或带轮轮缘有缺口时,要检查原因,并及时修理更换,以免缩短胶带的使用寿命。
(2)正确使用和保养链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保证同一传动回路中链轮的对称中心面位置度偏差不大于中心距的0.2%。
②链条的张紧度应适度。
③链条使用伸长后,如张紧装置调整量不足,可拆去两个链节继续使用。如链条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爬齿或跳齿现象,则应更换新链条。
④拆卸链节冲打链条的销轴时,应轮流打链节的两个销轴,销轴头如已在使用中撞击变毛时,应先磨去。冲打时,链节下应垫硬物,以免打弯链板。
⑤链条应定期卸下润滑。
⑥链轮轮齿磨损后可以反过来使用,但必须保证传动面安装精度。新旧链节不要在同一链条中混用,以免因新旧节距的误差而产生冲击,拉断链条。
⑦磨损严重的链轮不可配用新链条,以免因传动副节距差,使新链条加速磨损。
⑧机器存放时,应卸下链条,清洗涂油,存放在干燥处。链轮表面清理后,涂抹油脂防止锈蚀。
『叁』 激光切割机CO2的,装梁上的皮带有什么要求
皮带要有韧性,不能太硬,否则则不结实,其次最好是买宽些的皮带,这样子对机器的稳定性比较好
『肆』 皮带缝线和不缝线有什么区别
皮带缝线和不缝线有的区别是一是为了坚固,2是为了美观。整条皮带是皮的或人造革的 又不用自动扣 所以不用车线。
皮带物理性质
1.缝线直径。缝线的直径单位是毫米,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但不同缝线材料粗细也不同。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在能够承受伤口张力的条件下,选择尽可能细的缝线。
2.抗张强度。同一类缝线其打结后的抗张强度是其未打结的1/3。一般来说,肌腱缝线抗张强度最大,合成材料其次,羊肠缝线最小。
3.结构。单股(单丝)缝线不易引起感染,适用于缝合污染的伤口,但不易操作。多股(编织线)易于操作,但是会增加感染和组织反应几率。
4.摩擦系数。摩擦系数低的缝线能够很轻易地滑过组织,常被用来做皮内缝合。但摩擦系数越低,缝线越光滑,线结也越容易松脱,需多打几个结。
5.线结牢固性。线结强度越大,伤口裂开的可能性就越小。摩擦系数高的缝线线结牢固性好,但穿过皮肤时阻力大,不易使用。
6.弹性。弹性较好的缝线在组织水肿的时候不易对组织产生切割,而水肿消退后也不松脱,伤口不易裂开。
『伍』 如何切割煤矿运输皮带
对断裂运输皮带切割采取砂轮式的割片的切割机,
煤矿运输皮带工作可以使用断带保护装置,
中国矿大旁边有个公司做的断带保护装置的,
『陆』 煤矿皮带机用阻燃性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处发生断丝,断丝达到多少必须重新硫化接头,有无相关国家标准
在普通用途钢丝绳输送带GB/T9770-2013的国家标准上没有对钢丝绳输送带接头处断丝多少必须要重新硫化接头的标准。由于接头本身强度就无法达到输送带本身强度,建议如果出现断丝、抽丝都现像,尽早对接头部位进行处理。可以选择重新硫化,也可以选择局部修复。至少保证其他部位不再受到伤害。
如果是表面划伤,露钢丝等现像,可以使用RUBBERLOC液体橡胶进行局部修复。也可以采用热硫化方式进行局部修复 。但如果断丝严重,或者可能会继续断丝则要重新做接头。
『柒』 线切割丝要紧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啊
上新丝一定要紧,不紧怎么用啊!用过一段时间的丝,不要紧的太紧,那样容易断,轻轻的稍微紧一下就可以了,钼丝斗动是因为导论时间长了磨损了,换新的就可以解决!钼丝松会影响加工精度,
『捌』 钢丝长皮带接头怎么接
钢丝绳硫化接头专用工具、材料一览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1DRLQ硫化机1600台2 2锌铁皮100X2000X0.5mm条2 32米直钢尺条1 410米长卷尺个1 5垫铁100X2000X18块3 6白粉笔支5 7棉线米15 810#剪刀把2 9大号墙纸刀把20 10精品F-125墙纸刀片片500 1124#断。
『玖』 皮带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应符合哪些有关标准的规定
阻燃标准:
GB8965-98 中国国家阻燃服标准
GA10-91中国消防员普通防护服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EN531:欧盟工业热防护服标准
对阻燃服的总体性能,构造设计,尺寸的稳定性,火焰蔓延,耐热及融化金属性能,尺码标记和唛头,用户信息,识别图案等内容作了规定。
EN470-1:欧盟焊工及相近工种热防护服标准
规定了阻燃服的设计要求,材料要求, 安全要求,尺码标记和唛头, 用户信息,识别图案等。
EN479欧盟消防防护服标准
NFPA 2112:美国消防协会闪火阻燃服标准
美国消防协会对工业闪火 (instrial flash fire)阻燃防护服在以下方面作出规定: 产品标记,用户信息,衣服设计,纤维,缝线,辅料配件,标牌。
NFPA 1971 2000版美国消防协会消防服标准
NFPA 1977 1998版美国消防协会消防服标准
AS4824-2001 澳大利亚(过渡版本)消防员防护服标准
AS4967-2002 澳大利亚(过渡版本)消防防护服标准
标准规定了用于结构性火灾救火消防员的着装的设计要求,打样和预处理,热性能要求,机械性能要求, 工效与舒适性要求,总体要求,制造商信息和标记唛头。
GB5169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T5169.1—19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4部分:着火试验术语
GB/T5169.2—2002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总则
GB/T5169.3—200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3部分:电子元件着火危险评定技术要求和试验规范制定导则
GB/T5169.5—19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篇:针焰试验
GB/T5169.6—198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用发热器的不良接触试验方法
GB/T5169.7—200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扩散型和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5169.9—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预选试验规程的使用
GB/T5169.10—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GB/T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5169.12—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2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5169.13—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性试验方法
GB/T5169.14—200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1kw标称预混合型试验火焰和导则
GB/Z5169.15—200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500w标称试验火焰和导则
GB/T5169.16—2002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GB/T5169.17—2002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7部分:500w火焰试验方法
GB/T5169.18—200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8部分:将电工电子产品的火灾中毒危险减至最小的导则总则
GB/T5169.19—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9部分:非正常热模压应力释放变形试验
GB/T5169.20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0部分:火焰表面蔓延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
GB/T5169.2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1部分:非正常热球压试验
防静电标准: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GJB/Z105-98
电子工业用合成纤维防静电绸性能及试验方法 SJ/T11090-1996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4385—1995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SJ/T 10694-96
电子元器件防静电要求 QJ 1693-89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QJ 1950-90
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 QJ 2177-91
静电测试方法 QJ 1875-90
防静电操作系统通用规范 QJ 2846-96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0630-95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0533-94
《静电敏感器件使用规则》宣贯材料 Q/W 293-92-2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 30003-93
通讯设备静电防护通则 YD/T 754-1995
静电敏感器件使用规则 Q/W 293-92
电子仪器和设备静电要求 QJ 2245-92
半导体器件使用规则 QJ 2225-92
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 SJ/T 10147-91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D/T 754-95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SJ 20154-92
电火工品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WJ 1912-90
防静电周转容器通用规范 SJ/T11277-2002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SJ/T 10796-2001
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 SJ/T 11236-2001
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 SJ/T 11159-98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拾』 线切割皮带不配合会出现什么问题
易断丝,易叠丝